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3936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芝若《手不释卷》教学设计新部编版Word下载.docx

3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教材分析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课文语文园地中的内容。

包括本单元在内本册书三个语文园地安排了成语: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安排了一组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一组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语,以及成语故事《鹏程万里》。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手不释卷》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讲了孙权、汉武帝和吕蒙三个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编排的目的,一是学生自学成语故事,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是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加深对“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理解;

三是引导学生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学情分析

学生对成语故事并不陌生,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分别在语文园地二、四安排了《胸有成竹》《杏林春满》两个成语故事。

班内约半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读通故事,抓住主人公,感悟其精神的可贵。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不能流利地、完整地复述故事;

结合故事对成语的理解不熟练;

成语不能准确运用。

学习目标

1.学生自学成语故事,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通句子,读懂故事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加深对“手不释卷”这一成语的理解;

3.引导学生练习复述这个故事。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的形式,组长组织组员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正确朗读故事,感悟其中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以采访故事人物的方式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3.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1、介绍成语文化,导入成语故事

齐读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16个关于战争的成语。

(这些都是关于哪方面的成语?

成语起源悠久,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

有的成语还包含着一个故事,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二、朗读访问感悟,复述体会故事

(一)小组合作一:

活动任务:

组长组织组员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正确朗读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活动方式:

分角色朗读、讨论

活动建议:

1.组长主持,分配角色。

(作者、孙权、吕蒙、鲁肃)

2.讨论;

1 成语故事《手不释卷》讲了一件什么事?

(吴国大将吕蒙不爱读书;

孙权劝告他要多读书,吕蒙听了开始勤奋读书;

吕蒙有勇有谋,屡立战功。

2 组长组织组员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正确朗读故事,边读边想你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并在故事中找出依据;

班级展示:

(二)小组合作二

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练习复述故事。

活动方式:

组长主持,组员轮流练习

1.按照“六要素”法,较详细地讲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开始)、经过、结果。

2.重点要讲清事情都起因(吕蒙不读书)、经过(吕蒙勤奋读书)、结果(吕蒙有勇有谋,屡立奇功)

(三)小组合作三: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以采访故事人物的方式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访谈、倾听(如果吕蒙大将军穿越时空,来到我们身边,你最想了解将军哪方面的问题?

1.组长主持,请同学做记者,分别采访吕蒙大将军一个问题。

2.访谈方案:

1 访谈目标:

我想了解吕蒙将军先生()方面的问题?

2 访谈步骤:

✧礼貌问候语:

(您好,吕大将军。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

✧提出问题:

(请您谈一下,……?

✧说出自己对吕将军的看法:

(您,真!

✧礼貌结束访谈:

(很荣幸采访您,吕将军,再见!

3、理解成语

1.手不释卷:

“释”放下;

“卷”书本;

手里拿着书本阅读舍不得放下。

形容刻苦读书。

2.课件出示故事中其他成语。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

四、拓展延伸

1.简介“吕蒙”“孙权”“鲁肃”“汉光武帝刘秀”。

吕蒙孙权鲁肃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吴末年名将。

由于为虎威将军,故亦称吕虎威。

吕蒙出身贫苦,少年时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邓当是孙策部下。

吕蒙后来受到孙策的赏识,从而踏上军人路途。

吕蒙一方面屡立战功,另一方面在壮年时受到主公孙权启发,努力修习经典,遍读群书,逐渐蜕变成一位具战略眼光、智勇双全的将领。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

孙权,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政治家。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

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

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形貌奇伟异于常人。

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

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出生于一士族家庭;

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毛主席评价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高学历、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2.积累成语故事,发奋刻苦读书

我们祖先流传下来好多关于刻苦读书、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课件显示,请同学们自由选读。

成语:

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一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人敬佩。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

刺股"

的故事。

附:

板书设计

吕蒙(刻苦读书)

吴国大将;

善于领兵打仗;

不爱读书

手不释卷

吴国主将;

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秉承“小组合作,班级展示,老师指导”的思想,按照“分角色读课文——复述故事——采访吕蒙”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成语“手不释卷”的理解,明白要珍惜时间,刻苦读书的道理。

在分角色朗读展示环节,学生对小组读书展示环节评价比较恰当;

在复述环节,学生能按照“六要素”法较清楚地复述故事;

在采访吕蒙将军的环节,学生思维很活跃,当老师抛出“吕大将军,您领兵打仗,摆兵布阵,与敌人周旋,军务一定非常忙,您是如何挤时间读书呢?

”学生答案不一,把吕蒙将军勤奋刻苦读书体会的淋漓尽致。

本节课是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