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139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13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KV电力线路施工组织设计规划Word下载.docx

《3~63KV交流高压负荷开关》(GB3804-1990)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11022-1999)

《26/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附件基本要求》(GB/T11033-1989)

《高压套管技术条件》(GB4109-88)

《电缆附件试验方法》(GB/T5589.2)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93)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GB3309-1989)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GB1985-1989)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DL/T593-1996)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DL/T404-1997)

《户内交流充气式开关柜选用导则》(DL/T791-2001)

《分支型闭锁装置技术条件》(SD/T318-1989)

《交流高压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DL/T402-1999)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DL/T486-2000)

《户内交流分支型和元部件泄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DL/T593-1993)

《高压开关设备防雨试验方法》(JB/DQ2080)

《高压电器使用于高海拔地区的技术要求》(JB/Z102-71)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SD318-1989)

第三节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布置规划总则

在本工程建设中,我方在甲方的统一要求下,由工程项目部负责本工程我施工范围内施工总平面的总体规划和布置,并制定现场管理实施细则。

本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接受业主监督检查现场总平面管理的执行情况。

凡参加本工程建设的我方所有人员,均应遵守业主及监理制订的各项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1将施工现场的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办公、生活区的选址确保符合安全性要求。

职工的膳食、饮水、休息场所等应当符合卫生标准。

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1.2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符合安全使用要求;

1.3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

1.4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

1.5本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需征得业主或监理总体协调同意,并随施工组织设计报业主或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确需对施工总平面布置进行重大修改的,必须报业主或监理同意。

2、布置规划具体措施

2.1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严格分隔,均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

2.2施工区域或危险区域有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2.3严格执行业主区域管理要求,明确责任区负责人及安监负责人,各区的平面管理服从总平面图的要求和规划,并履行报批手续。

进入其他承包商的责任区内施工,服从责任区单位的管理,并办理进出厂手续,经责任区单位签字同意后实施;

2.4在业主统一规划的施工责任区内二次划分责任区域,执行区域管理,坚持“谁施工、谁负责”的管理原则。

各工地设置一名“文明施工监督员”,负责本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工作;

2.5施工范围内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施工标牌,标明下列内容:

——工程项目名称、工程概况、开竣工日期和监督电话;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名称及工程项目负责人姓名;

——安全和管线保护方面重大事故的统计表;

——工地总平面图;

2.6在施工作业范围内设置醒目的环境卫生宣传标牌和责任区包干图;

2.7项目部统一定制标准的办公室和工具房,并统一规划摆放。

(业主另有规定时,按照业主要求布置);

2.8在责任区内按照卫生标准和环境卫生作业要求设置相应的厕所和生活垃圾容器,并落实专人管理,按规定时间清除(业主另有规定时,按照业主要求布置);

2.9按照卫生、通风和照明要求,设置茶亭、更衣室和其他必要的职工生活设施,并建立定期清扫制度;

2.10有条件设置食堂的,须符合职工食堂管理的有关规定;

2.11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摆放要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管理规定》执行,并要求标识清楚、准确。

实现材料、设备码放“定置化”管理,杜绝乱堆乱放现象的发生。

必须保持现场消防通道、安全通道的畅通,不得任意侵占;

2.12业主或监理依据本工程施工总体进度进展的实际情况和施工单位的实际需要,如对原有施工场地划分作适当的调配,我方将予以积极配合;

2.13我方依据相关的管理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向业主申报进场后所需施工用电电源、生产及生活水源申请;

2.14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严格依照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总设计要求进行架设。

施工现场设有充足的满足夜间施工安全要求的照明设施,危险潮湿场所的照明以及手持照明灯具,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电压;

2.15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架设临时电网或移动现有电力设施的,我方将依据现场施工用电管理制度提前三天向业主或监理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在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16施工区域的临时电源全部使用标准电源盘,并设专人管理;

杜绝焊机二次线乱拉乱拽现象;

2.17站区内设置水冲式厕所并每天派专人进行随时打扫、清理,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实现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

2.18我方将做好其管辖范围内的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在现场周边设立围护措施;

围护设施安全、有效、牢固、美观;

非施工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现场;

2.19站区设置喝水吸烟点,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严禁流动吸烟,并设置禁烟标示牌,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的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和备用状态;

2.20脚手架要按标准规范搭设,安装用小型脚手架一律使用碗扣式脚手架,并执行设计、搭设、验收、使用挂牌制度。

我公司施工总体平面布置的原则是:

1施工总平面布置须做到满足安全防火、劳动保护的要求。

2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各个施工区域的划分和场地的确定,尽量避免专业工种及相邻标段之间的作业干扰。

3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原有设施,降低临时设施建设费用。

4尽量减少施工占地,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

5材料存放区放置在交通便利的大门口附近,有利于材料存放与运出;

工人生活区放置在相对僻静区域,给工人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

供电室放置在加工车间等用电密集区域,消防室放置在人口流动相对多的区域,以方便满足使用。

第2章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节电缆沟施工工艺

1、线路测量及放线 

按施工图及业主提供的基准点、基准线、基准标高,从开始端用标杆,向前方逐渐定位,移动标杆,使其与路基距离符合要求,用线固定于两标尺之间,以放好的线为中心,按技术文件要求电缆沟宽度画出施工线。

2、电缆沟开挖:

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开挖。

1)电缆沟开挖的技术要求:

①.在开挖前认真熟悉工程有关图纸,了解整个线路工程情况;

熟悉线路的分段埋设和各种电缆的型号、种类、数量,根据地质情况,结合有关规定要求,确定开挖宽度,同时做好土方开挖记录;

②.电缆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直埋敷设埋深在冻土层以下;

③.电缆沟深度为室外地坪1m以下,沟底面应平整,并进行夯实铺沙处理;

④.电缆沟底的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或铺沙夯实处理,每层不宜超过100mm;

⑤.土石方开挖应破坏需要开挖以外的地面,并应注意保护自然植物;

⑥.如发生土质变化,基底为软基时,应采用换干土或细沙回填夯实,达到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电缆沟开挖的安全注意事项:

①.先清除路面杂物;

②.严禁上、下坡同时撬挖;

③.土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设专人警戒;

④.人工开挖时,应先清除沟边附近的卵石,防止土石回落伤人。

2)电缆沟开挖施工:

对直线段无障碍物段用挖土机开挖,挖土机挖不到的边、沿等地采用人工开挖,电缆沟开挖中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①.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区域内因施工车辆通行需要,需铺筑临时便道;

②.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地质情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设备开挖;

③.开挖,沟壁要留有适当的坡度;

④.开挖的沟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准有凸凹不平现象,最后在沟底铺设100mm细沙;

⑤.水坑的开挖,水坑和带有泥水的坑,视其存水量,采用人工淘水方式或机械设备抽水;

第二节电缆施工工艺

一、1、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电缆敷设→绝缘测试→标志牌

二、电缆工程的材料运输与保管

1、电缆及其附件在安装前的保管期限严禁超过一年,超过该期限时,应符合设备保管的专门规定。

2、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严禁平放运输、平放贮存。

3、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并绑紧。

滚动时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

4、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严禁受损。

●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行受潮判断或试验。

5、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贮存:

●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

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存放电缆处严禁积水。

●电缆附件的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

●防火涂料、包带、堵料等防火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此类材料一定在施工前备料,库存时间不能超过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尤其是无机防火堵料。

●电缆梯架应分类保管,码放处应坚实平整,不得积水。

电缆梯架存放中不得受力变形,防腐涂层或镀层不得破损。

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齐全、封端严密,当有缺陷时应及时处理。

三、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及敷设

1、电缆敷设

(1)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

1.1电缆通道要畅通,电缆沟道排水要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

夹层、沟道等阴暗处照明要充足,通风良好。

1.2核对电缆清册,组织电缆、厂用、二次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找出漏设的电缆,编制出完整的电缆敷设清册。

1.3按清册核对所用电缆的型号、电压、规格、长度,并将要用的电缆吊运至敷设现场。

1.4为了便于检查核对工程量及电缆库存量,电缆备料要提特殊要求,每盘电缆要沿电缆全长打上长度(米号),这样能提供准确的电缆敷设量和剩余电缆量。

1.5敷设前要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和绝缘检查,有问题的电缆不能使用。

1.6敷设时要根据核对好的清册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减少电缆接头。

1.7为了提高敷设电缆的质量,同一通道上的电缆应一次敷设完毕,不应分受电范围内的或发电范围内的。

1.8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

1.9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中间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

1.10电缆盘应架设到平稳的地方,轴杠强度与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

1.11电缆敷设时,严禁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等的防水层。

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1.12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的要求,电缆各支持点的间距也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1.13截面大的电缆使用专用敷设机进行敷设,可以减少人工,提高工作效率。

1.14电缆敷设时,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严禁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上磨擦拖拉,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

1.15塑料绝缘电缆头应包缠粘性胶带防潮。

1.16明敷的电力电缆在夹层中严禁有接头。

当有明敷的电缆接头时,应用托板固定。

1.17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敷设时要单根进行,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绑扎,固定后再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

1.18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等处应装设标志牌。

标志牌使用PVC板,使用专用打牌机打印,字迹清晰不易脱落,规格统一。

动力电缆用红色,控制电缆用黑色。

标志牌上注明线路编号、起迄点、规格、型号,及并联使用的电缆顺序号,安装牢固。

(2)电缆施工方法

电缆敷设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人工敷设和机械牵引敷设。

无论采用哪种敷设方法,都应先将电缆盘稳妥地架设在放线架上,放线架应有足够的强度。

穿电缆盘用的钢轴强度和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使线盘能活动自如。

电缆线盘的高度离开地面应为50~100mm,能自由转动,并使钢轴保持平稳,防止线盘在转动时向一端移动。

放电缆时,电缆端头应从线盘的上端放出,逐渐松开放在滚轮上,用人工或机械向前牵引,电缆沟内电缆敷设可以在沟旁地面上摆放滚轮,牵引电缆时不应使电缆在地面上摩擦拖地。

电缆敷设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电缆通道畅通,电缆沟内铺沙均匀;

电缆型号、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外观应无扭绞、压扁、护层折裂、表面划伤等缺陷;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

电缆敷设胶做绝缘检查,高压电缆应做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合格后方可敷设,敷设完后再次进行检查;

1)人工敷设采用人力敷设电缆,首先要根据路径的长短,组织劳力由人扛着电缆沿电缆沟走动敷设,也可以站在沟中不走动用手抬着电缆传递敷设,并在电缆盘处设4~5人转动电缆盘。

敷设路径较长时,应将电缆放在滚轮上,合理组织人力拉电缆,引导电缆向前移动。

电缆中间转弯处及端头各设一部对讲机及时联系,以防电缆扭弯、打卷。

2)机械牵引敷设,牵引动力由索引机械提供,索引机械主要由卷扬机组成。

使用机械牵引时,应首先在沟旁或沟内每隔2~2.5m处放好滚轮,将电缆放在滚轮上,使电缆牵引时不与支架或地面摩擦。

采用机械牵引方法敷设电缆时,应防止电缆因承受拉力过大而损伤。

机械索引电缆要慢慢牵引,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3)敷设时在终端头及接头附近要有预留长度,直埋电缆应在全长上留少量裕度,并作波浪形敷设。

4)直埋电缆在20~50°

斜坡地段敷设时,其倾斜角度不应大于地形自然坡度,坡度在30°

以下每15m固定一次,30°

以上时每10m固定一次。

5)电缆敷设时电缆弯曲的半径应大于15倍的直径以上,以其端头处及时挂电缆标牌,注明型号、规格、编号及起始点。

直埋电缆沿线及其接头处应有明显标志。

6)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排列,电缆在敷设过程中应避免受机械力,以防绝缘破坏。

7)直埋电缆上下须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以砖或混凝土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8)电缆直埋应达到设计要求;

直埋敷设深度为室外地平下0.8m。

9)电缆穿管时,用8#铁线将电缆头部捆扎牢固,并在进线管口及电缆上涂抹滑石粉以减少摩擦力。

在出线管口处用人工牵引铁丝,发生卡阻时立刻回拉电缆,以防电缆保护层被破坏。

10)电缆进入沟、工作井、建筑物以及配电屏、开关柜、控制屏、保护屏时应做阻火墙。

电缆穿入保护管后管口应密封。

11)电缆敷设的路径尽量避开和减少穿越地下管道、公路、铁路及通讯电缆。

12)电缆敷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电缆的排列顺序易混乱。

电缆敷设应根据设计图纸绘制的“电缆敷设图”进行,合理的安排好电缆的放置顺序,交叉和混乱现象。

.电缆标志牌易挂装不整齐或遗漏。

在电缆支架上敷设电缆,在放电缆时,当每放一根电缆,即应把标志牌挂好,并应有专人负责。

(2)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2.1水平敷设的电缆,在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固定。

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1-2m处。

2.2交流系统电缆的固定夹具严禁构成闭合磁路。

2.3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3)管道内的电缆敷设

3.1电缆进入建筑物、通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应加保护管。

3.2电缆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要加装保护管。

另外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其它地方也应加装保护管。

3.3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严禁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严禁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严禁高出地面。

3.4保护管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

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

3.5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3.6每根保护管允许穿入的电缆数量不能超过设计值,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

四、电缆终端头的制做

1、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应由经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电缆终端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及说明书的要求。

在室外制做6KV及以上电缆终端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以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

高压电缆终端头施工时,应搭设临时工棚,环境温度应严格控制,宜为10~30℃。

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

严禁在雨雾中施工。

2、6KV及出上电缆终端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环境要求一致。

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

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技术要求。

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的规定。

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材料具有相容性,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标应相同或接近,橡塑绝缘电缆应采用弹性大,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

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严禁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

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格要求。

控制电缆在下列情况下可有接头,但连接牢固,并严禁受到机械拉力:

当敷设的长度超过其制造长度时;

延长已敷设竣工的控制电缆时;

当消除使用中的电缆故障时。

其它情况严禁控缆做中间接头。

3、制作电缆终端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电缆绝缘状况良好,无受潮,塑料电缆内不得进水。

附件规格与电缆要一致,零部件应齐全无损伤,绝缘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得失效,壳体材料结构附件应预先组合,清洁内壁,试验密封,结构尺寸符合要求。

施工用机具齐全,便于操作、状况良好,消耗材料齐全,清洁塑料绝缘表面的溶剂宜遵循工艺导则准备。

必要时要进行试装配。

4、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电缆线芯截面在120mm2及以下时,接地线不小于16mm2,电缆线芯在150mm2及以上时,接地线截面为25mm2,并应符合设计规定。

5、制作电缆终端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

剥切电缆时使用专用工具剥切,不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

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6、电缆终端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

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7、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缆终端材料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8、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头时,应彻底清除半导体屏蔽层。

9、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

压接模具与金具应配合恰当。

压缩比应符合要求。

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

采用锡焊连接铜芯,应使用中性焊锡膏不得烧伤绝缘。

10、三芯电力电缆终端头的金属护层接地良好,塑料电缆每相铜屏蔽和钢铠应用锡焊接地线,电缆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电缆金属保护层和接地线应对地绝缘,电缆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下时,接地线应直接接地,接地点在互感器以上时,接地线应穿过互感器接地。

11、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各部件间的配合或搭接处采取堵漏、防潮和密封措施。

12、塑料电缆应采用自粘带、粘胶带等方式密封,塑料护套表面应打毛,粘接表面应用溶剂去除油污,粘接良好,电缆终端接头严禁有渗漏。

13、控制电缆头制作安装时,做头位置整齐划一,应在同一直线上,套好专用控制电缆头护口,颜色用绿色。

线号管用适合电缆芯截面的白色PVC管,号码用专用热敏打号机打印、保证长度相同、字迹清晰不褪色、省时省力、美观统一。

五、电缆的防火与阻燃

1、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区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按设计要求的防火措施施工。

2、电缆防火阻燃尚应采取如下措施:

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封。

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对重要回路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

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

3、防火阻燃材料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

4、涂料应按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使用,并应顺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

厚度或次数应符合说明书中的要求。

5、包带在包绕时,应拧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

6、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严禁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

7、阻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阻火墙两侧电缆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

8、封堵的工艺要整洁美观,有机、无机、堵料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执行材料使用说明中的要求,封堵后的外型要平整,各类孔洞的造型要一致。

第三节技术组织措施及技术方案

一、技术组织措施

1)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技术管理有序进行。

2)对设计文件进行三级会审制,真正领会设计意图,随时和业主及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联系,解决发现的问题。

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和现场调查工作,搞好施工线路的初、定测工作和施工图纸的复核工作,为工程全面展开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3)施工前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作业队技术主管、班级技术人员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掌握各项工艺操作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标准。

4)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关键施工工序以及雨季、冬季、夜间、爆破等施工,开工前应制定专项技术措施,并在进行技术交底时重点强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5)影响或可能影响行车设备正常使用包括站场改造及线路拨接、桥梁等工程的施工,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6)严格按照建设单位批准的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