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41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实习资料1Word格式.docx

实习结束时,每组提交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野外记录本各1份。

实习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野外记录、提交的各种图件和报告书的质量,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识别能力,野外填图基本工作方法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凡工程地质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可予下年补作。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安排

(一)地点

实习地点为兰州河口地区,实习基地为八盘峡水电站,实习范围在东起庄浪河、西至兰青铁路k5+200m处,沿黄河两岸长约5km,宽约2km的条形地带内。

实习区在地质条件方面有以下特点:

1.区内沉积岩、变质岩、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均有出露。

2.铁路、公路沿线及黄河岸边的地质剖面露头连续、明显,便于填图与分析。

3.有较典型的褶皱、断裂、不整合接触等地质构造现象。

4.有众多典型的滑坡、泥石流、崩塌、黄土陷穴等不良地质现象,且均有工程治理措施。

5.有典型的由黄河、庄浪河所形成的河谷地貌和黄土地貌。

(二)时间安排

工程地质实习时间总共为两天半。

三河口地区工程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简介

河口地区属兰州市西固区所辖。

位于兰州市西约47公里处,有兰新、兰青铁路和兰新、兰青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八盘峡水电站位于实习基地中心,它为甘肃的工农业生产供应着大量电能。

本区为一河流盆地,主要河流有黄河和庄浪河。

因本区为庄浪河汇入黄河的入河口地带,故名曰“河口”。

在黄河与庄浪河两岸,发育有多级阶地。

本区最高山峰海泼约1800米,气候属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4、5月份为多风季节,最高气温约为36℃,最低气温约为-21℃。

(二)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在区域大地构造上河口地区属于祁连山褶皱带的中祁连山早期加里东褶皱带的东段。

中祁连山早期加里东褶皱带的范围,西起阿克塞、肃北、向东南经党河、啥尔腾河上游地区、疏勒南山、大通南山、西宁西北直到兰州以东。

作为中祁连山东端的河口地区,在沉积了前震旦系的一套深变质岩地层(相当于“皋兰系”地层,时代属元古代早期)以后,首先褶皱隆起。

到震旦纪末期整个中祁连山都褶皱隆起了。

在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本褶皱带因普遍隆起而未接收沉积。

在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和侏罗纪时期,本褶皱带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形成沉降接受了沉积。

故河口地区缺失∈、O、S、D、C、P、T、J的地层,到了侏罗纪末期。

本褶皱之东段开始出现较大的沉降,形成一些较大的盆地,接受了较厚的下白垩统红色沉积,兰州——河口盆就是其中之一,故本区下白垩统地层出露普遍。

由于当时气候干燥,处于稳定的氧化环境,故地层被普遍染成了紫红色。

在早白垩世以后,河口地区因受后期造山运动的影响,又隆起成山,遭受剥蚀,只在其中一些低凹的地方才接收了第三系的红色沉积。

故在本区缺失上白垩统(k2)地层,只在区部地区出露有第三系(R)地层。

在此次隆起成山的过程中,同时也形成了本区的一些主要断层。

在第三世纪以后,因新构造运动剧烈频繁,在本地区形成了多级河谷阶地,并广泛沉积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如黄土广泛覆盖于第三纪及其以前的地层之上。

(三)地层岩性

河口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变质岩,中生界白垩系砂,页岩,新生界第三系砂、泥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现将河口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前震旦系(AnZ):

为一套深度变质的深灰色、暗绿色的角闪石片岩、黑云母片岩、绿泥角闪石英片岩,风化后呈灰绿色。

矿物成分以角闪石、云母、绿泥石和石英为主。

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在裂隙内充填有粗细不等的次生方解石脉。

在河口地区,本套岩层见于黄河南岸的青石山一带。

2.下白垩统(K1):

分布很广,但典型剖面见于河口南的盐沟,命名为“河口群”,共分下、中、上三部分。

下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砂、砾岩,砾石成份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一些岩屑,磨圆度好,胶结物成份以钙质为主,胶结牢固。

砂、砾状结构,块状构造;

层理清楚,节理发育。

主要分布在八盘村一带的黄河左岸边。

中部为褐红色砂、页岩,夹杂色页岩及泥灰岩。

砂岩为厚层,风化后呈土黄色,中、粗粒,磨圆度好,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

胶结物为钙质、铁质;

砂岩致密坚硬,不易风化。

页岩及泥灰岩为薄层,含粘土矿物,易风化,节理节育,有的充填有方解石细脉,层理清楚,层面上有泥裂、虫孔、交错层及波痕。

主要分布在八盘村后的小沟至盐沟一带。

上部主要为紫红色泥页岩夹砂岩。

泥页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砂岩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钙质胶结,节理发育,有的还充填有次生方解石细脉。

主要分布在小沟以东。

下白垩统与下伏之前震旦系在本区为断层接触,下白垩统的上、中、下三部份之间为整合接触。

3.第三系(R):

河口地区第三系见于黄河铁桥以北的大沟以东,主要为暗红色砂砾岩、砂岩和泥岩,岩性大致同河口群。

主要特点是富含石膏,泥岩中富含粘土砂物和铁质结核。

第三系和下伏之下白垩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Q):

下部为松散砾石、砂,未胶结成岩,颗粒大小混杂,分选性差,但磨圆度好,中部为褐黄色黄土,层理清楚,有粘聚性,含有钙质结核。

上部为土黄色黄土,由粉砂和粘土颗粒组成,垂直节理发育,具湿陷性,黄土落水洞、陷穴等遍布其中。

典型剖面见于八盘村头盐沟一带。

第四系与下伏第三系或下白垩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地质构造

河口地区的断层、节理和褶皱构造十分发育,现将其中主要的构造及其特征概述如下:

1.小沟断层:

位于黄河左岸,从岸边一直延伸到八盘村的高阶地陡崖中,是一正断层,上、下盘均为白垩统紫红色砂页岩。

2.盐沟断层,位于黄河左岸八盘村头的盐沟内,是一正断层。

在盐沟的上游,并有一向北分叉的逆断层,受此两条断层交汇的影响,盐沟在此发育成“Y”形。

3.青石山断层:

距黄河右岸的青石关隧道出口处约50m,是一逆断层,上盘岩性为前震旦系变质岩,下盘为下白垩统紫红色砂页岩。

4.车水沟断层:

位于黄河右岸青石山附近的车水沟内,是一正断层,上盘为下白垩统紫红色砂页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下盘为前震旦系变质岩。

另外黄河断层、庄浪河断层,因规律巨大,而我们的实习范围有限,不易观察,恕不赘述。

5.八盘村背斜:

位于黄河左岸的八盘村脚下的河岸陡崖一带,由下白垩统下部的砂砾岩组成。

6.节理:

典型的位于黄河左岸小沟向斜至八盘村背斜一带,发育有二组“X”型的剪节理,切割岩体深,延续远;

还有众多杂乱无章的风化节理,将完整岩体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

此外,在本实习区内尚有许多小断层、小褶曲和各种节理分布在黄河两岸、兰青铁路、公路、兰新铁路、公路沿线等地,可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证实,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地质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五)地貌

在地貌单元上,河口地区属于西北黄土高原区,黄河北有莲花山,拉底山,南有青石山、南大山,中间为一河谷盆地,由于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作用的结果,在河流两岸形成河谷地貌,冲沟地貌和黄土地貌等众多的地貌形态。

1.河谷地貌:

本区的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庄浪河,在黄河两岸不对称的分布六级阶地,其中Ⅱ、Ⅳ级阶地发育,Ⅰ、Ⅲ级阶地不甚发育,而Ⅴ、Ⅵ级阶地仅有个别残丘状平台存在。

除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外,其余各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

在庄浪河两岸,也分布有不对称的三级阶地,除Ⅰ级为堆积阶地,Ⅱ、Ⅲ级均为基座阶地。

2.黄土地貌:

本区除个别地方,如青石山一带,其余地方均被黄土覆盖,厚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形成了大的黄土源,黄土茆、黄土梁等。

在黄土覆盖层内,因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和具湿陷性,又形成很多落水洞,陷穴、天生桥、黄土柱、漏斗、冲沟等黄土地貌。

3.冲沟地貌:

在黄河与庄浪河两岸的山麓,垂直河流分布着许多冲沟,黄河南岸更为普遍,如青石关隧道与八盘峡水库之间的这一段,就有十几条冲沟,并且有的在冲沟口堆积有第四系洪积物。

(六)不良地质作用

河口地区为山区盆地,不良地质作用众多,主要为滑坡。

在黄河右岸的兰青铁路从青石关隧道到八盘峡水库不到两公里的地段,就有三个非常明显且规律较大的滑坡群。

其一是青石关滑坡群,其二为八盘峡吊桥处滑坡群,其三为八盘峡水库东山坡滑坡群。

每一滑坡群都由若干个大小不等的滑坡组成。

其中前两个滑坡群为老滑坡,现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有些地方铁路就在滑坡舌上通过,而后者为新滑坡,现仍处于蠕滑阶段,其上的各种滑坡要素都很明显。

所有滑坡均有防治措施,可作为滑坡工程整治的例子。

河口地区的不良地质作用除滑坡外,尚有崩塌、落石、岩堆和泥石流。

前三者在兰青铁路和兰青公路沿线,几乎随处可见,典型的为青石关隧道进口,盐沟等地。

泥石流多发育在大的冲沟里,如黄河左岸的大洪沟、大沟,黄河右岸的青石关隧道出口往前约100m处的大冲沟里,均发育有泥石流。

此外,黄土陷穴也是河口地区的一种不良地质作用,这在黄土地区到处可以见到。

四实习路线与观察点

实习区共布设5条观察路线19个观察点。

实习时,每天进行路线小结,布置次日观察路线及内容。

观察线路Ⅰ

(一)路线:

八盘峡吊桥——车水沟一带

(二)内容与要求

沿黄河右岸公路观察滑坡群存在的特征,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观察黄河对岸八盘村的褶皱构造剖面,认识向斜、背斜的特征。

观察青石关逆断层,从两盘岩性特征,地层产状确定断层的存在。

观察车水沟正断层,依据地层产状及岩性确定断层性质。

观察白垩系和前震旦系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和沉积韵律。

观察河流地貌,依据阶地发育程度和阶地类型,分析黄河发展演变规律。

掌握工程地质调查内容和方法。

(三)观察点

No1.兰青铁路K3+233处泥石流工程治理处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点位;

②根据观察描述冲沟发育地层和岩性,冲沟的特征,泥石流形成条件等(如固体物质、水源、地形等条件);

③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的地形特征;

④描述工程治理所采用的拦截、淤积、导排措施类型,讨论这些措施对稳定路基工程的作用。

No2.隧道出口处青石关逆断层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点位,将断层走向标在图上;

②用罗盘仪测量断层产状,并作记录;

③根据断层证据,分析断层性质;

④绘制断层剖面示意图;

⑤描述记录断层要素特征、岩性,以及断层所处位置的地貌特征;

⑥观察本沟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No3.黄河对岸八盘村褶皱构造

①复习褶皱构造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即:

核部、两翼、轴线、轴面等,向斜和背斜特征;

②观察识别向斜和背斜褶曲特征(其特征暂不作记录描述);

③按比例画出向斜和背斜素描图,并标明比例、方向及图名。

No4.车水沟正断层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点位并将断层走向填在图上;

②用罗盘仪侧量断层产状,记录描述断层特征;

③观察寻找断层依据(如擦痕、断层面、破碎带等)。

No5.青石关村河流地貌

①观察黄河二级阶地的发育特征;

②分析河流作用对阶地类型的影响(下蚀、侧蚀、堆积作用);

③描述阶地的成因类型及工程地质条件;

④画河流断面示意图,反映地貌特征及地质结构内容。

观察线路Ⅱ

(一)路线:

隧道出口K2+750m——东沟一带

沿山坡向山项经小台到东沟口,途中观察滑坡、崩塌及其岩堆特征,分析崩塌形成条件;

观察黄土地貌现象(如黄土陷穴,漏斗、落水洞、黄土柱、天生桥等);

确定前震地层与白垩系地层的接触关系;

观察黄土冲沟向源发育特征。

填地质图,确定地质界线,圈定不良地质分布位置及范围。

掌握不良地质现象的形成条件和成因类型。

No1.铁路K3+135~233m处滑坡

①确定滑坡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及范围;

②观察滑坡要素特征(后壁、周界、台阶、舌部等);

③分析滑坡形成条件(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活动等);

④按滑坡力学性质确定滑坡类型;

⑤观察滑坡治理措施(地表排水、挡土墙等)。

No2.青石关山腰处崩塌和黄土天生桥

①确定崩塌在地形图上的位置及范围;

②分析崩塌发生的原因、规模(如地形、岩性、构造等条件);

③岩堆的物质组成及其堆积特性(颗粒特征、结构、构造等);

④黄土天生桥的形成条件(湿陷性质与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⑤黄土柱的特征及形成条件(从黄土的性质着手分析);

⑥素描黄土柱和黄土天生桥。

No3.青石关山顶鞍部地层接触处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两种地层接触位置;

②分析不整合接触原因;

③确定不整合接触依据;

No4.小台地貌

①在地形图上圈定第四纪地层分布范围;

②分析台地的成因,该台地应属黄河哪一级阶地;

③陷穴、落水洞的特征及成因条件分析(重点考虑黄土湿陷性质);

④冲沟向源发育特征(观察源头塌陷与向源发展规律)。

No5.东沟沟口地层接触处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紫色砂页岩与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位置;

②观察第四纪地层的沉积韵律(砾卵石、砂土、黄土),目测确定各层度;

③罗盘仪测量基岩产状,确定不整合接触依据;

④按目测厚度画信手地质剖面图;

⑤观察洪积物的物质组成与沉积特征(沟口地貌分析)。

观察线路Ⅲ

黄河左岸八盘村——盐沟一带

沿八盘峡吊桥北端公路向黄河下游方向行进,至小沟处穿村巷到黄河边,沿途观察褶皱构造特征,断层发育状况,沉积岩的层面构造特征,第四系松散沉积地层与白垩系基岩的接触关系等。

掌握地层划分顺序和构造基本概念。

No1.黄河岸边小沟附近向斜发育处

①观察向斜发育特征,量测两翼及轴向产状;

②描述组成向斜的地层、岩性、规模等;

③观察向斜右翼正断层和左翼逆断层的形成特征,寻找断层依据(如岩性在空间的变化,两盘的产状、断距等),正断层穿过村庄延伸到高阶地庙宇南侧陡崖通过。

④观察构造节理及其发育特征(如剪节理、张节理等);

No2.黄河岸边盐沟背斜及断层处

①结合观察线路Ⅰ中No3观察到的背斜特征,量测两翼产状要素,描述背斜构造特征及岩性;

②观察盐沟正断层特征,分析断层证据;

③认识断层擦痕、节理、方解石脉等;

④认识区分砂岩、页岩。

No3.盐沟中段西(沟右)边坡处

①观察沉积岩层面构造特征;

②认识波痕、泥裂;

③根据层面构造特征,判断上、下层位关系;

④讨论砂岩的沉积环境。

No4.盐沟两沟交汇处“Y”东支沟口电杆处

①观察小断层的发育特征,根据两盘露头的灰绿色和紫红色砂页岩的不对称出现,以及两盘地层产状的不同,判断该断层性质;

②将该点标注在地形图上;

③观察附近一带基岩与第四系地层的接触关系;

④描述基岩岩性,第四系地层岩性变化特征;

⑤根据目测画出标明方向和比例尺的信手地质剖面示意图,用岩性符号表示出岩层的变化;

⑥讨论河流地质作用,确定黄河四级阶地类型。

观察线路Ⅳ

八盘峡电站教学楼南山坡——水库东山坡一带

复习滑坡要素、形成条件及类型,观察滑坡特征,确定滑坡存在依据及类型,分析滑坡对铁路工程和水库的破坏影响作用;

观察滑坡的人工综合治理措施,掌握不同滑坡规模工程治理所采用的措施。

No1.兰青铁路K4+138滑坡

①观察滑坡群的发育分布特征;

②观察滑坡体的物质(岩性)组成;

③讨论滑坡成因及对铁路工程的影响;

④调查工程治理措施类型

⑤在地形图上确定滑坡分布范围。

No2.铁路K5+100m滑坡

①在地形图上确定滑坡分布范围;

②观察滑坡的周界特征和滑坡体的物质特征;

③讨论滑坡成因及其工程地质条件;

④分析滑坡舌部对铁路的影响;

⑤按滑坡形成的力学性质确定滑坡类型;

⑥观察和了解滑坡治理措施。

观察线路Ⅴ

国道109公路K1779km大沟——k1777km庄浪河河口一带

观察大沟至大洪沟第三系砖红色地层的露头情况,以及与下伏白垩系地层的接触关系,观察庄浪河河谷地貌,搞清庄浪河与黄河地貌的关系,掌握河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

No1.庄浪河河口地带

①观察认识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河谷地貌特征;

②确定庄浪河阶地的类型(如堆积、基座、侵蚀等阶地);

③认识河流冲积物的沉积特征(岩性及其沉积物结构);

④观察对岸黄河一、二级阶地类型,分析黄河变迁史;

⑤讨论庄浪河三级阶地与黄河二级阶地关系;

⑥分析庄浪河上公路桥位置的工程地质条件,河流地质作用对桥的稳定有何不良影响;

⑦进行庄浪河横断面剖图或河谷地貌素描图的训练。

No2.庄浪河河口右岸兰新铁路路基上

①参观铁路基边坡支挡结构类型;

②讨论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对线路的影响。

注:

实习路线可根据实习计划时间安排作调整。

五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能

(一)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内容

野外记录一律用铅笔记录在野外记录簿的右页横格页上(其左页为方格页,用以绘制各种图件,记录内容应详细、具体、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的地质现象。

如果发现记录有误,不可擦掉、不得撕毁、只能批注。

每页的右侧可画出约2cm宽的区域,用以作记录的补充或批注。

各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应空3行,不同路线的记录应另起一页。

记录应清晰、美观、文学工整、语句流畅、文图并茂。

1.观察点的编号,无统一规定,常用下列两种:

(1)观察点编号用代号注明点性

一般地质点:

G0001,G0002……

构造点:

G0003S……(后加字母S)

地貌点:

G0007M(后加字母M)

水文点:

G0009W(后加字母W)等等。

(2)不细分观察点的性质,而是采取统一编号,用No:

1,No:

2……等,在编号后面注明点性。

No:

1,地层界线点

2岩性点,等等。

2.观察点记录格式

一般格式如下:

(横格页的内容要求)

年月日星期天气

路线:

点号:

点性:

点位:

描述:

……

3.观察点的记录内容提要

观察点分为单项的和综合的观察点,它们的记录内容有所不同,但均应随实际情况而定。

现列举几例。

(1)岩性点:

以某种碎屑岩为例,按下列顺序进行记录:

①定一全名(在仔细观察和鉴定的基础上),其描述顺序是:

颜色+构造+结构+成分+名称。

灰绿色中厚层中~粗粒石英砂岩。

②再补充描述颜色及其变化情况,如风化面的颜色等。

③进一步描述结构特点,如砂粒的磨圆度,分选性等。

④估计石英及另的主要岩屑的大致含量百分比

⑤胶结物成份及胶结方式。

⑥有无层面构造,如波痕、泥裂等。

据此,判断岩层的顶、底面。

⑦是否含有化石,若有则采集标本并编号。

⑧测量岩层产状并记录。

记录方法有两种:

方位角法,如250°

∠72°

和象限角法,如N40°

W∠60°

NE。

⑨采集岩石标本并编号。

⑩对特殊现象进行素描(或照相),如波痕、斜层理等。

(2)断层点:

①上、下盘的岩石性质、地层时代、产状(内容与“岩性点”相同)。

②断层面(带)附近的特点。

如岩石破碎情况,有无牵引、擦痕、透镜体等。

③断层面的产状(实例或估测):

记录方法与岩层产状同,但可在下面画上横线以示区别,如320°

∠85°

④断层发育处的地貌特点。

⑤断层的大小、规模。

⑥断层的性质、发育过程及构造部位。

⑦定名。

(3)褶曲(背斜或向斜)点

①核部及两冀的地层组成及发育情况。

②各部分地层的代表性产状。

③背(向)斜的完整程度,有无断层破坏。

④褶曲在横剖面上的形态特征。

⑤褶曲类型。

⑥定命

(4)不良地质点(滑坡、泥石流等)

以泥石流为例:

①中上游段,泥石流沟谷形态和松散固体物质的储备数量。

②泥石流类型。

③泥石流发育程度。

④泥石流堆积物特征(洪积物)。

以滑坡为例:

①滑坡的形态特征,如周界、洼地、舌部隆起,树木等。

②滑坡的地形地貌。

③滑坡的地层岩性。

④滑坡体及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情况。

⑤滑坡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⑥滑坡所处的发育阶段。

⑦综合点。

它的观察内容一般包括:

①周围地形、地貌。

②地层、岩性:

地层年代、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层产状、厚度、风化情况。

③地质构造:

各种倾斜层、褶曲、节理和断层的测绘和描述。

④水文化地质情况:

地下水天然和人工露头的水位、水质、地下水类型。

⑤不良地质现象。

⑥已有建筑物稳定情况的调查。

⑦采取必要的土、石、水样、编号并作描述。

(二)地质素描图绘制方法简介

地质素描图主要是用简洁明快的线条绘制那些用文字难以确切表达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