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15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Word文档格式.docx

一般说来,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只要依靠正确的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其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率都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1、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森林,既具有能完成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代谢功能,提供一定的生物产量和产物,可以随时间的变迁而演替,而且对它的毗邻环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消除噪音、调节气候、保护农田草原、改善环境质量等生态效能。

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由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整体的失调和瓦解,将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活和生产。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势必影响自然综合体的整体平衡,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组成整体结构和功能的作用,以及其在自

然环境中的生态效能,可能会很快消失,自然整体即遭破坏,甚至导致灾害。

可见,人类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利用自然环境。

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统一体的前提下,开发任一项

自然资源,必须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生活、生产的自然环境。

对待自然环境的任何组成

成分犹如利用自然资源一样,也必须按照利用资源时所应注意的特性来对待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属性为:

(1)自然物质条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自然资源,可以互相转化,具有两重性;

(2)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质和量都是有限定的;

(3)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之间具有相依性。

2、自然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

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

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种类、组成等都会受到社会生产系统中经济政策、技术措施

及人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又对自然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作用。

可见,要使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就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正确对待作为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基础的自然资源,按照资源生态系统的特性和运

动规律来组织社会生产和规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的分类是研究自然资源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基础。

为了研究自然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我们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将其分为可更新资源和可耗竭资源两大类,详见图3-1。

f可更新资源

自燃盜源”

r叮回收的斑耗竭资源

可耗竭就源?

不可何收豹可代遍临源

图3-1自然资源分类

(一)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资源(原生性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续发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无限资源)是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

例如太阳能、大气、风、降

水、气候、森林、鱼类、农作物以及各种野生动植物等,随着地球形成及其运动而存在,基本上是持续稳定产生的。

环境专栏一可更新资源

空气空气与水是所有自然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但其价值并不太明显。

空气不仅为人

类、动物和植物提供所必需的各种气体如氧、氮、二氧化碳,并且为其提供防护层,防止阳光的过度暴晒,有助于使地面上的热量均匀地颁布同时作为一种媒介,使地面上湿度均匀扩

散。

此外,空气在经济上还有直接使用的价值:

提供风力,并提供氮以生产化学制品,还使人类实现空运。

水同空气一样,水对于生命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原始的生命即是于水中产生。

没有水

植物不能生长,也就没有动物,更不会有人类。

没有水,地球就会如月球一样是一个无生命的星球。

除了这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水还有其他多种用途,如家庭用水、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水力发电、水上运输、水产养殖以及为人类提供文化娱乐条件等。

土地地球上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为人类提供食物(鱼类)的分量却很不充分;

相反,占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的土地,却为人类提供了绝大部分的食物,并解决大多数人类的居住问题。

各种各样的原料,如工业用的木材、棉花、橡胶、植物油、烟草等也都来自于土地。

自然植被世界森林和林地属于重要自然资源。

为人类提供建筑木、纸浆、燃料的木材和油料、蜡、橡胶、树脂、坚果、药材等森林产品。

森林和林地还有其他作用,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的“肺”,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天然牧场也是一种重要资源,许多牲畜特别是肉牛、绵羊等有赖于世界各地的天然牧场来放牧,例如:

南美大草原、东南欧和西伯利亚草原、热带大草原等野生草食动物都依靠天然牧场维持生存。

动物动物对人类有广泛的用途:

动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物(奶、肉、蛋);

动物的绒毛、毛皮、羽毛、皮革和角可以作原料;

动物可以用于运输、体育运动、娱乐、警卫和供人们玩赏;

在保护环境方面也起到助手作用,即实施生物控制。

而现今,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带来自然环境的变化,从而造成动物的死亡。

幸而人类现在已开始认识到野生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并采取某些重大行动帮助挽救一些数量日趋减少的动物物种。

矿藏世界上的人们都要从地球取得物质来维持生命,建造住宅和制造交通工具。

几乎每一件制成品都是用从地球取出的物质生产出来的。

现在人们已在地壳中勘探到各种不同的矿产资源。

其中有许多是人类现代文明所不可缺少的。

例如:

矿物燃料;

碳氧化合物;

工业原料;

铁铜、锡、硫磺、硝酸盐;

建筑材料,花岗岩、石灰岩、砂石、粘土等;

人类食用的食盐以及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钾、钙、锌。

能源在整个有史时期,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是逐渐增加的。

但工业革命以后,需求量增长加速了,在近几十年内尤为明显,人类可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人力、兽力、风力和水力以及直接太阳辐射;

另一类是矿物燃料如泥炭、褐煤、石油、天然气、木柴、核能以及很少利用的地热能。

许多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性受人类利用方式的影响。

在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资源可以恢复、更新、再生产甚至不断增长;

在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条件下,其可更新过程就会受阻,使蕴藏量不断减少,以至耗竭。

有些可更新资源能够被储存起来。

资源的可储存性为在不同时间范围内配置资源提供了可能。

储藏可耗竭资源是为了延长它的经济寿命;

储存可更新资源则是为了保证不同时期的供求平衡。

根据财产权是否明确,可更新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商品性资源和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1、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财产权可以确定,能够被私人所有和享用,并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商品性资源。

例如私人土地上的农作物、森林等。

这类可更新资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财产权明确对这些资源所有者的各项权利、权利的限制以及破坏这些权利的处

罚等都有明确规定。

(2)专有性由于拥有这些资源带来的所有效益和费用都直接作用于资源所有者,而且只有通过所有者才可交易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

(3)可转让在双方自愿的条件下,所有资源产权可以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所

有者,从而实现有效配置。

(4)可实施产权可以保证资源免于他人的侵犯,使得侵犯产权者得到的惩罚大于破坏权利可能得到的最大好处或期望的非法收入。

2、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不为任何特定的个人所拥有,但是却能为任何人所享用的可更新资源是可更新公共物品资源。

如公海鱼类资源、物种、空气等。

这类可更新资源具有下列两个特征中的一个或两个。

(1)消费不可分性或无竞争性是指某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完全不会减少或干扰他人对

同一物品的消费,例如每一个人可以自由呼吸空气,同时并不减少其他人可以得到的数量。

(2)消费无排它性是指不能阻止任何人免费消费该物品。

例如在公海中某一渔民无法阻止别人前来捕鱼。

属于公共物品的可更新资源是非专有的。

非专有性是财产权的一种减弱,它将导致低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既不能在使用者之间对分配和利用资源起调节作用,也不能为生产或保护资源提高收入提供刺激作用。

这种可更新资源配置的结果是可更新资源开发过度,以及在管理、保护和提高生产能力方面投资不足。

(二)可耗竭资源可耗竭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非续发性自然资源、耗竭性资源、有限资源)是指:

假定在任何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这种自然资源是在地球自然历史演化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质与量是有限定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

一旦生物种消失,就不可能再复生。

耗竭既可看作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状态。

可耗竭资源的持续开采过程也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

当资源的蕴藏量为零时,就达到了耗竭状态。

确切地说,当开采成本过高,使市场需求为零时,尽管资源蕴藏量不为零,也可视为资源耗竭。

可耗竭资源按其能否重复使用,又分为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和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1、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后,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的可耗竭资源是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这主要是指金属等矿产资源。

如汽车报废后汽车上的废铁可以回收利用。

不过,资源的可回收利用程度是由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只有当资源的回收利用成本低于新资源的开采成本时,回收利用才有可能。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开采储量能够通过一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增加。

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虽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使得以前不具有开采价值的资源变得有开采价值。

矿产资源的市场价格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当价格上升时,会刺激生产者去勘探潜在的资源,或者开采低品位的资源。

此外,高价格还会刺激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是发现新的可替代资源。

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最终仍然会耗竭,但是耗竭的速率是可变的,它取决于市场需求、资源产品的耐用性和回收利用该产品的程度。

除了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外,一般来说价格增高会使需求量减少;

资源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对资源的需求就越少。

回收利用或是通过提高产品使用率(例如重复使用的饮料瓶),也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

回收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不可能100%循环利用。

只要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小于100%,资源蕴藏量最后就

一定会降低到零。

一般来说,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依靠回收利用而得到补充的数量是很低的,在任何时期,它对资源开采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2、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可耗竭资源是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这类资源被使用后就被消耗掉了,如煤燃烧变成热能,热便消散到大气中,变得不可恢复了。

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耗竭速度必然快于其他资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一个国家利用和获得能源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地位。

当代社会对能源资源迅速增加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种资源的耗竭速率。

尽管经济条件的变化同样可以对这类资源的开发提供刺激,但是其作用相对来说却是有限的。

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利用前景仍不确定。

至少目前商业运行的裂变型核电站尚不具备资源可持续性。

因为这种电站使用的燃料是铀,铀也是一种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

减缓不可回收的可耗竭资源耗竭速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自然资源的蕴藏量

关于资源蕴藏量有三个不同的概念,即已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和蕴藏量。

(一)已探明储量

已探明储量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其资源位置、数量和质量可以得到明确证实的储量。

又分为:

1、可开采储量是指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有开采价值的资源。

2、待开采储量是指储量虽已探明,但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尚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资源。

(二)未探明储量未探明储量是指目前尚未探明但可以根据科学理论推测其存在或应当存在的资源,分为:

1、推测存在的储量可据现有科学理论推测其存在的资源。

2、应当存在的资源今后由于科学的发展可以推测其存在的资源。

(三)蕴藏量

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对于可耗竭资源来说,蕴藏量是绝对减少的;

对于可更新资源来说,蕴藏量是一个可变量。

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代表着地球上所有有用资源的最高极限。

(四)关子储藏量的错误认识掌握这三个概念的区别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如果把已探明储量当作是资源蕴藏量,再根据目前的资源消费水平估算地球上的资源还能使用多少年,就会得出非常悲观的结论。

1934年,有人估计铜的蕴藏量(实际是已探明储量)只够开采40年。

但是40年以后,即到1974年,铜的已探明储量却还能再开采57年。

在1900年,含铜3%的铜矿石在经济上是可开发的最低品位。

70年代最低品位可降到约0.35%。

显然,这就大大地增加了世界铜贮藏量的利用。

罗马俱乐部1971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也犯有类似错误。

他们根据巧妙的电子计算机模型进行研究,得出了一般的结论:

许多不可更新资源不仅能用完,而且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在30-50年内(大约2020年)非常突然地用完。

实际上,这种计算方法只有在已探明储量等于资源蕴藏量,资源消费量一直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才可能是正确的。

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对于大多数自然资源来说,需求会随着价格而变化,已探明储量也会继续增加。

所以这种计算方法是不正确的。

另一个错误是认为全部资源蕴藏量都是可利用的,即把所有资源看成是同质的,认为人们愿意为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源付钱。

如果价格是无限增长的,那么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源蕴藏量也有可能被开采,然而价格不可能无限增加,总有一些资源由于开采成本过高,最终不会被利用。

除此之外,开采资源时也还要消耗资源,特别是能源,这也会使得开采不可能进行完全。

例如钨是一种非常硬的金属,用于制造金属切削和岩石挖掘的工具。

开采和加工钨矿石本身也需要用钨,工具的磨损和损坏必然消耗一些钨。

如果钨矿石品位低,开采会出现负净产量,则这样的资源是不可利用的。

再如开采能源资源也需要消耗能源,消耗的能源大于开采的能源时,越开采则损失越大。

环境专栏—联合国《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

地球资源只够用75年

20日公布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

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

据报道,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这份报告,除评估全球生态系

统现状外,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计算各国消费资源

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民的生活形态和消费水准,再加上他们的原油出口,让他们成为在地球留下最大生态影响的国家,排行第2至第6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和新西兰;

英国则排名第18。

报告还指出,如果全球人类都

像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人民一样浪费的话,那么地球人需要立即找到另外两个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才能满足自然资源需求。

据统计,各国经济赖以发展的全球自然生态系统自70年代以来已减少三分之一。

四、中国资源历史与现状

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地大物博”一直是中国的写照,这片古老土地上富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中华民族,创造出一个文明国度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切与过去成为鲜明对照,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自酿的苦酒,也只能自己吞下。

例如,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源利用历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先秦时期,即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大地基本保持原始的状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在周朝的时候,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东北、四川、云南地区

更好一些,林木覆盖高达80%-90%战国时期,该流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们展开了大规模的农耕活动,足见土地资源的丰富,自秦以后由于人口增多,为解决粮食问题人们对该流域大肆开垦,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变浊。

唐朝初年,就出现了所谓的“四海之内,高山绝壑”的景象,在元朝之前各个王朝都设了山林川泽保护机构,元朝则未设此机构,这对自然资源保护更为不利。

明清以后,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林区被毁。

黄河泥沙在明

代含量达到60%,清代达到70%,清朝200多年间,黄河决口200多次。

下面我们看一看中国的资源状况

1、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

2

中国国土面积(陆地)为960万km,占世界土地面积的7.2%,占亚洲的2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到1hmf,只及世界平均数的1/3,耕

地实际面积1.33亿hm,居世界第4位,林地面积1.25hm2,居世界第6位,草地面积4亿hm?

居世界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0.12hm2,0.11hm2和0.35h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6和1/2。

我国有1.8万公里海岸线,近300万km2的管辖海域,500km2以上的岛屿7372个,海洋资源遭受掠夺性开发,沿海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

中国地表水资源总量2.8万亿m,全国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

m,年均径流量为284m3,但人均水资源只有2700m3,居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到1998年底,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矿产地25000多处。

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3种,其中45种主要矿产探明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2%,列美国和俄罗斯之后。

但人均有矿产资源潜在总值1.5万美元,居世界第53位,是俄罗斯的1/5,美国的1/8,每平方米拥有矿产资源潜在总值172万美元,居世界第24位,比美国低46%,比前苏联低43%。

2、中国资源结构不理想,质量相差悬殊

我国地处中纬度地区,南北跨纬度49°

东西跨经度62°

不仅国土辽阔,而且地形多样,气候复杂,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其中能源矿产6种;

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稀有、稀土及贵金属矿产59种;

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6种,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配套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为国家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厂物质基础。

尽管我国资源种类齐全,但结构却不尽理想,质量相差悬殊。

土地资源中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比例高,中国境内有流动沙丘0.45亿公顷,戈壁0.56亿公顷,海拔4000米以上难以利用的高山1.93亿公顷,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达2.9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0.68%,耕地资源中质量好的一等耕地约占40%,中下等耕地和有限制耕地占60%。

草地资源中干旱,

半干旱地区与山区分布面积大,质量较差。

矿产资源中贫多富少,共生伴生矿多,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大型超大型矿少,铁矿石大型矿床仅占5.2%,但储量却占整个储量的63%。

铜矿大型矿仅占2.6%,其储量却占58%在已探明的储量中,铁矿86%是贫矿,品位在30%-

35%之间,而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委内瑞拉等国的铁矿品位一般都在60%-65鳩上、铜

矿品位大于2%的只占6%,品位大于1%的不到30%,70%的矿品位小于1%,在美洲、非洲,却有品位很高的铜矿。

我国的磷矿品位大于或等于36%的只有7%,铝土矿中铝硅比大于7

的不到20%,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铝土矿铝硅比都大于7,有的达到10。

在我国一个矿床中往往有几种主要矿产贮存在一起,一种主要矿产往往伴随有几种甚至十几种有益元素。

例如有色金属矿产中大多数为多组分综合性矿产,其中,有的矿种生矿占90%以上;

铁矿储量中,综合性矿产占1/3左右。

特别突出的是我国有一批特大型矿床,共生伴生多种有益组分,形成的是一种或数种为主的综合性矿床。

3、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我国资源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东西、南北分异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中国降水的70%-80%

集中在6-9月份,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使我国供水和储水成本提高。

我国耕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90%以上集中在大兴安岭向南至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而矿产资源、能源及天然草地相对集中于中西部,东西差异极为显著。

从南北组合看也有很大不同。

长江以北平原广,耕地多,耕地资源占全国63.9%,但水资源贫乏,只占全国水资源的17.2%,长江

以南山地面积大,耕地面积少,只占全国耕地的36.1%,但水资源充沛,占全国水资源的

82.6%。

矿产分布不均的情况也十分明显。

如煤炭集中于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保有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