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81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必修1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项,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D项,比喻;

只有C项的“子衿”和例句中的“杜康”都是借代的手法。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出来)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通“悦”,喜爱)

B.否泰如天地(坏运气) 榆柳荫后檐(遮盖)

C.羁鸟恋旧林(束缚) 脉脉不得语(含情相视的样子)

D.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赠送)

夫唯捷径以窘步(困迫)

【解析】 A项,“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说”通“脱”,是“解脱”的意思。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46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8分)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在广州的独特地理背景的衬托下,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作者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万缕归思。

B.首联从广州的著名古迹越王台落笔,但却一反前人的那种“远望当归”的传统笔法,独出心裁地写成“忆归休上”,以免归思泛滥,不易裁断。

脱出窠臼,把归思表现得十分婉曲深沉。

C.颔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南海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他收不到家书的沮丧心情。

D.颈联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色。

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

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融进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了无终期的归思。

E.尾联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典型心境,把作者对归思的抒写推向高潮。

句中以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解析】 A项,“作者以‘旅次’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不正确,应为“作者以翻腾起伏的思绪作为全诗的结构线索”。

E项,“句中以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正确,应为“句中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

【答案】 AE

6.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抑制状态的归心,每到春天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

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归思的纷乱、强烈,生生不已、难以遏止。

至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思归之情由上文几经婉转之后,终于得到了尽情的倾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6分)

观朝雨

谢 朓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

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

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

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

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

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

7.诗中所描绘的“朝雨”有何特点?

(3分)

【答案】 飘飘洒洒、呼啸而来、空濛,而又略带萧索、冷落之意。

8.如何体会诗中诗人流露的情感?

(3分)

【答案】 于清丽明净的自然山水中功名事业之心趋于平淡,因之而起的是一种归隐的情绪。

(三)阅读下面的古典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7分)

燕 燕①

燕燕于飞,差池②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③。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④,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⑤之思,以勖⑥寡人。

【注】 ①选自《诗经·

邶风》。

这是一首送别诗,姑娘要远嫁他方,兄长送别,依依不舍。

②差池:

参差。

③颉:

音“xié

”,上飞。

颃:

音“há

ng”,下飞。

④仲氏:

少女。

“任”是姓。

只:

助词。

⑤先君:

死去的父亲。

⑥勖:

音“xù

”,勉励。

9.诗的前三章都用“燕燕于飞”开头有何作用?

【答案】 前三章用飞翔的双燕起兴,双燕在空中自由飞行,姿态各异,鸣叫之声婉转欢快,以此暗指兄妹之间亲密的手足深情。

10.“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三句诗反映的感情有何区别?

【答案】 “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虽然都表现了与妹妹离别时的悲泣,但感情的程度却各不相同。

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不同程度的感情阶段:

首先是大哭,其次是抽泣,再次是欲哭无泪的伤心阶段。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口黄儿,今非!

“咄!

行!

吾去为迟!

白发时下难久居!

11.这首诗刻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 刻画了一幅凄惨而又悲壮的画面:

主人公走出家门,不想回家,可是妻子儿女又难以割舍。

一进屋门,家徒四壁,生活无望,又拔剑出门,妻子生怕出事,一边哭泣,一边劝阻,但主人公仍感到无路可走,终于出门而去。

12.结合此诗,谈谈乐府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 篇幅短小,容量很大;

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杂言诗体,表达自由;

语言朴实,源于生活。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8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

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朝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

孙傅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C、D两项。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故选A。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D项,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答案】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

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 本题从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C项,“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有误,原文中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实际上是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和十几个犯了死罪的人,而不是只杀了两个宦官。

以偏概全。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译文: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5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宾语前置、一词多义。

(1)“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

“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2)“不吾索”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吾索”即“不索吾”;

“俱”,一起,一同;

“庶或”,差不多,或许;

“济”,成功。

【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

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翛是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大事,劝他尽快有所改变,否则一定失败。

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孙傅)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年,高丽入朝进贡,高丽使者经过的地方,官府征调民夫建造船只,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上书说:

“滥用民力妨碍农事,却对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观点虽偶然与苏轼相同,意思也没有别的,是依凭职责议论时事,可是责罚他就错了,许翰也被免去官职。

靖康元年,孙傅被征召为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奏折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钦宗问他为什么,孙傅说:

“祖宗的法律对百姓有好处,熙、丰年间的法律对国家有好处,崇、观年间的法律对奸恶的人有好处。

”当时的人称他的话是名言。

十一月,被授予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飞石防御。

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

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

第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

等到废除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前来索要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

密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都城里的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带兵讨伐平定叛乱,杀了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

孙傅说:

“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于是跟随太子出城。

守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呢?

”孙傅说:

“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应该跟太子一起死。

”这天晚上,住在城门下;

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三、语言表达(12分,每小题4分)

17.学习了《孔雀东南飞(并序)》这首哀婉动人的诗,我们可能在对兰芝夫妇忠于爱情的行为赞叹之余,更会对其双双殉情的悲剧深表同情,那么请你为这两个人物写一副挽联。

【答案】 (示例一)红尘途中,恋歌未绝;

黄泉路上,携手同行。

(示例二)生时鸳鸯两拆,死后琴瑟和鸣。

(示例三)梁祝化蝶千人颂,焦刘绝唱万古传。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字。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

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____①____,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

食物里缺乏磷,____②____。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

磷不但人需要,____③____。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答案】 (示例)①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 ②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

③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

19.某中学为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准备在暑假组织同学前往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下图是初步的活动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答案】 本次敬老院一日义务劳动要求参加人员事先确定活动时间(如周六),并在活动日之前准备好所需物品(如劳动工具、谈心对象情况表、谈心话题、本、笔等)。

到达后先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再与老人谈心交流,最后写下感想与收获。

四、写作(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处在于,它会“行走”。

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

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

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用挡板将卷柏周围围住。

于是,当卷柏“行走”时,受到阻挡,它只好回到原地。

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就在原地扎根,再也不“行走”了。

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

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表述了卷柏的奇特之处,以及植物学家所做的实验:

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再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从中可以得出立意:

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

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

由此可以得出立意:

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

还可以立意为:

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更能激发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