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820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雍讲历史#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如果有,那你们好幸运,和大才女是老乡哦!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这里大家来看,李清照活了71岁,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古代算得上是长寿了。

如果没有中晚年那些不幸的生活变故和遭遇,她能否活得更久些呢?

文雍认为,她活到八十岁还是有可能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李清照的家世和背景。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舒适。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相当于今天的司法厅厅长和文化部副部长。

他的藏书很丰富,而且善于写文章,尤其以词章见长。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

“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山东去看一看。

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因为父亲藏书非常丰富,加之母亲的文化底蕴深厚,所以李清照幼年的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这里我们来看,她之所以后来能够成为名扬千古的大词人,与家庭的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

因为父亲藏书多,加之母亲的影响,她自幼耳濡目染,受到了极好的文学熏陶,再加上天资聪颖,少女时代就能写得一首好词。

二、少女时代才华横溢

前面文雍为大家分析过了,因为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幼年时期的李清照受到了极好的文学熏陶,自身文化底蕴深厚,为后来成为一代大词人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随着李清照日渐长大,她这种文化底蕴显露的愈发明显,突出表现在她少女时代超高的文学天赋。

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李清照就已经才气非凡,声名远扬了。

根据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她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更是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说郛(fu)》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我们由此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是才华了得,绝对不输于当时任何的文学大家,可以称得上是一枚标准的小文豪。

李清照少女时代跟随父亲生活在宋朝的首都汴京。

汴京,就是今天河南的开封。

因为父亲是做官的嘛,所以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环境舒适、优雅,荣华富贵肯定是享之不尽的。

更为重要的是,她生活的地方是富庶繁荣宋朝首都。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可以说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所以,这种安逸美好的生活环境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

除了吟诗以外,她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从这首词里大家可以看出,她写得是一场疾风骤雨之后的情境。

初夏一场疾风骤雨,却让本来昏昏沉沉的睡意不能消解所有酒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她担心窗外盛开的海棠花。

所以询问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海棠花怎么样了?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现在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词,虽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

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由此可见,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天真烂漫的,这种性情体现在诗词上纯净而无瑕。

这首一问世发表,立刻轰动了整个北宋首都。

《尧山堂外纪》记载,当时的文人墨客无不拍手称赞,没有人能够挑出毛病的。

李清照在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两首。

这两首原文如下:

【其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其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大家细读这两首作品就会发现,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王朝沉浮,总结了唐代的“安史之乱”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我们要明确,她还是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却已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了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当时的人们刮目相看。

所以,宋代周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乃是一名豆蔻年华的少女所写,如果不是经过深刻的思考,能写得出来么?

几百年后,明朝陈宏绪的《寒夜录》评论这两首诗,奇气横溢,只是粗略读了一下,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驼峰,麟脯都是世间难得的珍品佳肴,陈宏绪用驼峰、麟脯来比喻李清照的诗,意思是这两首作品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稀世佳作。

以上,是李清照的少女时代。

文雍用这样几个字来评价,天真烂漫,纯净无暇,才气非凡,声名鹊起,妙笔生花,佳作不断。

虽然只有十四五岁,但这个时候的李清照已经堪称文学大家了。

3、李清照的容貌之谜

文雍每讲到一个人物,特别是大家未曾见到的历史人物,首先关心的是容貌。

大家都非常好奇,像李清照这样的大才女究竟长啥样呀?

是不是也像她的才华一样光彩照人,是个大美女呢?

所以到了第三个问题,文雍不探讨她的婚姻,先研究一下她的容貌。

因为李清照生活在宋朝,那个时候没有照相机,所以不会留下任何照片。

但是史料记载的又不够详细,怎么办呢?

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留下来的画像进行深入分析。

大家请看这张画像,这就是历史上的李清照。

是不是美女,大家心中自有公论。

李清照究竟长啥样?

文雍认为,她不是美女。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名额已经被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占去了。

但她也绝非是丑女,因为丑女的名额也被无盐、嫫母、母夜叉这三个人占去了。

文雍猜测,年轻时候的李清照应该是较为清瘦体型的,根据是她的词句。

《点绛唇》里面就有这样一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这首词大约写于她结婚之前,也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

少女李清照用“露浓花瘦”四个字,形容刚刚荡完秋千的自己“薄汗沾衣透”的身体。

这说明,她是很纤瘦的。

“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

”(《浪淘沙》)。

通过这句词我们来看,年轻时代的李清照应该是属于小巧玲珑型的女子。

小巧玲珑,加之俏皮活泼,少女、少妇时代的李清照一定是十分可爱、光彩照人的。

我们再来看她的两个生活片断:

少女时代,李清照是爱笑的,笑得顾盼生姿,“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摘自《浣溪沙》)。

后面文雍还会讲到李清照初见未婚夫赵明诚的情境,她是“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少妇时代,大约是新婚之后不久。

李清照曾经“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从这些诗词描绘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李清照早年幸福甜蜜的生活,更能判断出她是个美丽的女子。

虽然没有闭月羞花与沉鱼落雁之容,但也绝对不是像母夜叉那样的丑女。

她是美丽端庄的,而且具备大家闺秀的气质,才气洋溢于眉宇之间,应该是个极富魅力的女子。

另一方面,她也是个爱美的女子。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可以看出,其实她很爱美,也渴望更加美丽动人。

以上,是李清照的容貌之谜。

文雍这样来评价李清照的容貌,她不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但绝对是个有气质、有魅力的女子。

你若见到她,必定会被她的举止投足所吸引。

4、李清照性格的另一面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便李清照如何才气非凡,但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既是普通人,就存在缺点。

李清照性格的另一面,大概继承了老李家嗜酒如命的个性,她也是名副其实的酒鬼。

大家都读她写过的如梦令,其中有这样一句:

“沉醉,沉醉,不知归路,惊起一滩鸥鹭,误入藕花深处。

”其实,这正是她喝醉酒之后的真实写照。

她喝的醉醺醺,最后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竟最后跌跌撞撞误入花丛之中。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个爱喝烈酒常醉到不省人事的酒鬼,少女时代如此,出嫁后与赵明诚生活富裕时如此,晚景飘零时亦如此,终生不改这一爱好。

李清照享年七十二岁,提到酒和喝酒的诗就有26首。

比如,“险韵诗成,扶头酒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等等,不但证明李清照爱喝酒,而且还每喝必醉。

所有的文字,似乎都离不开一个愁字,酒可能也就因为这个原因而成为她终身伴侣。

不过,幸好,她找了一个和她情投意合、和她一样爱喝酒的丈夫。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李清照的婚姻生活。

5、李清照的第一次婚姻

在古代,男女婚配都是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李清照长到十八岁,到了该出阁的年纪,她的父亲李格非便开始为她安排婚姻大事。

于是,她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他就是赵明诚。

赵明诚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他外表温文尔雅、皮肤白皙、身材高大。

所以,她第一次见到赵明诚的时候,在还不知道对方家庭背景,彼此也没深入接触的情况下,只是在门外看了一眼,就不顾一切和他走在了一起,同意嫁给对方。

由此可见,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对赵明诚可谓一见钟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首都汴京成亲。

这一年,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写道:

“我在建中辛巳年,嫁给了赵明诚。

”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是文化厅的一个厅级干部,赵明诚的父亲则在组织部当部长,他们都是国家高级公务员。

李清照夫妇虽然都是官二代,但是赵、李两家崇尚节俭。

这个时候的赵明诚还在念大学,每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和妻子团聚的时候,他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

李清照与夫君举案齐眉,共同研究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这里我们来看,李清照早期的婚姻生活是很甜蜜、幸福的。

两年以后,赵明诚大学毕业,考上了国家公务员。

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李清照夫妇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的。

所以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

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

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

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

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

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6、命运的转折点

前面我们说了,李清照早期的婚姻生活幸福甜蜜,她和丈夫在一起很非常快乐。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看似甜蜜的婚姻生活,却终归经受不住大环境特别是政治气候的影响。

人世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天意如此,由不得你去反抗。

,还美其名曰所谓的‘命’。

李清照与丈夫幸福快乐的婚姻生活没有持久多久,第一重考验就来了。

这个较大的政治环境主要是宋朝内部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旧党派之争把李家卷入其中。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即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

元佑党籍,这应该算是其中一派吧!

当时被列入党籍的有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免了司法厅副厅长的职务。

九月,宋徽宗亲自抒写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而在同一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

为救父于危难之中,李清照曾上诗公爹赵挺之。

可惜,自己的这位公爹帮不上什么忙。

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了李清照身上。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下诏诏禁止元祐党人的子女在京城居住;

辛巳年又下诏说,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联姻。

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摘自《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到了这个时候,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着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他们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家人。

李清照的命运,第一次出现了重大转折,从此由少女时代的纯真烂漫转入中年时期的忧伤愁苦。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开始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就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

六月,他因为与蔡京争权,屡次上书惩奸除恶,但是没什么效果。

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一职。

仅仅过了半年多,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被罢相,赵挺之重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与此同时,朝廷销毁《元祐党人碑》,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

但是好景不长,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重新上台当国务院总理,无情的政治灾难再次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

三月,赵挺之被罢国务院副总理后五日去世。

去世后的第三天,即被蔡京诬陷。

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不久即无罪获释。

但赵挺之的职务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

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宅,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自这之后,李清照结束了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乡下和丈夫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但是再清贫的生活都是幸福甜蜜的,因为她有最爱的人在身边。

他在,一切就有了希望。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

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大家注意,易安居士就是这么来的。

“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

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

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

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居住。

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曾游览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

不久即到莱州担任知府。

但,李清照未同行。

到了这一年八月,李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

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

八月十日,李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

诗前有小序云: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

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

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

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

赵明诚改守淄州。

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

是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经历了一系列波折与苦难之后,中年时期的李清照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甜蜜时光。

幸福的日子总是太过短暂,她本是个相夫教子的柔弱女子,只想守住爱情,陪在丈夫身边。

然而,天意弄人,就连她这样小小的心愿都被剥夺了。

不久之后,一场惊天巨变彻底改变了她和丈夫的命运。

自此,这对曾经恩爱的夫妻生离死别,也成为了那个女子一生抹不去的伤痛。

正是这场巨变之后,原本生活安逸的李清照开始了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凄凉苦楚无人诉。

那么究竟是怎样一场灾难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呢?

她是如何在凄凉中度过晚年的?

李清照的二次婚姻会幸福么?

敬请在关注《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下集》。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我们下一讲再见,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