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4826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讲语法化研究1Word下载.docx

  名(方位) → 助  里、后

  名     → 词尾 子、儿、头

  动     → 介  于、被、以、为、从、及、与、将、连、和、把

  动     → 副  毕、并、没、没有、渐、共、还、更、终、试

  动     → 助  在、了、着、第、罢、休

  形     → 副  良、殊、绝、精、独、诚、信

  形     → 助、词缀  老、好

  代     → 副  莫

  代     → 连  斯、或

  代     → 词尾 然、若、尔

  代→助他

量     → 助  个

  例:

于:

中国语文1997年第2期,郭锡良《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壬寅卜,王于商。

(合33124)

对比例:

辛卯卜,王入商。

(合33125)

丁卯卜,争贞:

王往于敦,不左?

(合7945)

辛酉卜,壳贞:

今二月王入于商?

(合7774)

乙酉卜,壳贞:

王于八月入?

(合5167)

名词:

被子

翡翠珠被,烂齐光些。

(楚辞·

招魂)

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

动词:

覆盖;

遭受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尚书·

尧典》)

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

(《周礼》)

功参天地,泽被生民。

(《荀子·

臣道》)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史记·

项羽本纪》)

次要动词: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

(《论衡》)

介词:

有乘马人在路被贼劫害,遗此靴焉,得无亲属乎?

(《北齐书·

郑十》)

老去不自山,渐被他排斥。

(《寒山诗·

为人)))

于彼殿角,有一铜镜铃被风摇响。

(《祖堂集》卷二)

以:

为: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战国策·

齐策》)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庄子》

今故告之,反怒为!

《汉书》

在:

却才前面灵官殿上,有个大汉睡着在那里。

《水浒传》

他站到在的/我听到在的/东西还保存在的……天门方言

帽子挂底墙上在/饭蒸底锅底在/作业做底书上在……宜都方言

老:

(1)、置于动物名之前的“老”。

如:

“汝南有妖,常作太守服。

……及费长房知是魅,乃呵之,即解衣冠叩头,乞自改为老鳖,大如车轮。

”(魏晋人作《列异传》)

“君不见,昔人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杜甫《杜鹃行》)

“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

”(唐刘纳言《谐噱录》)

(2)、置于一般事物名前的“老”。

“【石】勒与酣谑,引【李】阳臂笑曰:

‘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晋书·

石勒载纪下》)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

(3)、置于姓或名前的“老”。

“此是老石机杼,聊以奉赠。

”(《北齐书·

儒林传·

石曜》)

“快读老坡秋望赋。

”(范大成诗)

(4)、置于特征形容词前以称呼人物的“老”。

“孝武狎侮群臣,随其状貌,各有比类……刘秀之俭吝,呼为老悭。

”(《宋书·

王玄谟传》)

“其天女得脱到家,被两个阿姊皆骂老吝。

”(苟道兴《搜神记》卷一)

(5)、置于排行之前的“老”。

“赵氏有个兄弟赵老二在米店里做生意。

”(《儒林外史》第6回)此类“老”起源最迟。

斯: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承接连词:

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论语》

1)无定、实指代词。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2)定指、实指代词。

玄宗一顾之,曰:

“真我儿也。

”谓肃宗曰:

“汝不及他。

”谓代宗曰“汝不及他。

”《嘉话录》

3)虚指代词。

把荷叶画他几枝。

《儒林外史》

任他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4)助词、指称标记的“他”。

你瞧我这小辫不顺眼,他我还不顺心呢?

《北京话口语调查材料》

练习判断材料:

我中学是教会学校。

那个时候呀,学英文哪,那都是在高小就是外国人教,就跟现在似的,他这外国人,他不会、不会这个中文,他就是说,他就自己自然地就会了。

1.2 某类实词向另一类实词的虚化

  名     → 代  所、身

  名     → 量  块、株、枝、条、颗、粒

  代     → 系词 是

  动     → 系词 为

1.3 某类虚词向另一类虚词的虚化

  和:

(动-拌和) →  介-连带     → 连-连同

  着:

(动-附着) →  介(送着门外)  → 助(把着手)

  了:

(二)对比性的语法化

语法化,是由国外引进的同虚化在核心内容上相同、总体上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

相比较而言,同的是由实至虚的变化,因此,一般学者将虚化等同于语法化。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具有对比意义的前述诸特点上。

具体地讲:

1、学科范畴,语法学。

2、单位上,主要是词,但亦包括短语、乃至于小句。

例:

虽然:

“虽”,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

在先秦文献中,“虽”主要用于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容认性让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虚拟性让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即使”的意思。

如:

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孟子·

滕文公上》)

2.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离娄下》)

前例表示的是容认性让步关系,即是在承认“周是旧邦”为事实情况,但后面发生的事不受此事实的影响。

后一例则是属于虚拟性让步,是先承认“即使有恶人”这一虚拟的事实,再转过来指出后面发生的事不受虚拟情况的影响。

“虽然”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由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组合而成,用作偏句,与下一分句组成让步关系的复句,“虽然”可以扩写成“虽则云然”类结构形式,其中“虽”表示让步,“然”替代上文,上文中必须有“然”字所能替代的内容。

3.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髪。

秦誓》)

4.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

虽然,吾尝闻之矣。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墨子·

公输》)

上述各例句中,“虽”字单独起连词的作用,“然”字分别替代上文所说过的内容,可以表示容认性让步,即指既成的事实,如例4,也可以表示虚拟性让步,指虚拟的事实,如例5。

例4和例5中的“虽然”都可以扩写成例3中的“虽则云然”。

“然”字所替代的内容在上文中都是纯客观的陈述,不含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是通过“虽然”这个小句表现出来的,在这一点上不同于直接用连词“虽”引导的让步从句,如把例4改写成“虽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吾尝闻之矣”,则“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不仅传达了明显的语义成分,而且也含有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而用词组“虽然”作为一个让步从句,“然”字所指代的语义内容因在上文中已有描述,故其传导的语义成分较轻,而主要是传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正因为其多用来表达主观态度,在语言使用中容易程式化,这为词组“虽然”语法化为连词创造了语义条件。

连词“虽然”与作为词组充当让步从句的“虽然”的区别标准可分为三个方面:

(1)连词“虽然”中“然”的指代功能完全虚化,没有明确的所指;

(2)连词“虽然”丧失了充当独立的让步从句的功能,只能“紧接让步语,‘虽然’之后不能逗断了[7]”;

(3)连词“虽然”中间不能再加入其它成分,即它们之间的凝固程度较高。

前两个区别特征属于意义标准,在形式上就要求连词“虽然”后得出现一个描述与后一分句构成让步关系的事实,后一个区别特征则属于形式标准,即连词“虽然”不能再像词组形式的“虽然”一样,可以扩写成“虽则云然”的结构形式,如例3。

连词“虽然”的用例最早出现在东晋:

6.故知佛性难可见也,虽然如是故,经云佛性普遍,无问凡圣,但自身中,体会真一,何用外觅,昼夜深思,内心自证。

故经云:

观身寔相,观佛亦然。

(后秦·

僧肇著《宝藏论》45-149c④)

7.观诸破戒,如具戒相,虽然离于二边,住平等相,破戒持戒亦应等心观之。

(北凉·

法众译《大方等陀罗尼经》21-655a)

9.虽然贫苦孤微,然为儿童便好俎豆之事。

(《抱朴子内篇·

祛惑卷第二十》)

从上面例句我们可以看出,“然”的指代意义基本消失,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省略不用,如例6可以省略“然”字写成“虽如是故”,改写后句子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不会改变,可见“然”字已变得可有可无,虚化为助词而没有了指代意义。

同时这些例句中“虽然”不能自成为一个让步从句,必须紧接后面的让步语才能形成让步复句中的第一个分句,不可以再扩写成“虽则云然”的结构形式。

因此,这里的“虽然”已经凝固成为一个连词。

由于“虽然”成为了一个连词,“然”字不再有指代意义,语言系统的协调功能便产生了一个与词组“虽然”的语义、语法功能相似的结构——用“虽然如是(此)”的结构来代替,用“如是(此)”来代替“然”字的指代意义。

10.此大沙门虽然如是,神通威德,然我亦是阿罗汉。

(唐·

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24-

11.黄蘗云:

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师又以镢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

慧然集《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47-505a)

12.沩山云:

虽然如是,吾亦要知。

(同上)

 

汉语条件分句模式化的过程

句标+情景性句槽

情景性句槽是指句槽在语义上所指比较实在具体,与分句所指密切相关。

不管该坐不该坐,他们就席地而坐下来了。

《孽海花》

不管刘先生到与不到,今天晚间,总要去人。

《小五义》

句标+范畴性句槽

范畴性句槽是指句槽在语义上所指较虚,虽然也是对可能出现情况的总括,但是具体所指只是一个范畴性概念,不明确,不具体,只能范畴的角度进行列举或总括,因此与分句所指关系较为笼统。

事无小大,悉以咨之。

《前出师表》

凡民间美色,不拘娼妮,都取来充实其中。

《喻世明言》

句标+符号性句槽

不管青红皂白,就将区仁山释放回家,在公案上将威风子一拍。

《乾隆南巡记》

殿臣赶来,不管一二三,抡铁尺就打,疼得盗寇叫声不止。

《施公案》

不管三七二十一:

张弼不管三七廿一,提了那鱼便走。

《醒世恒言》

钮文依了家主,领着金氏,不管三七念一,执了一块木柴,把鼓乱敲。

倚仗着自己的牌风狠好,便不管三七二一随手乱打。

《九尾龟》

3、虚实的所指,有了较为明确的界定。

4、类型上有增有减。

增短语、小句类单位的演化。

减第二类。

(三)语法化定义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指的是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或现象,最典型的表现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汇或结构式演变成无实在意义、仅表语法功能的语法成分,或者一个较虚的语法成分变成更虚的语法成分。

在现代语言学中,研究这种语法化现象的理论通常被称为“语法化学说”或“语法化理论”。

(吴福祥)

(北大:

刘进)

(沈家煊)

语法化,是语言单位的一种历时变化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界定。

1)从语言单位大小上讲,往往是上一级单位至下一级单位的演化。

小句至固定词组;

词组至词;

词至语素。

2)从语言单位性质上讲,往往表现为由实词性语法单位向虚词性语法单位,或具体的单位向模式化单位的演化。

3)从意义上讲,是由词汇意义至语法意义或语法意义内部虚实程度由弱至强的一种变化。

(意义范畴:

语法范畴化)

4)从结果上讲,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生成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