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4832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思考文档格式.docx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

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

两者不合,不能相比;

两者小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

分得愈开,则合得愈意外,比喻就愈新奇,效果愈高。

”这段话体现了钱钟书要求比喻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在《围城》的数百个比喻中正体现了其独特之处。

《围城》的成功离不开大量妙趣横生、连篇缤至的新鲜比喻的创造和运用。

钱钟书的比喻别出心裁,他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的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低,使作品更加机智、诙谐、幽默。

钱钟书常常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做比喻,如“你们新回国的留学生,就像新出炉的烧饼,有小姐的人家都抢不匀呢。

”“二奶奶三奶奶打扮得淋漓尽致,出了汗,像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

”等句中的喻体“新出炉的烧饼”、“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物,看似平淡无奇,用在这里却显得通俗易懂而又生动贴切。

除了常听、常见、常用的事物,他还能将典故和一些抽象、虚幻的观念引用自如“狗为着追求水里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那时候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了。

”这个比喻句取材于《伊索寓言·

河中肉影》中的故事,用在这里让人忍俊不禁,又能收到奇特的效果。

《围城》中的比喻,来源广泛,标新立异,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人在频频发笑的同时认识了深刻的道理。

如"

一个人的缺点正象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

,这种带有格言味道的比喻对高松年爬上校长地位后就暴露恶劣本性进行彻底的嘲弄与讽刺。

再如方鸿渐一行坐车从宁波到金华,一路颠簸难受,作者把那辆破车写得妙趣横生:

"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

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僻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驶了解。

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一口气走了一二十里,……前面路还走不走呢?

它生气不肯走了,汽车夫只好下车,向车头疏通了好一会,在路旁拾了一团烂泥,请它享用,它喝了酒似的,摇摆地缓行着。

这里作者把老旧的汽车比成摆架子的官僚,闹别扭的女郎,想象奇妙,新鲜别致,既把汽车的残破不堪形容得淋漓尽致,又把官僚、女郎丑态揶揄得入木三分,嬉笑怒骂之中别有一番愤世嫉俗之情。

又如写妓女王美玉:

忽然发现顾先生的注意,便对它一笑,满嘴鲜红的牙根肉,块垒不平象侠客的胸襟"

,"

牙根肉"

怎么能象"

胸襟"

呢?

但细一想,侠客不是爱打抱不平吗?

原来这是比喻牙根肉不平,实在让人意想不到。

又如"

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女人的地方笑多"

电话是偷懒人的拜访,吝啬的通信"

等等。

这种新颖独特的比喻随处可见,让人耳目一新,又带给人深深地思考。

《围城》还擅长用讽刺性的比喻进行评点的技巧,生动风趣,使人忍俊不禁,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例如方鸿渐经不起父亲和丈人的两面夹攻,懂得文凭的重要,文章评到: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象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这一精辟的评点,新颖深刻,含蓄幽默的方式注入了作者强烈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钱钟书的作品文笔犀利,奇想连篇,语言中很多都是神来之笔,使作品顿增了幽默的效果。

《围城》的比喻中,也不时流露出幽默讽刺的风格,给作品的语言增添了无穷的美感,“桌子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的下半斤猪油”,写出了乡村小旅馆里肮脏的桌子;

“侍者上了鸡,碟子里一块儿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写出了西贡酒家里坚韧的“佳肴”;

“这不是煮过鸡的汤,只像是在里面洗过一次澡”,写出了堂堂三闾大学系主任宴请宾客清淡如水的鸡汤;

“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

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里;

除醋以外,面包、牛肉、红酒无一不酸“。

这一连串不相宜的事物写出了方鲍两人一整天的倒霉相,作家利用人生中富有讽刺的喜剧色彩的片段,渲染加工而进行的轻松的幽默,那么下面各例则是作家刻意用他那支战斗用的笔,对当时社会上的政治群丑、无聊文人的丑态所制作的画像“可是方鸿渐也许像这几天报上战事消息所说的‵保持实力,人造战略上的撤退‵”。

借方鸿渐的表现批判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又如方鸿渐一行人在泥泞路上鞋底上沾满了泥巴比作“抵得贪官瓜分的地皮”,把店里长久销售不掉的半生不熟的肥肉颜色比作“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锋利而贴切。

这些脱口而出的比喻,看似漫不经心,实质包含着作家对那些食人者无情的鞭笞和批判。

对书中刻画的那些道貌岸然、整日挂着高级学府的幌子标榜自己,招摇过市,实则不学无术的无聊文人,作家借用讽刺性的比喻,将他们的面纱揭去,还之以本来面目。

微妙的比喻,勾画出群丑的嘴脸。

《围城》无论是讽刺人,还是揭露社会弊端,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它把轻松的“喜”与“笑”寓于严肃的人生课题中,让人在幽默的阅读中领悟到人的自身弱点并达到自省,作者站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汇合处,以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作家的目光来打量人性的根本,从而达到批判的锋利和深入。

 二、心理描写艺术手法的特色

吸收西方文学中心理分析的技巧,深入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活动,以达到讽刺目的,这是《围城》最出色的艺术手法。

在结合心理描写进行讽刺时,作者毫不费力地抓住人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心理特点,好似信手拈来,都涉笔成趣,浑然天成,其中又往往包含着作者对讽刺对象的透辟认识和无情嘲讽。

作者紧紧抓住对旧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劣根性进行剖析,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中,从他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上,从他们的语言、行动中,去捕捉他们的心绪、心态所构成的心理冲突,进行微妙的心理描写以达到讽刺的作用。

作者在描写人物心理时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手法。

比如,其一是心态描写。

这是一种直接对准人物心理进行剖析的描写方法。

其中最大的一个“窍门”,就是作者钻进笔下人物心灵的深处,借助于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比如“唐小姐跟苏小姐的来往比从前减少了。

可是方鸿渐迫于苏小姐的恩威并施,还不得不常向苏家走动。

苏小姐只等他正式求爱,心里怪他太浮太慢。

他只等机会向她声明并不爱,他恨自己的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丝的勇气”。

苏文纨这个洋博士,一心追求方鸿渐,但方鸿渐此时已暗暗地恋上了唐小姐,但是他碍于面子,性格犹豫,欲说还休,不愿先捅破这层窗户纸,表明自己的态度。

而苏小姐呢,正热昏了头,情意缱绻,深陷其中,乐以忘忧,做着美梦,想入非非呢!

所以,两个人各有所思,各有所想,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因此,这里的心态描写,就表现出了方鸿渐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和充满了矛盾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出了苏小姐矜持自负,洋洋自得的心理。

写孙柔嘉因受凉呕吐,方鸿渐向李梅亭讨药时,李梅亭的心理活动: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

而不给她药呢,又显出自己小气。

⋯⋯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所以还是把鱼肝油丸当仁丹给孙小姐为好)。

充分刻划了李梅亭只顾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的自私本性,无情地嘲讽了这个集市侩式“学者”和商人为一身的伪君子形象。

作者善于透视人物言行举止的心理基础;

善于挑开蒙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上温文尔雅的面纱,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讽刺对象灵魂的丑陋,戳穿和嘲笑讽刺对象在言行举止上的虚假性。

李梅亭在赶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就很有讽刺意味:

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却偏要撒个谎来骗取别人的好感;

路途中,他因为舍不得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用别人的伞;

他带了一大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大价钱,却不愿意给一些仁丹于身体不适的孙柔嘉服用,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

但不给药,又显得过于小气,左思右想,忽然灵机一动,记起自己前些天已打开一瓶鱼肝油丸。

虽然鱼肝油丸比仁丹贵,但已开封的药却“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于是拿粒鱼肝油丸给孙服下,弄得她又一次呕吐。

李梅亭这种吝啬鬼式的怪诞心理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吝啬的心理活动中暴露出来,给人以厌恶之感,其正人君子的假面具也就被一层层撕了下来。

其二言传心声。

“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一人立言,先宜代此一人立心。

”(清·

李渔《闲情偶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很多地方是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实现的。

比如,苏小姐在方鸿渐面前说赵辛楣“三天两天写信给我,信上的话我也不必说,可是每封信都说他失眠,看了讨厌!

谁叫他失眠的,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又不是医生!

”试想,在情人面前说另一个男人给自己写信,并假装不知道什么意思。

这不是装乖卖傻,这是什么。

我们透过苏小姐这似嗔实喜的语言表白,可以想见到她此时情场得意、沾沾自喜的心态。

对苏小姐的形象刻画极为形象,她的装嫩、做作的小姐形象跃然纸上。

其三是借形写神。

人物的心理变化,随时表现在人物的外形上、表情上,正如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所说:

“一个人有时生气,有时专心,有时好奇,有时爱,有时恨,有时蔑视,有时高傲,有时叹赏;

他心灵的每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既清楚又明显。

”(《画论》)因此,钱钟书在很多地方都是抓住人物瞬息万变的心理活动,借助对人物肖像的描写来达到其写心的目的。

比如,“褚哲学家害馋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弹’,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

“大眼珠险的突破眼眶”,就刻画了一个一向“最恨女人”,对雌雄最有研究的褚大哲学家此时见到楚楚动人的苏文纨时的卑鄙肮脏龌龊的心理,剥下了这个大哲学家的伪装,露出了丑恶的原形。

讽刺效果极妙。

由此看来,钱钟书探索人物心灵奥秘的手段并非独创,但他特别讲究一个“妙”字,正是这个“妙”字,才形成了这部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独特风格。

同时,钱钟书还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

《围城》第三章写到一次青年知识分子的聚会,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心理战。

这次聚会由赵辛媚作东,有苏文纨、褚慎明、董斜川、方鸿渐等人参加。

赵辛媚请方鸿渐参加的本意是为了使方鸿渐喝醉,在苏文纨面前出丑,以发泄妒嫉之情。

结果让方鸿渐喝醉酒的目的达到了,但苏文纨却当着大家的面给予方鸿渐关心爱护,这使赵辛媚感到一种胜利后的失望;

褚慎明与方鸿渐在席间互相鄙视,唇枪舌弹,各不相让;

董斜川以会作旧体诗,懂“同光体”而自傲,又遭到赵辛媚、褚慎明的嘲弄讥讽;

更为有趣的是褚慎明因为美貌的苏文纨跟他讲“心”,竟激动过分,把夹鼻眼镜都掉进牛奶杯子里了。

他拾起眼镜又不肯戴上,怕看清大家脸上逗留的笑。

后来方鸿渐酒醉呕吐,褚慎明掩鼻表示鄙厌,可是心上高兴,觉得自己泼的牛奶,给方鸿渐的呕吐在同席者的记忆里冲掉了。

”对褚慎明的这种阴暗心理的讽刺,触及了某些知识分子最敏感之处———面子。

这种把讽刺形象的丑陋心灵,由隐到显,由暗到明,通过心理战而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显示出钱钟书心理讽刺艺术手法的高超、犀利。

《围城》中通过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阴暗、丑恶、倾轧等人性的劣根性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我们的社会仍然依稀可见他们的影子。

三、英文词语的独特运用

在《围城》中,英语的运用大放异彩。

英语属于外来语,一般来说,行文中现代汉语能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外来的词语了,胡乱的使用反而会有反作用。

但是,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中大量的运用外来词语,却达到了讽刺人物的效果。

例如:

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

“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

”“Sure!

havealooksee!

值不少钱呢,Plenyofdough。

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pa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在这里,作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张先生那种崇洋媚外的丑态,讽刺了他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走狗身份。

张吉民话中那些无谓的英文字,恰切地表现出他附庸风雅赶时髦又俗不可耐,浅薄虚荣,炫耀卖弄,甘当洋奴的丑态,同时把这一丑态挖苦得活灵活现。

这一段话的妙处,不在于张吉民是个妙人或者他的浅薄难于识破,而在于只用很经济的笔墨,无需另加评语便把这种浅薄准确地展示了出来。

无怪乎钱钟书在前面曾用绝妙的比喻提醒过读者留意这段话,这一比喻就是:

“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直接借用外国字,模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也许鼻音学得过火了,不像美国人,而像伤风塞鼻子的中国人。

他说“verywell”二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wull。

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描画出张先生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丑态,善于卖弄自己,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他的可憎形象极具讽刺性。

正如方鸿渐认为的,他说的英文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

大大地调动了读者的主观情绪。

又如在曹元朗与苏文纨的婚礼上,一个男傧相说的一段话。

 他撇着英国腔向曹元朗说道:

“Dashit!

Thatgirlisforget-me-notandtouch-me-notinone,areadrosewhichhassomehowturnedintotheblueflower.”曹元朗赞他语妙天下,他自以为这句话会传到唐小姐耳朵里。

  这段英文出自男傧相之口,看上去很有学问。

因为他是曹元朗在留学时的朋友,他说这话的目的是追求唐小姐,希望得到唐小姐的青睐。

加上曹元朗的赞许,使他信心大增。

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也是暴露了他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心态。

作者通过这段英文,讽刺了男傧相、曹元朗等一大批留洋知识分子的不学无术,崇洋媚外的虚伪嘴脸。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钱钟书先生常常利用谐音在人名、词语的翻译上做文章,以达到讽刺的效果。

例如:

李梅亭在自己的名片上将“李梅亭教授”译成英文“professormaydinlea”(五月,吵闹,草地),钱先生还假借赵辛楣之口将“梅亭”与“mating”(交配)联系在一起,饱含讽刺之意,使假道学李梅亭的好色本性再一次自然地流露出来。

四、细节描写艺术手法的出色

《围城》中的人物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大体上属于一个社会阶层,但钱钟书先生能写出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特点,主要是善于抓住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

同时,小说中并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情节,而是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篇。

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展现他留学回国后所遭遇的人和事。

作者对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讽刺。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在《围城》中作者大量采用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

从中国先秦的《诗经》兵法到清代的同光体诗,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阿拉伯《天方夜谈》到美国的轶事,法国的名句。

典故的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哲学、宗教、兵法、医学、生物等知识。

如第八章机关上司驾驭下属的技巧,尽学西洋人赶驴子,在驴子眼前,唇吻之上挂一串胡萝卜,引诱驴子向前拼命,这是来自法国《列那孤》中的生花妙笔。

方鸿渐买假文凭时引柏拉图《理想国》、孔子孟子之事为自己辩护,认为买文凭哄骗父母,"

也是孝子贤婿应有承欢养志"

这里连用几个中西典故细腻逼真地写出了方鸿渐自我解嘲自欺欺人的心理。

增加了讽刺的力量和批判的力度。

方鸿渐不通事务、无能懦弱,苏文纨装坐冷若冰霜孤芳自赏,而不顾廉耻、惟利是图。

高松年撒谎老练、作假超真,对属下的妻子不怀好意,以生物学原理治校。

李梅亭表面道貌岸然,实际男盗女娼、贩卖药材、勾搭妓女。

这里面也有专门背后骂人,又擅长用各种借口来博取男人情感,包括采用假冒作家题字赠书的女生指导,也有由教员蜕变成"

资本家走狗的走狗"

的女大学生,有自称为"

老古董"

而打扮得妖形怪状,所写东西搬来搬去,几十篇如同一篇,宣言不问政治却随同已受伪职的丈夫离职遁去的报馆女编辑,也有认为机会要自己找,快乐要自己寻,换情人像换衣服一样随便,出洋学医而学到了不致怀孕的性开放女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围城》中应有尽有,确实达到了作者想要写出某一类"

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的目的。

在人物的展示过程中,作者对官场腐败、政府无能、学术虚伪、社会落后等都不失时机的进行嘲弄讽刺,钱钟书先生的笔触及了那十里洋场的政界、银行界、新闻界、和工商界的丑陋,还描写了寓公们的可笑可鄙生活。

作品涉及江南小县和由浙江到湖南一路上的污泥臭水,又表现了旅途的艰难,抗战中的混乱,各种人心的暴露。

同时,小说揭露了所谓自由区国立大学内的种种黑幕,学校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意识落后,教育界的败类、投机政客、伪君子充斥了校园,写出了"

为人师表"

们逐利倾轧、蝇营狗苟的航脏行径,"

学校的图书馆倒像个惜字的老式慈善机关"

馆里通共不上一千本书,老的、糟的、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居其大半,都是因战事而停办的学校的遗产"

所有这些反映的社会生活是相当广阔的。

钱钟书更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精致而真实的细节描写穿插于故事的陈述之中,为事件的起伏波澜与人物形象的丰富完满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钱钟书的《围城》主人公方鸿渐的婚姻本可能成为实现名誉、地位、金钱加美人的一举多得的幻梦的,但他拒绝了。

有才学有品味有貌美有门第的苏小姐喜欢方鸿渐,这是“崔莺莺式”的古典主义爱情故事。

方鸿渐却不愿意,苏小姐觉察不出来反以为方鸿渐没有勇气,演绎出一台不仅是单恋的故事,而是方鸿渐另有所恋苦于摆脱苏小姐不得,又不忍伤害苏小姐,当断不断,让苏小姐“做傻子”,最终身败名裂的三角甚至多角恋爱的故事。

方鸿渐回到上海,无聊、空虚、孤独,苦闷得无处表达,尤如脑子里的精神垃圾要倾倒,需要一个垃圾桶一样,明知去找苏小姐会“此后多事”,但澎胀的头脑已顾不得后果,只要一时的满足。

在苏家结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认为唐小姐才是真正的女孩子,开始了他爱情的浪漫之旅。

方鸿渐不爱苏小姐,但没有明确地告诉她,想采用疏离的方法,疏远苏小姐,好让苏小姐自觉地离开。

但事与愿违,苏小姐就看不出方鸿渐并不爱她。

而方鸿渐每一次想要告诉苏小姐真相的决心都如“出水的鱼,头尾在地上拍动,可是挣扎不起”,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

有时明明是拒绝但实际效果和作用却是相反,使苏小姐对方鸿渐的真实感情一误而再误。

作品中写“四月十五”的月夜,方鸿渐应邀到苏家。

明月、翠竹、花香,六角亭里一对。

皎洁的月亮是“情人的月亮”,经不起三翻五次的赞颂,方鸿渐感到这情势真是太危险了,站起来决意要走。

苏小姐一面挽留,一面亲密地要他与自己坐近一点。

方鸿渐惊慌得如大祸临头,却说:

“我要坐远一点——你太美了!

这月亮会作弄我干傻事”。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惊慌本能下的真话,后半句是为挽救真话而道出的假话,带给苏小姐的却是相反的信息:

这小子真有点难于自伺了,何不乘胜追击?

于是苏小姐故作玩皮:

“我问你这聪明人,要什么代价你才肯做傻子”?

已经再明白不过了,这是一个等待自己表白爱情的姑娘超越暗示的鼓励:

小子啊,有月亮作证你就撒一次野,老天也不会怪罪于你啊,你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吗?

但方鸿渐还在作最后的挣扎:

“我没有做傻子的勇气”。

这是怕弄假成真的真话,却伴着一幅羞窘的姿态,真话也变得虚假。

苏小姐坚定了自己的判断,不顾羞涩地在法国话的掩护下,命令方鸿渐吻了自己之后,沉浸在自得的好梦中,对月感叹:

“月亮这怪东西,真教我们都变了傻子了”。

方鸿渐深表赞同:

“并且引诱我犯下了不可饶赦的罪,我不能再待了”。

这是一语双关,一是因月色的诱惑有亚当夏娃原罪之愧;

二是事与愿违的步步迎合误导着苏小姐,现如今连情人才会有的动作都做了,这罪能饶赦吗?

羞愧难言哪!

这一细节集中了方、苏关系冲突中,双方各居其所,自以为是,似是而非的主观意愿在亦真亦假的角色认知上,做了一次教训深刻的情感游戏。

在归国的船上,苏小姐幻想着要让方鸿渐卑逊的仰慕而后屈服地求爱,但“鲍小姐只一句话就把方鸿渐钩住了”;

在上海苏家,苏小姐使用赵辛楣、曹元郎、王尔恺等人来为方鸿渐追求自己增添勇气,但唐小姐只一个浅笑就把方鸿渐的魂魄给掳走了。

有道是明枪好躲,暗箭难防,如果说鲍小姐钩住了方鸿渐是明处,苏小姐有苦说不出,但鲍小姐是游戏,并且已经走人,苏小姐大量可以不予计较的话,唐表妹掳走了方鸿渐却是暗处,苏小姐防不胜防。

从鸿渐开始时对唐小姐的卖弄、到请吃饭、再到对赵辛楣的赞颂、对曹元朗的恭维,苏小姐竟然觉察不出自己的意中人心不在焉!

这是苏小姐智者之误,自信过盛之误。

方唐之间的诡秘举止,应该使苏小姐有所猜疑,但似有似无、朴索迷离,每一次的试探,反让方鸿渐的“卑逊”、“屈伏”诱入了情网深处。

四月十五的月亮是情人的月亮,是收获的季节。

苏小姐邀鸿渐赏月是假,借月来动之以情、表白爱意是真。

鸿渐的步步躲闪、惊惶和言不由衷,都在诱使苏小姐下决心做一次“傻子”。

没想到第二天鸿渐的来信道出了他的真爱不属于她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真是实足的傻子啊!

“一个女人爱起人来是傻子,恨起人来是疯子”,苏小姐能用的报复,她全用了,而且很合理。

这也注定了方鸿渐的爱情悲剧乃咎由自取。

是一个“心太软”的道义懦夫在爱情的游戏中,采用一种危在玩卵式的拙劣伎俩,试图表演一出“我不爱你,也决不伤害你”的人间正剧,没想到会是以身败名裂的悲剧收场。

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方鸿渐在爱情、婚姻的围城之中挣扎,越陷越深,不能自已,最终走向失败,达到了最大的讽刺效果。

总之,《围城》中的高超讽刺艺术是以我国传统的讽刺艺术为基础,又汲取了西方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某些特长,再加上钱钟书先生丰富的学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围城世界”。

作为一个高明的讽刺家,应该是一个高明的刽子手,刀落处头颅已经离开了脖子,犯人尚不知觉。

钱钟书就属于具有这种风格的幽默大师。

他时而让你笑,时而让你哭,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