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505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湾大桥海盐制梁场施工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平均(m)

历年最高潮位

+6.54

+5.54

+6.04

历年最低潮位

-4.36

-4.01

-4.19

多年平均高潮位

+3.05

+2.52

+2.79

多年平均低潮位

-2.56

-2.12

-2.34

历年最大潮差

8.93

7.57

8.25

多年平均潮差

5.61

4.65

5.13

平均涨潮历时

5h28m

5h27m

平均落潮历时

6h57m

6h59m

6h58m

回归分析场址处乘潮延时为4小时的水位数据如下:

频率(%)

60

70

80

90

水位(m)

2.75

2.59

2.36

2.17

水流:

场址处水流主要受潮流控制,迳流也有一定影响。

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复流。

水域最大落潮表面流速为1.10m/s,最大涨潮表面流速为0.62m/s。

波浪:

本海区以波浪为主,几乎无涌浪出现。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涌浪频率仅为1.4%。

2.6水电

供水、供电及通迅条件优良,均可依托海盐县解决。

2.7交通运输及材料供应

01省道从梁场旁经过,为双车道,陆地运输可满足要求。

拟建运梁码头一座,可满足年运梁300孔60m箱梁,最大月运梁40孔的要求。

梁场设原料码头一座,能满足水运要求。

原料运量(年最大运量)

单位:

万吨

品种

碎石

粉煤灰

水泥

钢材

其它

合计

运量

8

24

1

9

6

2

50

砂:

大部分从福建海运,少部分从长兴、桐庐内河运进,汽车运输至梁场。

碎石:

部分从秦山镇汽车运输,部分从白峰镇海运进场,以海运为主。

水泥:

江、浙、皖一带水泥厂较多。

本项目水泥少部分就近采购、公路运输,大部分通过水路从码头进梁场。

钢材:

部分通过公路,部分通过海运。

3.生产规模

全桥总工期48个月,桥面系施工9个月,初步安排预制场建场期10个月,3个月后可开始供应成品梁,比安装早2个月完成制梁任务即可,制梁日历月总计27个月。

全年有效天数按270天计,要求日生产能力为:

528/(27*30*0.75)=0.87孔,梁场日设计生产能力为1孔。

为适应装运梁不均衡的要求,成品梁应有一定的储存能力,设计为30~40孔梁。

每月最大架梁能力为40孔,平均24孔。

要求日最大装梁能力为:

40/30=1.4孔,根据每日两潮的情况,考虑轮船占用码头时间为4~5小时,建一处码头可满足最大装梁2孔/日的要求。

每片梁需各种材料约2000t,公路运输很难满足材料消耗要求,绝大部分需考虑水运,拟在场址南侧设日装卸能力达4000t的原料码头。

因受杭州湾台风的影响,水运无法均衡供应材料,梁场需能储存10孔梁的水泥、砂、石、粉煤灰等水运材料,以保证连续生产。

4.总体方案

4.1搬运梁方案比选

搬运是生产区、存梁区、水域码头间的联络线,搬运方案决定场地的布置和生产线的设计;

且60m箱梁体积大、重量大,技术难度高。

搬运工艺复杂,因海盐预制场平行于海岸线方向长,垂直于海岸线方向较短,搬运梁需多次转向。

因此搬运方案是梁场工艺设计的核心。

目前搬运梁方式主要有3种:

A:

轮胎龙门吊搬运梁方式

B:

轮轨平车方式

C:

滑车方式

A、B、C方案对比见下表。

项次

对比项目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装运梁速度

较快

稍慢

最慢

基础设施

加固面积较大

加固面积最小

加固面积较小

3

机动性

灵活

固定

4

安全性

风险稍高

较安全

5

生产线布置

有利于工厂化生产

不利于工厂化生产

栈桥布置

设“丁”字形,较长

“一”字形,较短

7

费用

稍高

最低

较低

荷载

水平力小

水平力大

方案成熟

设备需研究

A、B、C方案搬运车设计见附图1、2、3。

4.2梁场布置及设备

4.2.1场地布置

针对A、B、C两种搬运方案,设计A、B两种场地布置形式。

A方案(轮胎龙门吊式)

梁场南侧垂直于海岸线平行设置四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纵列式设置一个制梁台座、一个绑筋台座。

制梁场设9条纵向移梁通道,梁间通道共用,为满足搬运车在不同存梁线、生产线吊梁及上码头的需要,在存梁场中部设转向通道。

为便于装船,水域通道设为直角折线形。

存梁线可存梁40孔,预备8个存梁位置。

详见附图4。

B方案(轮轨式、滑车式)

梁场靠近外堤侧纵列式布置8个制梁台座,另设4个绑筋台座。

制梁场设16条横移轨道、1条纵移轨道,码头栈桥轨道垂直于海岸线。

存梁区可存梁40孔,通道预留8个存梁位置。

详见附图5。

4.2.2主要设备配置:

4.2.2.1起重设备:

A方案设2台跨度为24m可90°

转向的1000t轮胎式搬运车,生产车间设2台跨度为32m可90°

转向的50t轮胎式吊机,能保证底模、布料机等吊装的需要。

原料车间设1台跨度17m可90°

转向的10t轮胎式吊车,用于原料的装卸。

B方案设两台1000t横移轨式运梁车,两台纵移1200t纵移轨式驮运车,或两台1000t横移滑车和两台1200t纵移滑车。

制梁区设两台50t可90°

转向的轮胎式吊机,用于钢筋笼等的吊装。

材料场设一台17m跨的10龙门吊。

4.2.2.2混凝土搅拌和输送设备

搅拌混凝土采用50m3/h混凝土的搅拌站3座,其上料、计量为微机系统控制操作,能自动测定砂石的含水率。

搅拌站配400t散装水泥罐6个,300t粉煤灰罐3个,100t附加剂罐1个。

灌注混凝土的运输采用3台HBT60泵泵送,混凝土入模由3台液压布料机布料。

4.2.2.3养护设备

桥梁采用蒸汽养生,配备2台4t/h卧式锅炉。

蒸汽用管道输送至梁体,配微机控制温度调节系统,梁体各部温差控制在0℃~5℃之间。

4.2.2.4电力设备:

梁场配备500KVA变压器两台、250KW发电机两台。

4.2.2.5供水设备:

梁场设100t水塔一座,1000m3蓄水池一座。

5.主要临时设施设计

根据海盐地质特点,对一般性建筑基础及砂石料场、材料堆放场,进场道路等,以人工填土层作为天然地基,土层经压实、夯实处理,或局部换填、粉喷桩加固,以满足强度、变形要求;

对搅拌站、制梁台座、运梁通道、水域码头等基础采用砼管桩进行加固。

5.1制梁台座

制梁台座用来预制整孔箱梁,因张拉后梁体上拱,荷载向两端集中,荷载相当大。

因此两端一定范围内基础选用φ600砼管桩基础加固。

根据提供的海盐梁场地区的地质勘察资料,单端设12根桩,外端侧一排四根桩设计打入深度45米,内侧两排8根桩设计打入深度为35m。

中间区段对基层强夯处理后,设计砼板块基础。

具体布置见附图5。

5.2梁场运梁通道

运梁通道承受荷载较大,A方案纵向通道基础设计为4排φ600砼管桩,间距2m,桩长28m。

转向区通道基础设计为8排φ600砼管桩,纵向间距2.0m,深度为28m。

B方案基础采用φ600预应力砼管桩进行加固,横移通道桩设计为3排,间距2.0m,外侧桩长45米,内侧桩长35m,纵移通道基础每股设置2排砼管桩,间距为2m,桩长35m。

C方案参照B方案设计。

具体布置详见附图6。

5.3码头设计及布置

根据杭州湾大桥海盐预制场的总工期,日要求最大吊装量为2孔,拟配置运输船驳为3艘。

该船为半潜水驳,工作原理是:

高潮位,驳船乘潮进港,待低潮位时,驳船下落至暗码头,然后装船,待高潮位时,驳船装梁乘潮出港。

根据以上原理,在高潮位时,安排一艘船装梁乘潮出港,一艘船却乘潮进港,另一艘船在桥位吊装,故在预制场建设3000t的运梁码头一座可满足三艘船吊装要求。

根据预制场设计规模,设4000t的原料码头一座。

5.3.1建筑物结构及主要尺度

根据港区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总平面布置和装卸工艺方案,运梁码头考虑为高桩墩式结构,原料码头为高桩梁板式结构。

5.3.1.1运梁码头

方案A:

运梁码头为两条L型1000t轮胎式龙门吊出运的轨道,引道长132m,宽20m。

装船轨道长138m,宽5m,其中船舶靠泊段66m,在高桩墩台外侧设置两个导向墩。

方案B:

运梁码头运梁轨道长140m,宽4m,前端设置一暗码头,码头尺寸为60*20m。

轮轨式运梁车运梁上船。

方案C:

滑车式方案参照方案B设计。

5.3.1.2原料码头

原料码头平台总长159m,宽18m,排架间距6.8m,引桥长134m,宽7m。

5.3.2基础条件

5.3.2.1设计水位及设计高程

设计高水位:

4.57m

设计低水位:

-2.39m

极端高水位:

6.02m

极端低水位:

-3.79m

码头面设计高程:

6.0m(运梁轨道)、-1.0m(暗码头)

7.8m(原料码头)

设计海底高程:

-5.0m(运梁码头)

-7.8m(原料码头)

5.3.2.2设计荷载

运梁码头一、二方案:

轮胎式龙门吊500t/台,轮数16个。

运梁码头三方案:

轮轨式运梁车100t/台,轮数56个。

原料码头:

均布荷载20kN/m,固定式起重机两台。

5.3.3结构方案

5.3.3.1运梁码头

方案A:

运梁码头设置于两台轮胎式龙门吊运输通道之间,运梁引道长132m,宽为20m,采用高桩墩式结构,基础为Ф600mm预应力砼管桩。

桩纵向间距6.0m,横向间距为5+4+4+5m。

轨道式龙门吊从预制场吊梁通过引道后,车轮旋转90度,吊梁沿运梁轨道纵向行走,运梁轨道长138m,宽为5m,基础采用2Ф600mm预应力管桩。

运梁轨道外端设置两个导向墩,导向墩7*5m,采用高桩墩式结构,基础为Ф600mm预应力砼管桩,导向墩间设置钢便桥。

见运梁码头结构图9。

运梁驳船穿档停靠于运梁轨道之间,龙门吊直接将梁装至驳船。

运梁码头采用高桩墩式结构,基础为预应力砼管桩,两条运梁轨道长140m,宽各4m,轨道前端为暗码头,码头顶高程-1.0m,暗码头平面尺寸60*20m,采用混凝土板式结构,基础采用Ф600mm预应力砼管桩,桩纵横向间距5m。

见运梁码头结构图10。

滑车式方案参照B方案设计。

装载箱梁的半潜驳利用高潮位停靠,低潮位时驳船座落于暗码头顶,轮轨式运梁车运梁上船。

高潮位时将梁运走。

5.3.3.2原料码头

原料码头平台采用高桩板结构。

码头平面尺度长159m,宽18m,排架间距6.8m,总共24榀排架,排架基础为预应力砼管桩,每排架设置3根直桩和两根斜桩。

引桥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引桥长134m,桥宽7m,引桥排架间距12m,引桥排架基础为预应力砼管桩。

上部结构由现浇面层、预安砼空心面板及现浇横梁组成。

见原料码头结构图11。

主要临时设施工程数量见下表:

部位

单位

数量

运梁通道(A方案)

钢筋砼

m3

24528

Ф600管桩

m

274960

运梁通道(B方案)

9000

73120

制梁台座

5460

7360

运梁码头(A方案)

15050

20520

运梁码头(B方案)

6840

8880

原料码头

5724

8640

注:

滑车式方案因有较大的水平推力,运梁通道、码头的数量将大于B方案。

6.整孔预制主要工艺

6.1生产工艺流程

制梁工艺按每套内模、侧模配二个底座的形式设计,每台座循环周期为6天,海盐制梁场拟设8个制梁台座及配套的模具,月设计生产能力为40孔,详见图12。

6.2主要工序施工工艺

6.2.1钢筋

钢筋在加工房统一下料弯制加工成型,绑扎分两部分进行,底板与两腹板为一体,在钢筋加工区的台具上绑扎成型后用1000t移梁搬运车吊至制梁台座上(方案A)或现场直接在台座上绑扎(方案B)。

另一部分箱梁顶板钢筋在立完箱梁内模后再吊装就位(方案A)或现场绑扎(方案B)。

预留孔道采用波纹管成孔,定位网片在专用胎具上加工。

6.2.2砼灌注

采用泵送砼施工工艺,入模由布料机布料,为防止箱梁在内腔倒角处出现排气不畅、混凝土不稳定,造成蜂窝、空洞等现象,采取三台布料机从台座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流水布料,分别灌注底板混凝土、腹板混凝土、顶板及翼板混凝土,为防止底板翻浆,底板混凝土灌注完毕后,略停30分钟,再逐次往上灌注腹板混凝土,腹板混凝土灌注完后略停15~20分钟,使腹板混凝土充分沉落,再灌注翼板混凝土,以免腹、翼板交界处因腹板混凝土沉落而造成纵向裂纹。

底板、顶板设振动梁,砼振动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腹板砼采用侧振为主、插入式捣固棒为辅的成型工艺,振动器具为环保型高频振动器。

6.2.3砼养生

箱梁混凝土体积大,标号高,水化热大,容易由于内外的温差,梁体产生过大的内应力,造成裂纹。

传统蒸汽养生工艺,均为人工控制升温、恒温、降温等过程,仅满足桥梁养生保湿和供热的要求,对桥梁内应力和裂纹的产生不能有效控制。

为保证梁体质量,加快施工流程,宜采用微机控制供汽系统配合蒸养罩养生的工艺。

系统由微型计算机、通信接口、巡检仪、温度传感器、变送器、电磁阀及专用自动供汽系统软件等组成。

在养护过程中,采用电磁阀、计算机控制养护温度,记录有关数据,并做好电子存盘,系统具有电控、手动双控功能。

当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可启动手动阀控制。

6.2.4移梁工艺

6.2.4.1轮胎式搬运机(方案A)

搬运车在转向区转向90°

,沿转向通道行进至指定位置,再转向90°

,沿纵向通道行进至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箱梁部分张拉达到吊装条件,搬运车对位,安装吊具,然后吊起箱梁。

通过转向区通道调整搬运车行进线路,吊箱梁至指定存梁点。

搬运车在存梁场吊梁,在转向区转向,沿水域通道行进。

在栈桥上转向,对位后落梁装船。

见图13

6.2.4.2轨式运梁台车(方案B)

纵移台车驮运横移台车调整行进线路,对位活动钢轨,横移台车自行至制梁台座。

侧模拉走、箱梁部分张拉达到吊装条件后,横移台车液压油缸收缩降低台车高度,直接进入台座底部,液压油缸伸出,连活动底模、箱梁顶起。

横移台车驮梁至存梁台座,液压油缸收缩,箱梁落至支撑垫石上。

纵移台车纵移至指定位置,与横移轨道对接,横移台车驮梁行进至纵移台车上,纵移台车驮梁及横移台车一起行进。

纵移台车与栈桥轨道对齐后,横移台车驮梁经水域通道上船。

运输船设轨道与支撑垫块,其作业程序同存梁作业。

见图14

滑车方案工作原理同方案B。

7.模型结构:

整孔箱梁模型采用两种结构形式即:

固定底模式(用于方案A)和固定侧模式(用于方案B)。

(图15、图16)

7.1固定底模式

7.1.1底模、端模:

底模为悬浮体系,全长为整体,设置底振,预留顶梁活动模板;

端模设宽0.5×

高1.0m人行平台。

7.1.2侧模

侧模全长分为三节,节长20米,由钢结构、液压系统、走行系统三部分组成。

走行系统既是侧模的支撑,又是行走的结构,由支撑平台、轨道、走行轮组成。

为适宜操作,侧模设宽0.5×

高1.0m人行平台,桥面顶设振动梁和工作平台,能精确控制桥面平整度。

7.1.3内模

内模全长分为三节,中间节长24米,两端节长18米,由钢结构、液压系统、走行系统三部分组成。

钢结构为开口式结构,为实现大幅度伸缩,液压系统由1#~3#油缸组成,锁定由丝杠、油缸液压锁锁定,1#油缸控制下部腹板模型旋转动作,2#油缸控制侧腹板整体平移,3#油缸控制顶板模型的升降。

走行系统由可上下提升的走行轮、过渡段滑道两部分组成,可设计为动力驱动。

(图17)

7.1.4工作原理

模型工作流程按一套内模、侧模配两套端模、底模设计,工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7.1.4.1内模拆立阶段

台座1拆内模:

1#台座砼灌注完毕,一期蒸汽养生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所有条件均达到拆模要求。

拆除丝杠,发出指令信号,液压锁解开,在指令控制下,3#油缸收缩,顶板模型下落到限定位置。

发出指令,1#油缸收缩,下部腹板绕绞心旋转至限定位置。

发出指令,2#油缸收缩,侧腹板整体平移至限定位置。

台座2立内模:

吊装2#台座钢筋骨架,龙门吊吊端模就位,搭设2#制梁台座内轨道。

在指令控制下,内模整体滑向台座2。

按拆模反向顺序操作,丝杠、液压锁锁定。

侧模拆立阶段

内模就位后,停止第二阶段蒸汽养生,拆除底口、上口拉杆,油缸收缩,侧模整体下落、平移至限定位置;

走行平台驮模型纵向走行至2#台座,油缸同时伸出,模型整体平移、上升至设计位置,上好上口、底口拉杆。

7.2侧模固定式

7.2.1底模、端模:

底模为活动体系,全长分两节,整个体系由钢结构、走行系统两部分组成。

底模下部设置底振。

走行系统既是底模的支撑,又是行走的机构,由支撑平台、轨道、走行轮组成。

端模外侧设宽0.5×

7.2.2侧模

侧模全长为整体,固定不动。

7.2.3内模

内模设计同底模固定式模型

7.2.4工作原理

模型工作流程按一套内模、侧模配两套端模、底模设计,工作流程分为两个阶段。

7.2.4.1内模拆立阶段

2#台座底板及腹板钢筋骨架绑扎完毕,搭设2#制梁台座内模轨道。

底模拆立阶段

内模就位后,台座2继续绑扎顶板及翼板钢筋,台座1完成第二阶段蒸汽养生后,拆除侧模限位楔块,侧模沿底部斜面滑开一定距离,张拉预应力筋,采用1000t轮台式搬运车将梁移至存梁台座。

台座2底模连同绑扎好的箱梁钢筋沿滑道向台座1滑出30米;

底模清理后,用轮胎式吊机将台座1右端底模吊至台座2右端;

接着台座2底模连同绑扎好的箱梁钢筋沿滑道再向台座1滑出30米,用轮胎式吊机将台座1左端底模吊至台座2左端;

最后台座2底模连同绑扎好的箱梁钢筋沿滑道滑向台座1就位,同时侧模液压油缸进油,侧模合拢,并用楔块锁定,轮胎式吊机吊端模就位,完成台座1立模作业。

台座2底模上开始绑扎下一片箱梁的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