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38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第8课兰亭集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

”,地位相当之高。

《兰亭序》的行书风格十分典雅且不失潇洒之态,至今没有人能够与之相伴并超越。

细细品味,《兰亭序》整体布局稀疏有致,笔法变幻多端。

其用笔十分细腻而结构却十分多变的风格不但让人不会觉得突兀,反而给人一种人与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的意境。

这也便是《兰亭序》最可贵的地方。

  《兰亭序》用笔笔法刚柔并济,点画凝练,一笔一画之间,线条变化十分灵活,将对比的间架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单看《兰亭序》用笔便是十分丰富,有称饰、藏锋、挂笔回锋,由圆转方、由方转圆等等各种奇妙变化,把行书书法魅力完美得诠释其中。

《兰亭序》不但在我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就连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都给予其无比高的评价:

“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

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据传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酷爱《兰亭序》的书法,还认为其是天下“尽善尽美”之作。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还将《兰亭序》和他一同葬入陵墓。

王羲之轶事

(1)东床坦腹

【典源】晋·

王隐《晋书》:

“王羲之幼有风操。

郗虞卿闻王氏诸子皆俊,令使选婿。

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床,啮胡饼,神色自若。

使具以告。

虞卿曰:

‘此真吾子婿也。

’问为谁,果是逸少,乃妻之。

”《世说新语·

雅量》: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曰: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晋书·

王羲之传》亦载。

【今译】晋代王羲之字逸少,年轻时即很有风度,太尉郗鉴听说王家的子弟都很俊雅,派门生去王家,请求选一女婿,王丞相对郗的门生说:

“你可以去东厢,随意挑选。

”王家子弟听说郗家来人选婿,都整理衣饰来待客,只有王羲之一个人袒露肚腹在东床上,吃着胡饼,神色坦然自若。

门生回去告诉郗鉴:

“王家各位子弟,都很好,听说来选婿,都有些拘谨,只有一青年人,在床上袒腹卧,好像没听见。

”郗鉴说:

“这人正可做我的女婿啊。

”于是将女儿嫁给王羲之。

【释义】后以此典借称女婿;

或指选婿。

(2)王羲之画扇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

王羲之传》)

【今译】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楷书一半草书。

(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学生连着懊恼了好几天。

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扇在卖。

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六角扇上每面各写了五个字。

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

“(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左右。

”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这把扇子。

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一把扇子来,王羲之笑着却不答应。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都像这些事一样!

东床坦腹,告诉了我们自信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丑(  )会稽(  )(  )

修禊(  )激湍(  )

流觞(  )管弦(  )

形骸(  )嗟悼(  )

虚诞(  )彭殇(  )

游目骋怀(  )人之相与(  )

若合一契(  )感慨系之(  )

答案:

guǐ kuà

ijī xì

 tuān shāng xiá

n há

i dà

o dà

n shāng chěng yǔ qì

 xì

2.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列坐其次

古义:

 ;

今义:

第二

(2)信可乐也

书信

(3)夫人之相与

对已婚女子的称谓

(4)俯察品类之盛

物品的种类

(5)所以游目骋怀

连词,表因果关系

(6)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低头抬头

(1)它旁边 

(2)实在 (3)夫,发语词,夫、人是两个词 (4)自然界的万物 (5)以此用来 (6)形容时间短暂

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

(1)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④退将复修吾初服(     )

⑤邹忌修八尺有余(     )

(2)期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②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⑤业根,死期至矣!

(3)兴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③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④大楚兴,陈胜王(     )

⑤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

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4)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②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④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5)次

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④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

⑤三番五次(     )

(1)①高,长 ②(生命)长 ③修建,修造 ④整理

⑤身高

(2)①期限 ②定时限 ③至、及 ④一周年,一整月 ⑤日期

(3)①发生 ②兴起 ③兴办 ④兴盛,复兴 ⑤发动 ⑥起,起来

(4)①情趣 ②致使,使 ③到达 ④得到,取得

(5)①按次序 ②行军途中的驻地 ③旁边 ④第二,次一等 ⑤表示次数

4.解释下列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③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⑤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

⑥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⑧送孟浩然之广陵(     )

(2)所

①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

②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

⑤所以游目骋怀(     )

⑥所以遣将守关者(     )

(1)①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③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第一人称,我。

⑤指示代词,这,此。

⑥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⑦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⑧动词,到……去。

(2)①代词,与“述”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所写的诗”。

②代词,与“待”构成名词性词组,译为“所等待的人”。

③名词,处所,地方。

④“为”和“所”呼应,表示被动。

⑤表凭借,用来。

⑥表原因,……的原因

5.写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用法和意义。

(1)少长咸集(     )

(2)一觞一咏(     )

(3)足以极视听之娱(     )

(4)群贤毕至(     )

(5)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6)一死生为虚诞(     )

(7)齐彭殇为妄作(     )

(1)少:

年少的人;

长:

年长的人;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2)觞:

喝点酒,名词活用作动词。

(3)极:

尽情享受,副词活用作动词;

视听:

眼睛、耳朵,动词活用作名词。

(4)贤:

贤才;

(5)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6)数词用作动词,把……看做一样。

(7)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做相等。

6.翻译句子。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译文: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1)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2)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7.填空。

(1)       ,        ,所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     ,      ;

       ,       。

(3)一死生为虚诞,       。

(4)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人。

他是古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飘若   ,矫若   ”,代表了   、   成熟时期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书写的《兰亭序》被誉为“      ”。

王羲之的散文也是简净疏朗、俊美飘逸,显示了高度的艺术素养。

因他做过     ,所以世人称之为“     ”。

(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2)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3)齐彭殇为妄作 (4)浮云 惊龙 楷书 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右军将军 王右军

课堂探究

一、合作探究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

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

答: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

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

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

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为什么说“一生死”“齐彭殇”是“虚诞”“妄作”?

这一观点出自《庄子·

齐物论》,庄子认为生和死是相对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像细胞的新陈代谢。

但他夸大了这个相对,否定了生和死的区别,所以,生死相等说是荒谬的。

他又认为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和未成年就死去的人没什么差别,因为长短是相对的,但他同样夸大这种相对性,否定了寿夭的区别,所以是胡说。

其次从第三段的内容看,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说生死是人生的大事,接着分别写古人、今人和后人无不对生死这一人生大事感慨万端,对人生无常悲恨不已,那么既然古往今来人们无一例外都为人生无常兴叹生悲,庄子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还是虚妄荒诞之辞吗?

3.本文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

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

由“乐”而“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

由聚想到散,由宴会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

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

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

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

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

4.《兰亭集序》一文是如何体现“文笔洗练,自然有致”这一特点的?

本文仅三百余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

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

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写景。

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

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2)叙事。

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

(3)抒情。

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此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

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而是句句顺乎自然,出自真情,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自然清新的风格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5.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感慨“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情调有些低沉,你觉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哀之情是否是消极悲观的?

我的观点:

观点一:

有些消极。

文末承接上文“死生亦大矣”的“痛”而来,询古问今,由己悲人。

古人、今人都对这同一话题有同样的感慨,都避免不了生命殒灭的规律,魏晋时代,士大夫多崇尚老庄哲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这对王羲之不会没有影响。

观点二: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

文章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曲水而引发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愉悦闲适的情绪顿时转向激荡,流露出一丝感伤情绪,但到篇末,进一步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又趋于平静。

正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文流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6.合作讨论:

文章结尾说: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怎么认识?

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虚无主义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珍惜。

这种思想认识,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还是比较可贵的。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作者通过描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文章着眼“死生”二字,直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豁达的生死观。

读写迁移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1)生与死

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

“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

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

王羲之和陶渊明都是这样的诗人。

他们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个“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唯望“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个“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

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

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

(2)淡雅人生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们处偏远清幽之地,行率真自由之事,着朴素简洁之衣,食清淡爽口之味,歌清新高雅之章,叙自然真挚之情。

他们通体洋溢着一种平淡的人生真味:

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潇潇洒洒、坦坦荡荡、真真切切。

这是他们淡雅人格性情的体现,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状态、“原生态”的生命情调。

这显然是古代文人学士及当今知识分子追崇的一种“雅而不俗、素而不淡”的人生理想和乐境。

(3)热爱自然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带给人们严重的不平衡和压抑感,而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人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短时的安静和松弛,自然景观一跃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要。

人们开始从自然中去超凡脱俗,在观赏自然中体悟人生道理。

此时此地,风景秀丽,山辉川媚,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仰观俯察,感万物盎然、宇宙博大,欢愉之情和至真至深的理趣溢于言表。

王羲之从自然山水中体味人生宇宙,拨动天地之弦,吟唱生命的强劲之音,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2.在名句中选择

①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

——车尔尼雪夫斯基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③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毛泽东

④“过去”是我们临终的母亲,并不是已经死亡的事物。

我们的未来不断使她出现在我们的心灵中。

——梅瑞狄斯

(二)素材这样运用

追求高雅,拒绝低俗

王 丽

暮春时节,几个文人,聚在兰亭旁,远望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近观有清流激湍、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享受人生,感悟人生,多么高雅,多么风流!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快速,到处是为利而奔波的人群,到处可见匆匆的步履。

我们是否还有享受高雅文化的闲情逸致?

是否还有创造高雅文化的从容心态?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或体验到不少种类的低俗文化;

媚俗的审美趣味占据了许多人的心灵空间,急于成名的浮躁心理支配着许多人的实际行动。

有狂热的追星一族。

他们对歌星影星球星的生辰八字、习惯癖好等了然于胸,并为之而痴狂。

科学家?

艺术家?

对不起,敬而远之。

有此经典一问:

“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

有无聊的娱乐记者。

他们成天跟在明星的屁股后面,削尖脑袋打探他们的绯闻韵事,甚至于为了赚取稿费不惜炮制“轰动新闻”。

有跟风写书热。

他们奉“成名要趁早”(张爱玲语)为真理,今天出《×

重门》,明天写《零下×

度》,这儿有《哈佛女孩》,那儿马上出《牛津男孩》,仿佛一下跻身名人行列。

其作者年龄越来越小,无数令当年的王勃、方仲永汗颜的“才俊”正从祖国大地上涌现。

有竞相办节热。

你这里办牡丹节,我这儿就办桃花节,乃至土豆节、蒜苗节。

美其名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遍邀美女明星歌舞助兴(地方官员也追星)。

曲终人散,耗尽人力物力,经济效益如何,大概只有天知道。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灿若星河,其处境如何?

昆曲,“养在深闺人未识”;

京剧,恐怕只有几个票友在凑热闹。

书法?

不感兴趣。

国画?

看不懂。

倒是“另类书法”大行其道:

以脚代手的,以嘴巴代手的,以手指代笔的,还有以女人的秀发代笔的。

为什么?

因为这样能吸引别人的“眼球”,比较容易成名啊!

还有本来很神圣的“名人”在变味。

作家?

他可以一年出好几本小说,以创造好的经济效益,也令地下的曹雪芹自愧不如。

学者?

白天应邀在某地作讲座,晚上应邀在电视上指点江山,不亦乐乎!

我们需要文化,我们更需要高雅文化。

我们需要放松休闲,我们更需要高尚的审美。

我们需要金钱,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

我们需要名声,我们更需要社会价值。

让我们多歌颂埋头科研硕果累累的科学家们。

让我们多礼赞向社会奉献精品的艺术家们。

也让我们的心灵更接近真、善、美,追求高雅,拒绝低俗!

(附:

近闻兰亭集会将“重现江湖”,曙光一线,冰山一角,幸甚至哉!

点评:

本文所谈话题很有针对性,有点振聋发聩,或许还有点偏激,但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

启示我们年轻人该如何对待文化,该如何分辨高雅艺术和低俗文化,该如何培养自己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类文品读】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 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鉴赏:

这两篇文章都属于宴游诗序,且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兰亭集序》一文,作者不为玄谈家们的论调所蔽,借题发挥,阐明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通过记叙桃花丛中欢宴的实况,抒发了作者有感于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

天地是万物暂宿的旅舍,光阴是百代不停的过客,而浮荡不定的人生像一场大梦,能有多少欢乐?

故而古人手持烛火做长夜之游,确实是有原因的。

况且那温和的春天用淡烟轻笼的绚丽景色把我召唤,那天地间万物将斑斓缤纷的花草图案向我展现。

聚会在桃李芬芳的名园,畅叙这兄弟之间的天伦之乐。

诸位贤弟英俊聪敏,都是谢惠连一流的人物;

而我吟诗作赋,却惭愧难与谢灵运的才能相比。

幽雅景致观察未尽,高谈阔论更转清奇。

华贵的筵宴摆好,大家在花丛里就座,羽觞飞快传递,沉醉于皎洁的月色之中。

没有美妙的诗章,怎能抒发风雅的情怀?

如果谁吟诗不成,就按照金谷园宴会的规矩罚酒三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