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55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1欧美复习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联剧充满了世代仇杀与因果报应。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表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与无法摆脱的厄运的冲突。

欧里庇得斯—“剧场哲学家”,《美狄亚》是家庭问题的悲剧,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中第一个解放了的女性形象,以她的性格力量著称。

10.普罗米修斯的形象:

第一,普罗米修斯热爱人类,自觉为人类的幸福而忍受众神的侮辱和惩罚,具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普罗米修斯勇于斗争,无所畏惧,具有英雄主义气概。

第三,普罗米修斯具有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11.《俄狄浦斯王》艺术结构:

回溯式或倒叙式。

整个作品的结构复杂而布局巧妙,前一个动作成为下一个动作的动因,一环紧扣一环,逐步地推向高潮。

剧情很复杂,也很有戏剧性,但它的发展却合情合理。

开场的时候形成一种悬念,通过一步步地发现,揭开矛盾,最后引导到惊心动魄的结局。

12.三大悲剧诗人创作之比较:

悲剧诗人

悲剧命运观

悲剧类型

悲剧人物表现

埃斯库罗斯

命运由神掌握,不可抗拒

命运悲剧

写神,独白、对话描写

索福克勒斯

命运是存在于人类之外的抽象概念,可以反抗

英雄悲剧

写理想人,以行动刻划

欧里庇得斯

命运在人手里,自己掌握

家庭悲剧

写普通人,重视心理分析

13.“喜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还是欧洲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之一。

《阿卡奈人》。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中世纪四种文学体裁:

宗教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2.宗教文学也称“教会文学”,指僧侣们创作的,以《圣经》为题材,为宣扬基督教教义服务的文学。

主要形式:

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叙事诗等。

内容主要是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一般采用象征、寓意手法,假托梦境或幻景来写人叙事。

3.英雄史诗:

早期是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如日尔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后期则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基础,以歌颂封建时代的理想英雄为主要内容,虽有传奇色彩,却不具有神话性质。

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伊戈尔远征记》。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

骑士抒情诗:

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骑士抒情诗的内容多为歌咏骑士的冒险事迹及其与恋人的悲欢离合。

主要描写骑士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其中以《破晓歌》最有名。

骑士叙事诗:

中心在法国北部布列塔尼,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写骑士的冒险故事。

最有名的有《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特里斯坦和依瑟》等。

骑士精神:

骑士恪守着“忠君”、“护教”、“行侠”、“尚武”的信条。

他们参加各种冒险事业,不仅保护领主及其城堡、国土,而且还效忠于女主人。

女主人在骑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

能为自己“心爱的贵夫人”去冒险,博得她们的欢心,是骑士最大的荣誉。

即所谓“骑士精神”。

5.城市文学:

它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以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恶德败行为主要内容,表现出独具的特色,即: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讽刺性。

它的内容一般是讽刺性的,讽刺的对象大都是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隐喻、寓言等。

风格朴素单纯,语言生动。

它的主要形式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和寓言诗。

韵文故事《驴的遗嘱》、《神父阿米斯》,讽刺叙事诗:

《列那狐故事》。

城市戏剧:

笑剧和道德剧。

《巴特兰律师》。

第二节 

 

但丁《神曲》

6.欧洲文学史上的“四大文学名著”:

但丁《神曲》、荷马的《伊利亚特》、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歌德的《浮士德》。

7.《神曲》的基本内容:

《地狱》维吉尔、《炼狱》维吉尔和《天堂》贝雅特丽奇三部。

8.《神曲》中人文主义思想:

《神曲》也表现出了属于近代的进步思想与倾向:

A.无情揭露和愤怒谴责了教会的罪恶。

B.肯定现世生活,强调人的现实活动。

C.推崇古典文化。

9.《神曲》的双重性:

思想上:

但丁生活与创作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时代。

作为过渡的时代,它既有旧的中世纪的事物和思想存在,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又有新的属于近代的事物和思想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1)《神曲》宣扬了旧的属于中世纪的宗教思想:

A.全部《神曲》表明,为善者进天堂,过幸福生活;

作恶者入地狱,遭受永世的痛苦;

回头向善者入炼狱,有升入天堂的希望。

这是一种典型的宗教思想,即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B.但丁相信上帝是万能的,惩恶扬善正是上帝的意旨。

C.但丁宣传精神(非物质的)高于肉体(物质的)。

D.但丁强调基督教是至高无上的。

E.但丁还具有一定的禁欲主义思想。

(2)《神曲》也表现出了属于近代的进步思想与倾向:

他通过笔下的俄底修斯之口指出:

“人不能像走兽一般活着,应当追求美德和知识。

对荷马、贺拉斯等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家,但丁也都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特别是,在《神曲》中,但丁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奉为导师,安排他作为自己游历地狱、炼狱的导游人。

艺术上:

一方面表现出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属于近代文学的因素。

(1)《神曲》的中世纪文学特色:

A.构思和结构安排与宗教思想密切相关;

全部分成了《地狱》、《炼狱》、《天堂》3部。

每部又分为33歌,共99歌;

加上“序曲”,共100歌。

这一是使全诗的结构严密而完整,二是使长诗的形式因素也能暗示出某种深意,以强化作品的“思想性”。

B.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

《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惯用的梦幻形式和象征手法。

整个作品写的就是一场梦——诗人但丁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整个作品就是一个象征——人如何在道德上修炼自己、升华自己。

(2)《神曲》的近代文学因素:

A.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性;

诗人幻游“三界”的经历,与现世紧密相联,现实世界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侧面,都在作品中通过一个个细节的描写反映了出来。

B.以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即“俗语”)写成。

对于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到了促进作用。

而运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正是近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这使我们有理由认定:

《神曲》既是中世纪学术的综合,又是近代文化的序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人文主义(含义)几个主要内涵: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新兴资产阶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以之指导文艺复兴运动。

这种思想体系,就是人文主义。

第一,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

第二,肯定现世生活,主张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第三,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主张个人才智的多方面的发展,反对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

第四,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

第二节意大利文学

2.佛罗伦萨“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彼特拉克的《歌集》所用的十四行诗体,成为欧洲抒情诗的主要形式,因此被称为“彼特拉克体”。

4.薄伽丘《十日谈》——称之为“人曲”的结构特点:

采用了严整的框形结构。

薄伽丘把这100个故事组合在一起,嵌入十个人讲述故事的框架中。

这就形成了《十日谈》的特殊结构──框形结构。

《十日谈》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框形结构,简单地说就是:

大故事里面包含小故事。

《十日谈》所采用的框形结构并不是薄伽丘的独创,它明显地接受了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影响。

三、法国文学

5.拉伯雷的《巨人传》的巨人形象:

拉伯雷通过卡冈都亚和庞大固埃两个巨人形象,极力表现了人的形体的伟大和精神力量的伟大。

举人父子爱和平,爱人民;

他们的国土受到邻国入侵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王位,而是人民的利益。

他们都受过全面发展的教育和锻炼,有广博的知识,反对宗教迷信,确信科学的真理。

6.“德廉美”修道院:

“德廉美”修道院是拉伯雷想象中的人文主义理想国修道院的信条:

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若干年后,启蒙学者把它理论化,写在法国大革命的旗帜上—“自由”。

创立修道院的约翰修士则是这种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

他不禁欲不怯敌。

四、西班牙文学

7.流浪汉小说:

流浪汉小说继承了中世纪骑士传奇的冒险主题,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主人公的流浪、冒险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展现出一幅幅生动而幽默的社会风俗画。

第二节:

塞万提斯

8.堂吉诃德形象:

作为一个艺术典型,堂吉诃德的性格是矛盾的、复杂的,具有明显的二重性:

一方面,他是真理和正义的捍卫者;

另一方面,他又更是荒诞不经的幻想家。

一方面,他是悲剧英雄;

另一方面,他又是喜剧丑角,其性格既矛盾,又复杂。

喜剧性的人物:

他最显著的特点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坚信骑士道。

另一特点就是他行动的盲目性。

在主观幻想中,他要通过恢复骑士道来铲除罪恶。

他把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穷客店当成了豪华的城堡等,可他的游侠行为不但没有解救了别人,反而往往给别人带来灾害。

悲剧性的人物:

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的动机与无力的行动相矛盾。

他坚持理想,努力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不顾身。

虽然反映了历史的进步要求,代表了人民的合理愿望,在实际上却不具备实现的可能,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和同情。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恩格斯认为,这种“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就构成了一种“悲剧性冲突”。

塞万提斯既写出了他的可笑,又写出了他的可爱和可悲:

可笑的是他脱离实际,在幻想的世界理横冲直撞;

可爱的是他品格正直,行为高尚,精神崇高;

可悲的是他一片至诚为世人造福,却不为人所理解,收不到预想的效果。

这些,就正是堂吉诃德形象的耐人思索之处、耐人回味之处。

9.堂吉诃德的性格还具有超越时代、民族典型意义:

堂吉诃德性格的主导方面是耽于幻想,不切实际。

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性的病态心理,不但属于堂吉诃德,也属于所有患有这种心理病症的人。

《牛津英语词典》里有这样几个词:

Quixotic(狂想的)Quixote的意思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热情而又充满幻想,有着崇高侠义却又虚妄缥缈的追求”。

10.桑丘·

潘沙形象的分析:

他是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补的形象,他的特点是讲求实际。

他当侍从不是为了建立“丰功伟业”,而是幻想通过冒险生活寻求一条摆脱贫困的生活出路。

他幻想有一天能当上总督,发了财,驼背老婆就可以坐上金闪闪的马车。

这幻想反映了他要求改变现状的民主要求,又反映了他作为下私有者的弱点。

他目光短浅、狭隘自私,但这些弱点随着情节发展逐渐消失,而西班牙农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在桑丘身上逐渐放出光辉。

在当总督的日子里,性格显得十分完美,桑丘显示了一个普通人民管理国家的才能,但在那个罪恶的社会里却没有生存的余地。

第三节:

莎士比亚

11.主要创作:

莎士比亚共写出37部剧本(一说38部,一说39部)、154首十四行诗、2首叙事长诗。

2首叙事长诗为《维纳斯与阿都尼》(1593),《鲁克丽斯受辱记》(1594)。

历史剧:

这里指的是取材于英国历史的剧作,着眼于作品的题材和主题。

代表作:

《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

喜剧:

尝试阶段:

《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爱的徒劳》《维洛那二绅士》成熟阶段: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传奇剧: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12《威尼斯商人》一磅肉的故事:

安东尼奥夏洛克;

三个匣子的故事:

鲍西娅巴萨尼奥;

女扮男装的故事:

鲍西娅夏洛克;

私奔的故事:

杰西卡罗伦佐。

夏洛克的形象:

一方面:

他身上体现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对金钱的无限贪欲;

他又是近代欧洲文学中第一个吝啬鬼的典型。

另一方面:

他又是个受到歧视、虐待、长期忍气吞声的犹太人、犹太教徒。

鲍西娅的形象:

她优雅而热情,机智而富于幽默感,最令人难忘的是她过人的才华。

她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新颖和全面发展。

新颖——崭新的爱情观。

全面发展——与男人争锋的才华与机智。

既体现了爱情友谊,又体现了人道仁爱。

夏洛克和鲍西娅这两个主要人物在剧中分别代表两个世界。

(夏洛克)前者代表现实的世界,是铅灰色的、令人沮丧的,充满着阴谋,散发着铜臭,其背景在威尼斯。

而鲍西娅所在的世界是贝尔蒙特理想乡,月光皎洁、温柔,音乐和歌声欢快动听,友谊和爱情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13《罗米欧与朱丽叶》(1595)

14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最丰富;

《奥塞罗》——最完满;

《李尔王》——最宏伟;

《麦克白》——最奇瑰。

《奥塞罗》人物:

奥塞罗:

摩尔人贵族,战功显赫的英雄苔丝德蒙娜:

威尼斯元老勃拉般丘之女凯西奥:

副官,奥塞罗的助手伊阿古:

旗官,居心险恶而伪装忠诚的阴谋家罗得里哥:

商人,苔丝德蒙娜的追求者。

《李尔王》人物:

李尔:

古代不列颠的国王;

三个女儿:

高纳里尔、里根、考狄利娅;

葛罗斯特:

大臣;

两个儿子:

爱德伽、爱德蒙。

《麦克白》人物:

麦克白—苏格兰大将;

班柯—苏格兰大臣;

邓肯—苏格兰国王;

麦克白夫人;

麦克德夫;

苏格兰荒原三女巫。

《哈姆莱特》人物:

哈姆莱特:

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之叔父阴谋篡位者;

葛特露德:

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波洛涅斯之女;

莱奥替斯:

波洛涅斯之子;

霍拉旭:

哈姆莱特之友

15哈姆莱特的形象:

莎氏在原作“极大的忧郁”一句话中注入了丰富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塑造了这个忧郁的哈姆莱特的形象。

被人称为“忧郁王子”。

性格发展三阶段:

(1)幼稚的和谐。

这只存在于众人的记忆和他的感慨中。

人文主义者对人的赞美: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

(2)不和谐与斗争。

从剧本一开始,他就陷入忧郁中,矛盾中,精神危机中。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3)犹豫、思考多于行动,冲动一搏。

“现在他正在洗涤他的灵魂,要是我在这时候结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国的路是为他开放着,这样还算是复仇吗?

不!

……”

16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曾受到马克思的称赞,认为它“绝妙地描绘了货币的本质”。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第一节 

概述 

1.英国清教徒文学:

清教徒约翰·

班扬写了讽喻小说《天路历程》,约翰·

弥尔顿代表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2.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和立法者——布瓦洛,写成了一部诗体的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

普希金说:

“布瓦洛,一个具有雄厚天才和稀有智慧的诗人,发表了自己的法典,连文学都要听从他的命令。

3.古典主义文学主张——“三一律”:

即情节、时间、地点的三个整一。

布瓦洛:

“一部剧本,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

”(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第二,在哲学思想上的唯理主义,崇尚理性原则,主张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在艺术创作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

5.高乃依《熙德》:

剧中人物:

罗狄克——西班牙老将堂杰葛之子;

施曼娜——新贵高迈斯之女;

堂杰葛——西班牙老将;

高迈斯——西班牙新贵;

国王;

公主

6.拉辛《安德洛玛刻》剧中人物:

安德洛玛刻——特洛亚英雄赫克托尔的妻子;

庇吕斯——阿喀琉斯之子爱庇尔国王;

爱尔米奥娜——斯巴达公主庇吕斯的未婚妻;

奥莱斯特——希腊特使、钟情于爱尔米奥娜。

安德洛玛刻形象:

忠于爱情忠于祖国,敢于反抗暴虐统治;

既有高尚而强烈的感情,又有高度的理性的妇女形象。

7.拉辛和高乃依的比较:

见笔记

第二节莫里哀

8.《伪君子》:

直译为《达尔丢夫或者骗子》,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典范。

答尔丢夫——伪君子;

奥尔贡——富商;

桃丽娜——女仆;

欧米尔——奥尔贡的续弦;

达米斯——奥尔贡的儿子;

玛丽亚娜——奥尔贡的女儿;

瓦赖尔——玛丽亚娜的情人。

9.《伪君子》人物形象:

达尔丢夫:

他是个宗教骗子和无赖。

他伪善,狡黠,狠毒。

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

喜剧通过达尔丢夫言行表里的矛盾,逐步揭示出他的性格特点。

前两幕侧面描写,揭露他言行不一,表里不一。

接下来从揭露他好色开刀,撕破他虔诚教徒的外衣。

最后写他凶相毕露,恶人先告状。

桃丽娜的形象:

是剧中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

她虽身为女仆,但头脑清醒,目光敏锐。

最早识破答的伪善和他贪图金钱、女色的本性。

她动员组织起奥一家,一方面同奥的专制作风、封建观念作斗争,另一方面又与答的伪善作斗争。

桃的聪明机智勇敢灵活与奥的愚蠢、达的急躁、玛丽亚娜的懦弱、克雷央特的无能形成对照。

塑造了生动、美好的劳动者的形象。

10.《伪君子》的开头:

全剧以达尔丢夫为中心,主要人物在前两幕并没有出场,而是通过奥尔贡一家的争吵,处处都能使人感到达尔丢夫的存在。

人们争吵的中心是对达尔丢夫的看法。

争吵中自然地介绍了达尔丢夫的为人,这样就为只要人物的登场作好了准备。

同时对于其他人物在这场斗争中的态度、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介绍。

这样的开场单刀直入,一举数得。

再则,有了前两幕对达尔丢夫的一般介绍,作者在以后的几幕便可以集中笔墨揭露达尔丢夫伪善的实质和危害,使剧本思想内容步步深入。

歌德对它推崇备至,认为从它学到了“舞台艺术的完美知识”。

11.《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1熟练地运用古典主义规则,使它们有利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2这部喜剧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的优点,如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形象突出,矛盾冲突集中尖锐,层次分明。

3莫里哀在〈伪君子〉中不顾古典主义关于各种体裁严格划分、不许交错的原则,在喜剧中插入了悲剧的因素。

4剧中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

11莫里哀: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人,是欧洲戏剧史上最杰出的喜剧大师之一。

12戏剧作家一个比较:

阿里斯托芬:

戏剧情节往往是虚构的,流于荒诞、夸张、漫画式、象征等手法。

莎士比亚:

讽刺现实为次,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为主。

莫里哀:

直接嘲讽现实,抨击恶习,有现实主义战斗精神。

13《悭吝人》:

主人公阿巴公是个高利贷者。

他悭吝成性,嗜钱如命。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1.启蒙文学的特点:

1、鲜明的反封建的倾向性和战斗性。

2、注意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塑造普通人民的正面形象。

3、继承和发展现实主义传统,更注意直接地描写现实生活。

4、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样式。

2.丹尼尔·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形象。

3.约那旦·

斯威夫特的〈格列拂游记〉,理查生《克莱丽莎·

哈娄》(书信体小说)

斯摩莱特《蓝登传》(自传性小说)

4.法国:

法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

哲理小说的重要作家: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小说开创了18世纪哲理小说之先河、伏尔泰《老实人》《查第格》《天真汉》、狄德罗《修女》《宿命论者雅克》《拉摩的侄儿》、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启蒙主义思想家。

启蒙戏剧的代表作家是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又名《狂欢的一天》。

5.哲理小说共同特点:

艺术上,融哲理于形象,以理服人。

体裁上,多书信、对话、自传体。

语言上,各具特色,各臻其妙,共同创造法语,风靡欧洲。

6.艺术手法有别:

这三个人的嬉笑怒骂,穿越那个“理性时代”,直落我们今天存活的这个世纪……伏尔泰—犀利,通过“笑”;

狄德罗—深刻,通过“骂”;

卢梭—激烈,通过“泪”。

7.德国:

莱辛: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绘画和诗的界限》

8.席勒:

《阴谋与爱情》剧中人物:

菲迪南——宰相瓦尔特的儿子;

露伊斯——穷音乐师米勒的女儿;

米尔佛特——公爵的情妇;

瓦尔特——宰相;

伍尔牧——宰相的秘书;

卡尔勃——侍卫长;

米勒——穷音乐师另一作品《强盗》

第二节卢梭

1.卢梭文学地位:

“浪漫主义运动之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卢梭学说和创作中“返回自然”的思想、以及他强调感情、歌颂自然、表现自我表现等特点,对欧洲近代文学、特别是浪漫主义文学有极大影响。

《新爱洛绮斯》发表后,“妇女们的眼泪流成了山洪”。

罗曼罗兰称其为:

“善于写低声絮语的梦幻、深入心灵的自白的大师”。

他写阿尔卑斯山和莱蒙湖的风光最为著名。

是第一个把大自然引入文学的欧洲作家。

2.卢梭主要著作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政治论著)、《爱弥儿》(关于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忏悔录》、《新爱洛伊斯》(书信体长篇小说)等。

第三节歌德

3.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充满狂飙激情的书信体小说。

(狂飙突进时期作品)

4.诗剧《浮士德》中浮士德追求的“五个阶段”:

1.学者生活阶段或曰知识悲剧2.爱情生活阶段或曰爱情悲剧3.政治生活阶段或曰政治悲剧4.艺术生活阶段或曰艺术悲剧5.建设“理性王国”阶段或曰事业悲剧。

5.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是一个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那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性格,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追求崇高理想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