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566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档格式.docx

the 

dual 

mission 

of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which 

to 

some 

extent 

increased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The 

current 

situation, 

banking 

industry 

financial 

overall 

situation,

one 

most 

important 

situation 

has 

become 

objects 

supervision, 

is 

also 

regulatory 

authorities 

institutions 

are 

an 

part 

in

preventing 

control.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will 

bring 

risk, 

requires

invest 

more 

energy 

on 

prevention 

but 

need 

giv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in 

timely 

manner.Otherwise, 

it 

further 

increase 

banks, 

not 

conducive 

economy 

under

steady 

amount 

money.China’s 

state-owned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perfect 

enough, 

led 

repression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If 

want 

gain 

strong 

position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necessary 

strengthen 

develop 

more

sound 

legal 

norms.Therefor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study 

strategies

chin

A.

Key 

words:

 

Management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II

1前言1 

1.1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1.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3

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3

2.2信贷业务风险基本管理流程现状4

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4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5

3.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外部问题5

3.2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内部问题6

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7

4.1加快对政策改革的措施7

4.2加强机制建设并健全体系7

4.3加强不良贷款的控制7

4.4针对不良贷款即时处理8

4.5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贷款偿还8

5结论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1前言

1.1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本研究的目的

银行业是金融行业中风险比较高的一个行业,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多样和难以控制,而且这些风险往往难以发现隐秘性愈加高,对于这些风险的防范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国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情况。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并对风险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尽所能将我国商业银行借款所能发生的巨额损失最小化,消除各种隐患是当务之急。

1.1.2本研究的意义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是银行将资金借给申请使用的相关用户,但是这些用户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范围内将这些欠款如数归还,会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巨额损失的可能性。

因此,如果使商业银行因收不回欠款所承受的风险降至最低是当下研究的意义所在。

这就需要在当下把握好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达到合理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可能会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使银行的资金保证相对的安全。

可以看出这是一项十分有难度且很复杂的艰巨任务,同时这项任务也是迫在眉睫。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意在将理论研究结合实践达到对风险的防范和解决,到目前为止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成果,商业银行资产的质量得以提升。

可是随着快速发展的金融经济,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和不协调现象,而且对于风险控制理念上面也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在行为能力上也会是与预期存在很大偏差,这些个因素都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升高。

因此,在当下随着金融资产的日益对外开放,进一步探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和防范,并加强对信贷业务中出现风险的管理很显然已然成为了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内部实力的关键所在。

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Masako 

Ueda2012指出是信息的不对称及其产权保护的程度决定这企业选择风险资本融资还是银行融资,他从项目评估和所有权独占的角度出发得出结论认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越低产权的保护水平越低,企业选择信贷融资的可能性就越大。

Massimo 

G.Colombo

2014对信贷市场的完善程度进行了探究,其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融资金额偏低,高新技术企业的每一笔私人融资金都要多于信贷方面的融资,而且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没有相应的抵押和担保手段,所以客观上商业银行定义这些企业为高风险的级别。

商业银行贷款的发放会基于对公司业务计划完成情况的判断,但是这种筛选具有很高的难度和很高的成本,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贷款的金额进一步限制其自身暴露的风险头寸。

为了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创业项目进行的预筛选不要面向高新技术企业显示对待信贷风险的积极态度。

Minskey2014提出了金融行业不稳定的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商业银行等机构使得金融体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稳定的金融关系会逐渐的转化为不稳定的金融关系。

其认为金融危机的产生源自于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银行经济周期的发展的必然性。

例如房地产行业属于受经济周期影响最为突出的一个行业,如果房地产行业日渐萧条,银行业一定会随之紧缩贷款的发放,想要通过借入资源来维持银行的运营无法保证。

所以房地产若出现资金周转的相关问题,定会牵连其他相关的金融机构,进一步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了金融危机的产生。

Glen, 

Ph.

D.Arnold 

(2015) 

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借款方的风险类型是私人信息,借款人自己清楚但贷款人了解不够全面,这样就会导致分离均衡,借款人接受搞得风险就会选择浮动利率借款,借款者能够接受比较低的风险则会选择固定利率风险。

所以,贷款者应针对借款人选择的贷款方式判断其风险,把它当做借款人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的一种甄别信号。

Lias2016基于当代的金融的理论分析风险,通过对一些诸如系统工程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的引入对银行业存在着的各项风险进行精确地识别和监测。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银行业早已把这些数理统计的模型和方法熟练于心,当做一项保证发展的重要的保护手段。

其中,声誉机制是银行业主要采取的一种方式,比如说一个房地产企业如果有高的声誉,那么其信用度和融资的能力也会比较强,反而那些声誉很差的房地产企业就会有很低的信用程度,难以收获预期标准的投资。

声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指导。

1.2.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郭嘉2010指出,近30多年来,发达国家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创造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如信贷评分、抵押品价值分析和管理、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如信贷承诺、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比如信贷配给、契约管理、期限管理、信息共享、贷款定价等。

谢沛善等2012认为关系型贷款有利于克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质量的目的。

陈玉娟等2013在肯定抵押和担保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个,知识产权、股权、企业固定收益都可以质押,

第二,建立评级体系,奖励守信单位,并惩罚失信单位。

其三,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交流工具降低交流成本,增加交流频率。

仲玲2014在研究科技型商业银行的融资理论时得出结论商业银行集群与一般分散的科技型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众多优势。

例如外部经济优势还有成本上的优势等,特别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马永强2015将人力资本分为投资创新型、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三种。

合约对人力的资本的激励较为困难,风险与收益的分摊较难。

因为有限理性、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三者导致了不完全合约。

创业者和银行在合作前以及合作过程中尽量降低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即最小化事前的签约成本与事后的激励成本之和。

从以上综述可以得出防范银行信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商业银行要对宏观的经济形势进行全局的把握、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判断,将眼光放到银行发展的长远利益上商业银行还要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信贷资产管理系统和贷款风险防范系统、建立健全不良贷款风险转化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自身素质。

1.3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同国内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比了解当前信贷风险的概况,接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然后根据国内外对比情况与现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2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

2.1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特征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就是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导致银行存在收不回借款的风险,属于信贷经营的一种主要风险。

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会伴随着相应的风险。

收益产生的同时一般情况都少不了风险相伴。

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

本文探讨的信贷风险针对的是商业银行将内部资金外借给借款人而无法再约定的时间收回所产生的收不回内部资金的可能性,这一经营活动使得商业银行承受的这部分资金损失就是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流转会面临不止这一种风险,还有一些诸如担保出现失败的风险、资金的操作错误出现的风险、市场变故导致的风险等。

操作中的错误风险就是工作人员处理业务时候由于不小心的疏忽和大意以及操作技术失误导致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资金损失。

担保出现的风险就是办理担保业务的客户以及抵押品有问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市场变故带来的损失就是市场的利率发生大幅变动,使得市场上使用的就价格随着改变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还有一种人为风险就是办理业务人员本身的不良企图使商业银行带来资金损失。

一般来说,信贷风险存在三种典型的特质,

第一是隐蔽,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相关的因素数量之大以及由于其随机性导致了信贷风险无法被精确地观察到。

第二是可控,虽然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进行控制,比如提前进行风险的估算和识别勘测,并进行监测和控制进而控制风险的发生。

第三是客观性,商业银行所开展了信贷活动就一定会有它无法规避的产生资产损失存在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客观而且是一定存在的。

2.2信贷业务风险基本管理流程现状

信用贷款是指银行完全凭借借款人的良好信用而无需提供任何财产抵押或

第三者担保而发放的贷款。

信用贷款是以借款人的信用作为还款保证,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担保贷款,只不过是以借款人本身的信用作为担保。

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共包括感知风险和分析风险这样两个环节。

常用专家调查列举法、资产财务状况分析法、情景分析法来进行风险识别。

通过运用这些科学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有把握的进行的识别风险。

第二个步骤是风险的计量。

风险计量是基于正确的风险模型对于风险进行的量化计算,为把不同的风险具体的量化,为商业银行全面的进行风险管理、资本监管和经济资本配置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国际上的先进商业银行为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往往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量化方法的研究。

第三个步骤是风险的监测。

风险监测一方面是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还包括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第二个方面是报告商业银行所有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四个步骤是风险的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通过采取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总体来说,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可采取三级的管理方式,从基层业务单位到业务领域风险管理委员会,最终到达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2.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

商业银行在整个流程的受理和经营过程之中由于很多个方面导致了风险的产生,比如经办人员的操作、各个制度章程以及人员的素质等等都是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所在。

可见,信贷风险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经营中存在的风险所致。

商业银行的审批流程存在很多缺陷,有些素质底下的内部工作人员会因为获得自身的利益而给那些本没有贷款资格的客户发放信用贷款,这样导致了银行信贷风险的加剧。

此外,办公人员在办理业务也会出现很多的失误,这些诱因都使银行信贷风险加大。

办公人员如果不按照银行的规章和要求进行审核客户资产信息可会使得信息不对称产生。

经办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决定信贷风险大小的关键,如果工作人员素质有问题没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资金发放判断,甚至出现错误谋取私利。

现如今有很多家银行因其经营管理有偏差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的数不胜数,因此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不容小觑应该加以重视。

此外,客户违约风险也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客户由于自身经营不妥善或不愿意还款导致无法在约定时间还款。

还有一些客户自身信用比较低本身不愿意按时把钱归还。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担保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出台相关的制度来保证贷款的追还。

体现出对于借款人的约束力度还不够。

客户不归还借款,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办法来追偿贷款,由此加剧了客户的违约风险。

因此,客户违约风险也应该受到银行的重视。

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外部问题

3.1.1存在较高的不良贷款率

企业不能如期如数归还银行借出的资金从而形成不良贷款,而这部分不良贷款资金在银行借出的所有资金所占的比重最能反应出银行信用业务风险的存在。

商业银行存在的贷款业务中,有比较多的无法如期归还的借款的案例,发生事例较多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银行借出贷款无法按时归还的可能性较大,银行利益损失程度较为严重。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一直积极策划解决方案与应对方针,想方设法降低不良贷款在外借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例如,对国有的外资商业银行以特别的方式发行国债,来补充其资本总额,或者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发放的贷款进行合理的监管。

结合中国银监会的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境内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总计1458.36亿元,巨大的数额占全部发放金额的6.57%。

由此可见,不只是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高额的不良贷款现象,这无疑给目前的银行业、金融业甚至未来整体经济发展的大格局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隐患。

也就是说,如果经济格局一旦发生大的变化,将威胁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

3.1.2存在较为低下的资本充足率

现有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中,资本是否充足是最为重要监管指标之一,这项指标不仅可以看出一家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也可以看出一家银行管理的水平高低。

就目前实际现状来看,商业银行还没有达到较高的资本充足比例的能力。

截止到2015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有175家商业银行能够达到标准,占所有银行的比例为93.25%。

这其中,很多商业银行水平的进步空间仍然有很大。

2016年初,中国银监会对全国范围内160家城市银行所具有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一共有3家银行存在的风险较高,3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处于为4%以下,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一部分银行常年处于利润亏损状态,发展形势尤为严峻。

3.1.3没有多样性的信贷结构 

商业银行最常有的贷款形式主要是围绕资产进行,形式比较单一。

2015年商业银行外借的资产总额达到17886亿元,占到商业银行总资产的58%,2016年商业银行外借的资金总额达到13561亿元,占到总资产的39%。

这其中,外借资金去向主要是针对一线、二线城市贷款,同时也对各种较大的项目工程给予支持,这就导致外借资金较为集中。

外借资金中多为中期、长期的放贷形式。

同时,大周期的借贷无疑又给贷款资金的如期如数的收回带来了新的未知性,可能会破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打破资金期限平衡。

另一方面,外借的资金另一个集中度体现于像公路运输业、铁路服务业、电力通信业等国有独资企业,也就是垄断型行业。

其中,部分行业存在着重复投资建设相同的项目的现象,不可避免的造成效益利润回收率较低的情况,极有可能造成商业银行外借的资金不能按照规定的日期全额归还,因此,就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形成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失,也就是说,这种过为集中的外借资金方式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生产与发展的前景,更是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商业银行缺乏分散风险的有力渠道,大大加强了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3.2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内部问题

3.2.1信贷档案基础管理过于薄弱

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和保证人的相关资产资料不齐全、抵押资产的相关凭证检查报告不完善、催收通知书等资料有缺漏,这些情况都体现出银行对于基础信息资料的管理力度过于薄弱。

信贷档案在银行发放贷款的程序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资金从发放到收回的整个过程中,由于它的缺失,特别是一些法律资料的缺失的情况下,在对于回收分析造成一定困难的同时也对资金的法律保护寻求形成了障碍。

经办人员相关法律知识基础薄弱,加之意识不足,未经正常规定流程就将银行的贷款发放给社会,在无相关档案资料的影响下,发放于社会的贷款金额自然就没有了法律的保护。

3.2.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整个业务的流程中,制度上存在的纰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管理缺乏力度。

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监督机制并没有真正发挥约束作用,造成多数基层的芝麻官权力过大超出职位权力范围,滥用职权超额审批发放贷款、随意进行投资和担保。

第二,无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某一个人身上,导致贷款逾期未还时无人负责,内部不健全的监督机制最终导致银行的利益受损。

第三,没有合理科学的经营目标,使得银行过于盲目追求短期的经营利益,也就是说为了短期内完成指标任务,为了让账目表面更好看些,铤而走险做了违反规定甚至违反法律的行为。

同时,账外经营的违规操作也是一个足够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设立“双重账”也就是账外账。

利用调整账面、替换科目等形式向房地产或者其他高收益,存在高风险的领域发放超额贷款。

一般这种账外经营的贷款都做的比较隐蔽,对其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督存在很大的难度,其自然不在法律保护的范围,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违法的,所以,银行流失在外的这部分的资产是面临非常大的风险。

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4.1加快对政策改革的措施

信贷资产的品质好坏是决定商业银行能否长久发展立足于在金融行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整体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规避信贷风险在现实中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要深化改革,达到治标治本的目的,应该积极学习国际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拓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信贷风险管理科学道路。

首先,我们要加速改革的进程,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彻底改变原有的不正确、不科学的运营管理策略,合理规定授权授信体制,改变以往简单处理的局面。

其次,要逐渐加强银行对其内部的管理策略。

基于银行对内部人员、部门的管理,坚持平稳健康的经营理念,方能确保银行信贷资产保质保量且稳步提升。

最后,切实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例如,加快向资本市场的迈进,快速提升利率使其市场化,逐步加快完善补偿体系。

此外,员工的素质教育、营造良好全员抵抗风险的氛围也非常重要。

面向所有企业来说,人才是其谋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元素,其中也包括我国的商业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偏高是历史问题,短时期内解决困难很大,解决风险过高情况是一项长期艰难的任务,需要持久作战。

目前,我们

第一步要做的是全力提高金融改革的速度步伐,同时加强内部的管理和外部良好经营环境的优化,稳中求胜逐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2加强机制建设并健全体系

我们在加强信贷机制的建设的同时也完善健全信用体系,着力完成将不完善的规范向集约转变过程,树立全新理念,进而平衡风险和收益,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到个人,加强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逐级签写责任状,由内部形成一面高效的“防火墙

”,此举利于每个员工都能参与进来,减少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降低其发生概率,同时借款者违约率也会随之下降,进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会降低。

这样一来,调控风险的能力也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将新的业务流程操作分为三个方面,涵盖贷款之初进行准确查证、贷款之中做到严格审批、贷款过后实施妥善管理三个环节。

将制度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