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76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课堂练习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4分)

驰骋chěng塑造sù

zhēngzhēng誓言铮铮浩hà

n瀚

(2)结合上下文,根据文中划线句子,再仿写一句。

(2分)

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首映式结束,导演激动地说,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摄影创意的溢美之词,给了我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我们一定拍出更好的电影以飨观众。

B、汉代陵寝的一些石雕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多数都已损坏,有些甚至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国外的文物拍卖市场上。

C、李刚考前虽然夜以继日地复习,但还是有两门课挂了红灯,其他科目也差强人意。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

A、老人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B、聘任制公务员即将上岗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的原因,是由于“高薪”造成的。

C、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D、与往年一样,今年“五一”旅游最火爆的出游方式依然是周边游,即在居住城市2小时车程范围内的短途旅游。

5.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①不过,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来指引着自己的抱负和辨别是非。

②对我来说,以舒适和享乐为目标的生活从来没有吸引力。

③以这些目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套伦理观点只能满足一群牲畜的需要。

④始终在我面前闪耀着光芒,并且让我充满活着的喜悦的理想,是善、美和真理。

⑤从客观的角度,没完没了地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存在,或者是生命有什么意义,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A.⑤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⑤C.⑤②①③④D.①③⑤②④

6.名著阅读。

(5分)

(1)《水浒传》中的人物众多,但女性形象却屈指可数,文中描写“蝉鬓金钗双压,凤鞋宝鐙斜踏;

连环铠甲衬红纱,绣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单枪出马。

在横线处填上人名或绰号,并概括与人物相关的一个主要情节。

一丈青扈三娘,活捉矮脚虎王英。

(2)齐天孙大圣,混世泼牛王,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骋强。

粗心大圣将人骗,大胆牛王把扇诓。

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

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

大圣施威喷彩雾,牛王放泼吐毫光。

齐斗勇,两不良,咬牙锉齿气昂昂。

播土扬尘天地暗,飞砂走石鬼神藏。

这个说:

“你敢无知返骗我!

”那个说:

“我妻许你共相将!

”言村语泼,性烈情刚。

那个说:

“你哄人妻女真该死!

告到官司有罪殃!

”伶俐的齐天圣,凶顽的大力王,一心只要杀,更不待商量。

棒打剑迎齐努力,有些松慢见阎王。

(2)B段文字是孙悟空第几次借芭蕉扇,又是怎样被牛魔王骗回的?

牛魔王和孙悟空有何过节?

第二次借芭蕉扇;

被牛魔王化作猪八戒的模样骗回;

牛魔王和孙悟空有过节是因为:

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了他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为善财童子,其次孙悟空吓唬牛魔王的爱妾玉面公主时就与牛魔王打斗过;

再次孙悟空偷走他的辟水金睛兽并变作他的模样骗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荧屏文化尽展“传统之美”,引发国人的情感共鸣和反思/引发国人的关注和反省。

(2)仿照例句写一个带有“舌”的成语,并解析。

  例:

“舌举目张”:

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

“舌挢不下”:

挢,翘起。

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

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巧舌如簧”:

指能言善辩;

“舌干唇焦”:

则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

“口干舌燥”:

形容说话太多,非常干渴。

(3)临海中学正在举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为他们此次活动的举办拟一条宣传标语。

弘扬传统文化,领悟国学精髓。

走进国学,分享智慧。

品国学经典,展中华风采。

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经典能致远。

(4)现在很多孩子忙着学英语、弹钢琴,喜欢吃汉堡、炸鸡腿等洋快餐,记住的也是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传统文化和习俗正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去,请你举例说说我们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

(2分)例:

1、开展学习《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三字经》等传统国学活动;

2、开展寻找我身边的节日传统习俗活动;

如端午节包粽子、系七彩丝线、挂香包等;

3、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黑板报、手抄报、橱窗评比等活动。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8—9题。

2019-2020年九年级5月课堂练习语文试题

【注释】①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②朔云边月:

指边境上的云和月。

朔:

北方。

边:

边境。

③骄虏:

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

④莫遣:

不要让。

8.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初秋边关夜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昨天夜间,萧瑟的秋风吹到我军驻守的关塞。

走出帐外,极目四望,见边境西山,时而洒满月光,月色清冷,时而为云所遮蔽,阴云密布。

9.这首诗的后两句“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和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军城早秋》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刚毅果敢、斗志昂扬、蔑视敌人、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渔家傲》两句抒发了边塞将士慨叹功业未立,思乡难归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

(18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①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②,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③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④。

(选自《礼记·

礼运》)

【注释】①大道:

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②终:

终老,终其天年。

③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者,残疾人。

④大同:

指理想社会。

同,有和、平的意思。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因此人们不仅仅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把自己的子女当作子女来抚育,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外出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奉养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2分)

例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皆以美于徐公C.万钟于我何加焉D.其一犬坐于前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1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甲乙两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甲文:

①桃花源的环境富足宁静;

②桃花源中人生活安宁和睦;

③桃花源民风淳朴热情。

乙文: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具体语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4.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桃花源记》比较含蓄,《大道之行也》比较明了,但是反映的社会理想是一样的,都表达了他们什么情感?

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5-19题。

(11分)

好细菌坏细菌

①美国基因学专家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的DNA后证明,刚出生的婴儿,其体表和体内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几个小时,随着吃奶、喝水等,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

此后,“移民”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王国”。

最初的“殖民战争”决定了每个人体内细菌的类型,有的是“常住居民”,有的则属于“流动人口”。

细菌也有自己的“语言”,喜欢群居,一般同一种细菌聚集在一起,既交友也树敌。

如果将人体内的细菌逐个头尾相接,其长度可绕地球2周还多,仅人类消化道就含有将近2.04公斤细菌。

别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其实大部分细菌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只有少部分是有害的。

②研究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被视为人体虚拟器官,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正常的菌群。

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不仅可以帮助消化,还能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用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比如氨基酸。

③人体的皮肤实际上也是一个细菌“动物园”,大约生活着250种细菌。

研究发现,每个人的皮肤上都有大约3/4的细菌与别人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一样,男性与女性皮肤上的细菌也有着显著的差别。

它们大多对我们的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为每个人制造着独特的体味。

④但也有一些细菌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人体有五个细菌最多的角落,分别是口腔、鼻腔、腋窝、外阴、肠道。

人的口腔是细菌难得的沃土,美味的食物残渣和适宜的温湿度,为细菌创造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各种细菌争相云集,也为有害菌群的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不小心,口腔溃疡、牙周炎、口臭、疼痛等扰得人不得安宁。

每天早晨我们所刷掉的牙垢就由600种细菌组成,俨然就是一个团结紧密的“社区”。

常见的肺炎球菌则寄居在人的呼吸道里,在外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细菌与人体相安无事,当受凉、过度疲劳、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创伤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这种平衡便会被打破,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

⑤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可能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英美科学家联合研究发现,经常不接触细菌和病菌的孩子患Ⅰ型糖尿病的概率明显增加。

而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更早接触到带菌的物质,有更多机会与宠物相处,患过敏症、哮喘和湿疹等疾病的几率反而很低。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也首次证明,肠道内的细菌会影响大脑的化学反应和行为举止,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因为不少常见肠胃疾病往往伴随着情绪焦虑和抑郁。

(选自《光明日报》)

15.开头第一段从“美国基因学专家对人体内细菌的研究”写起有什么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有益的细菌、有害的细菌”;

激发读者兴趣,增添文章趣味性。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经常不接触细菌和病菌的孩子和生活在农村更早接触到细菌的孩子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将细菌消灭得过于彻底的环境可能反而会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1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说说这种语言的妙处。

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安家落户”、“移民”、“王国”、“殖民战争”、“常住居民”、“树敌”、“交友”、“流动人口”赋予细菌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说明了人体内随着身体的成长细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特征。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刚一出生,人体内便会带有多种不同的细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细菌也会越来越多。

B.人体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对人体的贡献有两种:

一是帮助消化,二是产生人体自身细胞不能产生的酶。

C.人体皮肤上也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细菌中的大部分对皮肤起着保护作用,并使自身显示出独特气味。

D.人体呼吸道平时与人体相安无事,但人体免疫力下降便产生肺炎球菌这种细菌,引发肺炎、老慢支等疾病。

解析:

A(依据原文第一段“刚出生的婴儿……一些细菌便乘机进入体内‘安家落户’”可得出判断,人在刚一出生时,体内是不带有细菌的。

)B(依据原文第二段中“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比如氨基酸”可知,贡献二是保护人体不受病原体感染,合成所需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等。

)D(依据原文倒数第二段末尾“常见的肺炎球菌……肺炎、老慢支等呼吸系统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可知,肺炎球菌本来就寄居在人的呼吸道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肺炎、老慢支等疾病就特别容易复发,而不是产生肺炎球菌这种细菌进而引发这些疾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

(20分)

蚕豆/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道:

“北京人是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

北京人爱吃扁豆、豇豆,而对蚕豆不赏识。

”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

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它?

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

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

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

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沙”炒熟,当零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

蚕豆就叫蚕豆,“站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

——牙齿不好的人,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

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巴的问:

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

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

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不要。

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抓走,自言自语地说:

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

输的一方,进贡蚕豆。

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

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舍。

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那么的美好。

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

其时,学习到鲁迅先生的《社戏》。

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油油的罗汉豆”。

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

“蚕豆”。

不久,就在班上传开了。

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

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忌讳。

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

人到中年,牙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

幸好,蚕豆的吃法良多:

焖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

清人袁子才在《随园食单》中说:

“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吃方佳。

”这种吃法,我没吃过。

但对“随采随吃方佳”,倒是身同感受。

 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

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

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

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

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

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

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令太短暂了。

故有蚕豆谣云:

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

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

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

想一想,也不难理解。

先抄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

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低。

给了好看的外表,哪能再给丰富的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

相对其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

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4年第2期)

19.全文以时间为序,联系④-节,分点概括作者与蚕豆相关的事情(4分)

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我和弟弟比赛抛吃蚕豆、中学时默默钟情于蚕豆、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

20.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

这几个动词富有表现力,生动形象展现了我勉强掏出蚕豆不想和小伙伴分食的过程,写出我童年时期家贫、零食稀有的境况,表达了在那个特殊时期,我对蚕豆的珍惜喜爱之情。

21.文章第节能否删去?

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