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596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B.厌氧氨氧化体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C.该细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制造有机物

D.该细菌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分析】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含有核糖体,该细菌可以利用化能合成作用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详解】A、原核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正确;

B、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即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为碳源制造有机物,C正确;

D、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型细菌,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而不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3.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t2时,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

C.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D.若升高培养温度,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

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

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24[H]+6O2

12H2O+大量能量

【详解】A、t1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t2时,培养液中氧气含量几乎不发生改变,说明此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生CO2的场所主要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

C、t3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此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正确;

D、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应,若升高温度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D错误。

4.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

研究发现,缺锰小鼠体内的肿瘤生长显著加快,外源添加锰离子则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锰离子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控、清除功能

B.锰离子促进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清除肿瘤细胞

C.效应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需要特异性识别抗原

D.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

1、根据题文可知,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抑制肿瘤免疫逃逸。

2、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

【详解】A、根据“锰离子能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可知锰离子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控、清除功能,A正确;

B、锰离子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促进机体通过细胞免疫清除肿瘤细胞,B错误;

C、效应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抗原,从而将肿瘤细胞裂解,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锰离子是一种免疫激活剂,促进T细胞向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从而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抑制肿瘤免疫逃逸,D正确。

5.玫瑰通常以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繁殖率较低。

建立玫瑰组织培养体系可提高繁殖速度,有利于进行工厂化育苗。

A.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外植体

B.可以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C.一般使用含蔗糖、琼脂等成分

固体培养基

D.需使用NAA、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

【答案】A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

①生长素用量多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分化;

②生长素用量少于细胞分裂素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③二者用量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详解】A、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会破坏外植体的细胞壁,从而会降低外植体的存活率,A错误;

B、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能力强且对外植体无伤害,故可以用其进行消毒,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中需要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蔗糖、琼脂等成分,C正确;

D、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会对植物细胞发育产生影响,需使用NAA、6-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D正确。

故选A。

6.大树杜鹃因其树体高大、花大而美丽、量少而珍稀,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

为了解大树杜鹃的群落环境,为大树杜鹃的保护和繁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群落的垂直结构,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在镶嵌分布。

【详解】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调查时,样方面积应有所不同;

例如:

调查乔木时,应适当增加样方的面积,B正确;

C、各样地坡度、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差异会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会造成各样地物种丰富度存在差异,C正确;

D、分析题图的研究结果可知,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D正确。

7.研究发现,葱白提取物可通过促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影响肝脏脂肪的分解。

研究人员利用RNA干扰技术成功抑制了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PGC-1α的表达,研究葱白提取物对模型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

细胞色素C氧化酶参与的反应消耗氧气

A.细胞色素C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B.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能量代谢存在异常

C.葱白提取物有助于模型鼠的细胞呼吸

D.PGC-1α基因表达抑制模型鼠细胞呼吸

分析图示:

本实验研究的是葱白提取物对模型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图中自变量为不同的处理方式,因变量为细胞色素C的相对表达量,图中D组细胞色素C的相对表达量最低。

【详解】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消耗氧气,其上分布的有细胞色素C氧化酶,A正确;

B、脂肪属于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性肝病大鼠的能量代谢存在异常,B正确;

C、葱白提取物能促进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影响肝脏脂肪的分解,有助于模型鼠的细胞呼吸,且与模型组相比,葱白组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较高,C正确;

D、分析题干可知,PGC-1α基因表达促进模型鼠细胞呼吸,D错误。

8.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中具有相同作用的是()

A.酒精在“微生物的培养”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中的作用

C.CuSO4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的作用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细胞粗提取DNA”中对实验材料的作用

1、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

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A、酒精在“微生物培养”的作用是消毒,而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中的作用是洗去浮色,酒精在两个实验中作用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

B、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是对组织进行解离,而在“探究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中的作用是调节pH值,盐酸在两个实验中作用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中的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具有氧化性的氢氧化铜与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检测生物组织的蛋白质”中的硫酸铜与肽键结合,所以硫酸铜在两个实验中作用不同,C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在“提取纯净的动物细胞膜”和“利用鸡血细胞粗提取DNA”中的作用都是使细胞吸水涨破,蒸馏水在两个实验中作用相同,D符合题意。

【点睛】

9.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不以完整的染色体组的倍数改变。

通常表现为个别染色体的增添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增加了一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异常均可能导致出现非整倍体

B.非整倍体自交,后代不可能是染色体组成正常的个体

C.可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数目来鉴别非整倍体

D.二倍体(2n)体细胞缺失了某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属于非整倍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为基数成倍地增加或成套地减少。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未分裂,则会出现非整倍体;

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未分裂均可出现非整倍体,A正确;

B、非整倍体自交,产生的生殖细胞正常,则后代可以有染色体组正常的个体,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可见,可鉴别非整倍体,C正确;

D、由题干可知,非整倍体是染色体数目变化不以完整的染色体组的倍数改变,二倍体(2n)体细胞缺失了某对同源染色体属于非整倍体,D正确。

10.夏黑葡萄的V基因启动子上游存在一段调控基因表达的碱基序列。

此碱基序列可与细胞中的某些蛋白结合,从而使启动子发挥功能,V基因可以表达。

将V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子与金担子素抗性基因构建融合基因,用融合基因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酵母菌细胞(如下图)。

再向酵母菌细胞中转入夏黑葡萄的F蛋白基因表达载体。

A.启动子可与RNA聚合酶结合从而使基因转录

B.可用含金担子素的培养基做选择培养基

C.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中,金担子素抗性基因即可表达

D.若F蛋白与V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则酵母菌对金担子素有抗性

【答案】C

分析】

分析图形:

图中重组质粒包含调控序列、启动子、终止子、金担子素抗性基因,其中金担子素抗性基因要成功表达,需要该调控序列与细胞中的某些蛋白结合,从而使启动子发挥功能,从而发生表达。

【详解】A、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结合部位,结合后从而启动基因的转录,A正确;

B、由图可知:

图中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金担子素抗性基因,可用含金担子素的培养基做选择培养基,来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B正确;

C、由题意和图形可知:

启动子发挥功能必须要调控序列和相应的蛋白质结合才能发生,故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中,金担子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

D、若F蛋白与V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则会启动基因的转录,合成抗金担子素的物质,表现为酵母菌对金担子素有抗性,D正确。

故选C。

11.动物在寒冷刺激下,通过神经调节,使得棕色脂肪细胞会分泌神经调节蛋白4(NRG4),作用于靶细胞,加强脂肪的分解。

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神经元分泌相应递质作用于棕色脂肪细胞

B.体内棕色脂肪细胞以胞吐方式分泌NRG4

C.NRG4与相应受体结合可调节靶细胞代谢

D.只有当NRG4含量高时,才能加强脂肪分解

【分析】由题知,神经调节蛋白4(NRG4)是大分子物质。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神经元会分泌相应递质作用于受体细胞,神经元通过分泌相应递质作用于棕色脂肪细胞,A正确;

B、棕色脂肪细胞分泌的神经调节蛋白4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方式为胞吐,B正确;

C、由题可知,NRG4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可调节靶细胞代谢,C正确;

D、NRG4含量低时,也能促进脂肪分解,并且调节脂肪分解的方式不只一种,D错误。

12.长顺绿壳蛋鸡(性别决定方式ZW型)是贵州山区一项宝贵资源。

为了探讨绿壳蛋鸡胫色的基因遗传规律和胫色鉴别雌雄的可行性,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据杂交一结果可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据杂交一结果无法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C.据杂交二结果可判断浅色胫为显性性状

D.杂交二结果说明可用胫色鉴别雌雄

杂交实验一和实验二属于正反交实验,由两组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子代表现型不同,且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胫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假设控制其基因用A/a表示。

【详解】A、杂交一雌雄个体表现型比例相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位于Z染色体结果相同,故不能判断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杂交实验一类似于测交实验,仅根据据杂交一结果无法判断基因的显隐性,B正确;

C、据杂交二雌性全为深色,雄性全为深色,说明浅色胫为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ZBW、ZbZb,C正确;

D、结合C选项推测杂交二亲本基因型为ZBW、ZbZb,子代基因型为ZBZb、ZbW,雌性全为深色,雄性全为深色,结果说明可用胫色鉴别雌雄,D正确。

13.极短纤维陆地棉(甲)显性纯合致死,将其与正常纤维陆地棉杂交,F1自交产生的F2中发现一些极短纤维陆地棉为纯合子(乙)。

经研究发现乙获得了正常纤维陆地棉的另一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抑制了极短纤维的致死效应。

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甲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乙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C.甲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无致死个体

D.乙与正常纤维陆地棉的杂交后代有致死个体

【分析】假设控制陆地棉纤维

基因用A/a,B/b表示。

分析可知,极短纤维陆地棉(甲)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纤维陆地棉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aaBb,F2中的纯合子极短纤维陆地棉(乙)为基因型为AAbb。

AAB-基因型致死,A---为极短纤维陆地棉,aa--为正常纤维陆地棉。

【详解】A、甲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F1为极短纤维陆地棉AaBb、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发生性状分离,A

错误;

B、乙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F1为极短纤维陆地棉Aabb,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

C、甲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F1为极短纤维陆地棉AaBb、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后代无致死个体,C正确;

D、乙AAbb与正常纤维陆地棉aabb的杂交后代F1为极短纤维陆地棉Aabb,后代无致死个体,D错误。

14.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酿酒酵母E酶基因替换成D酶基因,培育出能合成菜油甾醇的酵母菌。

筛选出高产菌株后,再利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进行发酵,并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补加半乳糖,得到如下结果。

A.转入D酶基因后改变了酵母菌的代谢途径

B.D酶基因上游需连接酵母菌可识别的启动子

C.分批补料可保证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的供应

D.油菜甾醇的产量与酵母菌的数量呈正相关

分析题图:

随着时间的延长,半乳糖的不断补加,葡萄糖含量降低,菜油甾醇和酵母菌数量的含量不断上升。

【详解】A、转入D酶基因后改变了酵母菌的代谢途径,从原来的分解葡萄糖转变成分解半乳糖,A正确;

B、D酶基因在酵母菌细胞中能表达产生D酶,故D酶基因上游需连接酵母菌可识别的启动子,B正确;

C、半乳糖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元素,不能提供氮源,C错误;

D、分析图可知:

油菜甾醇的产量与酵母菌的数量呈正相关,D正确。

15.杜鹃兰是一种珍稀药用植物,因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致使营养繁殖率低。

研究人员通过打顶及生长素运输抑制剂NPA处理杜鹃兰假鳞茎,改变其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以促进假鳞茎侧芽生长。

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打顶处理比NPA处理更有利于侧芽的萌发

B.NPA处理前后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施加外源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侧芽萌发

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

【分析】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出,打顶和NPA处理都可以有利于侧芽的生长;

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打顶和NPA处理均可以使IAA含量降低;

从第三幅图可以看出,打顶和NPA处理均可以使侧芽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下降。

【详解】A、由图可知,打顶处理侧芽数目少于NPA处理数目,故NPA处理更有利于侧芽的萌发,A错误;

B、NPA处理前生长素含量高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处理后生长素浓度明显降低,侧芽生长旺盛,故处理前后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正确;

C、第三幅图可以看出促进侧芽生长的植株体内,细胞分裂素相对较高,故施加外源细胞分裂素可能促进侧芽萌发,C正确;

D、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生长,二者可能存在拮抗关系,D正确。

16.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湖泊所面临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为研究河蚬对富营养水体的改善效果和机理,研究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

(1)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

(2)研究人员设计了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期间测量不同处理组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映浮游藻类密度,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反映底栖藻类密度

①图1所示实验结果显示,________,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________。

(3)苦草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是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物种之一。

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

研究表明:

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请参照

(2)实验,写出验证实验思路________。

(实验所用容器为聚乙烯桶,注入湖水70L)

(4)综上分析,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作用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

(5)若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湖泊的实际修复中,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______。

(6)河蚬可以食用,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请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投放河蚬如何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消费者和分解者

(2).对照组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升高,实验组中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降低(低密度组>

中密度组>

高密度组)(3).河蚬滤食浮游藻类,从而降低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4).②河蚬能促进底栖藻生长(5).无河蚬(6).实验分为对照组(无河蚬)、低密度河蚬组、中密度河蚬组和高密度河蚬组。

在容器中种植一定数量的苦草幼苗,之后,添加河蚬。

定期采样,记录并计算苦草的相对生长率。

(7).河蚬通过滤食作用显著降低了浮游藻类的浓度,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8).投放时间、投放密度(生物量)、河蚬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影响(9).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中的能量流向河蚬再流向人类(或“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河蚬→人”)

分析图1:

自变量为不同河蚬密度和时间,因变量为水体叶绿素a浓度,由图可知:

对照组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升高,实验组中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降低(低密度组>中密度组>高密度组)。

分析图2:

由图可知:

随着河蚬密度的增加,底栖藻的叶绿素a浓度逐渐升高。

【详解】

(1)河蚬通过滤食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2)①图1自变量为不同河蚬密度和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升高,实验组中水体叶绿素a浓度随时间变化降低,且低密度组>中密度组>高密度组,原因可能是河蚬滤食浮游藻类,从而降低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

②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河蚬能促进底栖藻生长;

因实验设计为“不同河蚬密度的野外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河蚬密度,故对照组应为无河蚬。

(3)要利用河蚬改善水体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被扩张或恢复,由于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

故可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无河蚬)、低密度河蚬组、中密度河蚬组和高密度河蚬组。

(4)综上分析,河蚬对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作用可能的机理是河蚬通过滤食作用显著降低了浮游藻类的浓度,改善了水体光照条件,进而促进了苦草等沉水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5)若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湖泊的实际修复中,还需要考虑投放时间、投放密度(生物量)、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