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6100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Word文档格式.doc

1749年,卢梭在“法国水星杂志”上偶然读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

科学和艺术的进步起了败坏风俗的作用,还是起了改善风俗的作用?

卢梭决定应征,于是写了一篇题为《论科学与艺术》的论文寄往第戎科学院。

不想,这篇论文一炮打响,卢梭因此获得该院颁发的奖金,并从此走上治学之路。

六年后,他再一次参加了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活动,这次他提交的就是我们以下要介绍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

这篇论文虽然没有像第一篇论文那样获奖,却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卢梭其后的主要著作还有《新哀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主要内容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沿袭其他自然法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发展经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两个不同的阶段。

不过,在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有何具体差异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内部原本就没有统一的意见。

英国哲学家洛克就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就已经服从于理性,那时的个人实际已拥有了一些权利,而后来人们订立契约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行使这些权利。

卢梭则主张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他反对拿自然来为社会组织制度做任何辩护。

首先来看一下卢梭对人类自然状态的描述。

“大家都承认,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

”处于自然状态中的人都是天性善良的,他们只喜爱安宁和自由,只愿自由自在地过着闲散的生活,而从不愿损害他人。

“我相信在这里可以看出两个先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

一个原理使我们热烈地关切我们的幸福和我们自己的保存;

另一个原理使我们在看到任何有感觉的生物、主要是我们的同类遭受灭亡或痛苦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天然的憎恶。

我们的精神活动能够使这两个原理相互协调并且配合起来。

在我看来,自然法的一切规则正是从这两个原理(这里无须再加上人的社会性那一原理)的协调和配合中产生出来的。

”这就是说,人类的自然状态是由人类天生具有的自我保存愿望和对同类的怜悯心来维系的。

其中怜悯心实际起着在社会状态中由法律、风俗和道德所发挥的作用。

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在给人分配天赋时,即使真的像人们所说,往往厚此而薄彼,但是在人与人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任何关系的环境中,那些得天独厚的人们,因受自然偏爱而获得的好处,对于别人又有什么损害呢?

在没有爱情的地方,美丽有什么用呢?

对于没有语言的人,才智有什么用呢?

对于不互通交易的人,狡诈有什么用呢?

”因此,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感觉不到的,它的影响也几乎等于零。

关于人类的不平等卢梭有这样的概括:

“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

一种,我把它叫做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

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

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

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第一种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也存在,但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而在社会状态中,两种不平等都起着作用,不过,需要对之追根溯源的就只有后一种的不平等。

卢梭明确写到,他撰写该文的目的是要指出在事物的演进中,在什么样的一个时机权利代替了暴力,自然服从了法律;

是要说明到底由于什么样的一系列的奇迹,才使强者能够决意为弱者服务,人民能够决意牺牲实际幸福,来换取一种空想的安宁。

卢梭显然对“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状态情有独钟,而对充满尔虞我诈的社会状态怀抱敌意。

他写到,在森林里的马、猫、雄牛,甚至驴子,比在我们家里所饲养的大都有更高大的身躯,更强壮的体质,更多的精力、体力和胆量。

它们一旦变成了家畜,便失去这些优点的大半,而且可以说,我们照顾和饲养这些牲畜的一切细心,结果反而使它们趋于退化。

人也是这样,在他变成社会的人和奴隶的时候,也就成为衰弱的、胆小的、卑躬屈节的人;

他的安乐而萎靡的生活方式,把他的力量和勇气同时销磨殆尽。

而且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差异,比野兽和家畜之间的差异必然还要大一些。

因为自然对人和兽虽然一视同仁,而人给自己比给他所驯养的动物安排的种种享受更多得多,这便是人的退化所以更为显著的特殊原因。

人类的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大都被当成一种进步,而卢梭则看出这同时也是一种退步。

不管是进步还是退步,这种过渡总归是实际发生了,人类的不平等总归是实际形成的。

这其中到底是哪些因素起了作用呢?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

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

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壕,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

‘不要听信这个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要遭殃了!

这个人该会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

”卢梭在该书第二部分的开头便这样写到。

可是,紧接着他便冷静下来,承认这种圈地自耕的做法实在是大势所趋:

“但是,很明显,那时一切事物已经发展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的地步了。

因为这种私有观念不是一下子在人类思想中形成的,它是由许多只能陆续产生的先行观念演变而来的。

人类在达到自然状态的终点以前,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获得很多的技巧和知识,并把这些技巧和知识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使它们不断增加起来。

”

接着卢梭便把这一演进过程的情形娓娓道来,由于人类自然的繁衍,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气候的变化,人们不得不发明一些新的技巧,以应付各种不测。

于是人类开始分化,有的人成了渔民,有的人成了猎手。

他们还渐渐学会了用火烧烤食物、抵御严寒。

由于人和动物及其同类的接触不断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各种关系的存在,进而试图采取某些手段来协调、处理这些关系。

其中,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意识尤为重要。

这种关系往往是一种利益关系:

要么是希望得到同类的帮助,要么是同类间的竞争。

由于利益的驱使,有些人集结成伙,相互支持,并共同对付另外的人群。

与此同时,两性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更固定一些了,于是出现了家庭的雏型。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增多,特别是群居生活的流行,使得语言的使用成为必需的。

“随着观念和感情的互相推动,精神和心灵的相互为用,人类便日益文明化……每个人都开始注意别人,也愿意别人注意自己。

于是公众的重视具有了一种价值。

最善于歌舞的人、最美的人、最有力的人、最灵巧的人或最有口才的人,变成了最受尊重的人。

这就是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走向邪恶的第一步。

卢梭十分看重冶金术和农业的发明对于人类不平等产生的巨大作用:

“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

”到了这两项技术高度发达的时候,人类的一切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人类不平等现象也日益加重。

关于社会制度、法律等,卢梭写到,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或者应当是这样起源的。

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

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和自由,使自由再也不能恢复;

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

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总之,我们认为一种制度,与其说是对他有害的人所发明的,不如说是对他有利的人所发明的,这才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卢梭区分化了人类不平等进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如果我们从这些各种不同的变化中观察不平等的进展,我们便会发现法律和私有财产权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

官职的设置是第二阶段;

而第三阶段,也就是最末一个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

因此,富人和穷人的状态是为第一个时期所认可的;

强者和弱者的状态是为第二个时期所认可的;

主人和奴隶的状态是为第三个时期所认可的。

卢梭的思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卢梭在论述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实际坚持的是这样一个主要论点,即人类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的发挥一步步导致了人类的不幸。

因而,从表面上看人类在逐步完善自己,而实质上却是把自己引向堕落。

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到底是喜是忧,是祸是福的?

卢梭显然对此持一种悲观的看法。

在他看来,私有制的建立是对自然和人性的背叛,是万恶之源。

然而,卢梭同时意识到这种演进过程带有必然性。

于是,我们发现卢梭在这一问题上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他一方面把人类的自然状态设想得非常美好,另一方面又觉得无法阻挡这一状态的破灭。

对此,他似乎也只能摇首叹息了。

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之所以被广为传读,除了其中阐发的学说本身具有魅力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本书文笔的优美、晓畅。

这样的一个论题,别人做来,也许只能罗列罗列史实、考证考证年代,摆出一堆枯燥乏味的东西。

而卢梭独能将深刻、严肃的思想寓于生动活泼的话语之中。

试看这样的名句:

“但是,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

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

平等就消灭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

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是卢梭独自一人躲在森林中写就的。

他对人类自然状态的描述多数出自自己的想象,偶尔参照一下旅行家们关于原始部族生活状况的写照。

卢梭本人在行文中也多处提到自己很大程度上是靠猜测立论的。

这些构成该书的弱点,同时也是批评家攻击的靶点。

思考题:

1你认为人类的发展确实经历了自然状态这样一个阶段吗?

2结合本书内容,谈谈你对思想与文风二者关系的看法。

推荐阅读的书目:

1《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法]卢梭著,李常山译。

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2《爱弥尔》。

[法]卢梭著,李平沤译。

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3《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