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25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王中考命题研究化学遵义教材知识研究梳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Word文件下载.docx

D.有些金属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2.[2013,遵义,16(3),2分]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观察到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B中锥形瓶内残留液的pH等于2,然后取适量该残留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计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请写出曲线中bc段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酸

3.[2013,遵义,11(4),1分]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

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遵义,9,2分)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H+,因此不同酸表现出一些共同性质。

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水

C.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锌反应生成氢气

 常见的碱

5.(2011,遵义,17,6分)化学老师交给九年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

测定实验室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猜想】猜想Ⅰ:

没有变质;

猜想Ⅱ:

全部变质;

猜想Ⅲ:

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所示:

盐溶液

NaCl

Na2CO3

BaCl2

pH

=7

>7

【设计方案,并进行验证】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称取上述NaOH固体样品10.00g,完全溶于100.0mL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________

说明久置固体中含有Na2CO3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

(1)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到一小片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出pH值

pH=11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上述步骤

(1)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步骤

(1)静置后的混合物过滤,将白色沉淀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3.94g,则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假定试剂中无杂质)。

【反思】久置的NaOH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5,遵义,3,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7.(2015,遵义,10,2分)下列各项实验(括号内为相应的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除去CO2中的少量CO(点燃)

B.验证硫酸铵溶液(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

C.检验CaO中混有的CaCO3(滴加稀盐酸)

D.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样,溶解,滴加酚酞)

8.[2014,遵义,11

(1),1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小苏打 B.葡萄糖 C.熟石灰 D.纤维素 E.黄曲霉毒素

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中和反应

9.(2012,遵义,17,7分)某校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同学们一起参与此次探究之旅。

(1)探究一:

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方案设计】小亮、小丽、小林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设

计者

方案步骤

方案预

估现象

估结论

小亮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酚酞试液不变色

恰好完全中和

小丽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小林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盐酸过量,没有完全中和

【方案评价】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________同学的方案是正确的。

【方案反思】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二: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亮猜想:

溶质有NaCl、HCl、NaOH;

小丽猜想:

溶质只有NaCl;

小林猜想:

溶质有NaCl、HCl;

你的猜想:

溶质有________(填化学式)。

小丽认为小亮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及验证】请你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小林猜想正确

有蓝色沉淀生成

你的猜想正确

中考考点清单

1.酸碱指示剂。

(1)概念:

能检验溶液________的试剂。

(2)酸碱指示剂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酸碱性指示剂

酸性

碱性

中性

石蕊试液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酚酞试液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2.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标准比色卡

(1)溶液pH大小与酸碱的关系。

012345678910111213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2)测定溶液的pH。

①测定方法:

将玻璃棒蘸取的试样溶液滴在____上,(pH试纸不能预先________),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________对照,就可以确定________;

②注意事项:

不能润湿;

不能伸入待测液;

不能测得小数值,若要测得小数值,可用pH计。

【温馨提示】测定溶液pH时,若先将pH试纸润湿,会测得碱性溶液pH偏小,酸性溶液pH偏大。

3.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2)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3)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1.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常见的酸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的化学式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颜色、气味、状态

无色、有③________液体

无色、无味、④________状液体

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

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⑤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2.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或沿着烧杯壁缓缓倾倒)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浓硫酸能吸收______,常用作干燥剂。

(2)强腐蚀性:

浓硫酸滴到纸张、蔗糖上,会使纸张、蔗糖

______,表现出很强的腐蚀性。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迅速用抹布擦拭后______,然后涂上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酸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的原因:

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

常见的酸化学性质

盐酸(HCl)/稀硫酸(H2SO4)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Zn+2HCl①______________

Zn+H2SO4②______________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③____________

CuO+H2SO4④____________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⑤____________

2NaOH+H2SO4⑥________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气体

Na2CO3+2HCl⑦__________

Na2CO3+H2SO4⑧________

用途

盐酸:

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等

硫酸:

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1.常见碱的物理性质。

学名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氨水

俗名

①______、

②______、

④______、

化学式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颜色、气

味、状态

片状或颗

粒状固体

白色粉末

状固体

⑨________

加水溶解

⑩________

⑪________

2.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碱溶液具有许多共同性质的原因:

碱溶液都能产生OH-。

常见的碱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与酸碱指

示剂作用

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蕊蓝酚红”

与非金属

氧化物反应

CO2+2NaOH①________

CO2+Ca(OH)2②________

与酸反应

2NaOH+H2SO4③________

Ca(OH)2+2HCl④________

与某些

盐反应

2NaOH+CuSO4⑤________

Ca(OH)2+Na2CO3⑥________

NaOH:

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也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含有NaOH

Ca(OH)2:

常用作建筑材料;

保护树木,防止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

农业上配制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改良酸性土壤

【特别提醒】

(1)NaOH溶液和石灰水都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而变质;

(2)通常用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生石灰具有强烈的吸水性,极易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

3.实验一: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1)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①变质的原因:

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反应原理:

②检验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

方法一: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2HCl2NaCl+H2O+CO2↑

分析:

如果用盐酸来检验时,所取盐酸的量必须过量。

实际操作时,当Na2CO3的质量较多,而盐酸的质量较少时,也可能发生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此时并没有产生气泡,当盐酸的量比较多时,会进一步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方法二:

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方法三:

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Ba(OH)2+Na2CO3BaCO3↓+2NaOH,CaCl2+Na2CO3CaCO3↓+2NaCl。

③怎样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在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④探究NaOH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方案设计。

原理:

取样品加水溶解;

逐滴滴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滴入酚酞试液后若溶液变__________则部分变质,若溶液__________则说明全部变质。

由于NaOH和生成的Na2CO3均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不能直接加入指示剂进行鉴别;

加入BaCl2或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O3+BaCl22NaCl+BaCO3↓或Na2CO3+CaCl22NaCl+CaCO3↓;

反应后的物质为NaCl和CaCO3或BaCO3沉淀,溶液呈现中性,滴加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碱性物质,利用该原理可以判断NaOH是否完全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②检验Ca(OH)2是否变质的方法。

a.分析:

由于Ca(OH)2为微溶物,故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有________析出来判断久置的Ca(OH)2溶液是否已变质。

(考查1次)

b.方法:

加入盐酸,有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钙已变质,相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探究Ca(OH)2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方案设计。

取样品少量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若无白色沉淀则全部变质。

或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如果观察到滤液颜色变为红色,则证明氢氧化钙部分变质转化为碳酸钙。

④联想与启示:

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______。

1.概念:

______与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

2.表达式:

酸+碱→盐+水。

3.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如: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

用熟石灰水处理酸性废水。

(3)用于医药。

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

(4)生活实际。

洗发时先用弱碱性的洗发剂再用弱酸性的护发素。

碱性弄伤头发,弱酸可以保护头发。

4.实验二:

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1)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

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指示剂的原因: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或稀硫酸至恰好反应,反应过程中需要酸碱指示剂,一般选用酚酞试液来判断溶液是否恰好中和。

(3)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

当溶液出现无色时,此时溶液呈酸性或中性,只需验证反应中是否有酸的存在即可。

(4)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①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②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如在烧杯或锥形瓶中进行则可以用玻璃棒搅拌)。

③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稀盐酸,此时恰好完全反应,pH=7,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如B点);

也可能酸过量,pH<7(如C点),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④检验酸是否过量的方法:

a.滴加石蕊试液;

b.用pH试纸;

c.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

d.加入碳酸盐。

(5)特殊现象分析:

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中考重难点突破

 溶液的酸碱性及其强弱

【例1】

(2014,兰州)为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下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体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6.6~7.1

7.1~7.3

7.5~8.0

  A.人体的唾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胆汁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胰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酚酞试液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解析】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

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人体唾液pH介于微酸和微碱之间,不一定显酸性,A错误;

人体胆汁的pH大于7,显碱性,B正确;

人体胰液的pH大于7,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C错误;

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D错误。

【答案】B

【方法指导】酸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区别。

(1)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的溶液,它们的pH都小于7。

注意酸性溶液并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硫酸氢钠)溶液的pH<7,但它不是酸。

(2)碱溶液是指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是指呈碱性的溶液,它们的pH都大于7。

同理,碱性溶液并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的pH>7,但它不是碱。

1.(2015,重庆)同样是清洁剂,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而厕所清洁剂则有强酸性,用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  )

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

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

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酸的化学性质

【例2】

(2014,陕西)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

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

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造成制取的氢气不纯。

(2)氧化铁是一种红色(或红棕色)固体,与酸反应生成黄色铁盐溶液和水。

(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D中分别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是酸根离子体现出来的性质,不属于酸的通性。

【答案】

(1)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或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2)红色(或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溶液变成黄色;

(3)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4)D

2.(2015,广东)根据如图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HCl分子在运动

C.Y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Y杯内发生了置换反应

 碱的化学性质

【例3】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钙属于碱性物质,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1)红;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2015,上海)向一定量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 

C 

D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例4】

(2014,齐齐哈尔)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据此可知①③④均是中和反应;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与盐酸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答案】D

4.(2015,张掖)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

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