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638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地理学文档格式.docx

坡积物、 

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冰水沉积物、风积物等。

母质的类型:

9、地形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主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一方面是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在分配;

2)另一方面是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条件方面发生差异,以及接受降水或潜水在土体的重新分配方面的差异。

10、绝对年龄:

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

相对年龄:

指土壤的发育程度,一般用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无具体年份。

11、人为活动对土壤形成演变的影响

*加速演化 

自然土壤--耕作土壤

*改变方向 

荒漠土壤--绿洲土壤

*改变肥力 

褐土---(土娄)土

*消除障碍层 

粘盘层 

流沙层 

铁盘层 

白土层

12、土壤形成过程、基本成土过程:

土壤形成过程:

在土壤形成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土壤肥力特征和剖面形态的持续过程,也是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

基本成土过程:

*有机物与无机物以固体、液体或气体的形式加到土壤中;

*这些物质从土壤中丧失;

*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迁移;

*在土壤内部有机物或无机物的转化。

1)淋溶与淀积

淋溶与淀积作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定义:

土壤剖面中物质以溶液的形式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的运动。

2)淋洗过程

土壤中的盐分被淋洗出土体,而淋溶是指土壤中的物质从土体的上部被移到下部,并没有被淋洗出土体。

淋洗是许多土壤中胶体迁移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那些作为胶体絮凝剂的盐分被淋洗掉,胶体才可能被分散迁移。

3)富集:

一般是指整个的土壤由于处在景观中的低洼部位,而从周围获得物质。

4)机械淋洗(lessivage)过程 

机械淋洗指细粘粒(<0.0002mm)和较少数量的粘粒(<0.002mm)及细粉砂以悬浮态向下淋溶到土体中的裂隙和其他空隙中,并在脱水的情况下在这些空隙壁上淀积下来,机械淋洗产生的土壤特征是:

(1)A层中或淋溶层中粘粒的输出或减少;

(2)B层或淀积层中粘粒含量相对于A层或C层富集;

(3)B层相对于A层来说,细粘粒占总粘粒的比例增高;

(4)在B层的土壤结构体面上或孔隙壁上可见到粘粒胶膜,或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时可见光性定向排列粘粒。

5)表面侵蚀(erosion)和表面累积(cumulization)过程 

表面侵蚀:

是指由于雨滴的撞击,径流水搬运而引起的表层土壤侵蚀。

风力也是造成表土侵蚀的一种常见因素。

表面累积:

与表面侵蚀正好相反,是用来表述由于流水或风等作用,使物质在土壤表面累积的一个术语,如黄土被流水搬运到山麓低地处沉积即是如此。

严格说来,表面侵蚀与表面累积这对过程不是成土过程而是地学过程,但它们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是很大的。

一般说来,这对过程延缓剖面发育和土层分异过程。

6)分解(decomposition)与合成(synthesis)过程

分解和合成:

是指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与新矿物和新有机物的合成过程。

如原生铝硅酸盐矿物分解与次生粘土矿物的合成,粗有机质分解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13、形成土壤发生层的成土过程

7)原始成土过程:

在冰雪复盖、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从岩石露出地表而有微生物着生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的土壤过程,称之为原始成土过程。

本过程基本可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出现自养型微生物的“岩漆”阶段;

接着是各种异养型微生物,如细菌、粘液菌、真菌、地衣共同组成的原始植物群落,着生于岩石表面与细小孔隙中,通过生命活动使矿物进一步分解,使细土和有机质不断增加,即所谓“地衣”阶段;

第三阶段是“苔藓”阶段,生物风化与成土过程的速度大大加快,为高等绿色植物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基质。

8)有机质积聚过程

有机质在土体中的积聚是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但生物创造有机质及其分解与积累又常受到气候与其它成土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土壤中粗有机质物质转化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它主要表现在草原土壤系列,即半干旱与半湿润的温带草原、草甸或森林草原等生物气候条件下,每年的有机质量在土体积累较大,有明显的“死冬”季节使有机质停止分解,加以土壤的水分状况促使其土壤微生物进行适量的好气与嫌气分解,土体中的钙饱和程度也较高,因而形成较高含量的黑色胡敏酸的钙饱和腐殖质,腐殖质A层深厚(如>

30cm),土层松软。

②粗腐殖质化过程(raw-humification)

它主要表现在淋溶土或森林土壤系列。

森林的残落物较多,但单宁含量高,降水量较大,残落物腐解过程较差,形成所谓酸性的粗腐殖质化过程,其腐殖酸以富里酸为主,腐殖层也较薄。

其上的粗腐殖质多用O表示,枯枝落叶层。

9)粘化过程

粘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的矿质颗粒由粗变细而成粘粒,以及粘粒在剖面中积聚的过程,若粘化发生在B层,则形成粘化层(Bt层)。

粘化过程主要有残积粘化(褐土中的粘化过程往往是以这种粘化为主)和粘粒淋移淀积(即淋淀粘化)

【如棕壤剖面中往往有如此特征】两种。

10)钙化过程

在土壤母质的基岩风化物或地表沉积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淋溶脱钙和淀积积钙,以及复钙过程等,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1淋溶脱钙

湿润半湿润区:

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其矿物风化过程的先期就是脱钙,钙变为碳酸氢钙的形式溶于土壤水而排出土体,使土壤变为盐基不饱和状态;

没有石灰反应。

碳酸钙溶解的条件?

CaCO3+H2O+CO2Ca(HCO3)2

②钙积过程

干旱半干旱区:

如果大气的干燥度提高,像大陆性的温带草原,则碳酸氢钙不会完全排出土体,而是由A层或A/B层向下淋溶到一定深度,这时土壤孔隙中的二氧化碳分压或水分含量降低,则碳酸氢钙放出二氧化碳而变成碳酸钙沉积出来。

Ca(HCO3)2CaCO3+H2O+CO2

③复钙过程:

它是指有一部分已经脱钙的土壤表层,由于自然(如生物表层吸收积累或风带来的含钙尘土降落)或人为施肥(如施用石灰、钙质土粪等),而使表土层含钙量大于B层的成土过程。

*灌溉 

钙质风化液

*施肥 

石灰 

石膏CaSO4

*植物吸收 

残体分解

11)盐化过程

主要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表层和土体上部进行积累的过程。

这些盐分主要是一些中性盐类(K+、NaCl、Na2SO4、Ca2+、Mg2+),在海水影响地区,盐分来源于海水浸渍。

pH值一般在7-8.5左右

盐分主要残留在土壤表层,形成盐霜、盐结皮

盐化:

含盐量10g/kg 

盐渍化:

1g/kg 

脱盐:

<

1g/kg

12)脱盐化过程

由于地形、气候或人工排水改良的结果,使原有表层含盐的土壤通过降水或人工洗盐,而将盐分淋洗到下层,或排出土体。

前者称之为残余盐土,后者可变为非盐土(<

1g/kg)。

灌溉洗盐称人工脱盐。

13)碱化过程:

是指钠离子在土壤胶体上的累积,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并形成物理性质恶化的碱化层,又称钠质化过程。

14)脱碱化过程

碱土中的可溶性钠盐以及含钠胶体经水分淋洗,胶体上的Na+被H+取代:

碱化过程的逆过程,实际上就是Na+脱离土壤胶体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

15)灰化过程

16)白浆化过程 

是指土体中出现还原离铁离锰作用而使某一土层漂白的过程。

17)富铁铝化过程

富铁铝化过程是指在湿热的生物气候条件下进行的脱硅作用和铁铝相对富集的作用,也称为富铝化作用。

水成土壤过程

18)潜育化过程

它发生在土壤有渍水(包括常年或季节性渍水)条件下,同时有机物质处于嫌气性分解状态这两个条件。

在渍水还原的环境和有机物还原影响下,土壤矿物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条件成熟时,可产生磷铁矿、菱铁矿等次生矿物,从而使土体染成灰蓝色或青灰色。

形成潜育层。

它可出现于沼泽化土壤、质地粘重的草甸白浆土和部分排水不良的水稻土中。

19)潴育化过程:

即氧化—还原过程:

也称假潜育过程。

它是指渍水经常处于变动状况下,土体中干湿变化、氧化还原交替比较明显,由于这个特点,土壤中变价的铁锰物质,淋溶与淀积交替而使土体出现锈纹斑、黑色铁锰斑或结核、红色胶膜或“鳝血斑”等新生体。

形成潴育层。

这些现象在半水成土中经常出现,它也是良水型水稻土构型的特色。

20)泥碳化过程:

是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形式累积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高,或地表有积水的沼泽地段。

21)旱耕熟化:

是指在原来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平整土地、耕翻、施肥、灌溉,以及其它改良措施,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生长方向发育、演变。

22)水耕熟化:

指在原来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种植水稻,而为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就要采用一系列水耕管理措施,达到稳水、稳温、稳肥、稳气条件。

13、地质大循环:

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与搬运、堆积,进而再次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

是指生物在其风化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元素的富集、保蓄,使部分营养元素暂时脱离地质大循环的轨道。

14、表征地质风化度和土壤淋溶程度的几个指标

1)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值):

ba值指的是母质或土壤中盐基的氧化物与氧化铝的分子比值。

b代表盐基,即Na2O、K2O及CaO、MgO分子数之和;

a代表氧化铝(Al2O3)的分子数。

2)土壤淋溶系数(ß

值):

是通过对比淋溶层和母质层中钾、钠氧化物淋溶状况,以鉴别成土过程的淋溶强度如何。

3)土壤风化指数(µ

值):

是通过淋溶层和母质层中氧化钾与氧化钠的比值,了解土壤矿物质风化程度。

4)硅铝率Sa和硅铁铝率Saf

土壤物质(粒径<

2mm)或粘粒(粒径<

0.002mm)中SiO2与Al2O3的摩尔数比

Sa值和Saf值越小,表明土壤风化程度越高。

注意:

粘粒中的Sa值反映了粘土矿物类型。

(1:

1和2:

1粘土矿物)

5)铁的游离度=(土壤游离铁/土壤全铁)*100%

游离氧化铁:

连二硫酸盐-柠檬酸盐-碳酸氢钠混合提取液(DCB提取液)提取

土壤中未被铝硅酸盐禁锢的氧化铁

15、土壤主要发生层的各种符号含义(大写、小写)

土壤剖面发生层位与层次字母注记

用以表示发生层的层位和性状

A淋溶层

B淀积层

C母质层

O堆积于表层的有机质层,水分不饱和,有机质含量>

350g/kg(枯枝落叶层)

H堆积于表层的有机质层。

水分长期饱和,有机质含量>350g/kg(泥炭层)

E硅酸盐粘粒遭破坏,粘粒、铁、铝三者皆有损失,有砂、粉砂聚集

R连续的坚硬岩层

用以表示发生层的形态或性状:

b:

被埋藏或重迭土层,Btb

c:

结核形式的积聚,Bck

e:

指物质发生漂洗,Be

g:

氧化还原所形成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层,

Bg(锈纹、锈斑等)

h:

矿质土壤的有机质的自然积聚层

Ah自然土Ap耕层

k:

碳酸钙的积聚层,Bk

1:

结壳层,龟裂层Al

m:

强烈胶结,固结,硬化层次 

Cmk石灰结盘层

n:

代换性钠积聚层,Btn碱化层

p:

耕作层Ap耕层

q:

次生硅积聚层 

Cmq硅化层

r:

地下水引起的潜育层

s:

铁铝氧化物的积聚层,Bs-砖红壤性土层;

Bsh-灰化淀积层

t:

粘化层 

Bt

w:

指B层中结构颜色变化,粘粒含量变化,淀

积特征不明显-Bw

x:

脆磐层,脆壳层

y:

石膏淀积层-By

z:

易溶盐积累层Az-盐化层

u:

划分亚层次标记BtBtu

16)土壤剖面:

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次。

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或土体构造层次)。

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型):

它是指各土壤发生层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是土壤剖面的最重要特征。

第二章土壤分类

1、土壤分类单元:

一个土壤类型就是在所选择的作为区分标准的土壤性质上相似的一组土壤个体,并且依据这些性质以区别其它土壤个体。

将土壤类型称为分类单元

2、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高级分类: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

低级分类:

土属、土种和变种。

分类思想核心:

每一个土壤类型都是在各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由特定的基本成土过程所产生,且具有一定的土壤剖面形态和理化性状特征的土壤。

命名:

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采用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

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纲名称,亚纲段名称是连续命名,如:

半干旱温钙层土

 

亚纲______土纲

土类和亚类为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类名称,如盐化草甸土,可自成一段单用,但它是连续命名法,如:

石灰性砂姜黑土

亚类__土类

土属名称不能自成一段,多与土类、亚类连用,如氯化物滨海盐土、是典型的连续命名法,如:

酸性岩坡积物草甸暗棕攘

土属__________亚类__土类

3、美国诊断土壤分类

不以发生理论为依据,而以土壤性状本身为依据。

1)诊断层和诊断特征

所谓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诊断特征只指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

2)分类系统

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

4、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

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中国土壤系统既与国际接轨,又充分体现我国特色。

特点:

(1)分类原则、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和分类系统。

(2)检索系统,每一种土壤可以在这个系统中找到所属的分类位置,也只能找到一个位置。

5、诊断现象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还把在性质上已发生明显变化,但尚未达到诊断层或诊断特性规定指标,但在土壤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即足以作为划分土壤类别依据的称为诊断现象(主要用于亚类一级)。

如:

碱积现象、钙积现象等。

第三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

1、我国气候带的划分

按热量

按湿度

按其干燥度的差异分区,如东南沿海湿润区;

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一线两侧的半湿润区;

青、甘、宁、内蒙一带的半干旱区;

以及西北部的干旱区。

2、成土母质及其类型:

岩石矿物经风化、搬运、堆积而成的地壳的疏松表层称成土母质,又叫风化壳。

我国的主要风化壳类型:

1)富铝风化壳和第四纪红色粘土 

2)硅铝风化壳 

3)四川石灰质紫红色砂页岩风化壳区

4)广西石灰岩岩溶风化物地区

5)碎屑风化壳 

6)含盐风化壳 

3、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是指土壤分布与热量的纬度地带性和湿度的经度地带性的关系,但是大的构造地理——如大的山脉、高原等可以明显地影响这一格局。

4、我国湿润区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南北纬度地区性,由北而南依次为:

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与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黄壤与红壤、赤红壤、砖红壤。

5、我国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温带地区的经度地带性由东往西为:

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

暖温带地区的经度地带性由东往西为:

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

6、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7、隐地带性土壤

由于土壤侵蚀、成土母质、地下水等区域成土因素的影响,还有一些土壤与地带性土壤不一样,称为隐地带性土壤。

如紫色土、石灰岩土、草甸土、潮土等。

第四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

1、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及白浆土的概念(形成条件和成土过程)。

1)棕色针叶林土:

是在寒温带针叶林下,冻融回流淋溶型的棕色土壤,曾被命名为山地灰化土,棕色灰化土,灰化土。

形成条件:

①气候(低温和冻层):

大兴安岭棕色针叶林土区的气候属于寒湿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温低于-4℃。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可达2.5~3m之间,并有岛状永冻层。

②植被:

主要植被为明亮针叶林、局部有暗针叶林。

③母质:

母质多为岩石碎块

成土过程:

①针叶林毡状凋落物层和粗腐殖质层的形成;

②有机酸的络合淋溶;

③铁铝的回流与聚积;

④在较低地形处,由于土壤水分过饱和而产生冻层凸起的圆丘,其直径约1m左右,高10~20cm,使其圆丘周围凹陷处经常积水而产生泥炭化和潜育化的附加过程。

2)暗棕壤:

是在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和针阔混交林下发育形成的,剖面构型为O-AB-Bt-C,表层腐殖质积聚,全剖面呈中至微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60-80%,剖面中部粘粒和铁锰含量均高于其上下两层的淋溶土。

①气候:

一年中有一个水热同步的夏季和漫长严寒的冬季以及短暂的春秋两季。

自然植被主要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因气候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共有2000余种。

③地形和母质:

该区的地形主要为山区。

母质大都是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的风化物,也有少量的第四纪黄土性沉积物。

①腐殖质积聚②盐基与粘粒淋溶过程③假灰化过程

3)白浆土:

白浆土是在温带半湿润及湿润区森林、草甸植被下,在微度倾斜岗地的上轻下粘母质上,经过白浆化等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暗色腐殖质表层、灰白色的亚表层—白浆层及暗棕色的粘化淀积层的土壤,剖面构型为Ah-E-Bt-C(或Cg)。

白浆土的白浆层含有大量的SiO2粉末、淀积层含有大量的铁锰结核。

①气候与成土母质:

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区;

白浆土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河湖粘土沉积物,质地粘重,一般为轻粘土,有的可达中至重黏土。

②地形:

白浆土发育的地形部位主要为丘陵漫岗至低平原,主要类型有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山间谷地、熔岩台地和山前洪积台地。

③植被:

针阔混交林

①潴育淋溶②粘粒机械淋溶③草甸过程

2、为什么棕色针叶林土没有发生典型的灰化过程,而仅发生了隐灰化过程?

在温暖多雨季节,真菌分解针叶林的凋落物时,形成酸性强、活性较大的富里酸类的腐殖酸下渗水流,

含有富里酸类的下渗水流导致土壤盐基及矿物质Fe、Al的络合淋溶,使土壤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呈酸性。

但由于气候寒冷,淋溶时间短,淋溶物质受冻层的阻隔,这种酸性淋溶作用不能有显著的发展,同时淀积作用也不明显。

因此棕色针叶林土的有机酸的络合淋溶过程只能称之为隐灰化过程、准灰化过程。

3、白浆土的E层与灰化土的E层有什么不同?

4、白浆土的低产原因何在?

如何改良?

1)耕层构造不良,白浆土Ah层肥力状况较好,但Ah层很薄,其下面是养分贫瘠、水分物理性质不良的白浆层,是托水、隔水、阻碍作物生长的障碍层次;

再往下便是粘紧不透水的淀积层,根系难以向下伸展,但淀积层养分比较富集。

这样的耕层构造,使土体贮水量小,易造成表涝、表旱。

绝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很薄的表层内,营养容积小,作物生长后期供肥不足。

所以,白浆土种植作物,一般植株矮小,产量不高不稳。

2)养分总贮量不高,分布不均。

白浆土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等养分主要之中分布在Ah层,含量较高,但养分有效性较低,尤其有效磷更缺;

E层养分迅速下降,表现特别贫瘠,Bt层好转。

由于养分分布不均,总贮量不高,有效性也不高,难以满足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

3)水分物理性质差:

由于白浆土土体构型不良,白浆层透水性很弱,粘化淀积层几乎不透水,致使土体容水量小,春天化冻时,不煞水,夏秋雨季不下渗,容易产生上层滞水的内涝和地表积水的表涝。

土壤上层干湿交替频繁,春季降雨少就出现明显旱象。

水分状况十分不稳定,既不耐旱,也不耐涝。

由于质地粘重,难以耕作。

春天融冻时,土壤过湿冷浆,影响种子萌芽和苗期生长,也常常影响春麦适时播种,使其在生长季节正值雨季,易感染锈病,造成减产。

改良措施:

1)深松深施肥

2)秸杆还田与施用草炭秸杆还田与施用草炭

3)种稻改良

4)种植绿肥与施用石灰

5)水土保持和排水

第五章棕壤与褐土

1、棕壤与褐土

棕壤与褐土是分布于我国的暖温带湿润森林和半湿润的干旱森林与灌木草原的淋溶土和半淋溶性土壤,一般处于高平原地形部位。

包括吉、辽、鲁、冀、京、津、晋、陕等省、市、区,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业与水果产区。

棕壤与褐土的共同特征

第一,反映了温暖带湿润的森林与半湿润的森林灌木草原的腐殖质积累特性:

即腐殖质含量不大,表聚程度较大,腐解程度较高;

腐殖质—Ca2+的结合,使腐殖质一般呈微酸性至中性,并形成腐殖质—粘粒团聚体。

无灰化过程。

一般H/F≤1等。

第二,都有粘化过程:

棕壤淋淀粘化机械淋移淀积非碳酸盐母质;

褐土以残积粘化为主碳酸盐母质。

第三,由于强度的农业垦殖,具有一定的坡度地形和干湿季节交替明显的季风气候,因此土壤侵蚀现象比较普遍。

棕壤与褐土的区别:

棕壤无石灰反应

褐土有石灰反应

2、棕壤的成土过程

棕壤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下,发生较强淋溶作用和粘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土壤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具有明显粘化特征。

总面积2015万hm2。

棕壤的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有明显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较强烈的生物积累作用。

1)淋溶作用:

棕壤在风化过程和有机质矿化过程形成的一价(Na+、K+)矿质盐类均已淋失,二价(Ca2+、Mg2+)盐类除为土壤胶体吸附外,游离态的大部分淋失,故土壤一般呈中性偏酸、无石灰反应,盐基不饱和。

高价的Fe、Al、Mn则有部分游离,铁锰游离度分别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