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652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大纲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

10.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1.拉斯韦尔模式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5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12.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概念引进新闻研究领域,提出新闻选择过程的把关模式。

13.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14.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5.集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同样体现了集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的观点。

16.传媒“把关”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应该考虑传媒系统的内部因素外,还应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或社会因素考虑在内。

17.《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和《创新与普及》是“传播流”研究的三部曲,揭示了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

18.麦克内利进一步扩大了“把关人”范畴。

如在新闻事件与最终接受者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中间传播者。

19.“培养”理论隶属于“文化指标研究”,包括“制度分析”、“讯息系统分析”和“培养分析”三个密切联系的部分。

20.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又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1.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在40年代提出,代表性著作是《自由与负责的报刊》。

22.社会责任理论主张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23.“使用与满足”理论把人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4.“传播流”研究一方面否定了早期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的“子弹论”观点,另一方面,该研究的焦点集中于揭示效果产生的制约因素,其结论强调了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无力性。

25.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又出现了一批新的理论模式或假说,其中包括“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沟”研究、“培养分析”研究等。

26.根据一系列实证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格伯纳等人认为,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但是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很大的偏离。

27.“培养分析”一方面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共识”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另一方面又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传媒的一些倾向所带来的社会后果。

28.与经济条件相联系的新媒介技术采用和使用能力,是造成“知沟”和“信息沟”存在和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字鸿沟”问题是传统的“知沟”和“信息沟”问题在新的媒介技术环境下的延伸。

29.“培养理论”认为,长时间收看电视的人,其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更加接近于电视所呈现的景象,即电视通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了电视观众的“现实观”与“社会观”。

30.大众传播的五大传统媒体: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书籍。

31.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P99

32.培养理论指出大众传媒所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

33.宏观效果理论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不是把效果概念局限于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层面上,而是从更早的认知阶段考虑问题,并将大众传播作为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的社会过程或潜移默化的传播过程来把握。

34.议程设置理论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的观点予以明确化,很好地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35.“议程设置功能”从考察大众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为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的束缚起了重要作用。

36.“两级传播”理论反映了受众社会关系因素对大众传播效果的影响;

后来的研究大都认为,大众传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重视这些意见领袖的存在。

37.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信息时,有一种选择性接触机制存在,即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

38.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进行了一项实证调查。

该调查被称为“伊里调查”,报告题为《人民的选择》。

39.克拉帕认为,大众传播通常不是效果产生的必要和充分原因,只是众多的中介因素之一,只有在各种中间环节的连锁关系中并且通过这种关系才能发挥作用。

40.“有限效果”研究只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的、短期的效果,而忽略了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综合的信息活动所产生的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41.现代社会责任理论主张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42.民主参与理论认为任何民众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43.集权主义媒介理论的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44.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报刊等媒体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45.信息主权是一个国家对本国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46.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强调了社会传播的互动性,颠覆了传授分离的传统模式,传受双方处于双向互动的循环交流中,信息传播也呈现循环互动的特点。

47.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充分体现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48.马莱兹克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中结点。

49.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也必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50.从近现代新闻事业的演进脉络看,新闻学是对报学的发展和超越,而传播学则是对新闻学的发展和超越。

51.“媒介即讯息”的一大含义是:

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52.全球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并不都是光明的一面,还存在着诸如“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信息主权”问题和“文化帝国主义”等问题。

53.所谓文化帝国主义是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作后盾,主要通过信息和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价值的扩张。

54.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55.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认为,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56.批判学派更多地将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考察经验学派所忽视和回避的与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相关的宏观问题。

单项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2.受众对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C)来实现的

A.抵制B.来电、来函C.反馈D.质询

3.(B)事实上是传播研究的最集中的领域之一

A.传播媒介B.传播效果C.传播对象D.传播发展

4.控制研究是对“5w”模式中第几个因素的研究和探讨(A)

A.一B.二C.三D.四

5.“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首先提出的

A.卢因B.德弗勒C.施拉姆D.波特

7.(C)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人内传播D.大众传播

8.下列(D)属于循环化的传播模式

A.施拉姆模式B.申农——韦弗模式C.守门人模式D.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

10.传播学“五个W”公式的创始人是(C)。

A.卡尔·

霍夫兰B.拉扎斯菲尔德C.哈罗德·

拉斯韦尔D.施拉姆

13.“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暗示的媒介观是(B)

A.“镜子”式的反映B.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C.权利的工具D.群众的喉舌

15.拉扎斯菲尔德在传播学领域的代表作是(C)

A.《理解媒介》B.《舆论学》C.《人民的选择》D.《传播与说服》

16.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总结出传播的三种主要社会功能的学者是(A)

A.拉斯韦尔B.赖特C.拉扎斯菲尔德D.麦奎尔

17.传播有一种功能被施拉姆比喻为“雷达功能”,这种功能是(A)

A.环境监测功能B.社会协调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舆论监督功能

18.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控制有多种手段,其中的关键是控制(D)

A.媒介的广告B.媒介的所有权C.媒介的资金D.媒介的经营权

20.大众传播中最主要、最受重视的信息是(A)

A.新闻信息B.商业信C.教育信息D.娱乐信息

21.“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C)

A.传播者B.传播渠道C.受传者D.传播内容

22.最早提出“意见领袖”这一概念的是(D)

A.施拉姆B.霍夫兰C.拉斯韦尔D.拉扎斯菲尔德

23.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D)

A.谁B.对谁 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

24.下列选项中,属于线性模式的是(C)

 A.德福勒模式B.赖利夫妇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6.西方学者提出的报刊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A)

 A.集权主义理论B.自由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30.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C)

A.反馈B.信息的发生C.噪音D.信息的接受

31.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B)

A.谁B.对谁C.说什么D.通过什么渠道

3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B)

A.全球村B.媒介即讯息C.媒介有“冷”、“热”之分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33.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伊里调查中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该假说支持了哪一种受众观?

(A)

A.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B.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C.作为市场的受众D.作为公民的受众

36.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C )

A.如何传播B.传播方法C.为何传播D.传播什么

38.“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着眼点是效果形成过程中的(C)

A.态度阶段B.行动阶段C.认识阶段D.情感阶段E.传播内容

41.李普曼在他的名著《舆论学》中,明确提出传播媒介构筑了(D)

A.信息环境B.现实环境C.心理环境D.拟态环境

44.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B)

 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

46.5W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B)

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4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D)

 A.受众B.传播内容C.传播效果D.传播渠道

48.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A)

 A.社会关系论B.社会分类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异论

50.施拉姆对传播社会功能的一大重要补充或贡献是(D)

A.娱乐功能B.政治功能C.授予地位功能D.经济功能

51.在传播控制中,最基本的控制形态是(A)

 A.经济控制 B.政治控制 C.文化控制 D.受众控制

52.反馈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C)

A.线性模式 B.社会系统模式 C.控制论模式 D.传播单位模式

53.一般认为,新闻属于(B)

A.教育性信息 B.维持性信息 C.复原性信息 D.刺激性信息

54.传播研究中对传播功能的研究是源自西方社会学的(C)

A.结构主义 B.社会功能主义 C.结构功能主义 D.功能分析主义

55.创立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的传播学奠基人是(B)

A.韦尔伯·

施拉姆B.保罗·

拉扎斯菲尔德 C.卡尔·

霍夫兰  D.库尔特·

卢因

56.按照批判学者阿特休尔的观点,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C)

 A.文化  B.传统  C.权势  D.制度

名词解释

1.民主参与理论:

也可称作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达到新高度,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媒介规范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的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2.传媒接近权:

指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

该权利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为受众服务的义务和责任。

3.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这个概念具有双重含义:

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4.“意见领袖”:

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

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批判学派:

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研究)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他们强烈批判美国传播学的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态度

12.经验学派:

从经验事实出发,以经验性方法如问卷调查、量表和数理分析等方法,来考察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流派。

尤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主流传播学

6.拟态环境:

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制度分析:

旨在分析大众传播的信息生产、传达和消费过程中各种制度性压力和制约因素,揭示大众传播内容的特定倾向性形成的原因

8.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

9.人内传播:

也称内向传播或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心理活动;

其特点是:

隐蔽性、内动性、思维性;

人内传播是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10.议程设置功能:

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

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11.讯息系统分析:

是指大众传播的讯息是通过语言、文字、图画、影像等象征符号来传达的,这些讯息并不是符号的随意组合,而是根据一定的观点和意识形态加工整理后的具有完整意义结构的系统。

旨在揭示媒介讯息系统的整体倾向性——即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是按照一定价值体系结构安排的(信息、符号和意义)

13.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启动传播过程的最初动力因素,信息的搜集者、加工者、制作者和传递者。

14.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的两种含义:

①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物质载体或物质实体;

②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组织。

15.基模:

指人的认知行为的基本模式,或者叫心智结构、认知结构或者认知导引结构。

16.意见环境:

即个体周围意见分布的状况,主要形成于所处的社会群体和大众传播,在超出人们直接感知范围的问题上,大众传播的影响更为强大。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17.传播流:

指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和影响,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强调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

可以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前者可以是一级的,即媒介信息可以直接抵达一般受众;

后者是多级的,即媒介的影响需要经过各种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对一般受众发生作用。

“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18.大众传播: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简答题

1.简答罗杰斯关于“传播流”的主要观点?

1)大众传播过程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

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

2)“信息流”指信息可由传媒直接“流”向一般受众,是一级的;

“影响流”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

3)大众传播效果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过程,其间存在着众多的中介环节和制约因素,单一的大众传播并不能左右人们的态度。

“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2.经济全球化的具体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贸易的全球化;

生产的全球化;

企业的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等。

3.简答媒介、符号、信息和意义四者之间的关系?

媒介、符号、信息、意义——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媒介是信息的物质载体;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送信息的代码。

信息是符号的表现内容,是符号的特定意义。

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符号、信息和意义离不开物质媒介这一载体。

四者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但媒介是物质基础,符号、信息和意义都离不开一定的媒介,否则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传递或传达(P34)。

4.简答技术“中性”论的主要观点。

技术本身无所谓善恶,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其产生什么影响、服务于什么目的,不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而取决于人用技术来做什么,即取决于创造和使用技术的人。

5.简答美传播学家M麦库姆斯和肖关于传媒议程设置功能的主要发现。

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6.简述“议程设置”理论对舆论导向研究的重要意义。

舆论导向包括对社会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的全面引导;

“议程设置”则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即传媒通过有选择地报道新闻来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

因此,“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与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就可以影响公众舆论,而人们一般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这些问题所确定的优先次序来确定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形成和引导舆论作用)。

7.简答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有哪些?

(1)经营目标:

从事经营活动是维持传媒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宣传目标:

文化产品或意识形态属性,

(3)公共性与公益性:

可以说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

8.简答“培养”理论关于大众传播与共识问题的看法

1.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

2.提供这种“共识”是大众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尤其强调电视媒介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威力。

9.传播系统研究(或传播总过程研究)的特点和优势?

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考察。

优势:

能对社会传播做出全面深入的把握。

本质上也是过程研究模式,但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入(从系统角度),超越了以往的微观、单一、内在的传播过程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的贡献及影响?

不仅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而且也为后来大众传播的五大领域研究,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奠定了基本框架。

局限:

属于单向直线模式,拉斯韦尔虽然考虑到了受传者的反应(效果),却没有提供一条反馈渠道,因而,拉斯韦尔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1.香农—韦弗数学模式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

发现了传播的负功能——噪音对信号的干扰所造成的不稳定以及所传信息与所受信息之间的差别。

——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这对于社会传播过程及效果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描述的是电子通信过程,不能完全应用于人类传播,且也是一种直线单向过程即线性模式,仍然缺少反馈环节。

12.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重要意义?

意义: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媒介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揭示了传播媒介对人的重要意义、作用或价值;

“热媒介、冷媒介”的观点则对人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不同特点也富有启迪意义;

其关于“地球村”的论断,也符合世界的实际趋势。

极端性和片面性——技术决定论者

13.麦克卢汉三个著名观点是什么?

①媒介即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