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775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格式.docx

2.以下不是“魏晋风度”形成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乱世,文人思治,他们开始探索宇宙自然与人生本体的关系。

B.魏晋文人清醒认识现实,怀才不遇,统治者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

C.魏晋名士放浪形骸,追求个性,寄情山水,醉心文学艺术。

D.魏晋时期的文人酷爱老庄,以玄学作为自己的思想灵魂和源泉。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的觉醒”促进了当时思想解放和自由论辩风气的形成,这是魏晋风度的突出表现。

B.魏晋士人厌倦了社会的动荡,对黑暗政治不满,只好转而研究老庄之学,借此麻痹自己。

C.玄学是魏晋名士的精神支柱,他们以此来关照自我,探寻苦难社会中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D.魏晋风度以自省与放旷的生活理念使后世落魄的文人知识分子获得了精神的真正解放。

二、语言文字运用(9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学习了几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⑥②⑤③④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

三、课本基础知识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的一组是()

A、⑴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图慕君之高义也。

B、⑴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⑵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⑴倡优所畜

⑵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⑴固主上所戏弄

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8.下列画横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分)

 

A.室仅方丈(一丈见方) 

B.墙往往而是(到处)

C.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去) 

D.大类女郎也(太像)

9.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

C.故士有画地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①。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

“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

“安乐公何如?

”密曰:

“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

“孔明言教何碎?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

《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

“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

”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

赐、兴。

(节选自《晋书·

李密传》)

[注] ①醮(jià

o):

改嫁。

②烝烝(zhēng):

热切的样子。

③游夏:

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太子洗马,太子冼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从五品。

C.服阕,守丧期满除服。

《仪礼·

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五服分别适用于与死者亲疏远近不等的各种亲属。

D.泰始,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4-15题。

宿芥塘佛祠①

【宋】贺铸 

青青麰②麦欲抽芒,浩荡东风晚更狂。

微径断桥寻古寺,短篱高树隔横塘。

开门未扫杨花雨,待晚先烧柏子香。

底许③暂忘行役倦,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①诗人当时以阅田为务,每天忙于巡查农事。

②麰:

大麦。

③底许:

几许,多少。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麰麦欲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以“东风晚更狂”写风势变大,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庄稼的担忧。

B.“微径断桥寻古寺”,以“微径”“断桥”衬托出寺庙僻静冷落略带荒凉的特点,极具画面感。

C“短篱高树隔横塘”,描绘了寺庙周围错落有致的环境,暗示了探幽寻寺之路的曲折萦回。

D.全诗写入寺过程,层次井然:

先写进入庭院;

再写傍晚燃香;

末写在寺内长廊看到满是故人题字。

E.全诗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为序,意在表现行人投宿古寺途中由“倦”到“忘”的心理变化过程。

15.尾联说“底许暂忘行役倦”,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暂忘”的原因。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来说明家里亲属稀少、无人照应门户,因此要亲自侍奉卧病的祖母。

(2)《长亭送别》收尾中,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之重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父》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向渔父解释自己为什么被流放。

(4)《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用“盖文王拘而研《周易》”开头,“《诗》三百篇”收尾,总结说:

“”,还补充一句说: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渐渐消散的炊烟

老了。

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

  

慢慢的,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

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

老木挤了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

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

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

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

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都会分到一个,这早已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

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

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

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

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

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

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

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东西就是想吃也吃不上。

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

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

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

怎么就不见了?

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

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

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

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

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

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

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

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

汪,汪,汪。

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

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

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

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

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

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

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

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

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

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

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癞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

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

可如今阿黄的皮也耷拉下来了,毛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

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

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

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

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

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

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

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

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

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

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

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

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

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

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

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

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着,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9期)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段中景物描写“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

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B.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离乡外出打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对比。

C.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

D.老木不愿意和儿子媳妇一起出门是因为舍不下那几间土屋,舍不下地里用汗水浸泡庄稼,表现了老木对家园的眷恋。

18.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

19.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

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

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

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

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

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

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

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

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

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

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

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

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

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

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

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

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

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

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

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

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本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

“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

“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20.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者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对韩国政府执意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提出了严正警告。

B.材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

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2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料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E.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属于新闻评论,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也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22.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此次“萨德入韩”事件将对韩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5分)

答:

【答案】

1.D(试题分析:

D选项中“融入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深处”的是魏晋士人的气魄和感染力,而非魏晋风度。

回答本题的步骤为:

①审好题干。

首先要审准修饰语;

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不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最恰当”选项;

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

②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

“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③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

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④甄别筛选。

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C(试题分析:

C选项是魏晋风度的具体表现,而非形成原因。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

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