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801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同步学案第四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Wo文档格式.docx

(3)整治重点及措施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思考 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环境污染的核心是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该观点对吗?

答案 该观点是错误的。

综合治理该地的环境污染的核心应是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合作探究

下图为“我国部分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灾害有什么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

(至少两项)

答案 

(1)均为地上河 从地势第二级阶梯进入地势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

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量多,该河段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蓄水,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

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建分洪工程,人工裁弯取直。

解析 本题是在考查中国地理常识的基础上,分析河流综合整治的措施。

大江大河的治理是古今中外国土整治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反思归纳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措施分析(以长江流域为例)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

流域综合开发是针对流域内的优势条件或潜力因素,使之效益最大化,但流域问题往往直接影响流域开发的实施,因此流域综合开发应以治理为中心,以优势的开发为重点,两者兼顾,实现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发展。

(2)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分析

长江流域面积广,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复杂多样,因此在综合开发中依据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各河段采取不同的开发措施,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上游

中游

下游

开发条件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脆弱

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基础较好

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突出,经济基础雄厚

开发现状

①农牧业为主

②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河流断流、珍稀动植物减少

①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②以冶金、机械、建材等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①商品农业基地

②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存在问题

①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

②水能开发程度低

①洪水威胁严重

②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

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河床抬高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

②实行封山育林、育灌、育草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

③建设三峡工程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②搞好分洪工程,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地区的防护林,综合开发和治理山区

④修建水利工程,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执法力度等途径,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

练习巩固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回答

(1)~

(2)题。

(1)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养殖

B.改善气候

C.分洪与蓄洪

D.立体开发利用

(2)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B.在甲河段上游修建水库

C.下游退耕还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答案 

(1)C 

(2)B

解析 第

(1)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出A地的地势低洼,因而在河流综合治理中可以分洪与蓄洪,缓解洪水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

(2)题,甲河段洪水泛滥主要与上游来水量大,且河流弯曲,水流不畅有关,因此可在其上游修建水库,用来调节汛期的洪水。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1.概括法记忆长江流域的开发:

上游落差大,水能丰,三峡工程效益多。

中游平原广,矿产多,工农基地建设好。

下游经济好,位置优,高新产业有基础。

2.归纳记忆长江流域的治理:

上游保水土,中游防洪灾,下游治污染。

课堂检测

阅读我国长江流域低山丘陵区某县材料,完成1~2题。

表1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耕地

林地

草山草坡

湖泊

其他

1982年

45.2%

4%

8%

2%

40.8%

2012年

30.8%

14%

20.3%

10.8%

24.1%

表2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50.3%

32.4%

10.3%

0.5%

0.8%

5.7%

20.5%

15.4%

35.3%

15.2%

2.8%

1.该县2012年与1982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变化特点有(  )

①植树造林、种草 ②退耕还湖 ③土地利用以种植业为主 ④土地利用以林果业为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  )

A.乱砍滥伐问题

B.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

C.农民温饱问题

D.水土流失问题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结合表1可知,30年间,该地实行了退耕还林、还湖,植树造林、种草,从而使湖泊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向着良性循环发展;

但目前耕地比重仍最大,故土地利用仍以种植业为主。

第2题,由表2可知,农村居民用能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秸秆、薪柴使用比例大幅下降,而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有所增加,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所以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应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读图,回答3~4题。

3.本题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

A.黄河断流现象日趋严重

B.南水北调工程需迫切建设

C.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巨大

D.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

4.对于本幅漫画反映的问题,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A.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

B.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

C.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D.加快长江和黄河的水能开发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本题漫画反映的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产生的原因是森林等生态破坏。

第4题,为了避免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应该加强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

5.读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的环境效益表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③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可大量减轻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 ④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2)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区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也存在差异。

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________的需要。

答案 

(1)C

(2)农业灌溉 防洪

解析 

(1)①②两项叙述的都是三峡电站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③④是三峡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

(2)阿斯旺工程位于干旱的沙漠地区,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向尼罗河三角洲提供灌溉用水;

而三峡工程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变率较大,修建的主要目的是防洪。

活动指导

教材P81活动

提示 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即为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就生态和环境问题而言,水利工程在本质上就是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工程,三峡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项保护环境的工程,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保护并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产生正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但是任何一项大型工程(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都难免会对其周围环境及相关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经过专家的长期研究和论证,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在总体上已经基本清楚,总的来说有利有弊,具体影响如下表所示: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1)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地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1)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

(2)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

(3)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岸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4)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

(5)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7)水库蓄水可能引起蚊虫孳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等

2.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针对不同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对策(见下图)。

采取措施   影响程度    具体问题

教材P87活动

提示 1.长江流域面积广大,在不同的河段,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面临的问题不同,因而综合开发的重点不同(见下表)。

河段

开发重点

整治重点

水能资源的开发

保持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制造业基地建设

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

农村经济的发展,综合性工业基地的发展

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2.略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1.流域的综合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决定河流开发方式和方向的是(  )

A.河流的人文背景B.流域的植被状况

C.流域的自然背景D.流域的人口密度

答案 C

解析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开发的方式和方向。

2010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达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75米最高蓄水位,自此,三峡工程的各项功能达到设计标准。

结合“宜昌——重庆航道剖面示意图”,回答2~3题。

2.关于三峡工程对该段航道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能力大幅增加B.通航条件改善

C.运输成本大大降低D.航道里程明显缩短

3.相关研究表明,水位升高后,三峡库区对气候的影响范围在20千米左右,气温表现为冬升夏降,变化幅度在0.5摄氏度左右,降雨在库区稍减,远处稍有增加。

主要原因是(  )

①大坝阻挡冬季风,库区气温升高 ②冬季库区周边陆地气流上升,降水增加 ③水体热容量大,夏季库区较凉爽 ④夏季水面形成下沉气流,降水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三峡工程建成后,形成三峡库区,险滩被淹没,水流变缓,水深加大,通航船舶吨位增加,通航条件明显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第3题,考查水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以及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

水体的比热容较大,所以夏季气温比周边陆地凉爽,所以形成下沉气流,降水略有减少。

2011年6月至8月,长江九江段先后两次出现超警戒洪水位,时间累计达32天。

据此回答4~5题。

4.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 ②流域的形状 ③流域的面积 ④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⑤支流分布特征 ⑥流域内的人类活动

A.④⑤B.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产生的特大洪灾(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加强防汛预警预报

B.修筑河堤,整治中下游河道

C.加强全流域绿化,搞好水土保持

D.围湖造田,发展农业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长江流域洪水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准静止锋控制加之气旋影响使流域内普降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根源。

第5题,应注意题干要求是从根本上减轻特大洪灾,应排除A、B、D。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

据此完成6~7题。

6.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减轻长江洪涝灾害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7.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小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上游水库的下泄水量

B.围湖造田

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D.禁止长江采沙

答案 6.D 7.C

解析 第6题,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蓄作用,可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河流洪峰。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小,导致对长江及其支流洪水起到的天然调节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第7题,我国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入湖水量与上游的来水有必然联系,做好上游的水土保持可稳定径流,保证下游入湖水量的平稳。

8.目前长江三角洲正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其原因有(  )

①能源和原材料不足 ②传统工业产品市场需求量小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减少环境污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长江三角洲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日益突出,且能源、原材料不足,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优化产业结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米,天然落差约1578千米。

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该地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

有人说:

“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2)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3)针对本区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1)有利:

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

多峡谷,利于建坝。

不利:

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

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

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2)因为本区种粮是在毁林开荒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灾难有: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滑坡、泥石流等。

(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建立自然保护区;

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解析 分析水能基地(如水电站)建设有利或不利条件时,应从地质、地形、气候、气象、水文、社会需求等方面分析,同时对于环境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

[能力提升]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固,适于建坝

11.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

C.③④D.①④

答案 10.B 11.B

解析 第10题,A项为社会经济因素;

C项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水库建设的有利条件,且该段径流并不丰富;

金沙江地处横断山区,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错。

第11题,①为有利影响;

水库建设能有效地增强对旱灾、暴雨等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④错。

12.下图中甲、乙两个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

A.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立体农业

B.发展交通运输、治理中低产田

C.防治荒漠化、发展立体农业

D.防治荒漠化、治理中低产田

答案 A

解析 甲位于横断山区,交通不便,因此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交通运输;

乙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发展立体农业。

13.为综合治理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大力发展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封山育林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钢铁、化工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封山育林是在上游地区为防治水土流失而采取的措施。

14.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和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为了达到振兴和发展区域经济的目的,对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的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如下所示。

材料四 经过多年实践,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已取得的成绩有:

①航运方面:

田纳西河干流已建成9座梯级船闸,完成了航道渠化整治,通航里程共1240千米;

②防洪方面:

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已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流域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

③水力发电方面:

建成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包括抽水蓄能)609.3万千瓦,水能利用率达90%;

④水质管理方面:

通过有效监测,为流域内提供了洁净的水源;

⑤土地利用和水上游览方面:

TVA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实施有效的管理,使各类开发利用活动与自然保护相协调。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2)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和治理与田纳西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提示:

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

(3)针对当前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长江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②流域内地形复杂,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磷、铁、铜、锌等矿产资源。

(或答: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和能源丰富)

(2)①都通过兴建各种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②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源;

③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

④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等。

(3)①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实行全流域的统一管理与开发;

②加大对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

③疏浚河道,提高流域的通航能力;

④进一步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

⑤发展特色旅游业。

解析 第

(1)题,对于区位优势的分析一般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海陆位置、经济位置等方面考虑。

(2)题,需要了解我国长江流域开发的相关知识,同时需要从材料中捕捉信息,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第(3)题,通过理解材料中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措施,结合长江流域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