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11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及分析Word格式.docx

土地

%

热量(×

1013KJ)

389.79

85.32

3.20

0.70

63.87

13.98

456.86

100

投入

蛋白质(×

104t)

2139

80.78

11

0.42

498

18.8

2648

459.37

80.93

4.48

0.79

103.77

18.28

567.62

2615.8

72.46

15.2

979.0

27.12

3610

578.97

76.40

8.03

1.06

170.81

22.54

757.81

3437

70.16

27

0.55

1435

29.29

4899

从上表即可看出:

其中耕地在低投入水平下,其热量供应量占85.32%,蛋白质供应量为80.78%,随着投入水平的增高,其供应量的比例虽然相应有所下降,但绝对量还是主要依靠耕地。

(二)人口承载力计算

1.区域人口预测区域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由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三个因素影响,即Pn=Po+B─D+I─E

PN:

n年末人口数;

Po:

基年(即统计的基础年)末人口数;

Bn:

从基年末到n年末出生人口数;

D:

同一时期死亡人口数;

I、E:

分别表示相应这一时期的迁入和迁出人口数。

全国人口预测: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测算数据表明,到2005年1月6日,中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总人口将达13亿。

中国13亿人口日的推迟到来,表明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2050年人口为15亿人,全国与各省预测及其总和基本一致。

2.人均营养水平现状与规划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一书的资料,1989年居民膳食热量为11100.54KJ/(人·

日),蛋白质为69.7g/(人·

日),基本为“高谷物膳食”型,动物性蛋白质比重仅为13.7%,我们将此称为“温饱线”的水平。

根据我国原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规划,到2000年,将达到小康目标,人均每日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将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热量值达10842~11342.4KJ/(人·

日),蛋白质达72.0~74.0g/(人·

日)。

2050年,我国经济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膳食营养又要保持东方膳食的特点,膳食热量供应将达11676~12093KJ/(人·

日),蛋白质将达到85~90g/(人·

3.全国土地人口承载力根据上述营养规划指标,即温饱水平(NL)、小康水平(NM1,NM2)和中等发达水平(NH1,NH2,NH3)以及不同的投入水平,即低投入水平(相当于研究基年投入水平)、中投入水平(相当于21世纪初的投入水平)及高投入水平(相当于21世纪中叶的投入水平),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潜力项目研究结果如表:

表2不同投入方案和营养水平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营养

人均每

日摄热

低投入

方案

中投入

高投入

水平

量、蛋

白质量

承载人数

承载密度

NL

热量(KJ)

11100.54

115623

1.22

蛋白质(g)

69.7

113662

1.20

NM1

10842

119536

1.27

148728

1.57

72

110033

1.16

143843

1.52

NM2

11342.4

141942

1.50

189830

2.01

74

139786

1.48

189078

NH1

11676

184977

1.96

82

173648

1.84

NH2

12009.6

172900

1.80

85

157900

1.65

NH3

12093

171686

1.79

90

149132

1.55

从表中即可看出,低投入水平下可以承载11.56亿人口;

中投入水平下可以承载13.98~14.87亿人口,高于2000年的人口预测总量;

高投入水平下可以承载14.91~18.98亿人口,即相当于2050年的人口预测总量。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我们能利用自己的土地与耕地来养活我国的人口;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土地投入及承载力均十分紧张下才能支持所计划控制的人口数量。

(三)全国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1.土地生产潜力的地区差异较大如表3所示,无论是哪种投入,现有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较高以及增产潜力较大者均在东部省区。

表3各省、市、自治区土地食物生产潜力分析

每公顷耕地生产热量(×

106J)

省、市、自治区

低投入水平

极高产

高产

较高产

中高产

中产

中低产

低产

上海

浙江、湖南、福建

广东、江西、湖北、海南、江苏、四川、广西、安徽

北京、河南、贵州、山东

云南、河北、天津、山西、陕西、新疆

辽宁、吉林、宁夏

甘肃、青海、黑龙江、内蒙古、西藏

中投入水平

上海、浙江、湖南、广东

福建、湖北、海南、江西、江苏

广西、四川、安徽、北京

河南、贵州、山东、云南

河北、天津、山西、陕西、新疆、辽宁、吉林

甘肃、宁夏、黑龙江、青海

内蒙古、西藏

高投入水平

福建、湖北、海南、江西

江苏、广西、四川、安徽、北京

河南、贵州、山东

云南、河北、天津、山西、陕西

辽宁、吉林、甘肃、宁夏、黑龙江、青海、内蒙古

西藏

2.土地承载力的地区差异如表4所示,从高投入还继续存在人口超载的地区来看,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是大城市所在地区;

其次为土地条件生产潜力较差的地区;

再次则为人口基数较大的省区。

表4各省、市、自治区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状况

低投入水平

中投入水平

高投入水平

省、市、自治区个数

12

10

总面积(×

104km2)

231.97

178

333.13

占全国面积(%)

24.5

28

总人口(亿人)

4.39

3.54

4.23

占全国人口(%)

39.8

省、市、自治区名称

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广东、上海

辽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青海、贵州、上海

北京、天津、山西、河南、贵州、青海、福建、云南、陕西、上海

5

4

2

23.0

94.4

31.26

2.43

3.3

1.54

2.37

1.66

14

1.7

浙江、贵州、广西、云南、西藏

山东、广东、甘肃、广西

广东、广西

13

16

19

435.79

672.13

579.61

46.2

71.2

61.2

5.65

6.74

9.21

51.32

53.5

61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四川、宁夏、新疆

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西藏、宁夏、新疆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西藏、甘肃、宁夏、新疆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

切实保护耕地,现有耕地占人们生活热量供应的85.32%,占蛋白质供应量的80.78%,应当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不仅保护现有耕地的数量,而且要保护耕地的质量及生态环境。

加强我国的粮食基地的建设和棉花种植区西仪的两次大的土地利用宏观决策执行之后,应当进行我国西部及南方山地草地建设,扩大畜牧业,以进一步为提高我国人民的蛋白质供应水平而创造条件。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粮食生产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在迅速丧失。

相反人多地少的资源劣势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日益显现,耕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粮食生产已由综合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比较劣势。

发展我国土地的自身优势来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世界的经济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