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82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把他的一腔悲愤诉诸于笔端,这篇文章既是先生对反动政府的控诉,也是他对牺牲青年的纪念。

B.这不应该是一个笑话或者段子,“小马云”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

我们社会还有那么多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让人深思和焦心。

C.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车市的增速虽然在放缓,但跨国车企对中国市场的热情没有改变。

D.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行业,让大家在消费中看到了不同资源的调配和利用,体会到了共享的意义,增强了共享意识。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玉成此事,确保贵校的教工食堂能够顺利开张。

B.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C.衷心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

D.家君七十寿辰恰逢重阳佳节,贤弟于菜根香酒店略备薄酒,恭请兄长驾临。

6.下列各个选项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部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宋代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共称为“史学双璧”。

B.《小狗包弟》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书,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D.《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下迄秦二世元年,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翊见而谓曰:

“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

”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

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

拂召翊问曰: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翊曰:

“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

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

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

”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掾。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众人止之,翊曰:

“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

刘翊传》,有删改)

【注】①拂,暠之子。

②申甫,拂之子。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B.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C.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D.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古代称山北水南为阴,所以据此可推断本文所说的“颍川颍阴”,在颍川的南面。

B.古人文中介绍他人一般要在姓名前加籍贯,有时在姓名后加字。

本文“河南种拂”“阳翟黄纲”就是籍贯后加姓名这种情况。

C.明府,汉魏以来对太守的尊称,是“明府君”的略称。

唐以后多用以称县令。

文中刘翊尊称种拂为明府。

D.嫠,是孀居之人,也是成语“鳏寡孤独”中“寡”的意思;

独是独居男子,老而无妻曰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刘翊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刘翊的行为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

第Ⅱ卷(82分)

三、(共24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5分)

译文:

(2)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8分)

汉上逢同年崔八

李频

去岁曾游帝里春,杏花开过各离秦。

偶先托质①逢知己,独未还家作旅人。

世上路岐何缭绕,空中光景自逡巡。

一回相见一回别,能得几时年少身。

[注]①托质:

寄身

11.以下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上”指汉水边,点明相逢之地;

“同年”指同榜考中者,点明崔八与诗人关系。

B.首联写去年春天曾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匆匆离别,相聚时间很短。

第三句中的“偶”与第四句中的“独”形成反差,说明诗人一直漂泊在外。

C.第五、六两句写沿途及空中美景,以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与崔八的依依惜别之情。

D.第七句以“见”和“别”形成对比,连用两个“一回”,强化了感情。

12.本诗除表达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还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浣花草堂

黄裳

⑴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

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⑵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的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⑶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⑷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⑸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⑹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⑺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⑻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⑼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⑽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

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⑾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⑿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

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游人思维与视角,从历史的角度来考证杜甫草堂的传承,给读者展现出类似如今电视镜头的效果。

B.第11段中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的清幽静谧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C.文章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从宫殿到庭院,从碑谒到塑像,穿花径,过影壁,将对联与杜子美的草堂诗细细解来,丰富的知识使得文章充实秀美。

D.文章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需要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5.这篇游记为什么从蜀道重读杜诗写起?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加以概括。

五、(共6分)

17.米兰•昆德拉说:

“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

”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请你从以下四位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大致相同。

人物:

荆轲项羽巴金鲁迅

示例:

徐志摩——生命就是一个星辉斑斓的梦,只有轻轻地来去,才能让梦长留心底。

(1)——

(2)——

18.下面一首《沁园春》上阙打乱了顺序,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1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2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3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4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一生。

六、作文(40分)

19.理解下面材料的含义,联系现实生活,按要求作文。

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眼甘泉,浇灌我的生命,亲爱的父母,有你陪伴,我有了温暖;

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缕阳光,温暖我的心房,可亲的朋友,有你陪伴,我有了活力;

你是我生命的第一颗露珠,丰富我的智慧,宝贵的书籍,有你陪伴,我有了思想。

请以“陪伴”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

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年秋季2018级高一上期半期适应性考试语文答案

1.C(A.解剖(pōu)档案(dà

ng)B.骨髓(suǐ)D.租赁(lì

n)甄别(zhēn))

2.D(A.谜—迷爆—暴B.谍—喋意—义C.角—脚箫—萧)

3.A(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不足为训:

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训:

准则。

粉墨登场: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良莠不齐:

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适用对象只能是人,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

耸人听闻:

夸大事实或说离奇的话,使人听了感到震惊。

一文不名:

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4.D(A项,成分赘余,删去“于”。

B项,句式杂糅,删去“让人深思和焦心”。

C项语序不当,“我国车市的增速”应放在“虽然”后面)

5.B(A“玉成”,指别人成全自己。

C“秦晋之好”是两姓联姻,与语境不符。

D“贤弟”是敬词,谦敬失当。

6.C(散文诗集《野草》)

二、(6分)

7.B先依据名词来断,如“寇贼”“道路”“使驿”“翊”“诏书”等;

再依据副词和动词来断,如“乃”“特拜”“迁”等。

8.D“独”是“老而无子”的意思。

9.D“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述有误,从原文来看,刘翊担任过一系列官职。

三、(22分)

10.

(1)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刘翊(刘子相),后来他特地来到颍阴,还他所借的车子。

(意,猜测。

故,故意、特地。

假,借。

乘,车。

大意1分)

(2)程夫人的权势显赫,在皇帝的身边,不听从他就恐怕被他怨恨,给了他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这可怎么办呢?

(贵盛,权势显赫。

左右,身边。

为之奈何,对这件事怎么办。

“恐见怨”,被动句式,见,被。

11.(2分)C

【解析】C.第五、六两句写道路崎岖、时光流逝。

12.①颔联抒发作者自与崔八分别后旅居未归的孤苦之情;

②颈联感慨人世艰难,时光飞逝,功业未成;

③尾联借相见与离别的辩证关系,发出年岁渐增,欢愉短暂的慨叹。

(一点2分)

【解析】首联回忆去年春天和崔八同游京城,杏花落后匆匆离别,表达了惜别之情。

颔联写诗人自己漂泊在外遇到好友,告诉他上次分别后自己没有回家,一个人漂泊在外,抒发了旅居未归的孤苦之情。

颈联写世上的道路崎岖缭绕,时光也向前流逝,而自己却功业未成,蹉跎岁月,抒发了对人世艰难,时光飞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感慨相见一回,就要分别一回,可是人生还能够有几回青春年少,发出年岁渐增,欢愉短暂的慨叹。

13.(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四、(12分)

14.B(“清幽静谧”错,应为清新明丽或恬淡优美)

15.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③引出浣花草堂。

(一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亦可)

【解析】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去思考。

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

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

16.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

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由此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最后一段的“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作者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17.荆轲——生命就是一支萧萧寒风中的离歌,只有舍身不顾,才能成全大义。

项羽——生命就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只有乌江自刎,才能诠释英雄本色。

巴金——生命就是一本真诚深刻的忏悔书,只有自我拷问,才能抚慰灵魂。

鲁迅——生命就是一片默无回响的荒原,只有用文字呐喊,才能让内心不再彷徨。

(每句体现了对生命的理解并符合人物特征,1分,句式大致相同,1分,每句2分,共4分)

18.④③①②(2分)

【解析】依词牌的形式可知答案。

依照《沁园春•长沙》的结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前三句是四字句,第四句是五字句。

【参考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

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

刘翊见到后说:

“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

”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

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还他所借的车子。

刘翊知道后关上门,不同张季礼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

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

种拂因为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

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

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

“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

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刘翊说:

“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

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

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

”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

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

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事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

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

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

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

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

“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

”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19.范文

一路有你陪伴

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

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

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微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我便有你相伴。

记得第一次吹一首完整的《小河淌水》,我手持着你,用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和热爱,把我的情感付诸你。

那一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鼓掌,我喜极而泣,我爱我的音乐。

后来的日子,我携着你,你伴着我,就这样心照不宣、义无返顾地走了过来。

在你的世界里,我体会到了茂林修竹的清雅丰美,体会到了“仰观宇宙之大,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