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842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血液分析时影响血小板因素的一点体会时间Word格式.docx

笔者现将多年临床检验工作中所了解的关于影响血小板检测的因素进行如下探讨。

  1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大多数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计数,也有光散射法或其他方法,其原理大都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进行区分和计数。

这种检测原理决定了对于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结果误差就比较大。

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平均分布于2~30fl[1],体积分布直方图明显地向右延伸,不对称,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

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地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进行区分,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小红细胞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2仪器、试剂的因素

  血液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量的脉冲讯号非常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仪器应安置在一个不受振荡、不受磁场、电场、噪音干扰,防潮、防尘,始终保持室温的环境中。

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的升高。

试剂的质量对血小板结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使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进口试剂价格较贵,因此使用合格的国产试剂是避免试剂因素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关键。

  3抗凝剂因素

  ICSH推荐使用EDTA盐抗凝,含量规定为(1.5~2.0)mg/ml,即1.5~2.0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2K的能抗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2],这就要求采血时尽量准确到2ml,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如血液比例过高则抗凝剂相对不足,标本会出现微凝块阻塞仪器检测孔;

抗凝剂比例偏高血液相对不足,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还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某些自身抗体有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

  4标本采集、储存的因素

  采血过程也是保证血小板准确计数的关键。

末梢采血时应提前充分按摩采血部位再采血。

尤其是婴幼儿,若方法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就会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

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此时必须重新采血测定。

血液标本采集后,最好放置15~30min,因为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丝状伪足,数个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3],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随着时间延长,这种假性聚集就会发生解聚。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RBC大小不均、尤其是以体积<

70fl的小RBC居多时,部分极小RBC会计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

这种现象在使用电阻抗法原理计数的仪器中易出现,因为血小板和RBC是在同一个检测系统中通过体积大小来识别,小RBC的脉冲信号可能被视为血小板信号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同理,当血液中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会使血小板计数减少。

还有所谓的卫星现象,是因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黏附于分叶核粒细胞表面,出现巨大血小板,所以计数时没有包括在内,此时都应用显微镜重新计数血小板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6样品溶血不完全

  溶血不完全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影响较大,会使白细胞假性升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但影响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还会影响下一例样品的血小板计数,可能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

这种情况在半自动血液分析仪需手工滴加溶血剂时较易出现。

  7高镁血症及脂类与蛋白聚集体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MgSO4来预防控制妊高征子痫的发作及用于治疗先兆子痫。

高浓度的Mg2+镁离子有类似Ca2+的生理作用,通过改变血小板胞内CAMP水平而引起血小板的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可促进血液高凝状态,使凝固因子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性降低,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

8疾病因素

  菌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大量细菌可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增高,在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转移癌、自体免疫性疾病、重度感染及某些不明疾病血浆中冷球蛋白增加或白血病、妊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等血浆中冷纤维蛋白增加,可使血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引起血小板计数值假性增高[3],此时可将标本放置37℃水浴后计数。

  以上关于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是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遇到的,了解了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最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丛玉隆.血液学体液学检验与临床释疑.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46-48.

  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1):

22.

  3严丽华,邱方城,郑卫东.血液细胞分析的影响因素探讨.国外医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

660-661.

(责任编辑:

竹)

声明:

各媒体转载请自觉注明文章来自《中华检验医学网》()!

原文地址:

尿液红细胞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查比较分析时间:

47来源:

183次字体大小:

姚贵娟1,陈小惠2作者单位:

1314512浙江桐乡,桐乡市石门镇人民医院2314512浙江桐乡,桐乡市妇幼保健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查比较分析。

方法用FACT-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上海XSP-4C显微镜、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进行红

姚贵娟1,陈小惠2作者单位:

1314512浙江桐乡,桐乡市石门镇人民医院 2314512浙江桐乡,桐乡市妇幼保健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查比较分析。

方法用FACT-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上海XSP-4C显微镜、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进行红细胞检测。

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微量符合率差别较大,而阴性符合率两种方法比较接近。

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对尿液红细胞被破坏的样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对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尿液红细胞;

镜检;

干化学法检查

  本文对尿液红细胞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对尿液红细胞被破坏的样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对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临床申请做尿液分析的门诊患者新鲜尿600份。

  1.2实验器材上海XSP-4C显微镜,上海FACT-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分析仪专用配套试带,尿沉渣定量计数板。

  1.3实验方法用一次性塑料杯随机收取上述新鲜尿液100ml,仪器操作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每天开机用校正带及纯水对仪器进行校正,标本收到1h内完成,尿液试带检测恢复到室温(25℃),浸入尿液2s后取出,吸取多余的尿液,镜检标本以1500r/min离心5min后倒去上清液留取0.2ml尿沉渣标本,摇匀后放入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进行检测,在高倍镜下(10*40)观察10个视野记录结果。

见表1。

表1两种尿液检查方法比较

  2结果

  用尿11项尿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潜血和红细胞对比分析600份尿样结果(+~+++)(25~200)细胞数/μl,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微量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如下,阴性符合率97%,微量符合率65%,阳性符合率29%。

  3讨论

  由上可知两种方法阴性符合率为97%,阴性标本中有12例红细胞数10/μl维生素C浓度0.7~1.3mmol/L造成了假阴性结果。

微量符合率为65%,其中不符合的40例标本中,32例亚硝酸盐阳性,3例pH8.5~9.0,5例尿蛋白++造成了假阳性结果[1]。

阳性符合率为29%,其中62例亚硝酸盐阳性白细胞+++,9例白细胞+++,造成了假阳性结果,次氯酸,尿道感染产生的微生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可使结果呈假阳性。

  综上所述,尿干化学分析报告的阳性,微量结果与尿沉渣镜检法符合率相差很大,尿干化学法检测潜血的原理是完整的红细胞、破坏的红细胞和游离的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均发生反应,这是临床反应潜血++至+++而镜检未发现少量红细胞的重要原因,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尤其对某些疾病使红细胞破坏的尿液标本,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1]。

而尿沉渣镜检是检测完整的红细胞,可以观察到红细胞的形态特征,能反映尿液中红细胞形态的实际情况,对鉴别血尿的来源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肾小球源性疾病有一定临床意义。

如果两种方法结果明显不符,必须结合临床分析,不能忽视镜检。

  1丛玉隆,马骏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3):

浅谈基层检验队伍现状及改善措施时间:

2010-06-1923:

05来源:

作者:

点击:

19次字体大小:

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工业污染、人为污染等,给人们所依赖的食品、水质等带来安全隐患。

如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检测仪器、检测方法进行及时、高效、准确的检测是广大检验人员的

吴文捷吴小南作者单位:

350108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

  经济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如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检测仪器、检测方法进行及时、高效、准确的检测是广大检验人员的首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的反应能力,为建设安定、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然而,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人员的培养工作中存在许多不足,影响了其技术水平的提高。

  1当前基层检验人员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检验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

  通过典型调查对福建省闽北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的配置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基层检验机构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人才“老龄化”及“断层”现象。

一些县市由于人员缺乏,理化、微生物、血清等项目没有固定检验人员,常出现检验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

大部分的检验科十几年没有引进过专业的检验人员。

近年来,人事部门高度重视基层检验人员的“缺口”问题,希望能够加强检验队伍建设。

然而,目前我国的人才分布存在着“区域集中化”的趋势,本科以上人才大都集中在地级市及以上机构,不太愿意回基层工作,导致基层的检验人员很难得到满足。

表1福建省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年龄分布情况n(略)表2福建省某地区九县市检验人员职称分布情况n(略)

  1.2检验水平提高受地域的局限

  由于基层检验机构大多比较偏远,与上级业务机构的直接交流非常有限。

虽然省级机构有定期的组织在职人员业务培训,但由于路途遥远、时间有限,许多人员无法获得参与实验的机会。

检验工作是操作性很强的工种,没有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其培训成效多半不显著。

部分工作人员甚至把培训当作拿学分、评职称的手段,出现“趋利”行为。

另外,人才“断层”现象也比较严重,随着具有丰富经验的检验人员的退休,以及缺乏不同年龄段人员间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年青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容易造成问题的“沉积”。

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会影响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1.3检验队伍的管理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目前基层检验机构大多数属于差额拨款,相对于其它业务科室而言,检验科室要面临更多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务。

这一工作性质,造成了领导在情感上的倾斜,即只有在“等级考核”、“计量认证”、出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检验力量才得到特别重视。

考核过后的关心指导工作不够。

例如:

实验中的系统误差、仪器的调试、配备、专业人员检验技能的提高与培训工作等实际工作还未落实。

[1]

  在评价方式上,对检验考核优秀者或突发公共卫生工作中有特别突出工作的人员没有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对考核未能通过的人员也缺乏相应的标准进行制约。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以及领导的忽视,造成检验人员积极性受挫,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意识。

科室学习气氛不浓厚,部分资历较高的技术人员更是习惯了“吃皇粮”的工作状态,缺乏业务钻研精神,甚至对年轻人员灌输负面的工作思想。

  1.4设备的更新与检验人员的知识更新不同步

  近年来,由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基层检验机构在设备配置方面得到了更新,全省根据各县市需求招标购置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检测设备,但相应的人员培训却未能同步,很多先进的设备甚至没有拆装,遇到突发的卫生安全问题时,例如:

食物中毒等,依然采取陈旧的化学实验法,或者直接将检品送到上一级的检测机构,耽误了最佳检测时机,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同时也加重了上一级检测机构的工作强度。

  1.5检验队伍缺乏具有扎实业务基础的管理者

  目前基层的人事更替陈旧,民主推选意识淡薄,论资排辈现象突出,很多科室负责人第一学历较低,按部就班的进行单纯的管理,退出“一线”的检验工作,创新变革意识较差,这些都不利于检验科室水平的大幅提高,同时还压制了一些具有良好素质的中青年的发展。

  2提高基层检验人员业务水平的建议

  2.1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要提高当前检验人员的素质,首先得将当前“金”字形人才队伍结构转变为“中”字形人才队伍。

所谓金字塔形的人才队伍即以检验士为多数,检验师、主管、主任逐渐递减的人才梯队;

所谓“中”字形观念,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字形人才是以检验师、主管为多数,检验士、主任占少数的人才梯队。

“中”字形人才队伍是保证检验质量的软件。

[1]各基层检验机构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人事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对具有较好专业素质的检验人员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通过考核的方式择优录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实检验队伍。

促进人员梯队建设,改善人才结构。

加强初、中级检验人员的培养,特别是中级职称队伍的建设,使其成为检验的中坚力量。

对现有检验人员各尽其能,根据不同人的性格特点、不同专业水平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

[2]

  2.2加强思想、技术水平建设,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政策

  强化检验人员思想建设,明确检验工作“准确、高效、及时”的重要原则。

以质量为中心,建立统一目标及目标责任制。

了解最新的检测设备检测方法,通过互联网、学术交流等平台最大程度的扩大视野。

根据基层的实际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培训期间让学员更多的参与实验,更多提供上机操作的机会。

基层检验科需要运用“就近原则”加强与更高级别检验机构的联系沟通,定期选派专业人员出外进行“针对性”学习。

外出学习人员需及时总结、反馈学习心得,在科室内部交流学习。

  同时加强技术水平建设,上级检验部门中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技术骨干等需定期深入基层讲课或开展一些科研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专业、技术困惑。

利用互联网建立省内官方卫生检验网络交流平台,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给予远程指导,实现资源共享。

以区域划分学习交流,以地区为单位开展学习。

加强基层检验科间的互动,开展“盲样”“平行比对”检验竞赛,增强相互了解、沟通。

从而提高自身实验室的检验准确性及实现检验结果的横向、纵向间的可比性。

  2.3优化激励机制,培养专业队伍

  高、中层领导需加强与一线检验人员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期望值及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困难。

遵照规章制度奖惩分明,科室内部建立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并与奖金、晋升相挂钩。

年终在圆满完成检验任务后给予精神及物质上双重肯定,从而激发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其的工作积极性。

  在中青年中选拔、培养业务扎实的科室管理人。

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对于一个机构的构建起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检验科的负责人作为基层管理者“技术职能”是最重要的。

检验科室的负责人首先是检验水平的“把关人”。

熟练的业务水平不仅能让检验科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检验科长能为科室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为新老同志的“传、帮、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基层领导必须起到良好的“媒介”作用与中层领导的沟通,及时反映基层工作的困难、要求和所取得的进步,同时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培养具有奉献精神、钻研精神的人员担任小组负责人,对小组内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灵活机制。

科室负责人小组长采取民主推选,年度领导群众考评,征求员工意见。

[3]

  3结论

  基层检验机构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守门员,承担着艰巨的任务。

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有效改变基层检验队伍中不合理的人才结构,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行合理分工积极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加强组织上下的协调,实现基层检验机构人员水平的跨越性提高和发展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

医院检验科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时间:

109次字体大小:

【摘要】nbsp;

nbsp;

为了解我科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对nbsp;

2004-2007年标本按不同目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统计发现血液标本和胸腹水标本的不合格比率较大,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和标本凝固占不合格标本比率达71.nbsp;

18%,并逐

吴淑霞,钮秀荣,李秀峰,赵静茹作者单位: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石嘴山753000

【摘要】  为了解我科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对2004-2007年标本按不同目的、类别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统计发现血液标本和胸腹水标本的不合格比率较大,其中血液标本溶血和标本凝固占不合格标本比率达71.18%,并逐年下降。

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可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标本;

质量控制;

胸腹水;

血液

  随着医院诊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实验检查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但一个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要经过检验分析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才能得到。

目前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制度,但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由于存在实验室难以掌控的影响因素是个薄弱环节[1]。

为了解近年来我科分析前阶段不合格标本的成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现对2004—2007年我科收到的标本进行总结分析。

  1材料与分析

  1.1标本来源和种类

2004—2007年我科共收到标本552601份,其中2004年117123份,2005年129980份,2006年140129份,2007年165369份,包括血液、尿液、粪便和胸腹水标本,不合格标本6245份,不合格率1.13%。

  1.2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布(表1)表1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分布(略)

6345份不合格标本中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最高(1.23%),胸腹水的不合格率次之(0.61%),尿液和粪便的不合格率较低。

  尿液和粪便不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血液和胸腹水与尿液和粪便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合格标本主要出现在血液和胸腹水标本中,因此应加强对这两类标本采集和处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1.3不同年份不合格标本分布(表2)表2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分布(略)

2004—2007年各年份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呈逐年降低趋势。

  1.4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分析(表3)表32004—2007年6245份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略)

本科收到不合格标本总数为6245份,按照不合格原因所占比率由大到小排列如下:

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少、标签贴错、用错标本容器、标本量多、输液同侧采血、饮食影响、标本受污染、药物影响,溶血和标本凝固是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两者占不合格标本的71.18%。

  2讨论

为了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对于不合格标本均要求重新采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为此我们针对本科不合格标本的调查分析,认为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2.1不合格标本一经确定,科室人员立即与相关科室及人员取得联系,讲明重新采集标本的必要性,要求重新采集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可信。

  2.2重新采集的标本作为急诊项目进行检测,尽可能缩短被延误的测定周期(TAT)。

  2.3加强检验科与护理部沟通,进行护理人员岗前培训,使护理人员熟悉不同检验项目标本采集的不同要求,如采血量严格按照真空采血管上标示的刻度、血气标本应避免空气进入注射器、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2至3次以避免溶血和血液凝固现象发生;

尿液标本和胸腹水标本采集容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