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54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直流远程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试行)Word文档格式.doc

远供电源系统根据模块的负载情况,自动调整模块的工作状态(模块关闭,开启,休眠等),在保证整个系统供电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节能的目的。

2.6.远端供电模块

安装于远端通信设备侧的电源转换设备。

2.7.光纤复合低压电缆

能够同时传输电能和光信号的复合型光缆。

2.8.绝缘监测

对直流输出与地的绝缘度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度降低。

3.供电系统组成、分类及应用场景

3.1.直流远程供电系统组成

直流远程供电系统主要包括了提供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的直流电源系统及馈电线路。

直流远程供电系统在构成上,可由-48V基础电源系统、输入配电单元、直流电源转换模块(48VDC/140~280VDC)、监控(保护)模块、输出及输出防雷模块、远端供电模块等部分组成。

依据不同的场景需求,可选择适合的直流远程供电系统为通信设备供电。

上述几部分组件安装在箱体或机柜内,相互配合,在远端设备市电故障时使用中心基站蓄电池能量向通信设备提供保障电力。

直流远程供电系统输出电压一般为140VDC,最高电压不超过280VDC。

3.2.供电方案

直流远程供电方案适用于为通信网络末梢位置分散的小(微)型通信设备提供电力,当通信网络末梢设备就近无法取电、供电电力不稳定、日常维护困难时,宜采用远供供电方案。

考虑到远供线路敷设的成本因素,远供线路的电缆线径不宜超过等效25mm2铜芯电缆的规格,每条供电线路长度不宜超过5km。

为保证远供设备的用电质量,远程供电直流电源转换模块数量应采用N+1冗余方式配置,并配置监控模块。

为保证远供电源网络的稳定运行,每条远供线路中级联的远端站点数量不宜超过5个,单套远供局端电源设备所供电的远供线路数量不宜超过10个,为隔离其中单条线路的故障,需在每条线路上设置可以分离线路故障的监控回路或装置。

一般情况下,远供设备通过将中心基站内已有的直流-48V基础通信电源经局端电源设备升压为直流140~280V(可调)传送至远端,若远端交流中断时,通过远端模块转换成设备需要的用电标准,为远端通信设备供电。

图3-2

3.3.直流远供电源系统技术要求

1.直流远供设备技术要求

(1)局端电源设备技术要求

1)通用性能要求

a.系统构成要求

①远供局端电源设备为插箱结构,插箱结构尺寸符合IEC29719英寸标准。

②系统标准配置时设备重量不大于30kg。

支持多种安装方式满足各种应用场景要求。

③系统内含输入配电单元、电源模块(48VDC/280VDC)、监控模块、输出及输出防雷模块等部分组成;

设备采用nU标准规格的模块化设计,并具备灵活的系统扩容能力。

b.模块功能要求

模块即插即用,具备无损伤热插拔技术及软开关休眠功能,且能实现模块自动均流输出,建议单电源模块(48VDC/280VDC)的规格600W、1200W左右为宜。

c.监控模块功能要求

①系统通过独立监控单元,对电源系统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

②监控单元可以通过RS232或RS485通信端口与上位机通信,管理所有电源系统,上报电源遥测参数和告警量,同时可通过上位机下发系统配置参数;

③对于独立运行的电源系统,监控面板必须带有液晶显示屏,可通过监控单元面板键盘对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④系统出现告警时,监控单元通过面板指示灯、蜂鸣器同步实现声、光、色告警。

监控模块应具体对地绝缘检测功能;

绝缘下降至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告警。

d.缆线连接要求

输入配电宜满足50mm2线缆连接需求,输出配电满足宜35mm2线缆连接需求。

e.输出分路要求

输出直流分路应宜选用双极直流微型断路器,输出额定工作电压不低于280V。

f.设备寿命设计要求

整个电源系统设计满足10年使用寿命。

局端模块年失效率少于1%。

2)输入特性要求

项目

单位

最小值

典型值

最大值

备注

输入电压范围

VDC

40

53.5

57.6

可调

输入欠压保护

42

43.2

输入欠压恢复

46

输入过压保护

56.4

60

输入过压恢复

57

58

转换效率

85%

90%

/

输入电话衡重杂音电压

mV

-

≤2

输入宽频杂音电压

3.4kHz~150kHz:

≤100

150kHz~30MHz:

≤30

输入峰峰值杂音电压

200

20MHz范围内

输入冲击电流

≤150%I

额定输入电压条件下最大稳态输入电流峰值

输入反射电流

%*Iin

1%*Iin

53.5V输入,满载输出测试

3)输出特性要求

直流输出高压*

140

280

输出效率

85%

局端48V输入,140~280V输出,满载。

稳压精度

%*Vo

±

1%

电源模块均流不平衡度

%*Io

5%

电压悬浮

输出端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兆欧,系统能对输出分路绝缘电阻进行实时监测。

分路输出关断

远端模块交流供电正常时,分路输出关闭。

远端交流中断时,自动启动高压直流输出

4)保护及监控告警功能要求:

远供设备具有按输出分路进行保护的功能。

局端电源设备保护功能

可自恢复

输出过压保护

最高300VDC

关断系统所有输出,并上报严重告警,重新工作需求人工干预

输出欠压保护

最低120VDC

短路保护

保护时间

50ms

每次短路后即关闭输出5分钟。

5分钟后允许开启输出。

开路空载保护

开路空载电流

40mA≤I≤200mA

如检测到负载开路,即关闭系统输出。

开路恢复后5分钟,自动开

始输出。

开路保护时间

市电入侵保护

保护时间50ms

当市电搭接在直流线路上,远供系统应停止高压输出,发出告警信号并上传,且设备应无损坏、不起火。

入侵去除可自恢复。

漏电保护

漏电流检测保护

1.65mA≤I≤30mA

上传告警,同时关闭系统。

可设置自恢复。

漏电流保护时间

过温保护

浪涌保护

局端直流输出端:

能承受模拟雷击8/20us电流波形,幅值为20KA连续5次

接地保护

任何供电导线接地时,或者对地直流电流超过0.5mA时,局端设备应在200ms内停止输出,同时点亮保护指示灯,具备监控功率的设备应能上传该信号

保护延时

当设备进入各种保护状态直到故障排除以后,设备必须经过不小于5分钟的延时以后再恢复供电。

监控/告警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面板显示

工作状态显示,包括“正常”、“保护”、“故障”

监控模块

监控模块具有LCD显示,监控模块具备遥测、遥控和遥信功能,协议满足YDN23协议。

遥测

局端输入告警(欠压、过压)

局端电源故障告警(欠压、过压、短路、过流、空载、过温、风扇故障)

电源电力线搭接和漏电流告警

电源模块输出电压、电流

局端系统输出电压、电流

遥控

电源系统开、关机

注明:

如果输出电源的任意单极与电力线搭接及单极对地短路时,因显示漏电流超标告警。

(2)远端供电模块技术要求

1)特性要求

a.远端供电模块:

输入(140~280VDC/48VDC)输出:

交流220V、直流48V、直流280V。

b.远端电源适配器具备灵活的扩容能力,以满足总输出负载的需要。

c.输入为本地交流220V或远供140~280V直流电压,输出稳压,输出电压可选直流48V、交流220V或直流280V(按设备所需),输出精度满足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d.本地交流电压正常时,以本地交流供电;

本地交流中断时,转换成远供电源供电,转换时间小于10ms

e.设备转换效率≥DC/DC≥90%,DC/AC≥85%。

f.设备外形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且散热、抗干扰能力强,便于各种场景的安装;

外壳防护等级满足室外及恶劣条件下安装要求。

2)参数要求

输入

直流电压

标称140~280VDC(用户设定)

交流

176~253V

输出特性

输出电压

按设备所需40VDC~280VDC或交流220V

电压调整率

<

±

2%

输出功率

≥500W(按负载功率所需)

效率

≥90%

保护

过压、过流、过载等保护

冷却方式

自然冷却

环境

工作温度

-10℃~+55℃满负荷

相对湿度

0%~95%非结露

存储温度

-40℃~+70℃

噪音

42dB

3)保护功能

a.远端模块具有输入防反接或极性自动翻转功能;

b.远端模块具有自动欠压保护、过压保护、限流保护、短路保护功能;

保护能力满足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4)防雷要求

远端模块电源直流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应能能承受20KA、8/20μs的雷击。

4.远供线路要求

4.1.远供电缆要求

1.远供线路电缆截面积及单元芯数应满足远供线路远期工程的需求,电缆材质应满足相关通信行业电缆标准。

2.远供线路电缆应针对敷设场景的不同,选用类型适合在架空、埋地、室内、管井中敷设的电力电缆。

3.考虑到远供线路电缆的实际应用环境并保证今后的耐用性,建议工程中采用铠装耐火电缆。

4.建议谨慎选用性能工艺质量优良的光纤复合低压电缆进行长距离线路(需复接)施工,以避免今后增加维护抢修难度;

一般情况下长距离线路施工可采用传统的电缆和传输光缆各自单独布放的形式进行缆线敷设。

5.电缆缆芯介质可选用铜芯或铝芯,由于铝芯材质在等效载流量情况下,相比铜芯电缆质量轻、价格低,且户外的防盗性优于铜芯电缆,建议在户外布放(尤其是架空布放)时使用铝芯电缆替代铜芯电缆。

6.当使用铝电缆时,必须注意做好铜铝转换处的抗氧化工作,以防止接头处老化造成的线路故障。

7.若远供线缆布放线路完全或部分在室外,线缆宜选用带有金属屏蔽层或铠装的阻燃护套线缆;

若供电线缆完全在室内布放时,依据场景实际情况可不使用屏蔽电缆;

但为防止鼠害、虫害或意外损伤,宜选用铠装阻燃电缆。

8.当远供线路采用架空或直埋方式敷设时,宜选用铠装电缆。

9.远供线路电缆电压耐受等级要求为1KV,拉远线路电缆输送直流电力,建议使用双芯电缆;

要求外皮颜色为橙色,且要求电缆厂家在外皮醒目加印“带电危险勿触”的字样;

内部双芯线缆外皮颜色分别为红色和黑色,红正,黑负。

10.采用复合光缆远程供电时,应在光缆外皮每隔100米醒目加印“带电危险勿触”等字样。

11.远供电缆线径规格宜选用1.5mm2~25mm2为宜,线径规格不宜超过等效25mm2铜芯电缆的规格。

4.2.远供线路微型断路器的选择与配置

1.远程供电直流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应加装断路器,进行有效隔离和保护。

2.远程供电直流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所加装的直流断路器,其脱扣特性应注意上下级之间的搭配,以达到分级保护的效果。

3.远程供电直流回路中的各级供电设备间所加装的直流微型断路器,应采用双级直流微型断路器,当切断回路供电时,应同时切断正极和负极回路;

同时所配置的断路器应满足电压防护等级的要求。

4.远程供电直流回路中的末端通信设备负荷小于100W时,也可配置微型直流熔断器进行保护。

4.3复合光缆远供线路维护要求:

1、所有使用的维护工具与人体接触部位必须绝缘;

2、线路施工及维护时必须有专业电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使用绝缘剪刀,身体任何裸露部位严禁同时接触正负两极。

3、内嵌电力电缆断开后,等待2分钟后迅速用绝缘胶布做好绝缘处理;

断开的电力电缆接通后,应尽快在2分钟内做好绝缘处理(务必在远程设备供电前做好绝缘处理,一般为5分钟内)

5.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5.1.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1.直流远供局端设备的直流输出端应具备防雷功能,独立的防雷模块最大通流容量宜为20KA、8/20μs,防护等级为C级。

2.当架空线路的末端至远端供电模块间的电缆达不到50m的埋地长度要求时,最短埋地长度不宜小于15m,并应在远端供电模块前加装室外型雷电过电压保护设备;

设备防护等级应为20KA、8/20μs,C级,且设备外壳应做到与联合地网的接地扁钢切实有效地电气连接。

5.2.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直流远供电源系统(140~280V)采用全程浮地方式,线路全程严禁正负极接地。

2.若远供线缆布放线路完全或部分在室外,线缆宜选用带有金属屏蔽层或铠装的阻燃护套线缆,屏蔽层或铠装层两端均需可靠接地;

室内部须严格做好保护接地,远端部分须严格做好防雷和保护接地。

3.线路在出机房或室外敷设至通信设备时,应尽量采用埋地方式敷设,以期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埋地距离宜达到50m;

当埋地距离不能达到50m时,最短埋地距离也不宜小于15m,并应加装防雷设备。

4.当远供线路采用架空方式敷设时,机房至杆路首杆间,埋地长度不宜小于50m;

架空线路的尾杆至远端通信设备的线缆宜埋地引入,埋地长度不应小于50m;

5.架空杆路及架空线缆的钢绞线接地要求依照国家及行业相关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的规范执行。

6.长距离线路中在每相隔100m距离应设置直流高压的警示标牌,警示安全。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