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54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事故预防措施Word文档格式.doc

6、进行各种危险作业前需经安全确认,并经安全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

7、厂内各种车辆的行驶、装卸、作业应执行有关规定和企业制度。

8、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

包括:

开车、停车、正常操作运行,紧急停车,停车后短时间内开车,检修程度,可能预见的异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等。

9、定期开展安全、消防、职防、气防器材的检查,建立制度及台帐,确保器材、器具良好。

10、加强对电工及电气设备的管理,对职工进行各类电气事故案例的教育,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11、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的管理,每天下班前、上班中、上班后至少1次安全检查,做好养护和记录。

6.2工艺操作及设备管理对策措施

1、加强员工培训,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法操作,增强职工的熟练操作程度。

2、按工艺要求,严格执行工艺操作程序,严格控制工艺过程的物料配比、温度、压力、流量、液面等工艺参数和物料加料、混合、输送速度,严禁超温。

完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督促职工严格执行。

3、管线的安装及试压等技术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

取样、废液排放等设计必须安全可靠。

对有些易损坏管道应采取加固措施,或采用围栏、警戒线等隔离设施。

对有烫伤危险的设备、管道等,应采用保温、隔离等措施。

对有机械伤害危险的设备,应采用防护罩、防护网等措施。

保证生产场所通风良好。

4、进一步加强主要生产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

5、对设备的壁厚、焊缝、密封、管线、管件、阀门要进行定期检查。

做好防腐,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发生,现场要有明显的“禁止”、“危险”、“警告”、“注意”等安全标志和安全色。

在对设备检修、清洗时,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止有毒、易燃液体的伤害。

设备、管线严禁使用有机物清洗。

6、做好设备保养工作,对生产设备进行经常保养和检查,定期维修。

加强对动静密封点的管理,确保设备完好。

7、工艺过程应提供保证供电、供水、冷却等可靠性措施,满足正常生产和事故状态下的要求,并符合有关防火、防爆、防潮法规、标准的规定。

8、对于各类检测仪表和计量器具要加强检验,确保精度。

9、对设备、管道要采取静电接地和静电跨接等防静电积聚措施,并定期检测。

10、生产过程中应经常巡回检查,发现泵阀、管线、设备等有泄漏时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措施,以防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在爆炸性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定期检验,防止失效。

11、设备检修时应落实防火措施。

设备动火前必须经分析合格,方可动火。

当设备需动火检修时,应拆卸设备和管道,并移至车间外安全地点,用水蒸汽和热水反复冲刷残留物质,经分析合格后才可动火。

生产设备必须完全冷却、清理、置换后,才能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

严禁在设备未完全冷却前进行抢修。

12、电动机等运转设备,其转动部位应安装防护罩,并保证防护有效,严格控制,按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进行操作和检修。

13、生产设备本身要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扶梯、工作平台、防护栏杆、安全盖板等安全设施要便于操作、巡检和维修作业并定期进行防腐处理和检查维护,确保完好。

14、在可能发生易燃易爆气体泄露的场所设置可易燃气体报警装置,并对其定期检验,保证其检测性能。

15、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设施安装监控设施,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

6.3电气控制系统管理对策措施

1、电工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电气专业知识和安全基本知识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2、完善以安全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如:

巡视检查制度、检修制度、运行安全操作规程、临时用电制度等。

执行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监护制度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挂警告牌,恢复送电等程序制度。

3、移动电器需安装漏电保护器;

严格用电制度,严禁私拉乱接,凡因检修需临时用电必须专业电工作业,检修结束后应立即拆除不允许作长期使用。

4、对电器线路要进行定期维护,非电工不能进行电工作业。

5、临时用电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

6、不停电工作时应在电气装置及工作区域挂设警告标志或标示牌。

7、检修照明应使用36V以下安全电源或安全灯。

8、每年雷雨季节之前,必须检查、维修防雷电设备和接地。

检查的主要项目有:

检查防雷设备的外观形貌、连接程度,如发现断裂、损坏、松动、被腐蚀应及时修复;

检测防雷设备冲击接地电阻值,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复。

6.4检修作业过程安全对策措施

1、具有坠落危险的场所,高度超过坠落基准面2m的均应设置操作平台和梯子,操作平台和框架要设防坠落栏杆。

2、平台、扶梯、栏杆及路脚档板等按国家标准设计要求改造;

各孔、洞、沟等均应设有安全盖板,并有充足的照明,并定期检查完好情况,腐蚀严重的应及时更换或修理。

3、厂房内的通道应设置合理。

通道的路面应防滑、防积水;

通道内不得堆放物品和工具箱。

4、在进釜、登高检修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从高处坠落。

5、建立完善的高处作业安全操作制度,登高作业必须办理登高作业证,严格按操作规程从事高处作业。

6、要严格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穿戴劳保用品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7、生产装置在检修过程中易发生事故,其原因一是大部分作业在现场进行;

二是接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质;

三是拆旧更新,加固改造,修配安装,需进行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

为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检修前的准备

制定施工方案并绘制施工图,说明检修项目、内容、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施工方法和进度等。

在检修人员进场之前,必须组织进行检修作业安全教育。

施工前办理“检修任务书”、“动火证”、罐内作业及其他作业票,并根据检修规定,做好清洗、置换、吹净等工作。

具体步骤如下:

停车:

停车需有指令,并与上下工序主动联系,然后按停车程序进行。

卸压:

卸压应缓慢进行,在未卸尽前,不得拆动设备。

排放:

在排放残留物料时,不得将有毒、易燃物排入下水道。

降温:

降温的速度要缓慢,以防设备变形损坏或接头泄漏。

置换:

通常是指用水或惰性气体置换设备、管道中的有毒物质。

吹扫:

吹扫的目的和方法与置换相似,对于新安装和检修的系统,通常可用压缩空气或蒸汽吹扫,以除去系统中的杂质。

清洗和铲除:

有时用吹扫方法不能去除粘结在设备内壁的腐蚀、有毒聚合物或结垢物,需要用清洗方法。

堵盲板:

凡需要检修的设备,必须和运行系统隔绝。

隔绝的最好方法是在检修设备和运行系统管道相连的法兰接头之间插入盲板。

整理场所和通道:

凡与检修无关的、妨碍通行的物体都要搬开,无用的坑要填平,地面和楼梯上的油污等要清除,在不牢固的构筑物旁设置标志,在预留孔、吊装孔、无盖阴井、无栏杆平台上加设安全栏及标志。

认真检查、合理布置检修器具。

(2)检修中的安全要求

检修人员应遵章守纪,听从现场指挥人员及安全员的指导,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拆下的物件,要按方案的规定移往指定的地点。

检修作业中的动火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等按有关行业标准进行,办理有关手续。

(3)检修后的结尾工作

检修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撤离现场前,要做到三清:

一清理设备内部有无遗忘工具和零件;

二清扫管线通路,有无拆除的盲板或垫圈阻塞;

三清理拆除设备杂物等。

(4)试车

试车工作,必须在工完料净、现场清理后进行。

试车有单体试车,分段试车和联动试车,内容有试温、试压、试速、试漏、试仪表灵敏度等。

(5)开停车要求

除落实以上通用对策措施外,建议该公司根据生产装置的变更情况以及在今后正常生产过程中,当操作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方案进行修订,作为企业规范性的受控技术文件和对有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之一。

(6)在可能或容易造成职业危害的场所设置警示牌。

设置紧急疏散通道。

8、建立健全危险作业管理规定,并严格遵守。

9、外单位进厂施工应事前签定有关安全管理内容的协议书,明确双方各自应当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

6.5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1、工艺过程中使用的原料以及主要产品,应列出其主要化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危险性、毒害性、应急处理办法,并悬挂在操作室等处。

2、对车间内作业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在危险地段应加设局部排风装置,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不超过《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的要求。

3、严格按照规定配备和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并教育、督促、检查职工按照规定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4、在各车间各工段的事故柜内,配足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及解毒药品等。

5、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建立卫生制度,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严格按规程操作。

在通风不良狭小空间工作及空气污染严重时,必须及时通风,戴防毒口罩。

6、所有接触有毒物料的操作人员必须配备防尘口罩、护目镜、防护手套、工作服等个体防护用品。

6.6消防及其它方面的对策措施

1、针对现有储存及生产装置,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要数量充足,并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2、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任何人不得占用消防通道。

3、加强消防灭火知识的教育,使每位职工都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并培训职工,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在车间、仓库等处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以降低车间内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同时消除各种激发能源(雷击、明火、高热、静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