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8881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中华电动车项目分析-2文档格式.docx

电网充电设备

氢气、甲醇等充气站等

碳排放量

低排量

零排量

超低排量或零排量

主要特点

续航里程长,仍部分依赖汽柴油

续航里程短,初始成本高

能源效率高、续航里程长、成本高

商业化进程

已规模化量产

有销售,但未规模化

仍处于研发试制试验阶段

主要难题

蓄电池效率和电池管理系统

电池安全性及效率和充电网点

成本高昂,制氢技术有待突破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难度较高,纯电动汽车具备结构简单,能效提升明显的特点,许多国家与大型企业纷纷将发展纯电动汽车作为发展重点,并取得了巨大进展。

国外著名汽车公司都十分重视研究开发电动汽车,世界发达国家不惜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现阶段纯电动汽车技术开发已经相对完善,但由于推广应用面临充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巨大社会成本和发达的传统汽车工业发展惯性,推广应用方面仍处于示范运行阶段。

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如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等,在不断推出新的传统汽车品牌的同时,还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电动汽车.以抢占先机。

在日本三菱汽车对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始于1971年推出的MinicabEV电动汽车,2009年所能生产的2000辆「iMiEV」,已经被东京电力公司和日本邮政集团预订一空,预计2011年度产量达到2万辆。

日产公司于2010年3月宣布推出售价为376万日元(4万美元)的新款电动车“叶子”(LEAF),目前销量已经迅速达到1万辆。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环境与背景

1、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升级与汽车消费转型的当务之急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汽车逐渐成为我国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对汽车的需求不断攀升;

同时价格的下降使得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国汽车消费迈商用车与公车时代,进入私人消费的高峰期。

2009年,在刺激政策与经济环境的驱动下,中国国内汽车消费出现井喷,全年汽车销量达到了1364.5万辆,同比增长46.15%。

进入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的高潮方兴未艾,前九个月汽车产量即达到近1400万辆,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700万辆左右,中国未来将长期保持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位置,将带动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继续迅速提升。

2009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已经达到6304.5万辆,在五年内翻了一番。

图12005—2009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万辆)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0年来,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与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耗量基本保持同速增长态势,未来民用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必将带来石油消费量的激增。

目前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量已经超过国内石油产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全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中国石油供应风险巨大。

在汽车消费长期向好大势已定的情况下,预计未来十年中,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将增加三倍,中国石油供应将面临严重考验。

所以最大限度地推动汽车产品向节能方向发展,成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最为紧急的任务,同时也成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图21995—2007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与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耗量比值对比图

(注:

比值计算方法,以199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耗量比值与民用汽车拥有量数值分别为基数,以当年数值除以基数即得到当年比值)

2、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国家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作为未来汽车工业技术的制高点,中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与消费各环节推出相应鼓励政策,并在2010年推出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将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表2我国推动清洁汽车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颁布时间

颁布部门

法规及政策

2004年5月21日

发改委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2004年11月25日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年版)

2005年2月28日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7月1日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2005年12月2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2005年12月25日

发改委等六部委

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2006年2月9日

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6年12月26日

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2007年4月10日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5月15日

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7年6月3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7年6月4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1月1日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2007年12月3日

新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2007年12月18日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

2008年3月5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8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年1月23日

财政部、科技部

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3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厅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6月17日

工信部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2009年8月11日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第一批)

2010年6月1日

财政部等四部委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3、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构建低碳社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社会的有效途径

根据美国能源部报告,在包含从原油开采到最终使用的全流程中,全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能效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能够提升45%,电动汽车能够提升54%,若能够采用更加高效的发电系统,综合能效还将进一步提升,比如若纯电动汽车采用天然气发电的形式,综合能效提升将达到131%。

综合能效的提升意味着在完成相同功能的前提下,消耗更少的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排放。

若使用水电、太阳能、核电以及风能等清洁能源,或者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减少电网损耗,那么减排效果还能进一步提升。

图3新能源汽车综合能效分析

预计到2020年,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亿辆左右,其中混合动力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00万辆,电动汽车将达到4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民用汽车拥有量中的占比达到10%。

同时,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将使传统燃油汽车平均综合能效提升25%。

届时将节约原油消费量达到15213.9万吨,减少二氧化塔排放7.72亿吨。

表32010-2020中国汽车节能成效表

保有量(万辆)

替代前原油

消费量(万吨)

节能系数

2020原油

消费量(万升)

节约原油

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万吨)

HEV

1500.0

4230.0

45.0%

2326.5

1903.5

9664.5

EV

400.0

1128.0

55.0%

507.6

620.4

3149.9

节能燃油汽车

18000.0

50760.0

25.0%

38070.0

12690.0

64430.2

合计

19900.0

56118.0

40904.1

15213.9

77244.7

4、全国50%以上的省市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50%以上的省市均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重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在未来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图3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布

(二)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较小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从2005年4月国家发改委《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为东风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客车颁发了第一张商用车准入证,以及2005年底给一汽丰田的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颁发第一张乘用车市场准入证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才拉开帷幕,2005年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元年。

2006年,随着普锐斯的正式投产,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出现井喷,达到0.23万辆。

而由于处于市场导入阶段,政府没有出台鼓励政策,在2007年,普锐斯销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造成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小幅回落。

2008年,随着君越和思域混合动力乘用车的上市,在奥运会新能源汽车示范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拉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销量增长迅速,达到0.39万辆,同比增长111.3%,与2007年相比翻了一番。

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在5000辆左右,其中95%以上均是用于公交等领域的商用车。

进入2010年,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力度已经不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但从市场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依然冷清。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市场规模与中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的地位不相符合,和发达国家也有较大差距。

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条件已初步具备

从2001年开始,在国家科技部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五”、“十一五”两个五年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几百家汽车企业、电机/电池等零部件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组成了“三纵三横”矩阵式产业化技术研发布局,通过有组织、大规模、高强度的持续研发,掌握了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构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局部区域的商业化示范运行。

目前共有160余款各类电动汽车进入中国汽车产品公告,建成30多个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制定电动汽车相关标准42项,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

在2008北京奥运期间成功组织实施了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交通服务,技术水平取得进步,产品可靠性、寿命得到明显提升。

随着“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启动实施,电动汽车产业链加速建立,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吉利在内的大型汽车集团纷纷开始推出新能源汽车车型,不少中小汽车企业也努力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推出相关车型。

总的来看,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不晚,发展不慢,但由于基础不牢、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面对决战关头,急需加大攻坚力度,将我国汽车工业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迅速转型。

3、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待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与动力电池三大关键部件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化与产业基础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电机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电池生产工艺、车辆匹配等,由于新能源汽车同样是跨国企业的发展重点,中国很难取得关键的技术,所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走自主研发,原始创新的道路。

4、环渤海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在内的环渤海区域汽车工业体系健全,科研院所众多,高端人才集聚,交通便利,电池、电机等基础产业发达,基础环境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发展,目前产业集群已经出现雏形。

(三)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规模将出现飞速发展。

伴随国家产业刺激政策与消费鼓励政策的实施,以及消费者接受程度的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出现跨越式增长。

预计到2011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3.4万辆,但纯电动汽车比例将不断提高,公共交通领域最先获得应用。

预计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100万辆,私人电动车消费将超过公共领域。

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将达到500万辆以上,纯电动汽车成为市场主体。

小型化、低价化成为产品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车辆的小型化将带来新能源汽车时速、续航能力等关键性指标的改善,以往大型车、大排量的消费习惯将逐渐改变,从而推动汽车价格的降低,也过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同时,低价实用的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较强,能够较快占领市场,规模化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的逐步改进与成本的进一步下降,使得低价成为市场主流。

三、中华电动车项目简介

(一)项目现状

北京中华汽车电动汽车研究部(以下简称中华公司)对电动汽车的研发、维修已经有十年了。

主要从事技术设计及开发新产品的核心技术人员,有着十年的电动车制造经验。

以实现价格低、实用性强、操作简单、性能卓越、使用可靠作为最终生产目标,使产品生产能迅速达到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满足城市公交运营的各项性能要求。

目前,新改造的纯电驱动城市公交车已在北京进行试验运行,在北京火车站等地,电动巡逻警车已经投入使用。

北京、天津铁路公安局使用

自主研发品牌电动车为北京改造的纯电动公交车

中华电动车采用纯电驱动的设计理念,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动力总成匹配合理,控制器自主研发,铅酸电池稳定,电机专用化改造等技术成果,突破解决了传统纯电动车速度慢、动力不足、稳定性差、充电难等各类关键问题,更是解决了电动车成本过高的主要难题,所生产的铅酸电池纯电动车达到可以进入市场的量产化阶段。

(二)主要特点

1、拥有先进的自主研发技术

中华电动车核心技术源自于公司自身的发明创造,全部属于我公司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

包括:

直流电动机改造、控制系统、生产技术构成。

中华公司已经在生产低成本电动车方面占据了技术领先优势。

①采用国内属于先进的动力蓄电池,容量大,在大电流深度充、放电技术上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了动力不足的问题。

通过实际应用测试,环保耐用;

可在-20℃—40℃的状态下正常使用;

充电速度快,可在一小时内完成80%以上的充电,充放电次数可保证≥500次。

②中华控制器,是自主研发的专用产品。

比美国同类产品体积小;

重量轻;

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5。

可制造600V以下的各种规格的产品。

③电动车专用电机。

中华的专有制造改装技术,使得电机的扭力增大,大大提高了车辆的爬坡能力和起动能力。

在大扭力运营的状况下电流小于同类电动车运营状况,达到省电、增加续航的目的。

2、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1)性能优异

中华电动车性能优异,以下指标已经通过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

——加速性能好,爬坡能力强

中华电动车是通过蓄电池的能量供给,经过直流电机实现动力传输的。

电动车动力系统瞬间放电能力强,电动客车0-50公里提速时间为15秒,最高时速设计可达1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20%。

——适用性强

中华电动车操作简单,使用和维护都比较方便。

充电时可使用工业用380V或民用220V电源,充电时间为常规充电6小时,电动轿车一次充电可以连续行驶200公里,电动客车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大于150公里。

据客户要求也可生产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300公里以上的复合电源电动客车。

安全可靠,性能稳定

中华公司已研制的电动车性能稳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安全技术指标要求,认真地制定企业安全标准。

在各种检测中,刹车系统改造后达到国家制定的标准。

可以在雨中正常行驶。

其他有关安全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技术指标的要求。

表4中华电动车主要性能指标

车型

最高时速

续航

爬坡

充电时间

(小时)

电池寿命

纯电

复合

大巴车

>80

>150

>300

20%

8

2年

轿车

>100

>160

>450

6

(2)车辆价格低

采用铅酸电池作为动力电源的工艺线路,决定了中华电动车低廉的价格成本。

中华公司生产各类电动车所需的各种部件国产化率为100%,其中具有优异性能的电动机、控制器、充电器等都为中华公司的专有技术产品,其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与国内外各种电动汽车及欧Ⅲ客车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各种型号大巴车、中巴车、轿车等国内市场报价大大低于同类电动车。

(3)使用成本低

“中华”电动车除了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其它种类电动车,其运行使用成本也大幅低于燃油车。

行驶相同里程,“中华”纯电动车的综合运行成本不到燃油车的50%,加上电池的折旧更新等,其综合运行成本不超过燃油车的60%(注:

中华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平均2年)。

表5中华电动公交车与传统燃油公交车运行成本对比

客车品种

中华电动公交客车

(CB-6830G-EV)

传统燃油公交客车

(6830型)

百公里耗能

70度电

30升柴油

耗能成本/百公里

70度*0.7元/度=49元

30升*6元/升

=180元

全年运行费

年公里数

250公里/天x300天=75000公里

年耗能费

0.49元/公里x75000公里

=36750元

1.80元/公里x75000公里

=135000元

其他费用

电机保养费1000元

电池损耗费25000元

机油费300元

汽车修理费5000元

62750元

140300元

共节省:

140300-62750=77550(元)

(4)产业化准备工作已完成

中华公司在电动车研制方面已经不单纯是技术型研发公司,对公路用车已具备实际制造能力,公司通过与相关汽车厂、汽车底盘厂的合作,已经具备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的阶段。

公司有能力为各公交公司改造现有的各种运营客车为电动客车,或与各有实力的汽车公司合作生产电动车。

3、环保效果突出

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铅酸电池,避免了镍氢、锂离子废旧电池对于环境的极大污染,中华电动车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废旧电池的回收循环再制造的全流程,解决了废旧电池处理的难题,也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具有优异的环保性与经济性。

企业自行研发的铅酸蓄电池是专门为电动车使用的动力蓄电池,一致性强,抗硫化技术使得电池寿命大大增强。

同时对于达到使用寿命后的废旧电池,公司有能力和技术统一回收,(回收后的旧电池,外壳、铅板都可以重新铸造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残液中和处理也是十分成熟的技术)集中处理,避免使用后的废旧电池对社会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可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使得制造成本降低20%。

(三)关键指标对比

通过和欧洲标准公交、美国、日本新能源客车以及国内电动客车的指标对比,中华电动客车在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了或者超过了同类产品,完全能够满足城市公交的日常使用,同时价格要比同类产品低20%以上。

表6节能城市公交大巴车关键指标对比表

车辆对比

编号对比项目

欧Ⅲ标准

公交

美、日标准新能源

国内标准

新电动车

中华产品

纯电动车

备注

1

运行时速

kg/时

120

80

2

续驶行程

(纯电动车充一次电行驶距离)

燃油

普通160

复合车:

300公里

国内外同类产品基本达不到标准

3

动力

发动机

混合动力

锂电池

纯电动

双驱动

双模能源

分为:

纯电动车、双驱动车、双模电动车等

4

控制

自主开发

部分开发

部分引进

自主技术研发制造

造价低于欧、美5倍以上

5

电池

常规电池采购

专用电池

常规充电8小时以上

常规6小时,快充1小时

可做大电流深度充、放电,超过500次以上

7

排放

混合动力排放减少15%左右

燃料电池排放优秀、环保

零排放、复合减少5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