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31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文科政治第一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运动性D、无限性

7.漫画《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中的贝克莱的观点

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④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目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某地盛产大枣,老死的枣树以前大多被农民当柴烧,而现在却成了宝贝。

由于该地枣树干特有的“大肚子”经过加工可被雕成大花瓶的形状,成为工艺品,于是村民办起了树雕加工厂,产品远销北京、浙江、江苏、福建,甚至韩国。

据此回答8-9题。

8.人们利用枣树干特有的“大肚子”,经过加工,雕成大花瓶形状的树雕,前提是()

A.有科学理论的指导B.人类掌握了树雕加工技术

C.认识改造自然物的变化规律性D.尊重自然物本身固有属性和规律

9.当地的农民把昔日的烧火柴变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这充分说明()

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和创造一切B.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10.“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

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合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根据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同,划分出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____和_____()

A.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B.世界本原问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D.世界本质问题可知论不可知论

12.下列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心外无物”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⑤谋事在天,成事在人 ⑥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⑤    D.④⑤⑥

1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

此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性D.永恒性

14、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      ()      

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 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人脑特有的一种生理机能D.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5、目前,网络虚拟社区越来越多,人们在网上可以虚拟自己的身份和行为。

对这些“虚拟意识”的正确认识是()

A、虚拟观念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虚拟意识也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D、虚拟意识可以改造物质

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B.世界统一于物质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可以被认识

17、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基本前提是: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C.人类对自然规律加以改造和利用D.承认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18.在建设“和谐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里的“客观”是指()

A.我国的基本国情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D.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19.“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凝聚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这种崇高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

这表明()  

A.意识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D.正确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据此回答20~21题。

20.哲学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是()  

A.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人类社会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1.下列事物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生产力②党的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科教兴国战略

⑤国家⑥《政治经济学》  

A.①③⑥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⑤⑥  

哲学中的俗语、成语对人的启迪是无限的。

据此回答22~23题。

  

22.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  

A.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B.只要客观条件具备,事情一定能办成功  

C.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制约 D.办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23.“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从哲学角度看是()  

A.夸大了意识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一口号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没有梦想,就没有世界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形而上学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25、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

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要期望按照“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是根“地形”来矫正“地图”。

根据“地形”来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传说,有两个秀才一同去赴试,刚上路就遇到了出殡的队伍,黑漆漆的棺材擦身而过。

甲秀才大感晦气,心头愁绪郁结,结果没考好名落孙山;

乙秀才则暗自高兴:

棺材棺材,有官有财,是个好兆头。

上了考场,他精神爽快文思泉涌,果然一举成名。

两个秀才回来后说自己的预感很灵验,甲说“一碰上那秽物就知道不好了。

”乙则说:

“果然是有官有财了。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26-27题。

26、对两个秀才的说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②甲的观点错误,乙的观点正确③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受主观条件的影响是有差别的④二者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A、②B、②③C、④D、①③

27、两个秀才参加科举的不同结果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B、办事情是否成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才能成功

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指出:

“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是因为()

A.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动力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马克思主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绝对真理

 “福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其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它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暗合了中国古代哲学“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

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则组成“北京欢迎您”。

“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据此回答29—30题。

29.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质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

下列对我国古代的“五行”说的正确认识是()

A.它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它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它认识到世界统一于物质D.它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30.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承载的文化蕴含表明()

A.艺术创作是纯粹的主观思维活动B.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创造物质

C.意识有时可以独立于物质而存在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中国航天事业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后,“神舟六号、七号”也将陆续升空,“探月计划”正逐步实施。

据此回答31—32题。

31.材料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对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C.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自身规律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32.中国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从哲学上讲,是因为航天科技人员()

A.懂得规律具有客观性B.具有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

C.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正确的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能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3.“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

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

“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

这一誓言说明()

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

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34.“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反映了(   )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35—36题

35、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

A.都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前者是唯心主义,后者是唯物主义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36、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B.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

据此回答37—38题。

37.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改为“规划”,其符合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38.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是因为()

A.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B.科学发展观能够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科学发展是正确的思想意识

2008年5月12日28分,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8000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据此回答39—40题。

39.地震的发生表明()

A.事物的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B.自然界的变化是无常的

C.物质可以离开运动而存在D.人们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40.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人们还不能对地震何等出准确的预测。

这说明()

A.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主观因素制约着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卷非选择题(60分)姓名班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41.读漫画《人与自然》。

漫画启示我们

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4分)

4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各国经济联系与依赖的进一步增强。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历史进程。

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中国要发展,就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6分)

43、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

要节约资源,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重复建设。

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想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

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

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分)

(2) 

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分)

(3) 

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4.材料一: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诚信”乃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自古以来,都是崇尚“一言九鼎”“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是人生的命脉,是现代契约经济的核心本质。

材料二:

当前,人们对提高社会诚信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以高考为例,从2004年开始,考生在考试前都要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道理,说明为什么要推崇诚信的价值观念?

 (10分。

)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进入小康。

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地暴露出来。

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口,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简称“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六届五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回答问题:

⑴概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⑵从唯物论角度简要说明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哲学依据。

(9分)

高二政治试题(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

D

A

B

(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41.(4分)

(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2、(6分)答案要点:

①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发展,就不能抗拒这一历史进程。

②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

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做到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

43、(8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2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分。

(3)①从当地的整体和多方面的实际出发,不能以局部或片面的事实作为决策依据。

②要从当地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静止地看问题。

不能从主观出发。

四、论述题。

44、(10分。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崇诚信的价值观念。

)  

(2)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起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它既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推崇诚信的价值观念,并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45.(12分)

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党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主观符合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⑵①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②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完善生产关系。

“五个统筹”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③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