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036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docx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二思想政治学科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试卷

第工卷(机读卷共56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类认识的工具。

回答1—3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A.包括了人类的全部智慧B.能保证人们在实践中不犯错误

巳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问题D.对实践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它

A.对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观察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B.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C.和以往哲学的研究对象根本不同

D.彻底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这里所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A.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地存在着

C.客观存在的有形实体

D.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所认识的有形实体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诗词、名言、谚语充满着辩证唯物论的道理。

回答4

4.古人云:

“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

”这说明

A.意识具有反作用

B.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C.实践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

“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

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

”这段话告诉我们

A.上帝观念是人和动物共有的B.宗教观念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

C.上帝观念是各不相同,千差万别的D.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形象说明

A.意识与物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

C.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7.唐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所反映的两种人对干旱天气的不同态度,说明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

造成这种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的

①世界观、人生观不同②知识结构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文化修养不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在古今中外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回答8--

11题

8.鲁人身着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这则故事的本意

在于说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

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9.现实生活中,城市高楼林立,在这些房屋建设中,总是先有房子的设计图,然后造出

}子。

这说明

A.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即决定作用

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10.据报道某县大搞形象工程,在4平方公里的地区建设多个广场,投资几千万元,所搞

的夜景工程、喷泉工程因为缺少电,根本不能使用,同时全县还有上万人生活十分困难。

因此,有人称这种工程为“绿色鸦片”,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该县领导

A.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

B.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不懂得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坚持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完全有了自主权,他们要根据土壤的

掌握规律并且能够自觉遵守规律,就可能取得成功,而违背规律就必然遭到失败。

回答

12--15题。

12.对规律是客观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需要任何条件

②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③它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

④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首诗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B.一切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某养鱼专业户饲养了一批非洲鲫鱼,这种鱼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

秋去冬来,气

温开始下降,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向该专业户建议及时捕捞。

可是他为了多赚钱,迟迟不

捞,继续饲养,结果鱼全部冻死在池内,损失万元以上。

这件事情的结果表明

A.规律发生作用是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C.人们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违背客观规律,迟早都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联系。

回答16-19

题。

16.下列名言中最能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这种说法中作为原因的是

回答16

A.进步,落后B.虚心,进步C.骄傲,落后D.虚心,骄傲

18.爱因斯坦曾经说:

“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那么只有很好地了解整个复杂机

体的人才能医好他。

”这段话揭示的道理是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全局上把握②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联系

③全局比局部更重要④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质,种子的特点等,考虑播种的季节,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

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B.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C.物质决定于意识,意识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D.客观决定于主观,主观对客观有反作用

19.水由氢和氧化合而成,单独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水的功能;钟表由各种零部件

组装而成,任何单个的零部件都不具有钟表的计时功能;离开身体的手,不再具有手的功

能……这些都说明

A.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离不开整体,而整体可以独立存在

C.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D.在同一事物中,整体是部分,部分也是整体

一些名言警句之所以能够千古传颂,重要原因在于它们都蕴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

问题20—22题。

20.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中要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处理好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

B.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必然会得到解决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着矛盾主要方面

21.“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岂是庸人爱自扰。

说,诗作者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B.否认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主要矛盾

C.否认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

D.否认了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2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

“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是质变的基础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质变是量变的结果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由于西部地区,特别是黄河和长江上游多年过度开垦、采伐,致使植被破坏和沙漠化

益严重。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沙尘暴的袭击。

回答23—26题。

23.上述事实说明

A.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发展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D.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24.搞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不能搞行政命令,不能搞“一刀切”,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

散。

这是因为“一刀切”的做法

①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②脱离当地的具体实际

③忽视不同矛盾的特点④背离本来的工作目标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生态脆弱的地区全部禁止天然林采伐,并有计划、分步骤实

行退耕还林还草。

这种体现质变和量变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适度原则②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重视量的积累④小心翼翼,谨慎从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0④

26.为—了警示后人,在黄河人海口的一个城市,有这样一个雕塑,——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水排列成的一幅黄河水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颜色由清一灰一淡黄一酱

黄一灰一蓝的变化,示意图生动的表明

①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

③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的

④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7.xx年12月11日,中国人世三周年。

实践证明,中国人世,既有利,有又弊;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

这一结论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与质变的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D.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8.针对当前存在一些群众上访的现象,某省要求干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上下工夫,。

提出:

‘‘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

,’这一勤政廉政的措施,减少于群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要求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要有一定条件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辩证法要以唯物论为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问答题根据题目要求作答,紧扣题意,适当分析。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6分。

29.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

提下,寻找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WU位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淡水、土地、能源等宝贵资源,加强生

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即

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30.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也不同。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请用得出的原理分析个人生活或社会生活中的个实例。

31.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东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东中西互动,共同发展是怎样体现联系观点的?

三、简答题在横线上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3分,共计15分。

32.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是: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____________。

33.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必须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

”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看,这句话体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边这幅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敢剪吗?

四、论述题(共11分)

37.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护花米草,20多年前作为护滩植物被引入我国的福建宁德,由于该草大量繁殖,覆盖了宁德50多万亩滩涂,不仅使该地区水产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而且堵塞航道,影响海上运输,甚至诱发赤潮。

无独有偶,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藤本植物

——微甘菊目前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大肆蔓延,它沿树攀援,遇草覆盖,使大片的植物枯死,

一些野生动物失去食物来源,对广东的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严重威胁。

不得已,我

们只能再到护花米草、微甘菊的原产地引进这些物种的天敌来控制它们。

(1)上述材料说明了哪些哲理?

(8分)

(2)我们从中应该得到哪些启示?

(3分)

 

 

 

 

第一学期高二期末统一练习

一、选择题

1、D2、A3、B4、D5、B6、B7、A8、A9、A10、·B11、A12、

B13’、B14、A15、D16、D17、D18、A19、C20、C21、D22、

B23、B24、D25、A26、B27、D28、A

二、问答题·

29,体现联系的观点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

点。

(3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伺题,’要看到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

来。

(3分)

30.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或事物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的状况,会影响事物的整体功能)(3分)

结合这个道理举一个事例并进行分析口(举例正确1分分析结合理论2分)

31\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

(2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中,东中西

部的发展具有因果联系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离不开支持,先富帮后富。

(2分)从整体和

部分的联系看,东部地区的加快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财力\物力\科技力、更好支持

中西部经济的发展,西部和东部的发展为东部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投资场所,东部发展

,提供资源,提供后劲。

(2分)

32.答: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3分)

33.物质决定意识(3分)

34.要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3分)

(或: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5.局部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3分).

36.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3分)

四、论述题

37.答:

(1)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3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

.无法否定这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

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符合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了我们的某些做法缺乏科学性。

(3分)体现内因和外因的辩证

关系,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限制外来物种的繁殖需要一定的外因条件。

(2分)

(-2)启示:

对外开放要做好调查研究,要有一定的科学实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

要实事求是,要用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以给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