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34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研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学

物理

化学

地理

通技

生物

政治

程建萍

刘新德

闫金疆

鲁冬梅

洪天峰

第二,建立了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长组成的“校本教研指导小组”,明确了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方案和计划;

指导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并收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及时总结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定期完成对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教师个人的教研计划、研修内容、工作总结等材料的检查和评价。

我校科室中层领导对于脚本教研的管理机制:

朱永宏

卢旭东

杨志敏

黄维

田武斌

张玉民

罗瑾

崔世杰

肖锐

田小平

文兵

第三,学校教研室是“校本教研指导小组”的具体职能部门,是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责任部门,教师室主任是主要责任人。

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校本教研的调研、规划、指导与管理、检查、考核与评价。

1、教研主任:

主要职责:

对学校教研工作规划、方向的确定、实施情况的调研、教师教学数据的考核与分析、校际交流活动的规划与实施;

2、教研副主任:

主要负责全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在培训工作,教案检查与反馈工作、高三年级备课组工作、新教师考核工作;

3、教研员:

陈丽

负责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的全面推进与落实、读书活动、信息宣传、档案整理、考试命题工作;

4、教研员:

李海云

负责对每次考试的数据进行处理、命题试卷的收缴与统计工作、临界生的确定于管理工作。

第四、科学设置教研组、备课组。

学校把教研组建设放到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考虑,设置了11个学科教研组,35个年级备课组。

同时,在高三还分别设立了文、理科综合教研组。

选配了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组织管理能力强、有一定研究能力、能团结同志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

明确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地位、职责和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并落实了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

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展开: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政治、历史、地理、音体美组

1、各备课组活动

高一政治(111)高二政治(301)高三政治(401)高一历史(111)高二历史(202)高三历史(401)

高一地理(102)高二、三地理(401)音体美(311)

2、教研活动

物理、化学、生物、信息通用组

高一物理(119)高二物理(319)

高三物理(501)高一化学(111)

高二化学(302)高三化学(419)

高二生物(311)高三生物(419)

信息通用教研活动(403)

第六

七节

1、备课组活动高一语文(120)

高二语文(201)

高三语文(526)

2、教研活动

数学

1、备课组活动

高一数学(217)

高二数学(303)

高三数学(526)

英语

1、备课组活动

高一英语(217)

高二英语(303)

高三英语(411)

2、理顺教研室的工作机制

(1)对教研室工作职能的认识

学校教研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教教研室的业务指导,属学校的中层机构,教研室与教务处的工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教研室侧重于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科研素质和组织管理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完成课题任务。

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服务。

在新的形势下,学校教研室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教育科研,而应包括学校的校本研究(含教育教学常规研究和课题研究)、校本培训。

为此,我们将学校教研室的工作分为两大职能:

一是“研”,即校本研究的管理与指导;

二是“训”,即发展教师专业水平的管理与培训。

这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成为了教研室室工作的主旋律。

(2)教研室工作的思路

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如何有机地进行整合,关键是要寻找适合它们自身发展的平台。

教研室的工作职能一旦确立,就应有相应的工作思路。

我们本着“一切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研究着力点都基于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切研究内容和范围都在学校之中发生”的指导思想,切实把常规教研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使常规教研项目化,教育科研工作课题化。

创造性地开展系列工作,突出“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服务”的职能。

基于此,教研室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为有效推进校本教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校本教研目标的制定。

一是重视教研活动的目的性,螺旋式地对目标体系进行设置。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初期,由于人们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不足,在毫无研究意识的状况下,我们仅从教研活动的数量上确定目标,规定每期开展多少活动的次数。

待次数达到一定要求后,又逐步从研究质量上提高要求,确定活动目标。

二是重视用目标来统一和指导教师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学校教研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

三是重视根据目标进行系统整体管理,每学期初教研室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下达目标,期中监控目标的实施,期末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使管理过程、人员、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

四是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五是重视根据目标成果来考核教研绩效,以保证研究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

(4)教研室对校本教研的指导

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由于传统教研模式的强大惯性,多数教研活动偏离了校本教研之要义,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主体偏离。

从研究活动的开展到成果的提炼,乃至研讨、公开课、示范课等由哪些教师讲,讲后由哪些人来评,哪些人参加教研会等,都由教研组长说了算,教师成了配角或旁观者。

一些教师也认为,教研是组长、个别骨干教师的事,自己不会做也无须做,只要教好课就行了。

他们只习惯于模仿他人一招一式的教学技巧,偏离了自己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形式化严重,热衷于教研任务的布置,走过场、装门面的活动太多,频繁的检查评比;

三是形式传统单一,活动形式习惯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和听课评课模式等。

为此,我们充分发挥教研室的指导作用,一是每期必须组织人员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相关领导进行校本教研的理论学习和方法的专题讲座培训。

二是在校园杂志《师高》上开辟“校本培训”固定专栏。

三是不定期地参加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一起研究并调查分析。

四是及时发现和推广校本教研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五是用考核目标的达成来引领和规范活动过程的开展与活动质量的监控。

为使校本教研形成规范,教研室统一制作了实施手册,即《教研组长手册》《备课组长手册》《校本教研工作手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青年教师成长记录》《专题研究登记表》《小课题研究审批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进展登记表》等。

这些手册、表册,既对教师校本教研给予了导向,又有利于检查目标的达成。

二、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自主发展

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就必须使制度成为一种长效的、常态的运行机制,充分激发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让教师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增强教师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首先,赋予教研组一定的职责。

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师生素质、教学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选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较强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

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第二,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培养和管理。

我校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提出了一个总要求:

教好一门课,搞好一课题,抓好一个点(备课组),管好一个组,带好一个面。

对各科教研组长,学校常年对教研组长实行了“八抓”:

抓思想、抓谈心、抓培训、抓学习、抓活动、抓交流、抓考评、抓表彰。

要求组长要承担七项任务,即参加学校召开的每月一次的教研组长研讨会,一学年内举办一次高水平讲座,上一至两节示范课,写一篇优质论文,承担一项课题,带教一至两名年轻教师,组织全组教师开展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各单双周活动)。

第三,对组长实行“四优先”:

优先外出学习培训,优先评优晋职,优先提拔重用,优先享受工作补助。

第四,充分尊重教研组长行使职责。

学校任命备课组长,必须由教研组长提名并征求年级组长意见;

每期教研组的常规教研经费和校本教研奖励经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的奖励经费等,教研组长有权制定使用办法,并实施奖励;

每年的年度考核、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等,均由教研组长主持与实施。

其次,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活动开展。

第一,按照上期考核结果分一、二、三等拨付常规教研经费;

按照学年度教研组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按照学年度备课组考核结果评选优秀备课组和优秀备课组长,按照学年度考核结果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校本教研先进个人。

再次,激扬先进,推出名师。

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学校不定期地选送上级进修,进行培训。

三年来,先后有18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250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680位教师参加了师级培训。

通过培训,9人成为农一师兼职教研员,8人成为农一师学科带头人,3人成为师级教学名师,12人成为师级骨干教师。

三、建立校本教研评价机制

1、评价制度的建立

近年来,我校始终运用评价的手段,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解剖与激励的功能。

我们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不断推进,先后三次集中讨论修订了各种考核标准,特别是校本教研考核标准。

每次修订标准,不但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参加,而且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参加,逐条逐项讨论确定。

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农一师高级中学“教研组、备课组校本教研考核标准”“‘青蓝工程’指导教师考核标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考核办法”“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奖励办法”“教改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教改教研成果奖励规定”“骨干教师评选推荐办法”“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十多种评价制度。

2、评价核心原则的确立

建立评价机制的原则较多,坚持了以下核心原则:

一是方向性原则。

校本教研管理,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校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做到定位准、方向正、目标明,责任落实。

二是规范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规划”、“实施方案”、“考核条例”等管理规程,应该科学翔实,便于操作,规范有序。

在校本教研的实施中,要体现统一部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之要求。

三是校本性原则。

校本教研管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与成果。

只能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学生、教师、校风、教研基础、周边环境及设施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校本教研。

否则,校本教研就会偏离教研的本质,失去教研的意义,就会成为没有实效的“形式主义”教研。

四是激励性原则。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情感态度关系着校本教研的成败。

因此,校本教研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校情,切合实际,体现公平。

否则,其“管理”就不利于激励教师的校本教研热情,就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原则。

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评价对象已完成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定,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指导是评价的继续和发展,它把评价的结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以认识,并根据评价对象所具有的主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使评价对象能掌握自身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方向。

有对教研问题的评价,就有对教研问题的指导,否则评价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

从评价到指导,再从指导到评价,循环往复,这是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保证校本教研沿着科学性轨道发展的关键。

3、评价指标内容的选择

我们的评价指标内容就是校本教研活动目标。

以教研组、备课组考核标准为例,评价项目包括有计划与总结(包括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个人的学期计划与总结)、教研活动管理(包括组织教研活动的数量、主题、中心和活动小结,教育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备课组的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培养青年教师(包括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中高级教师的示范课,各级各类教师听课与主课,教研组、备课组对“青蓝工程”的实施情况,进修、培训等专业引领活动),课外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包括学科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开发学科课程延伸的兴趣课、活动课)、教学反思(包括青年教师成长叙事,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课题(专题)研究(包括教育科研课题(专题)的研究计划、实施过程、成果总结与推广)、教研成果等六个方面。

以新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为例,评价项目包括有计划总结(期初的发展计划,期末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体会、教育教学反思(包括教育教学故事,典型安全分析,成长叙事)、同伴互助(包括接受老师的指导情况,相互听课与听课后的反思情况)、校本教研活动(包括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与听评课反思)和成长业绩(包括课题或专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赛课与指导学生竞赛获奖、担任班主任考核情况、教学质量考核)等六个方面。

4、评价过程的诊断

评价具有导向、激励、鉴定的作用,评价的操作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判定优劣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诊断的过程。

通过评价,发现各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在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并分组做好记录。

每期初,都将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对上期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把考核的具体情况和书面评语分发到各教研组,做得好的,广泛宣传;

做得差的,通报批评;

带有共同性的问题,着手纠正。

同时,我们引导青年教师有目的地制定与实施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建立《自我成长档案》,开展年度《自我成长档案》展示活动,制定《新教师自我评价标准》,开展年度自我激励性评价,把自己过去的发展进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增强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饥渴感,充分激发其内因,以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

5、评价结果的使用

对照目标,逐项统计,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逐项写出评语。

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优秀教研组、先进备课组、教研先进个人、“人梯奖”一、二、三等奖,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专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予以表彰。

并且将考核的结果存入教师的业绩档案,纳入教师的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晋职晋级之中。

三年来,我们运用评价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了老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各教研组之间、各备课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营造出了浓郁的校本教研氛围。

四、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健康发展

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才能使校本教研持续、健康地发展。

首先,环境保障。

为了使教师有一个宽松、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学校领导不遗余力为老师创造条件。

不仅营造了和谐的人际环境,而且构建了优美的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每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

其次,经费保证。

新教学楼建设后,学校经费十分紧张。

但领导们认为,经费再紧张,也不能影响教改教研工作正常开展。

因此,几年来,学校用于校本教研(包括培训)费用都是逐年增加,每学期教研组常规教研经费从2010年的人平20元增加到现在的人平50元;

课题组教育科研经费、教研室阵地建设经费、制度建设经费实行实报实销;

各种奖励经费、校本培训经费、专家咨询经费、教研信息经费等,每年达2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

再次,时间保证。

为了给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提供时间保障,我们对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日”进行了统一安排:

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逢单周年进行;

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逢双周进行。

每周的“教研活动日”时间,所有年级(包括高三)不得为该科教师排课,所有领导和教师都必须参加活动。

总之,构建学校教研管理机制是一项复杂而的艰辛工作,它关系着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效性。

我们将继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从而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