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394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完整版考核试题88题含答案Word下载.docx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并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选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4.下列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一哲理的有()。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水滴石穿

【参考答案】ACD[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句话体现了量变和质变之间是相互转化的这一哲理。

即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

“跬步”、“足下”、“水滴”都是指量变,“致千里”、“千里之行”、“石穿”则是量变的结果即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本题选ACD。

5.下列关于质变和量变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量变就是质变D.量变和质变互相排斥

【参考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

但并不是说量变就是质变,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根本区别,量变只是事物数量增减、大小变化等,质变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发生改变,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事物量变过程中,可能发生事物局部质变,质变过程中必然伴随量变,量变和质变并非互相排斥的。

故本题选AB。

6.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是基本相适应的,但是也存在局部的不适应。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

【参考答案】ACD[解析]任何社会都存在矛盾,虽然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但也存在种种矛盾,包括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在社会主义内部解决。

而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正体现出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

故本题选ACD。

7.在刑事诉讼中,逮捕既可以成为保障绝大多数人安全,保障大多数人生存权、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的手段,同时也可能成为侵犯人权的凶手。

但逮捕仍然在各国司法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有()。

A.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B.事物矛盾各具特殊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参考答案】ACD[解析]题干说明逮捕这一手段具有保障权利和侵犯人权的两面性,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被广泛采用,这说明一个事物存在正反两面性,因此我们想问题看事情时,既要看到其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好的一面,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逮捕保障权利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说明这是逮捕这一矛盾事物中的主要方面,它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即逮捕是有益的。

8.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矛盾所代替B.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D.矛盾双方长期共存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解决形式。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解决的形式也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的矛盾代替、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本题选ABC。

9.以下关于现象和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有()。

A.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

B.现象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C.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

D.任何一种现象总有某种本质隐藏其后

【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现象和本质及其关系的理解。

现象和本质解释的是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性质的内在根据。

现象和本质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现象表露于事物的表面,人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而本质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本质是现象的依据,现象总是反映本质。

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

故本题选ABCD。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善有善报,恶有恶报B.水涨船高

C.一寸光阴,一寸金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参考答案】BD[解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是相对而成立的。

原因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才是原因,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才成为结果。

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

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A项是宿命论的观点,是虚构的因果关系;

C项讲的是光阴的重要性就像金子一样,不存在因果关系。

B项,“水涨”是“船高”的原因,二者互为因果。

D项,“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原因,二者互为因果。

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主要是()。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参考答案】ABD[解析]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就是说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可以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考察的。

但并不能说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本题选ABD。

12.“盲人摸象”的故事告诉我们()。

A.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是普遍联系的

B.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C.要全面地看问题

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一事物与他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ABC[解析]“盲人摸象”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错误在于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以部分代替整体,片面看待事物本身。

故本题选ABC。

13.2009年9月8日1时,河南省平顶山新华四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5人死亡,44人下落不明。

这家煤矿从2008年停产整顿以来,未经批复开工,派93人下井非法开采,终酿成特大安全事故。

这说明()。

A.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B.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

C.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D.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参考答案】AD[解析]非法采矿这一主观行为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导致了矿难的发生,这一事件告诉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结果,故D正确。

意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是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会起阻碍作用,矿难的发生说明意识并不总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A正确。

C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而不是相互制约的。

B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题干内容所要表达的意思。

故本题选AC。

14.“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15.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

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BCD[解析]“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这一观点违背了唯物史观,否定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A项,唯物史观认为: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而不是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A项错。

B、C项,对于柏林墙的倒塌,是德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西方一直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

题干否认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就否认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B、C项正确。

按照“历史终结论”的观点,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点”,现实并非如此,柏林墙的倒塌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金融危机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缺陷,也就说明,认识并不能决定、替代社会发展。

D项正确。

本题选BCD。

16.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去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予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ACD[解析]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不同时代对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解释,这说明,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通过词语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17.台湾魔术师刘谦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引领了魔术表演的热潮。

名利双收的他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说:

“在我决定要做一个职业魔术师时,我就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思考宽广,是我有别于其他魔术师的地方”。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D.思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参考答案】ABD[解析]从刘谦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成功,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广泛收集资料,坚持学习,思考宽广。

这三点体现在哲学上就是:

量的积累,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入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故本题答案为ABD。

18.金刚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因其碳结构的属性,在高温环境下不稳定。

随着纳米材料的出现,不久的将来,纤锌矿氮化硼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在各个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这则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认识随实践不断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科技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物质

【参考答案】ABC[解析]在题干中,金刚石原本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别的物质将有可能成为最硬的物质,这说明,认识和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制造新的最硬的物质的目的是广泛应用于现实。

19.右图“圆的自白”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要树立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肯定就是否定,终点就是起点

D.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参考答案】BD[解析]“圆的自白”表达了不满足已有成绩,仍在继续追求奋进的态度,说明我们应该有批判意识,B正确。

“起点”和“终点”是一对矛盾,起点否定了终点的存在,这体现了辩证法中的否定观,即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这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推动力量。

20.地铁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行业、多专业的系统工程和完整的产业链,地铁可为地产、机械、建材、通讯、广告等近30多个相关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参考答案】AD[解析]地铁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所涉及的多行业、多专业都说明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但这些相关的专业都是为地铁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

故本题选AD。

21.如果一些地方的农民看到蒜价猛涨,便一窝蜂地种植大蒜,有可能造成蒜贱伤农。

因此农民除了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外,也要重视获取最新、最可靠的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

掌握了有价值的信息,再因地制宜,适时搞好农业生产的布局调整,稳妥发展适销对路的生产项目。

这样才能大大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A.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外因也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参考答案】AC[解析]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这种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利于总结实践工作经验,增强工作中的预见性。

在本题中,蒜价猛涨和一些农民一窝蜂种植大蒜互为因果,一窝蜂种植大蒜和蒜贱伤农互为因果。

由于预见了蒜贱伤农的后果,农民采取措施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不仅体现了因果关系辩证法在现实中的应用,也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本题选AC。

22.“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

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参考答案】CD[解析]A项,体现的是外因对事物的影响,B项体现的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D项强调的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与题干中的诗所体现的哲理是一致的。

故本题选CD。

2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A.现象与本质B.原因与结果

C.必然性与偶然性D.可能性与现实性

【参考答案】ABCD[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

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

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此外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范畴:

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

二、综合题

24.“党中央提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原理得出的结论。

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又不超越初级阶段。

25.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哲学内涵谈坚持浙江精神的意义。

(二)

有这样一位大学毕业生,上学期间并不是学新闻专业,却被某报社聘用。

当谈及成功原因时说:

“从大二起,我就在这家报社实习。

要想成功就业,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各种经验,比如假期实习、社会实践、兼职工作等。

还有一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所创办的公司已小有成绩。

他认为:

创业要找到与自己专长吻合、能发挥特长的项目。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人有做,如果没有创新,赚钱就很困难。

也有这样的大学生,充满理想,但满脑子都是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

其结果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坚持“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勇于创新”的浙江精神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发展浙江精神正是其内涵的必然要求。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立足浙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能够使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

三、单选题

26.克隆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道德上的困惑。

要正确认识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必须坚持()。

A.本质和现象的统一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

【参考答案】C[解析]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现实中我们看待某一事物既要看到其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好的一面,但是要弄清哪一面占主导地位,即哪些是能够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不能因为事物有不好的一面就否定其好的一面。

本题选C。

27.辩证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B.完全彻底的否定

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参考答案】D[解析]辩证的否定即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就是说,新事物既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因为有克服,旧事物才会发展成为新事物,因为有继承有发扬,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才有联系。

故本题选D。

28.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既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那么,在进行量的积累时就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信念,不能因量变的漫长和艰辛而放弃或失去信心,要相信规律、相信质变必然会发生,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29.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量的增长和质的发展是统一的B.量变总是在新的质变基础上进行的

C.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只要抓住时机就能促进飞跃

【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都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

没有一定量变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

既然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