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394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9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9页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9页
亲,该文档总共1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山东省教师招考统考题库教育理论Word文件下载.docx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B.沛西·

能C.孟禄D.达尔文【】

19.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A.2500年B.2000年C.1500年D.1000年【】

20.我国古代学校产生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2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2.我国唐朝官学体系中,设有“二馆六学”,其中“二馆”是

A.教馆和学馆B.文馆和武馆C.书学馆和律学馆D.崇文馆和弘文馆【】

2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道德文章B.天文学C.医学D.算学【】

24.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官职不同的子弟分别上不同级别的学校,其中国子学只收_官员的子弟。

A.三品以上B,五品以上C.七品以上D.八品以下【】

2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普鲁士【】

26.教育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要求是指教育的

A.终身性B.国际性C.公共性D.民主性【】

27.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儿童观,形成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性善论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28.在中世纪的西方教育中,有一种典型的儿童观“原罪说”,提出者是

A.天主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佛教【】

29.有人认为“人分三等是上帝造人采用了金、银、铁三种不同的材料”。

此观点的提出者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30.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的儿童观是

A.性善论B.性分三等C.性恶论D.原罪说【】

31.“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此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和论【】

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观点反映了_因素对人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环境D.社会舆论【】

33.儿童发展观中的“白板说”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B.华生C.霍尔D.洛克【】

34.“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受因素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传统舆论【】

35.儿童发展观中的辐和论是指

A.遗传与环境B.遗传与个性C.教师和学生D.学校与家庭【】

36.《发生认识论原理》一书的作者是

A.杜威B.皮亚杰C.吴伟士D.施太伦【】

37.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第一性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儿童主体的活动【】

38.“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提出者是

A.皮亚杰B.夸美纽斯C.杜威D.赫尔巴特【】

3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40.在教育中实施“长善救失”教育原则,是因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协调性【】

41.成熟决定着儿童发展的

A.现实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可能性【】

42.“以吏为师”的说法是出现在

43.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是在之后。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

44.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抬得很高,把教师纳人“天、地、君、亲”序列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45.古希腊奴隶主的家庭教师被称为

A.教师B.巫师C.吏师D.教仆【】

46.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在

A.1984年B.1985年C.1986年D.1987年【】

47.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是指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

A.创造性B.复杂性C.长期性D.示范性【】

48.美国各州规定,小学教师的资格必须具有

A.中专学历B.大专学历C.本科学历D.学士学位【】

49.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是

A.大专以上B.本科以上C.硕士研究生D.博士研究生【】

50.在我国中学教师申请参加教师资格文化知识考试的科目是

A.学科课程B.教育学C.心理学D.以上都要考【】

51.教师获得正常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是

A.经济收入B.文化地位C.政治地位D.思想觉悟【】

52.一般来说,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

A.10年B.15年C.20年D.终身【】

53.用人单位因某种原因不适宜继续聘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称为

A.招聘B.续聘C.解聘D.辞聘【】

54.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称为

5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过程【】

56.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

A.统一性B.针对性C.目的性D.客观性

57.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卢梭B.福禄培尔C.裴斯泰洛齐D.他们都是【】

58.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B.夸美纽斯C.马里坦D.斯皮尔曼【】

59.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是

A.小原国芳B.涂尔干C.卢梭D.福禄培尔【】

6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凯兴斯泰纳D.洛克【】

61.1958年,毛泽东提出“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是指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必须为工农服务

C.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社会生产相结合【】

62.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教育的发展B.体脑结合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D.生产关系的构成【】

63.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前提

A.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B.教育的普及C.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关系【】

64.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是

A.生产劳动B.社会实践C.教育D.体脑结合【】

65.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A.教育目的B.经验内容C.教育过程D.教师与学生【】

66.反映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是

A.教育目的B.经验方针C.经验政策D.教育目标【】

67.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A.个体生存B.个体发展C.个体享用D,个体需要【】

68.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是属

A.德育任务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过程【】

69.教育目的在德育方面的直接体现是指

A.德育任务B.德育原则C.德育内涵D.德育途径【】

70.德育的基础是教学生

A.掌握道德理念B.形成道德规范C.教育道德行为D.学会做人【】

71.下列各项不属人的精神内核的是

A.世界观B.人生观C.理想D.集体主义【】

72.基本道德是个体生活的基础性道德要求,是指

A.道德意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规范【】

7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帕金斯认为:

智力=天赋能力十知识十

A.经验B.环境C.教育D.策略【】

74.“元认知技能”也叫

A.反省认知能力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协调技能【】

75.不能作为发散性思维衡量的指标是思维的

A.流畅性B.变通性C.复杂性D.独特性【】

76.美育作为明确的教育范畴的提出者是

A.卢梭B.洛克C.赫尔巴特D.席勒【】

77.《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A.黑格尔B.韦伯C.席勒D.赫伯特【】

78.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学者是

A.蔡元培B.鲁迅C.陶行知D.奥尔夫【】

79.在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中起中介作用的是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80.“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卢梭【】

81.对课程的影响最长久、最深刻的理论是

A.哲学B.心理学C.教学论D.伦理学【】

82.教育史研究公认,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孔子【】

83.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夸美纽斯11.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

84.赫尔巴特对课程进行的探讨研究是从出发的。

A.认知心理学B.行为心理学C.官能心理学D.观念心理学【】

85.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86.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87.强调课程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是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士教育【】

88.在18世纪前后,关于强调知识与能力以谁为主的争论中,一种理论是实质教育,另一种理论是

A.教会教育B.传统教育C.形式教育D.世俗教育【】

89.强调课程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育,称为

A.实质教育B.形式教育C.僧侣教育D.骑土教育【】

90.“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提出者是

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凯洛夫D.夸美纽斯【】

91.从宏观到微观将课程目标区分为不同层次的分类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横向分类C.垂直分类D.目标分类【】

92.根据所涉及的具体范围的不同,将课程目标区分为并列的不同类别的方法称作

A.水平研究B.垂直分类C.纵向分类D.目标分类【】

93.课程的设计、目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是围绕着课程内容展开的,其中课程的设计是关于内容的

A.组织安排B.依据C.产生结果D.逐步实现【】

94.课程论的经典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著作者是

A.席勒B.卡耐基C.泰勒D.威尔【】

95.被人们称为“教育评价之父”的学者是

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斯金纳【】

96.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A.布鲁姆B.泰勒C.布鲁纳D.威尔【】

97.一般说来,课程的宏观结构是指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学大纲D.教科书【】

98.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称为课程的

A.宏观结构B.中观结构C.微观结构D.具体结构【】

99.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生产劳动C.团队活动D.课外活动【】

100.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D.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101.学校工作的中心是

A.政治活动B.教学活动C.科研活动D.生产劳动【】

10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B.布卢姆C.杜威D.赫尔巴特【】

103.德国教育家瓦·

根舍因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A.发现学习模式B.范例教学模式C.设计教学法D.系统学习书本知识模式【】

104.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模式是

105.下列各项属于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的是

A.概念获得模式B.非指导性教学模式C.课堂会议模式D.掌握学习模式【】

106.角色扮演模式属于

A.信息加工类的教学模式B.个人类的教学模式C.社会类教学模式D.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107.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4类教学模式,共有

A.22种B.23种C.24种D.25种【】

108.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生活经验B.生产经验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09.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具体手段有

A.2种B.3种C.4种D.5种【】

110.提出“高难度、高速度”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凯洛夫C.维果茨基D.乌申斯基【】

111.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指学生的

A.身心发展B.德智体全面发展C.个性所有方面的发展D.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112.“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B.罗杰斯C.乔伊斯D.韦尔【】

113.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

“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14.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接知如接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l15.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是由决定的。

A.教师B.学生C.社会生产和科技进步D.教学大纲【】

116.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极为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具有相对的

A.独立性B.稳定性C.特殊性D.普遍性【】

117.在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比较容易进行,这是因为教学方法具有

A.特殊性B.系统性C.稳定性D.独立性【】

118.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

A.讲述法B.讲解法C.讲读法D.讲演法【】

119.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等的教学方法称为

120.教师利用教材对学生边讲边读的教学方法称为

12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

A.发现学习法B.探究研讨法C.纲要信号图示法D.暗示教学法【】

122.范例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罗杰斯B.沙塔诺夫C.布鲁纳D.瓦根舍因【】

123.保加利亚学者卢扎诺夫创立教学方法,称为

A.发现法B.范例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纲要信号图示法【】

124.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领导者B.管理者C.指导者D.促进者【】

125.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其中范例性是针对而言的。

A.教学内容B.学生C.教学活动D.学生主体状况【】

126.专门的教学手段出现在

A.文艺复兴前后B.资本主义社会C.现代社会D.工业革命以后【】

12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作业布置D.课外辅导【】

1.C2.D3.A4.C5.B6.B7.C8.B9.B10.D11.A12.A13.B14.D15.A16.D17.B18.C19.A20.B21.B22.D23.A24.A25.D26.A27.B28.B29.B30.C31.A32.C33.D34.B35.A36.B37.D38.C39.B40.C41.D42.B43.B44.C45.D46.B47.D48.D49.B50.D51.A52.D53.C54.D55.A56.C57.D58.A59.A60.B61.A62.C63.D64.C65.A66.B67.C68.B69.A70.D71.D72.D73.D74.A75.C76.D77.C78.A79.C80.B81.A82.C83.B84.D85.A86.B87.A88.C89.B90.D91.C92.A93.A94.C95.B96.A97.B98.D99.A100.C101.B102.C103.B104.A105.A106.C107.D108.D109.B110.A111.C112.B113.C114.A115.C116.A117.D118.A119.B120.C121.A122.D123.C124.D125.C126.A127.B

 

教育学试题附加

1.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距今约180万年。

A.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B.云南元谋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2.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大学”,叫做()。

A成均B.虞庠C.瞽宗D.辟雍

3.“成均”之学以()教育内容为主。

A.伦理道德B.军事体育C.习武敬神D.乐教

4.我国学校萌芽于()时期。

A.原始社会初期B.原始社会末期C.奴隶社会初期D.奴隶社会末期

5.原始教育的最本质特点是()。

A.社会性B.非专门化C.公共性D.无阶级性

6.夏代学校“序”的主要教育内容是()。

A.道德教育B.体育教育C.军事教育D.音乐教育

7.奴隶制学校教育萌芽于()。

A.夏代B.商代C.西周D.春秋

8.商代出现的一种新型学校名为()。

A.殷庠B.瞽宗C.辟雍D.泮宫

9.西周国学的主持者称为()。

A.大司乐B.大司徒C.尚书D.国子祭酒

10.西周天子所设“五学”中,居于中心的学校称()。

A.成均B.瞽宗C.辟雍D.泮宫

11.下列不属于西周乡学的是()。

A校B.序C.庠D.闾

12.()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

A.礼B.乐C.书D.数

13.中国教育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

A.《史籀篇))B.《苍颉篇))C.《爰历篇》D.《博学篇》

14.私学兴起于()时期。

A.春秋前期B.春秋中后期C.战国前期D.战国中后期

15.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两大学派。

A.儒家和墨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法家D.儒家和道家

16.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A.李斯B.韩非C.李悝D.商鞅

17.秦统一后,铲除私学,结束“百家争鸣”局面的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18.战国时期,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在教育上主张培养“真人”、“至人”的是()。

A.孟子B.苟子C.庄子D.子夏

19.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学派的创始人。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20.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并且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主要依据的著作是()。

A.《大学》B.《学记》C.《论语》D.《中庸》

21.孔子将“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的理想人格称为()。

A.贤士B.兼土C.君子D.圣贤

22.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夏

23.孔子认为礼的核心是()。

A.仁B.义C,智D.信

24.中国最古的一部史料总集是()。

A.《诗经))B.《尚书》C.《春秋》D.《论语》

25.孔子倡导在道德教育中身体力行,提出()。

A.言必行,行必果B.知为先,行为重C.言必信,行必果D.知行合一

26.在教育对人性形成的作用方面,墨子提出著名的()。

A.性三品说B.白板说C.染丝说D.化性起伪说

27.墨子教育内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方面,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

A.道德教育和科技教育B.道德教育和思维能力教育

C.知识教育和科技教育D.科技教育和思维能力教育

28.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三大乐趣之一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庄子

29.孟子关于人性的哲学观点是()。

A.性善论B.性恶论C.染丝说D.性三品说

30.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由孟子概括为()。

A.明人伦B.化性起伪C.明明德D.存天理,灭人欲

31.孟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知识教育B.道德教育C.思想教育D.品德教育

32.“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此论述体现了()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B.立志有恒C.循序渐进D.深造自得

33.孟子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

A。

教学相长B.圣化C.教亦多术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4.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是()。

A.孟子B.苟子C.子夏D.子思

35.苟子在人性论方面主张()。

36.“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的言论。

A.孔子B.孟子C.苟子D.墨子

3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这段话表达了()关于教学认识过程的思想。

38.《大学》中提出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是()。

A.明人伦B.亲民C.明明德D.至善

39.“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

40.《学记》的精华在于()。

A.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的论述B.关于教育制度的论述

C.关于教育教学原则的论述D.关于学校管理的论述

41.《学记》中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相长B.藏息相辅C.豫时孙摩D.兼陈中衡

42.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为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采用()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43.秦代采取“书同文”的文教政策,形成统一的文字()。

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

44.西汉初年的政治指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黄老之学

45.魏晋时期兴起的玄学是()思想结合而形成的“新学”。

A.儒家和道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佛教D.儒家和佛教

46.唐代的文教指导思想是()。

A.独尊儒术B.儒释道三教融合C.重振儒术D.程朱理学

47.“八股取士”制度始于()朝代。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

48.世界上最早的专门性文艺大学是()。

A.宫邸学B.鸿都门学C.四门学D.四姓小侯学

49.国子学的设置始于()。

A.东汉B.西晋C.隋朝D.唐朝

50.我国封建官学的昌盛时期是在()。

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元

51.隋文帝为使教育适应集权统治的需要,创设了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

A.国子寺B.国子学C.国子监D.中书省

52.唐代“监属六学”比隋代“监属五学”多出的一学是()。

A.书学B.算学C.律学D.医学

53.唐代政府各有关部门开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