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67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

上进。

 

指导思想

新学期又开始了,本人坚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指导思想领导下,在认真总结自己上学期工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计划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

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已的目标。

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苻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这样编排既苻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

全书共14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首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

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有关活动

附:

教学进度表

托克逊县第一中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进度安排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8.26—8.28

学前教育

2

8.29—9.2

13.1分子热运动13.2内能

3

9.5—9.9

13.3比热容本章复习测试

9.10-16中秋 

4

9.17—9.23

14.1热机14.2热机的效率

5

9.26—9.30

14.3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本章复习测试

10.1-7国庆

6

10.8—10.14

阶段测试15.1两种电荷15.2电流和电路

7

10.17—10.21

15.3串联和并联15.4电流的测量

8

10.24—10.28

15.5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本章复习测试16.1电压

9

10.19—10.23

16.2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16.3电阻

10

10.26—10.30

16.4变阻器本章复习与测试

11

11.2—11.6

期中测试

12

11.9—11.13

13

11.16—11.20

14

11.23—11.27

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7.2欧姆定律

15

11.30—12.4

17.3电阻的测量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应用本章复习测试

16

12.7—12.11

18.1电能电功18.2电功率

17

12.14—12.18

18.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4焦耳定律本章复习测试

18

12.21—12.25

阶段测试

19

12.28—1.1

19.1家庭电路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元旦

20

1.4—1.8

19.3安全用电本章复习测试

21

1.11—1.15

复习

22

1.18—1.22

期末考试

2016年2月1日寒假开始

孝仪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电子教案

主备教师

刘兴盛

使用教师

刘兴盛 

授课

时间

2015年 

九 

月 

1日

审核人

教学内容

13.1分子热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方法

与手段

由于分子、原子的尺度非常小,无法借助于肉眼和普通显微镜观察到,所以对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给物质构成建立模型,如对粉笔进行切割、观察定在黑板上的粉笔字等,可以看到,看似连续的物体其实是由更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物质就是由更小的、肉眼看不到分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利用气体扩散实验、液体扩散实验和固体扩散的视频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通过比较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速度,得出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而得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可以利用实验来说明,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固体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外表现不同。

利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来解释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加深对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透明玻璃管、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广口瓶(2个)、玻璃板、装有硫酸铜和水的量筒(放置20天和10天)、红墨水、水(温度不同)、胶头滴管、铅柱(两个)、美工刀、钩码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5分钟)

展示长喙天蛾吸食花蜜、煮食物画面,思考天蛾是如何发现花蜜的?

你能闻到食物的香味吗?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长喙天蛾是根据四溢的花香来寻找花蜜的。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

课前在自己身上喷香水,在教室内走一圈,你们能闻到味道吗?

我们是如何闻到各种味道的?

能闻到老师身上的香水味,体会分子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课内容(25分钟)

物质的构成

用蜡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

看上去连续的线条,实际是由一些细小的颗粒构成的,试想一下,看到细小颗粒也可能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

展示显微镜看到的小颗粒是由更小的颗粒构成的。

你对物质的构成有什么想法?

展示玻璃管,如果在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加半管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应该是多少?

演示实验:

在一个玻璃管内装入半管水,再在管内装入酒精,直至装满。

堵住管口,把试管倒置几次,观察现象。

你能解释此现象吗?

(可以利用水倒入沙子中进行类比)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就是分子、原子。

并且这些粒子间存在空隙。

展示一些物质分子结构图,这些图是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到的,人的肉眼和普通显微镜无法直接观察到。

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约为10-10m数量级。

例:

现代大型计算机每秒可以计算100亿(1010)次,如果人们计数的速度也这么快,一个人要把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完,猜一猜,需要多长时间?

(80多年)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是如何闻到物体的味道的呢?

分子间有没有作用力?

用肉眼看蜡笔画的是一个连续的线条,如果靠近看或利用放大镜看,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

学生对此实验进行讨论、猜想,对物质的构成形成一个初步的模型,物质是由微小颗粒构成的,颗粒间可能存在空隙。

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空隙,即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可能存在空隙。

了解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分子直径的大小,认识到分子很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学生进行猜想,对比猜想数据与实际数据,可以体会到分子的大小。

结合宏观现象,对微观结构进行猜想。

利用猜想与实验结果上的差异,引起学生对物质的构成的认识。

感性认识物质的构成。

利用思维上的冲突认识到分子是非常小的。

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实验2.在装着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抽掉玻璃板,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中不能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上面。

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像这样,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只能发生在气体间吗?

能举一些实例吗?

实验3.在一个量筒内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密度大于水,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间明显的界面。

展示10天前、20天前、30天前的溶液。

对比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视频动画:

煤炭堆放在地面一段时间后,把地里面一小层都弄黑了;

长期堆放石灰的墙角,有一层墙壁染上了白色;

金片和铅片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等。

小结:

通过前面的实验和视频,可以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实验4.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装入半杯热水,一个装入等质量的半杯凉水。

用滴管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哪个烧杯中墨水扩散得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思考:

腌咸菜往往要十天半个月后菜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一会儿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前排同学说出现象。

花露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同学们闻到了。

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两瓶气体颜色逐渐变得均匀,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彼此进入对方,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学生举例,如墨水滴入到水中;

腌菜会使菜变咸等。

学生观察实验,通过对比几个实验,可以发现,时间越长,清水和硫酸铜溶液间的界面就越模糊。

这是由于水和硫酸铜溶液间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学生观察视频,了解固体的扩散现象。

学生讨论,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运动进行总结。

学生观察实验,热水中颜色变化较快,说明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利用实验创设分子运动的情景。

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培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

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实验:

在一个注射器内装入一些水,用手堵住注射口,用力压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提出问题: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水的体积没有轻易被压缩呢?

请同学用力拉铅笔的两头,铅笔伸长了吗?

用美工刀把铅柱的底面刮干净、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空隙,并且还有引力,那么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借助于弹簧连接的两个小球来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但当弹簧处于原长时,相当于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等,对外没有体现引力和斥力。

弹簧间的作用力相当于引力和斥力的对外表现。

学生观察实验,压缩注射器活塞,对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分子间可能存在排斥力。

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铅笔没有被明显拉长,分子间可能存在引力。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提出的问题。

铅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学生讨论:

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学生观察实验,利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

阅读课本中有关内容,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并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解释这些特征。

固态:

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液态:

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

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

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

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讨论:

“破镜重圆”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不同物质状态的特征。

因为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子,分子作用力太小。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结(5分钟)

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3.举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为什么分子运动也叫热运动?

4.说说你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认识。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1.本节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直径大约在10-10m数量级,肉眼无法直接看到,并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3.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均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如人闻到各种味道等各种扩散现象均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

4.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改变时,分子对外表现出引力或斥力。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题和第4题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2.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5题。

按要求完成。

知识巩固。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参考

资料

2日

13.2内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

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

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

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

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

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

演示:

给一个回力玩具汽车上紧发条,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

小汽车的动能是怎么来的?

学生观察小车运动,得出小车的动能是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

从一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中倒出一部分水,用软水塞塞紧,注意观察瓶塞。

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哪里?

水蒸气具有能量,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内能。

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可能是来自于热水(或热的水蒸气)。

结合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内能

展示具有动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是动能。

分子具有动能吗?

展示具有势能的物体的图片和视频。

弹簧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力,还具有弹性势能。

分子间有分子势能吗?

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和机械能是同种能量吗?

你能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吗?

内能是与机械能不同的一种能量。

物体可以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结合动能的特点,思考问题。

分子也具有动能,根据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结合势能的特点,知识迁移得出:

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因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根据前面的定义,学生讨论。

机械能是与物体整个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的能量。

而内能是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焦耳(J)。

学生进行讨论补充。

利用对比的方法得出内能的概念,注重物理方法培养。

培养对比的物理方法。

内能的大小

猜想:

内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说说你的猜想依据。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2.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等有关。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判断下列物体内能的变化。

1.太阳下的一瓶水,温度升高。

2.一杯水喝掉一半。

3.水结成冰。

学生讨论,进行猜想,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1.内能可能与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2.内能可能与质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物体所含分子数量越多。

学生根据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判断内能的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体内能的改变──热传递

如何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开水中拿出放入冷水中,判断鸡蛋和水的内能的变化。

并说出理由。

鸡蛋和水的内能发生了改变,它们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通过热传递改变了鸡蛋和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