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046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大首席经济学家论道上海自贸区DOCWord下载.docx

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核心问题就是离岸与在岸资金的管道问题,自贸区里面资金怎么流到在岸市场,在岸市场的资金如何流到自贸区内。

目前我们国家的人民币项下的资本管制已经大幅放开,等于说你如果想用人民币到海外去投资,基本上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

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比如说刚刚自贸区建立的时候,里面的人民币资产,如果没有利率汇率的管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在自贸区人民币的汇率也好,利率也好,将会飙升到很高,我们又没有人民币项目下的管制,是不是大幅的人民币资产会流入自贸区,这是一个我们可以考虑的问题。

当自贸区里面的人民币非常多的时候,同时自贸区的企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多,有人民币过剩的问题,那么在人民币的利息在自贸区里面变得很低的时候,这个大幅的人民币会不会回流到在岸市场,这里面管道问题就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如果管控得不好的话,我们很容易看到资本在短期之内将会从自贸区大幅流入到在岸市场,或者是在短期之内资本大幅从在岸市场流出到自贸区内。

在这样的一种过程当中,会对我们在岸的金融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普遍资金宽松,我们怎么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也值得思考。

此外,他指出,更重要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一定要使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加速,如果说我们下一步国内金融不改革的话,将会造成很多的扭曲,如果再把资本账户打开,那么这种金融风险将会变得更加大。

其实现在这种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模式跟传统的金融改革模式还是不太一致的,从一些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来看,首先所做的是改革国内的金融市场,使国内的银行机构能够得到强化,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同时也鼓励资本市场的深化,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比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才会产生。

如果有这样的一些先决条件之后,再打开资本账户的管制,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渐进式的金融改革方式,才会有一个更加有效的作为。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同时进行资本账户改革的过程中,60%的国家都出现了一个国内金融的危机,我们在这方面对于风险的管控方面,也应该更加注意。

因此,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将带来挑战。

”刘利刚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上海自贸区的新机遇至少有四个方面,包括贸易、航运、金融和航运金融。

对自贸区的建设他提了几点建议:

一是自贸区的制度设计要与国际接轨,二是金融改革要到位,最主要的是宏观管理、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可兑换。

连平强调,区域内的监管设施也应改革,比如取消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存贷比的管理。

此外,连平还指出自贸区可能存在的两大风险点。

“自贸区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资本流入一个境内的跳板?

我个人想了一下,我觉得这里有两大风险关注点:

一、与经常项目有关;

第二、跟金融资本有关的。

从银行对离岸账户管理的十几年的经验来看,金融和资本这一块的管理,总体风险可控,这十几年来谁也没听说过离岸银行出现过大规模的流入,但是经常项下有涉及到资金流动,很多是商品的流动,比如一个集装箱里面搞了一个大箱子,里面弄了很多黄金的饰品,然后从香港到国内转一圈说已经加工过了,再回去,这种东西防不胜防,所有经过海关的都要把所有箱子打开全部看一眼是不可能的,然后这个东西转一圈什么也没做,盖一个章,最后香港向大陆这边支付了一比加工费,这个资本就这样进来了,所以经常项下不真实的贸易背景这种资本流动,恐怕未来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将来金融方面离岸账户和在岸账户之间的管道究竟多大也是个问题。

搞得太大,可能流入资本太多,直接就会成本资本流入境内的一个跳板。

如果说看国际上的经验的话,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曾经像泰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方面就是由于离岸账户没有管好,离岸的领域中大量的资金从离岸账户转到在岸账户,冲击国内市场。

所以这个方面在管道的设计,一开始还是需要比较谨慎,有关这些方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确实还需要一种非常审慎的设计,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我们不能对一些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视而不见,经验教训永远在未来我们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汲取的重要内容。

以下为会议嘉宾主要观点及文字实录:

沈明高:

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竞争中共同促进

  沈明高: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这个论坛和大家做一个交流,这次的主题是上海自贸区,我就谈三个看法。

第一个是结合我们的题目,上海自贸区的使命是什么。

第二是我想介绍一下三大关系,上海自贸区和香港的关系,第二是香港自贸区和国内改革的关系,这个也需要做一些思考,第三个就是自贸区在岸和离岸的关系。

自贸区理论上讲可以做得很大,实践中会面临各种样的困难,最终会做到多大,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

  自贸区从提出批准到现在对市场来讲反应是正面的,市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政府对改革的一个决心,特别是在改革方面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也许还有其他突破口,但是上海自贸区肯定是一个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地方。

我个人认为自贸区的核心是开放,自贸区内主要是为了开放,自贸区外,在国内的经济这一块主要的任务是改革,来实现跟自贸区的对接,所以从这个角度,牵涉到第二点我们说的新起点,我们自贸区的起点,我个人认为不是改革,而是开放。

从基础上起步再改革,我觉得起点太低,开放的目的是外面有什么,我们也可以什么,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再进行监管,哪些东西比较适合,哪些东西可以缓一缓,但是起点一定要开放。

国内的话,通过改革和自贸区的开放相匹配,最终实现自贸区和整个国内经济的双向有序的对接,这是我对自贸区的一个理解。

  基于这样一个看法,我个人觉得中国的自贸区跟其他国家的自贸区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做其他国家自贸区的对比,其他国家的自贸区就是自贸区,主要的问题是考虑到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限制,比如说非居民有些限制。

中国的话限制很多,我们的自贸区我个人觉得它最重要的两点,一个是金融的自由化,第二是政府的改革。

金融自由化也好,投资自由化也好,大家都说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资本账户的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可兑换,这些从开放的角度来讲,是自贸区的应有之意,如果在这个程度上大打折扣的话,自贸区的起点就会比较低。

第二个,也可以说是一个改革,也可以说是改革,现在说得比较多的就是在自贸区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上没有规定的东西都可以做,这也可以说是开放。

从开放的角度讲,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权利,我还是讲自贸区就是开放。

自贸区的内容,除了自由贸易之外,更多的是金融和政府的开放。

  第二点,对上海来讲尤其重要,上海经济现在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人工成本提高,产业转移,上海的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我个人认为上海经济面临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模式未来要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对自贸区的探索是中国未来改革和整个发展的一个探索。

上海自贸区成功,中国未来整个经济改革成功的可能性就加大了很多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从自贸区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还是有个看法,在短期之内全面推广的可能性并不大,现在尽管有很多的地方都希望能够搞自贸区,给人一个错觉就是自贸区是一个好东西,大家都想抢,抢到以后会有红利,但是自贸区里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我的理解比较简单,如果自贸区全面推广,那么自贸区大幅度改革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就下降了,要想自贸区有实质性的开放,自贸区在短期之内很难全国推广,这就是决定了上海自贸区的独特性,也决定了自贸区越是开放,越是难,这个是国内改革的现实,全面改革开放短期内可能性并不大。

这是对自贸区使命的认识。

  第二个介绍一下对三个关系的看法,第一个是跟香港的关系,从上海的角度来讲,希望低调来减少香港的担心,但是我觉得低调并不解决问题,上海自贸区完全可以高调宣传自己的角色和未来要承担的作用,我个人觉得上海自贸区是实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经济出现巨大的硬着陆的风险是更加负面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

第二,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除非是不成功的,但是竞争本身并不是可怕的,除非你对自己竞争实力有担心,或者对自己的创新有信心,这样才需要担心上海自贸区。

第三点,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我们也看到全球有很多的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和法兰克福,如果我要投资德国,我肯定要把我的公司设在法兰克福,但是我在伦敦同时做一个对冲交易,做一个风险规避,风险管理,我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我们怎么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甚至可能会在新加坡做,这个就是一个分工,我个人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向外,对香港来讲,香港的未来增加竞争力就是要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所以香港确实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这是自贸区和香港之间的关系。

  第二是自贸区和国内改革的关系,上海自贸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取决于国内改革的步骤有多快,比如说影子银行,影子银行本来是个好东西,是市场决定利率,影子银行我的理解是国内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如果能够跟上,影子银行最终帮助实现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和利率市场化,但是如果你光有影子银行,利率市场化迟迟不推动,它带来的是一个畸形的影子银行,套利交易,很多价格扭曲,这个同样适合上海自贸区和国内改革之间的关系。

如果上海自贸区往前走,国内的改革迟迟不推动,之间的落差就是双轨制价格的落差,带来了巨大的套利交易、投机和价格扭曲。

如果结合国外市场的变动,可能有些时候热钱大量流入,另外一段时间是资金大量的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自贸区的开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我们国内改革有信心的一个表现,国内的改革信心越强,自贸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当国内改革启动的时候,也为投资者打开了新的投资机会,所以现在大规模的资金外流或者大规模的炒作,可能性就会减少。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非常关注自贸区开放到什么程度,反过来我们可以推我们改革会往前走多快。

  更重要的一个就是第三个关系,在岸和离岸的关系。

上海自贸区未来可能会成为香港,但是上海自贸区一定不能只是香港。

香港的问题它有一个物理的边界,它对中国大陆的影响主要是一个有限度的开放,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大陆对香港的贡献大于香港对大陆的贡献,主要是我们的边界设得太清楚,上海自贸区如果要超过香港,在设计上一定是在岸和离岸要打通,打通到什么程度?

跟我们改革是有关系的,两边的水差得太大,打开一个小缝,流入或者流出的资金就太多。

怎么样理解国内改革的进程,对我们理解上海自贸区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

从在岸和离岸的角度来讲,并不是说在国内其他地方不能做,有些东西在国内提前实现渗透的作用,比如说政府的改革,比如说一些金融自由化的政策,不见得一定要等到自贸区真的成功以后,跟国内的改革并不是矛盾的。

  最后一点,介绍一下自贸区对投资带来的一些新的机遇,刚才连平和陈兴动已经谈到了,自贸区要成功,最大的是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机会有很多方面,一个是融资,一个是理财,第三是交易,这三块必须都要活跃,才能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自贸区做得再好,没有人在那交易,没有人在那积极的投资,自贸区也不会成功。

在亚太地区来讲,上海自贸区能不能引领跟其他的竞争,就看它的活跃程度和流量。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比较喜欢证券公司或者资产管理公司,在这里会有比较多的机会。

  第二个,大家谈到物流,上海自贸区的流量决定了物流,决定了港口,决定了交通,航空公司这样的机构。

更重要的一点是人才,在上海自贸区要成功,光靠现有的人才绝对是不够的,怎么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在中国国内的范围内培养和吸引人才,这个就是未来的一个新的挑战。

这个在某种程度上跟我们的税收制度有关,跟我们的环境,跟我们的法律都有关系,这些都决定了我们未来自贸区能不能成功的成果,必须有个可复制的模式,才有可能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产生根本的影响。

  总的来讲我们对自贸区是很有信心的,目前的信心应该说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自贸区已经做得很大,但是在实践的操作当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

最大的风险我觉得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投机套利带来的不光是上海的风险,甚至是全国性的金融风险,对这些金融风险如果控制不当,反而害了上海自贸区,仓促地往前走,最后的结果就是失败。

所以我建议对这些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仔细的制度设计,切忌盲目的推动,在全国全面的推广。

刘利刚:

自贸区应防范风险60%新兴国家改革曾引发危机 

  刘利刚:

谢谢大家,刚才四位专家学者对自贸区的新的起点、新的机遇,很多的一些新的东西已经讲得非常透彻,我就不重复他们的东西,我把自贸区更细化一些,在具体的框架里谈一下上海自贸区的做法,其实在自贸区里实体经济的开放相对比较容易,服务贸易的开放各方面都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金融在自贸区里如何开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作为一个比较好的学生,我对这个问题非常认真,按照组委会的要求特地做了一个PPT,前面几页我就不用讲了,前面四位专家已经讲得非常好,我就不用再重复他们的说法,最重要的是讲一讲在这个自贸区里,中国的上海自贸区跟其他国际的自贸区到底有什么样的一些区别。

比如说我们在这里用了一些案例,第一个是美国国际银行的设施,另外是台湾国际金融业务分行,在台湾叫OBU,还有新加坡的亚洲货币单位,是不是有地理位置的限制,政策优惠对象、税收、货币制度和监管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些区分。

比如说在海外的离岸银行模式当中,没有一个地理位置的区分,政策优惠对象在美国、台湾和新加坡,对非居民客户提供银行业服务的时候会有比较宽松的监管。

在税收制度上面,对银行贷款和其他交易可能会实施较低的税率,同时在货币制度上银行设立分行开展外汇业务也没有太大的限制,因为像台湾OBU的状况是给非居民进行银行服务,在这里非居民会受到资本管制的限制,在监管方面,因为没有地域的限制,主要的监管模式是从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来做的。

  上海自贸区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地理位置已经说得很清楚,28公里,外高桥(600648,股吧)到洋山港,另外政策优惠对象是对区内注册成立的公司有一定的政策优惠。

税收制度我们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但是从前海的例子可以看出,前海的税收政策可能跟香港的税收非常一致,在自贸区里面设置一个机构,在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优惠。

在货币制度方面,很有可能在这个自贸区里面,银行将不会受到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的管制,最后在监管方面,因为中国特殊的现象,可能是一个各种机构综合的监管,这里面可能会有商务部、税务局、海关、央行、银监会,甚至将来有可能证监会也会参与。

  在自贸区里的资本运行模式这是我们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其实在前面四位专家的演讲当中,他们已经说到,在这个自贸区里面可能不会有资本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在某种程度上自贸区很有可能像我们现在的香港,也就是一个离岸银行中心,在这个自贸区里面,资金跟香港、新加坡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的管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在自贸区里面资金怎么流到在岸市场,在岸市场的资金如何流到自贸区内,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刚才前面几位学者也讲了很多,他们认为这个过程当中应该有一些管制,一些管道要被放进去,用这个管制和管道的方式来闲置资本的自由流入,特别是在在岸和离岸市场之间的流进流出。

但是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都知道,我们国家的人民币项下的资本管制已经大幅放开,等于说你如果想用人民币到海外去投资,基本上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

在这样的一种过程当中,应该会对我们在岸的金融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今年的1-5月份,我们出现了一个钱荒的现象,其实你如果看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的负债表的话,其实我们银行业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那么为什么出现了钱荒呢?

我们也注意到今年1-5月份,很多的热钱通过贸易的渠道从海外流到在岸市场,在这样的一种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很多银行会用比较便宜的银行间市场的借贷去支持它的实体经济的融资,这种金融套利就可以发生。

我觉得我们在自贸区里面也应该考虑这方面资本套利的分析,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如果这个管道在刚开始的时候开得太大的话,确实会对中国的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对我们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会造成冲击。

  另外一点,刚才沈明高也讲过到底上海自贸区对香港有什么影响,我的感觉,短期之内其实自贸区对香港的影响不应该很大,我们都知道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它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在今后的1-2年之内,自贸区的很多细则将会出台,在这个过程当中,香港不应该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一个中长期来看,我觉得对香港的影响还是应该有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现在香港所做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在这个自贸区里面都可以做,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很多银行的业务可能会从香港搬到这个自贸区来。

但是我的一个感觉就是,其实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应该有几个金融中心,其实你看美国有纽约和芝加哥之分,同时上海即使将来成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要知道上海的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我们自己的中国的企业,它在国际金融中心进行一些金融的业务,它的交易大部分是以本币交易,那就是人民币的业务为主,那么在香港它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在那里香港所起的作用并不是为香港自己的经济体服务,而是为海外一些企业要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生产金融服务,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香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会被动摇,我也非常同意沈明高的观点。

如果说我们的自贸区做得很好的话,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只会增强,而不会被削弱,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这个自贸区建立之后,这两个金融中心的分工可能会变得更加的明确,上海主要为中国自己的企业走出去也好,做一些人民币的交易也好,理财也好,有一个很大的服务,但是香港主要是为国际的企业、国际的投资者服务。

  最后我们在今天的题目里面讲到很多的机遇、起点,还有其他的一些非常正面的东西,我在这里也说一下,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也有一些挑战。

第一个,想问的问题就是,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金融领域是不是也非常适用,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比如在前一阶段温州要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当遇到温州是不是可以进行利率市场化,是不是温州的个人可以在海外直接进行投资,这两个很重要的问题方面就出现了很大的争论,原因温州没有利率自由化是很难在这个区域里控制利率,我们都知道钱像水一样,会从一个高地流向低地,如果说有高回报的投资的机会的话,钱一定会流到那些地方去。

另外,在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当中,我们怎么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

其实在现在这种状况下,美国的量化宽松大概到2015年才能退出,日本还在进行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也相对比较宽松,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海外有非常多的热钱,中国国内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利息跟海外的差别相对很大,那么钱是不是由海外会大幅的流入国内,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风险。

所以说在制度的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我也同意沈明高的一些观点,我们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一定要使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加速,原因很简单,如果说自贸区变成另外一个香港,对中国的经济应该影响不是很大,也许对上海影响非常正面,但是对整个全国来说并不是那么正面,所以我们应该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这种机遇,加速国内金融的改革,如果说我们下一步国内金融不改革的话,将会造成很多的扭曲,在这个扭曲的过程当中,你如果把资本账户再打开,那么这种金融风险将会变得更加大。

其实我们现在这种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模式跟传统的金融改革模式还是不太一致的,从一些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来看,他们首先所做的是先改革国内的金融市场,使国内的银行机构能够得到强化,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同时也鼓励资本市场的深化,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你的一个比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才会产生。

  所以我们在这里应该也要考虑自贸区是不是在今后一段时间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产生一定的挑战,我想在这里说的一点就是,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同时进行资本账户改革的过程中,60%的国家都出现了一个国内金融的危机,我们在这方面对于风险的管控方面,也应该更加的注意。

连平:

自贸区内应取消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比

  连平: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先说明一下,代表理事会应该来致辞的应该是向先生,因为今天在北京有会,不能来参加,我代表这个论坛说两句。

自自贸区的建设国务院宣布以来,这个话题非常的热,最近持续的有讨论,市场上反应更为强烈,我们今天在这里开论坛,题目就是有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是一个自由贸易的试验区,它的新使命、新起点和新机遇。

这个自由贸易区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使命,或者说承担了国家什么样重大的使命,这是我们大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第二,承担了这样一个使命会带来什么样的起点?

比如说改革,它会推动什么样的改革,新的改革的起点在哪里。

比如说它对未来中国经济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在哪里,起点在哪里。

还有可能更多的投资者关心的是新的机遇,这样一个自贸区的建设,以及它未来的扩散,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把握一些什么样的机遇,机遇在哪里,这个都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今天这个论坛它的主旨就是希望就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首席经济学论坛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术机构,这个论坛聚集了一批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这个机构主要是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投行、证券、基金等等,当然主要是这三个领域中间的首席经济学家。

这些首席经济学家也包括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现在的情况大概是一半对一半。

他们的眼光更多的是盯在市场和政策,对市场和政策比较有研究,而且是跟踪的,因为他要服务于这个机构,这个机构是经营的,有投资的,他需要紧盯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也就是说这个研究的群体的研究是非常务实的,尽管他们的理论功底非常扎实,但是他们不是以学术性和理论化非常强烈的研究目标作为他们的任务,而是以市场的变化,投资的机会,政策的变化及影响,所以非常务实。

自打这个论坛成立以来时间不长,出了不少成果,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尤其这些成果是直接报送高层决策者,供决策者来参考。

  今天我们论坛讨论自贸区的话题,来了好几位首席,首席的几十位都很忙,这次能够聚集一批中资和外资机构,大家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