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030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竣工验收报告文档格式.doc

一、矿井概况

矿井井田位于临县林家坪镇滴水局村南,井田面积6.971km2,可采煤层2号、4号、5号、8号、9号,现开采2、4号煤层。

矿井批复生产能力12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34年。

二、地质构造

井田范围内总体呈褶皱构造,发育有S1向斜和S2背斜,S1向斜两翼倾角地层3°

-4°

,S2背斜两翼倾角2°

-5°

,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和陷落柱,亦无岩浆岩侵入现象。

井田构造属简单。

三、可采煤层

主要可采煤层为山西组2、4、5号煤及太原组8、9号煤层共5层,均为本矿批采煤层。

⑴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下距4号煤24.03m左右,煤层厚度0.30-1.41m,平均0.97m。

该煤层除85号钻孔2号煤尖灭及ZK8号钻孔和14号钻孔不可采外,其余均达可采,属赋煤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大都不含夹矸或含一层薄夹矸,偶见一层夹矸。

直接顶板大多为中砂岩,部分为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目前正在开采。

⑵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5号煤层2.03—5.17m,平均间距2.23m,煤层厚度达0.78—2.03m,平均1.73m。

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或含一层夹矸,局部含2层夹矸,该煤层全井田范围可采,但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如ZK11号孔厚度变薄为0.78m,而其余孔点均在1.40m以上.总体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直接顶板大多为泥岩、细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底部大都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目前正在开采。

⑶5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下距K3砂岩2.26m。

煤层厚度2.22—4.64m,平均3.48m,属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大部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底板多为泥岩、粉砂岩,局部为中细砂岩。

⑷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L1石灰岩之下,上距5号煤层45.42m。

煤层厚度2.75—3.60m,平均3.11m,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大部含2层夹矸,个别为1层夹矸,夹矸厚度和层位变化基本规律。

煤层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

⑸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11.78m,煤层厚度3.10—4.86m,平均3.78m,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

煤层结构复杂,一般含1—3层夹矸,局部可达5层夹矸,煤层顶板大部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大部为泥岩,局部为中细砂岩,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四、水文地质

4、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是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据井田内8号水文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0.00147L/s·

m;

8号、9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的L1至L5五层石灰岩,8号煤的直接顶板为L1石灰岩。

据井田内水井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153L/s·

井田内层2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27MPa/m,4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38MPa/m,5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41MPa/m,小于正常地段突水系数0.06MPa/m,井田区域内的突水系数低于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的临界值0.06MPa/m,故井田内带压开采区开采2、4、5号煤层,均处于带压开采安全区。

太原组8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89MPa/m,9号煤层最大突水系数为0.098MPa/m,其大部分区域的突水系数超过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的临界值0.06MPa/m,但均低于底板正常地段突水系数0.10MPa/m。

因此在开采8、9号煤时必须补做三维地震勘探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探明井田内的隐伏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为开采8、9号煤提供可靠依据,开采中应严加防范。

本井田奥陶系岩溶水位标高为801.81m,井田范围奥灰水位高于煤层底板标高,各煤层存在带压开采问题,井田内未发现构造破坏地带,正常地质情况下,一般不受奥灰水突水威胁。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2号煤为简单,4、5、8、9号煤为中等。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最大涌水量为166m3/h。

五、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性

瓦斯:

根据2014年联合试运转期间瓦斯测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4.7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4.49m3/min,属高瓦斯矿井。

煤尘及自燃倾向性:

根据2014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综合测试中心测试结果,2、4、5号煤层均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自燃倾向性为Ⅱ级,属自燃煤层。

六、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即主斜井、副立井、2号煤回风立井和4号煤回风立井。

主斜井,半圆拱形断面,倾角23°

,净断面积14.6m2,斜长804m,表土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支护,基岩段采用锚喷支护。

装备B=1000mm的胶带运输机,担负矿井原煤提升和大型设备提升任务兼做矿井进风及安全出口;

副立井,净断面19.6m2,垂深267.5m,混凝土浇筑支护。

装备双钩1T标准罐笼,担负材料提升及升降人员等辅助提升任务,并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

2号煤回风立井净断面14.5m2,垂深210m,混凝土浇筑支护。

装备梯子间,担负2号煤层的回风任务并兼做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4号煤回风立井净断面28.2m2,垂深231m,混凝土浇筑支护。

装备梯子间,为4、5号煤层开采服务,并兼做矿井的一个安全出口。

全井田以两个水平、一个辅水平进行开拓。

在+605m标高设置第一水平联合开采4、5号煤层。

在+628m标高设辅助水平开采2号煤层。

在+528m标高设置第二水平,联合布置开采8号和9号煤层。

首采区为4号煤一采区和2号煤二采区。

目前,在2号煤层布置一个高档普采工作面和两个综掘工作面;

在4号煤层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两个综掘工作面。

第三章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第一节项目立项及主要手续办理情况

见表1

表1项目立项及主要手续办理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名称

批复文号

批复日期

1

项目立项文件

晋煤重组办法【2009】23号

2009年8月27日

2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晋煤规发【2007】1388号

2007年8月23日

3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抽采设计的批复。

晋煤瓦发【2010】1649号

2010年12月7日

4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变更矿井瓦斯抽采设计的批复

晋煤瓦发【2011】1081号

2011年7月18日

5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

晋煤办基发【2011】323号

2011年2月23日

6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晋水保函【2012】876号

2012年9月14日

7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

晋煤监安二字【2011】388号

2011年8月4日

8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晋环函【2011】2035号

2011年10月21日

9

山西省河东煤田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备案证明。

晋国土资储备字

【2011】698号

2011年8月19日

10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建设的批复。

晋煤办基发【2011】1472号

2011年10月28日

11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

晋煤办局发【2013】103号

2013年5月6日

12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整合改造矿井延长建设工期的批复。

晋煤办局发【2014】103号

2014年7月1日

13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

晋卫监督【2011】340号

14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通过

2012年7月3日

15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书。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评审通过

2012年9月5日

16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书。

晋国土资交矿井开审字

【2012】第021号

2014年11月26日

17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等5个煤矿(选煤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的审查意见。

晋经信节能函【2014】1号

2014年1月2日

18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变更的批复。

吕煤基发【2014】320号

2014年4月25日

19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

晋煤办基发【2014】1359号

2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140000210046964

2009年6月23日至2014年12月31日

21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

晋煤劳发【2013】758号

2013年5月27日

22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的批复。

临华能技字【2014】41号

2014年8月20日

23

关于山西***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的批复。

晋煤环发【2013】1876号

2013年12月31日

24

采矿许可证(换发)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C1400002010011220054001

有效期

自2012年11月19日至2042年11月19日

第二节项目建设情况

矿井开采系统、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压风系统、粉尘防治系统、防灭火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提升运输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系统)等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开拓开采系统

设计首采区为4号煤一采区和2号煤二采区,首采工作面为4102综采工作面和2202高档普采工作面。

均采用走向长壁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4102综采工作面三机配备:

MG250/600-AWD型采煤机、ZY4000/14/26掩护式液压支架、SGZ764/40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2202高档普采工作面配备:

MG100/240-BW1型采煤机,L=3200mm“π”型梁,DW14-30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SGB-630/150C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矿井在2号煤和4号煤分别布置了两个综掘工作面,采用锚网支护。

综掘机为EBZ-132型。

经联合试运转,开拓开采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二、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中央并列机械抽出式通风。

共布置有主斜井、副立井和2号煤层回风立井和4号煤层回风立井等四个井筒,其中副立井与主斜井进风,2号煤、4号煤两个回风井回风。

2号煤回风井安装2台FBCDZ-8-No.24型主要通风机,功率2×

220kW,一用一备,为2号煤层服务;

单台主扇风量范围3180-7800m3/min;

4号煤回风井安装2台FBCDZ-8-No.28型主要通风机,功率2×

450kW,一用一备,单台主扇风量范围5700-16800m3/min,为4号煤层服务。

采用反转电机方式反风。

2号煤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6.3/2×

22kW型轴流对旋局部通风机,采用直径800mm的抗静电阻燃风筒;

4号煤掘进工作面采用FBDNo7.1/2×

45kW型轴流对旋局部通风机,采用直径1000mm的抗静电阻燃风筒。

局部通风地点均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及自动切换功能。

经联合试运转,通风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三、防灭火系统

矿井开采的2号煤层和4号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Ⅱ类,属自然煤层。

井上下建立了消防材料库,配备了消防器材,地面建有两个静压消防水池,消防管路和防尘系统共用。

设计规定的井上注氮车间、井下束管监测系统和喷洒阻化剂系统均已经建成,在各相关巷道设置了消防栓,井上主通风机房、瓦斯抽放泵站、空压机房、变电站、绞车房,井下主要机电硐室、皮带机机头、主要机电设备安放地点等位置均配备有消防器材。

胶带机机头20米范围均采用浇筑和锚喷等不燃性支护,胶带机机头安设有烟雾传感器。

经联合试运转,防灭火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四、排水系统

矿井建有完善的防排水系统。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80m3/h。

最大涌水量为166m3/h。

在井底车场附近建有主排水泵房和主副水仓(总容积为900m3)。

中央水泵房3台主排水泵选用型号为MD280-43×

9型离心泵,流量280m3/h,功率450kW,水泵运转正常,达到了一用、一备、一检修的要求。

主排水管路选用2趟Φ273×

9型聚乙烯涂塑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

配套设施齐全完好,系统保护装置完善、运转正常可靠。

4号煤采区泵房中3台水泵型号为MD155-30×

7型离心泵,流量155m3/h,功率160kW,管路选用2趟Φ219×

6型聚乙烯涂塑钢管沿4号煤运输大巷敷设。

2号煤采区采用在轨道大巷通过排水沟自流方法流入主水仓。

4号煤综采工作面和2号煤高档普采工作面安装有潜水泵,每条顺槽安设一趟DN70排水管通至采区轨道大巷,轨道大巷、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设有水沟,满足矿井排水需要,符合设计要求。

成立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矿井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探放水科和专业探放水队伍,配置TEMHZ75瞬变电磁探水仪、ZDY3200型探水钻机、ZDY2000S型等探放水设备,严格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探放水。

经联合试运转,排水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五、供电系统

地面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电源引自林家坪110kV变电站,另一回电源引高家山110kV变电站。

按照设计在主井井底车场附近建有中央变电所,在4号煤一采区和2号煤二采区分别建有采区变电所。

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均实现了双回路供电。

由矿井地面35kV变电站引出两趟10kV线路经主斜井引至一水平中央变电所。

地面35kV变电站向风井场地10kV配电室、瓦斯抽放泵站10kV配电室、主斜井驱动机房10kV配电室、副立井提升机房10/0.4kV配电室、压风机配电室、机修车间10/0.4kV配电室、生活区10/0.4kV箱式变电站提供10kV电源。

经联合试运转,供电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六、防尘洒水系统

建立了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满足井下防尘洒水要求。

我矿在地面建有1座容积为500m3的静压水池和1座容积为200m3的备用消防水池,敷设一趟φ159×

5和一趟φ108×

4的无缝钢管各一趟沿主斜井井筒至井下,井下轨道运输大巷、胶带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和各工作面地点均敷设φ133×

4mm、φ108×

4mm和φ70×

3.5mm的消防洒水无缝钢管。

在胶带大巷每隔50m设一个支管和阀门,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一个支管和阀门。

井下各产尘地点、转载点都设置有防尘喷雾装置。

综采工作面采用煤层预注水,机组实现内外喷雾,并实现放煤、移架喷雾。

掘进工作面安装了除尘风机,掘进机实现内外喷雾,坚持湿式打眼,

矿井采取了喷雾洒水、定期冲洗、煤层注水、风流净化、粉尘检测、个体防护等综合防尘措施。

经联合试运转,洒水防尘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七、压风系统

主斜井工业场地附近的空压机房共安装4台空压机,UD280A型螺杆式空压机2台,供井下压风使用,选用一趟Φ159×

4mm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井筒敷设。

UD250A型螺杆式空压机2台,供井下注氮使用,选用一趟Φ108×

管路安装有止回阀和释压阀等保护装置。

井下主压风管道选用Φ133×

4mm无缝钢管,支管选用Φ108×

4mm无缝钢管,敷设至各用风地点。

经联合试运转,压风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八、瓦斯抽放系统

根据批准的《矿井瓦斯抽放初步设计》我矿在回风立井东南部建立了地面固定瓦斯抽放泵站。

共安设了4台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功率560kW,吸气量465m3/min,两用两备,采用高、低负压两套系统采取分源抽采的方式。

瓦斯抽放系统主干管路采用直径¢610mm的螺旋焊缝钢管,支管采用直径¢377mm、¢325mm、¢219mm及¢165mm等四种规格的螺旋焊缝钢管,系统避雷设施、隔爆抑爆装置、监控系统及双回路供电系统完善,运行正常。

目前抽放系统运行稳定,矿井抽采率超过50%。

经联合试运转,瓦斯抽采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九、提升运输系统

1.主提升设备

主斜井提升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选用DTC100/30/2X280型钢丝绳芯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采用变频控制系统,

副立井选用1台2JK-2.5X1.5型矿井提升机,滚筒直径2.5m,滚筒宽度1.5m。

采用变频电控系统。

2号煤和4号煤运输大巷均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井下集中轨道大巷、4号煤轨道大巷和2号煤轨道大巷均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运输。

经联合试运转,提升运输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十、六大系统

1、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我矿使用重庆煤科院KJ90NB安全监控系统,系统双机热备。

机房采用双回路供电,配有UPS不间断备用电源。

井上、下均采用瓦斯专用光纤环网传输。

井下中央变电所、2#煤变电所、4#煤变电所,各安装一台KJJ103交换机;

地面瓦斯抽放站、主风机房各安装一台KJJ103交换机。

井下安装了18台分站,并安装瓦斯传感器48个,温度传感器22个,风速传感器6个,一氧化碳传感器29个,水位传感器2个,粉尘传感器4个,负压传感器11个,开停传感器26个,烟雾传感器6个,风门传感器12个,断电仪8个,风筒传感器4个等,实现了井下实时监测监控。

各类传感器、分站等安全监控设备安装的数量、地点和位置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

其备用数量都不少于应配备数量的20%,。

并按照要求实现了联网。

矿井监测监控中心实行24h值班制度。

经联合试运转,监测监控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人员定位系统

我矿使用江苏三恒集团KJ128A型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系统主机双机热备,各功能健全且运行正常。

井下安装KJ128A-F1读卡分站58台,井口检卡仪1台,传输分站19台,标识卡使用符合规定要求。

下井人员每人配发人员标识卡,实现了对井下人员活动范围的全覆盖及入井人员的实时定位监控。

并按要求实现了系统联网。

经联合试运转,人员定位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3、通信联络系统

(1)通讯调度电话选用KTJ104型程控调度系统,安设2台DH-TKB08型触摸屏调度键盘,主斜井安装了2*50对的通讯电缆,副立井安装了2*80对的通讯电缆,互为备用,井下安装调度电话45部,地面安装了90部。

主副井绞车房、变(配)电所、主通风机房和主要机电设备硐室等要害场所,按相关要求安装了直通电话。

(2)无线通讯选用KT105A无线通讯系统1套,触摸屏调度机1台,地面安装5台LDAP1型基站,井下安装KT105A-F1本安基站(光口)25台、KT105A-J1交换机(光口)7台,KT105A-J2交换机(电口)6台、KT105A-F2本安基站(电口)12台,无线小灵通100部,主要为各组、队长以上级别及重要岗位人员配发,并实现了井上、下重要区域信号全覆盖。

(3)广播系统使用KXT23型广播系统,安装KXT23.1IP网络广播终端2台、KXT23.2网络广播接口15台,KXT22.2通信信号装置分机76台、KJJ61A光网络终端2台。

实现了主机与分机实现呼叫、信号联络、打点功能、对讲通信功能、扩音对讲通信功能。

经联合试运转,通信联络系统能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4、紧急避险系统

我矿紧急避险系统采用永久避难硐室和移动救生舱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在4号煤一采区轨道大巷东侧建立可容纳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可满足4号煤一采区和井底车场附近作业人员应急避难需求;

在2号煤2202首采工作面两顺槽及2204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和2205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分别安设KJYF96/10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共4台,可容纳40人。

避险系统安装完毕后由厂家技术人员分别对各避险设施基本功能进行了功能测试,符合《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

且井下所有巷道及交岔口处设有醒目的避灾路线标牌,工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