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462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题十八 小说阅读文档格式.docx

白天的时候,很多纳粹士兵坐在树底下休息,恨得拉瓦牙痒痒。

只有到了晚上,他才觉得那棵树属于自己。

可惜,连安德烈也没想到,梦想会突然破碎。

那天晚上,他吹了好几次口哨,可拉瓦就是不肯下来,直到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来,他知道,出事了。

拉瓦毕竟是个孩子,熬不住接二连三的酷刑,便一股脑儿地全说了出来。

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本以为必死无疑,却没想到生机犹在。

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因为安德烈提供的精确信息,纳粹分子瞬间溃败,整座集中营安全解放。

安德烈伤得很重,但令随军医护人员奇怪的是,哭得最伤心的竟然是一个黑人男孩。

毫无疑问,这个男孩就是拉瓦。

在安德烈昏迷的日子里,他一刻都没有离开他的“搭档”。

尽管医生开玩笑地跟他解释:

“只要挂上水(打吊针),一定能起死回生,你就放心吧。

”可是,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当远处的炮声逐渐平息,安德烈终于睁开了眼睛。

可是,拉瓦却不见了,几个医生都非常好奇地询问安德烈,那个黑人男孩到底是什么人,此刻又突然消失,他到底去哪了。

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

跟我来。

在安德烈的带领下,一行医生再次来到集中营。

顺着安德烈的手指,他们看到,那棵猴面包树的半个树冠已经不见了,树叶也是稀稀拉拉。

显然,它遭炮击了,在烈日下显得奄奄一息。

但这跟拉瓦有什么关系?

随行医生面面相觑,却听安德烈一声口哨,树干后便露出了一个脑袋。

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医院的吊瓶,准备往上爬。

安德烈这次也不再躲在一旁放风了,而是拖着腿往前奔去,也不知是为了那棵树,还是树后的男孩。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谢素军译)

(1)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与人物有关的内容。

①拉瓦利用 。

②安德烈利用 。

(2)品读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甲]但安德烈只是笑笑,即使两块火红的烙铁夹在他的双颊,也没吐出一个字来。

[乙]安德烈点点头,良久,才吐出三个字:

甲、乙两句中加点处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答:

②半个月后,盟军终于发起了大反攻。

(“终于”一词与前文哪些内容相呼应?

(3)文中写道:

“拉瓦就像听不懂一样,虽然一脸惊愕,却依旧没有离开寸步的意思。

”请结合语境,揣摩拉瓦此时的心理活动。

(4)猴面包树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发现。

2.(2014·

湖北十堰·

9~14,16分)阅读《最小的星星也闪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

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

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

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

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

“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

“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

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

”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

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

“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

明天叫你家长来。

”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

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

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

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

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

“老师辛苦了!

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

”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

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

”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

别总是打孩子。

“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

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

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

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

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

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

“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我笑道:

“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对不起,老师!

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

”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

”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我会的,没问题。

”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我欣慰地点点头,说:

“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

”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

“那我送送您吧!

“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

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

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

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谈谈对小说题目的理解。

(2)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   )——星夜家访——(   )——(   )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我”对潘小锋的态度转变为线索贯穿全文,将人物设定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特定场景当中加以表现。

B.第①段对潘小锋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内向、安静、忧郁、自私、不关心班集体的学生。

C.第②段到第⑧段,设置了两个悬念性的小插曲——课堂上的笑声和潘小锋的逃学,目的都是为了表现潘小锋的叛逆和推动情节发展。

D.本文语言平易朴素,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

如:

潘小锋父亲的语言就勾画出了一个粗心、蛮横而又关心爱护孩子的父亲形象。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

①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②“我会的,没问题。

(5)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6)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

(至少两点)

3.(2014·

山东潍坊·

18~21,13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天色已晚

朱山坡

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

为此,她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

这是三斤肉的钱。

午饭后,我撇开双腿,往镇上的肉行飞奔。

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

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

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

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

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没有掏钱。

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

我得跟他们耗时间。

时候还早。

反正我不缺时间。

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

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

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

这是一年来我第三次“听”这个影片了。

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踪影。

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

她从遥远的日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琐的卢大耳。

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

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子了!

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

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作为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

他低声地对我吼道:

“我早料到你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

”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喊叫:

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

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正义。

薰子在呼唤我了。

在剩下的时间里,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

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

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

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

母亲一再警告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

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

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号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

我抬眼看他。

他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把一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

“三斤!

”我不明就里,不敢接。

“老宋贱卖给你的。

四块钱。

你把钱给我,我明天转给他。

”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

”卢大耳不像开玩笑。

我依然将信将疑。

“你不要?

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

”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选自《朔方》2014年第2期,有删改)

(1)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况。

(2)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

B.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4)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4.(2014·

山东聊城·

16~22,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道  行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

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

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

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

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

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

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

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

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

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闯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

皮挑儿嘿嘿一笑:

“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

“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

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

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

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

散发、梳头、挽髻、簪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

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

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

“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

“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

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

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

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

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

(3)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

(4)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

(5)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

(6)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7)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

 

5.(2014·

广东广州·

18~22,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一块烫石头

[苏联]盖达·

村里有个孤老头,靠编篮子、缝毡靴、看守农庄果园不让孩子进去过日子。

他身体很坏,他瘸着腿,头发过早地白了,还有道弯弯的深疤打颊帮一直通过了嘴唇。

这一来,就算是笑吧,他那张脸看上去也像是很悲伤,像是凶巴巴的。

有一回,一个叫小伊凡的孩子爬进农庄果园,想偷苹果吃。

没想到,裤腿在围墙钉子上一挂,扑通一声落到下面带刺的醋栗丛里了。

伊凡浑身是伤,哇哇大哭。

好,这一下给看守人抓住了。

不用说,老头儿可以拿荨麻抽他,甚至可以拖他到学校去告状,可老头儿可怜伊凡。

伊凡两只手都刺伤了,裤腿撕破了,一条破布片挂在屁股后面,像条羊尾巴,通红的脸颊上扑嗒扑嗒地淌着眼泪。

老头儿一声不响,把吓破了胆的伊凡从园子门带出去,放他走了,没打他一下,甚至没有在背后说他一声。

伊凡又羞又恼,溜进林子,走迷了路,到了一个沼地。

他累坏了,看见青苔中间露出一块石头,就往上一坐。

可他马上“哎哟”一声跳得老高,因为他觉得就像坐在一只野蜂上面,野蜂打裤子后面那个窟窿狠狠地螫了他的屁股。

可回头一看,石头上根本没有野蜂,只是像被烧烫的煤块似的。

石头表面上还露出些字,给泥糊住了。

这是块魔石头——伊凡这样想!

他踢下一只鞋子,用鞋后跟擦掉石头上的泥。

他读到这样的文字:

这石头放到山上,谁打碎它,

谁就能返老还童,从头活起。

文字后面还有个图章。

这图章很复杂,有两个十字,三条尾巴,一个圈圈加一竖,还有四个逗号。

伊凡读后,觉得很不痛快。

他才八岁,要是从头活起,他一年级就得再念一年,这他想都不敢想。

这块石头要是让他不用念学校里的功课,一下子就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那又另当别论了!

愁眉苦脸的伊凡打果园经过,又看到了那老头儿正在咳嗽,老停下来喘气,手里提着桶石灰浆,肩膀上掮着把树皮丝刷子。

伊凡想:

“瞧这个人,他本来可以随便用荨麻打我,可他可怜我,没有打。

现在让我也可怜可怜他,叫他返老还童吧,这样他就不再咳嗽,不再瘸腿,呼吸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于是好心的伊凡来到了老头儿面前,开门见山,把事情一五一十告诉了他。

老头儿好好地谢过小伊凡,可是不肯擅离职守上沼泽地去,因为世界上这种人还是有的:

趁这个机会溜进果园,把水果偷得一个不剩。

老头儿叫小伊凡自己到沼地上去,把石头挖出来,搬到山上去。

他待会上那儿,拿样什么东西把石头敲开。

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

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

第二天早晨,小伊凡拿起厚麻袋,戴了双粗麻布手套,为的是不让手给石头烫伤,就上沼泽地去了。

伊凡弄得浑身是泥,好不容易把石头从沼泽地里挖了出来,接着他就吐出舌头,在山脚的干草上一躺。

他心里说:

“好吧!

我把这块石头推到山上去,等会儿瘸腿老头儿来了,就敲碎石头,返老还童,从头活起啦。

大伙儿都说他一辈子吃够了苦。

他年纪大了,孤单单的,挨过打,遍体鳞伤,不用说,从来没得到过幸福。

别人却得到过。

”他小伊凡虽然小,这种幸福也得到过三次。

一次是他上学要迟到了,一位素不相识的司机用闪闪发亮的小汽车把他从农庄一直送到了学校门口;

另一次是春天里,他赤手空拳在沟里捉到一条大梭鱼;

还有一次是米特罗方叔叔带他进城过了一个快活的“五一”节。

他想到这里,站起身子,耐心地把那块石头推到山上去。

太阳快下山了,老头儿才上山向小伊凡走过来。

这时小伊凡已经精疲力竭,浑身发抖,蜷成一团,在烫石头旁边烘烤又脏又湿的衣服。

“老爷爷,你怎么不带锤子、斧子、铁棍啊?

”小伊凡惊奇地叫起来,“难道你想用手把石头砸碎吗?

“不,小伊凡,”老头儿回答说,“我不想用手把石头砸碎。

我根本就不想砸碎它,因为我不想从头活起。

老头儿说着,走到惊奇的小伊凡身边,摸摸他的头,伊凡感到老头儿沉重的手掌在哆嗦。

老头儿对小伊凡说:

“当然,你准以为我老了,瘸着腿,残废了,很不幸,其实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这条腿是给一根木头压断的,可那时候我们是在推倒围墙,正在构筑街垒,举行起义,要推翻你只在画片上看到过的沙皇。

“我的牙给打落了,可那时候我们被投入了监狱,齐声歌唱革命歌曲。

我的脸也在战斗中被马刀劈伤,可那时候最早的人民团队已经开始反击白匪。

“我害了伤寒病、待在又矮又冷的板棚里,躺在干草上翻来覆去地折腾,说着胡话。

可有一件事比死更可怕,就是我听说我们的国家遭到包围,敌人的军队要战胜我们。

然而,我在重新闪耀的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中清醒过来,我知道了,敌人又被击溃,我们又进攻啦。

“我们这些幸福的人相互从一张病床向另一张病床伸出了瘦骨嶙峋的手,当时胆怯地幻想着,即使不在我们生前也在我们死后,我们的国家将变得像今天这样的强大。

傻伊凡,这还不是幸福吗?

!

我为什么要另一次生命,要另一个青春时代呢?

我曾经是过得很苦,可我过得光明正大!

老头儿说到这里停下来,拿出烟斗来抽。

“对的,老爷爷!

”小伊凡听了轻轻地说。

“既然这样,这块石头本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那个沼泽里,我干吗费劲把它搬到山上来呢?

老头儿说:

“让大家看到它,小伊凡,你看看以后会怎么样吧。

许多年过去了,那块石头依然在那山上原封不动,没有砸碎。

不少人在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

(有删改)

(1)小说中的“魔石”有哪些奇特之处?

请分点概述。

(2)从全文看,小说开头对老头儿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3)“事情闹成这样,叫伊凡很不高兴。

可他没有拒绝,他不想让老头儿生气”,伊凡为什么会“很不高兴”呢?

从“他没有拒绝”能看出伊凡是个怎样的人?

(4)文中说“不少人从它旁边经过,走过去看看,想了想,摇摇头,又走了”,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人,会怎样想呢?

请展开想象,写出你当时的心理活动,不超过60字。

(5)伊凡和老头儿对幸福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请你对其中一人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2013~2012年全国中考真题演练

1.(2013·

河南·

7~11,16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放  学

龙应台

①安安上小学了。

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

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讶地问:

“怎么啦?

”妈妈生气地说:

还问怎么啦!

你过来给我坐下!

”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

”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

”“真的没有呀!

”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

”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

”安安点点头:

“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