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05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啤酒分析操作步骤及方法精文档格式.docx

m为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1滴定所消耗盐酸或硫酸溶液的体积ml。

V2为空白所消耗盐酸或硫酸的体积ml。

52.99为无水碳酸钠的摩尔质量(1/2Na2CO3g/mol。

1000为换算成升后的单位。

1.1.2操作:

1.1.

2.1酚酞碱度的测定:

取50ml或100ml水于250ml三角瓶中,若水样中有余氯,则加入1滴0.1mol/L硫代硫酸钠。

加2滴酚酞指示剂,如溶液呈红色,则用0.1mol/L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恰好消失。

2.2甲基橙指示剂法总碱度的测定:

在滴定过酚酞碱度的溶液中(或另取一份水样,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若溶液呈橙黄色,则用0.1mol/L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橙红色。

1.1.3计算:

C⒈1=1000CV1/VC2=1000CV2/V

式中C⒈1为酚酞碱度mmol/LC2为总碱度mmol/L

V1--测定酚酞碱度所消耗的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至甲基橙终点的酸的用量(如果总碱度所用式样为测定酚酞碱度后的溶液,则酸液用量应该包括V1ml。

V--为水样的体积。

C--为盐酸〔c(HCI〕或硫酸〔c(1/2H2SO4〕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1.2总硬度的测定:

1.2.1试剂和溶液:

1.2.1.1PH=10的氨-氯化铵缓冲溶液:

溶16.9克氯化铵于143ml浓氨水中,用水稀释至250ml摇匀,密封保存可保存一个月。

1.2.1.2锌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基准氧化锌4克(干燥至恒重或基准锌3.3克称

准至0.0001g,用少许水湿润,滴加1+1盐酸溶液至样品溶

解(必要时可稍微加热,转入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

刻度,摇匀。

用基准氧化锌配制时C=M1/81.38。

用基准锌配制时C=M2/65.37。

式中C—锌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1—称取基准氧化锌的质量g;

81.38—氧化锌的摩尔质量g/mol;

M2—称取基准锌的质量g;

65.37—锌的摩尔质量g/mol

1.2.1.3EDTA标准溶液(0.05mol/L

配制:

称取EDTA二钠20克溶于适量热水中,用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标定:

吸取与所需标定的EDTA溶液浓度相当的锌标准溶液(0.05mol/L25.00ml于三角瓶中,仔细滴加1+1氨水至开始出现白色氢氧化锌〔ZN(OH2〕沉淀,加入10mlPH=10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加50ml水,加3-4滴铬黑T指示剂或0.2g铬黑T固体指示剂,用待标定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

同时用75ml水做空白试验。

C=25C0/V1-V2

式中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C0--锌标准溶液的浓度;

V1—滴定所消耗EDTA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消耗的体积ml。

1.2.1.40.5%铬黑T指示剂:

称取0.5克铬黑T溶于10mlPH=10氨

-氯化铵缓冲溶液中,用95%乙醇稀释至1000ml,摇匀。

可用固体铬黑T指示剂,称取0.5克铬黑T与50克氯化钠

研细混匀,易存放。

1.2.2操作:

1.2.2.1吸取水样50ml或适当体积(以滴定时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大于15ml为宜,注入250ml三角瓶中。

1.2.2.2加1-2mlPH=10氨-氯化铵缓冲溶液,加2滴铬黑T指示剂或约0.2克固体铬黑T指示剂。

1.2.2.3以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由酒红色变为蓝色即为终点(在滴入最后几滴时,两次之间应间隔3-5秒,记录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1.2.3计算:

C1=1000C(V1-V2/VP2=56.08C1P3=100.1C1

P4=P2/10

式中C1—总硬度c(CaO,mmol/L;

P2—总硬度(以CaO计,mg/L;

P3—总硬度(以CaCO3计,mg/L;

P4—总硬度,德国度(°

d;

C—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水样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时所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水样的体积,ml;

56.08—氧化钙的摩尔质量g/mol;

100.1—碳酸钙的摩尔质量g/mol。

1.3永久硬度的测定:

1.3.1试剂;

同总硬度。

1.3.2操作;

取水样100ml,加入三角瓶中,煮沸5分钟,冷却沉淀后,过滤,用水充分洗涤,滤液用水稀释至约100ml,按总硬度操作测定并计算永久硬度。

1.4暂时硬度:

暂时硬度=总硬度-永久硬度

1.5钙离子的测定;

1.5.1仪器:

1.5.1.1酸式滴定管。

1.5.1.2250三角瓶。

1.5.1.3移液管。

1.5.2试剂;

1.5.

2.10.05mol/LEDTA标准溶液;

2.2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不用标定;

2.3钙指示剂(铬蓝黑R将氯化钠于105-107℃干燥箱3-4

小时,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取100g氯化钠与0.5g铬蓝黑R研细,混匀,棕色瓶保存。

2.41+1盐酸溶液;

2.5刚果红试纸;

1.5.3操作:

取水样50ml(钙含量在5-10mg之间若欲测样品是较高碱度的硬水,可加入刚果红试纸一小块,用1+1盐酸溶液中和至试纸变

蓝色,然后煮沸一分钟,冷却后滴定于250ml三角瓶中,加

2ml氢氧化钠,使PH值达12-13,加约0.2克指示剂,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用钙指示剂时,终点由红色转变为天蓝色。

1.5.4计算;

C1=1000V1C2/V2

C3=40.08C1

式中C1—水样中钙离子浓度(钙硬,mmol/L;

C2--—EDTA标准溶液的浓度,mmol/L;

C3—水样中钙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V1—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水样的体积,ml;

40.08—钙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1.6镁离子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1.6.1(第一种方法:

镁离子的硬度(C=总硬度-钙离子的硬度

C—单位以mg/L表示之。

1.6.2(第二种方法:

1.6.

2.1原理

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

在用紫脲酸铵做指示剂时,将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钙后的水样中,加入盐酸分解紫脲酸铵,再调节PH至10,以铬黑T作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水样中的镁离子。

2.2试剂

2.2.1紫脲酸铵指示剂150mg紫脲酸铵(C8H4O6M5.NH4.H2O溶于

100g无水乙二醇中,或用200mg紫脲酸铵与100g固体氯化钠一起研磨至通过40-50目筛孔。

2.2.2其它试剂同总硬度及钙的测定

2.3操作

用紫脲酸铵作指示剂测定钙后,取滴定钙后的溶液,用1:

1盐酸中和至刚果红试纸变蓝,放置5-10分钟,待溶液退至无色(若不褪色,可加热至40-50°

C,使之褪色。

用氢氧化钠中和至刚果红试纸变红,再加入缓冲溶液1-2ml,铬黑T指示液1-2滴(或适量的固体粉末指示剂,同测总硬度一样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2.4计算

C3=24.31C1

式中C1—水样中镁离子浓度(镁硬,mmol/L;

C3—水样中镁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24.31—镁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2.5说明

在滴定前把溶液加热到30-40°

C可使终点更清楚。

其它注意事项同总度硬度测定的说明。

1.7氯化物的测定;

1.7.1试剂;

1.7.1.1氯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c(NaCI=0.0141mol/L(以氯离子

计,500mg/L;

将氯化钠置于坩埚中,在500—600℃马弗炉(有些书上写140℃干燥两小时中灼烧40—50分钟,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室温,称取0.8240g(书上是写8.2400g溶于蒸馏水,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7.1.25%g铬酸钾指示剂溶5g铬酸钾(K2CrO4于少量水中,

滴加硝酸银溶液至有明显的红色沉淀生成,放置24小时,过滤后稀释至100ml,摇匀。

1.7.1.30.5%酚酞指示剂称取0.5克酚酞,溶于50ml95%乙醇

中加水稀释至100ml。

1.7.1.4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3=0.0141mol/L;

准确称取2.3956g硝酸银,溶于蒸馏水后转入1000ml棕色容量瓶,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25.00ml氯化钠标准溶液〔c(NaCI=0.0141mol/L〕于250ml三角瓶中,加水25,另取50ml水于另一250ml三角瓶中做空白,分别加入1ml铬酸钾指示剂,在不断摇动下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砖红色刚刚出现为终点。

C1=C225.00/V1-V2

式中C1—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c(AgNO3,mol/L;

C2--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c(NaCI,mol/L;

V1—滴定时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2—空白试验时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

1.7.2操作;

1.7.

2.1取50ml水样(若氯离子含量高,可取适量水样稀释至50ml

置于250ml三角瓶中,另一三角瓶加50ml蒸馏水作为空白。

2.2水样PH=7-10可直接滴定,超出此范围时,加入2滴酚酞作

指示剂,用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溶液(1/2H2SO4=0.05mol/L调至酚酞变色点(PH=8.3。

2.3加入1ml铬酸钾指示剂,用0.014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滴

定至砖红色刚出现即为终点。

记录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

同时做空白滴定。

1.7.3计算:

P=35.45(V1-V2C1000/V

式中P—水样中氯化物的质量浓度(以CI离子计,mg/L;

V1—滴定水样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做空白试验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浓度(AgNO3,mol/L;

35.45氯离子的摩尔质量,g/mol。

1.8电导率的测定;

按电导率仪使用说明书操作。

1.9PH值的测定;

按PH计使用说明书操作。

2啤酒花理化分析:

2.1崩解时间:

在500ml的烧杯中盛入约200ml自来水,放在电炉上加热,在沸腾状态下投入2-3粒颗粒酒花,投入时立即按下秒表计时,待颗粒啤酒花在沸水中已膨胀并松散状态时,停止秒表,记录时间(s。

2.2水分的测定;

2.2.1仪器;

称量瓶、电热干燥箱、干燥器。

2.2.2操作;

准确称取粉碎酒花5克两份,称准至0.0001g,分别置于已烘

干至恒重的有盖称量瓶中,连同盖一并放入恒温的103-104℃的电热烘箱中烘1小时。

加盖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连盖称重。

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2.2.3计算;

X=(M1-M2100/M1-M

式中x—水分含量%

M1—烘干前称量皿及样品质量,g

M2—烘干后称量皿及样品质量,g

M—称量皿的质量,g

报告以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

2.3a-酸和β-酸:

2.3.1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仪、5000转离心机、感量0.1g的天平、振荡器。

2.3.2试剂;

2.3.2.1甲苯(分析纯

2.3.2.2甲醇(分析纯

2.3.2.36.0mol/L氢氧化钠溶液;

将氢氧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后吸取上清液31.2ml注入1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2.3.2.4碱性甲醇溶液;

每100ml甲醇中加入0.2ml6.0mol/L氢氧化钠溶液,此溶液需当天配当天用。

2.3.3操作;

2.3.3.1萃取准确称取两份经粉碎的酒花式样5.000g,分别置于250ml干净的碘量瓶中,用移液管加入100ml甲苯,加塞称重并记录。

将碘量瓶置于振荡器上震荡(或用手摇动30分钟,取下重新称量(若震荡后失重超过0.3克应重做试验。

将碘量瓶倾斜静置5分钟备用。

2.3.3.2测定吸光度;

a稀释A溶液用移液管吸取萃取液5.0ml注入100ml容量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b稀释B溶液用移液管吸取A溶液3.0ml注入50ml容量瓶中,用碱性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C参比溶液吸取5.0ml甲苯注入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吸取3.0ml注入50ml容量瓶中,用碱性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波长275、325、355nm下用10mm石英比色皿分别测定稀释B溶液的吸光度,参比溶液作为空白。

测定时应迅速读数。

2.3.4计算;

D=VAVB/500EV=100.50/500.5.3=0.667

W=d(-51.56A355+73.79A325-19.07A275

W0=W/1-G

式中d—稀释指数;

500--转换系数;

W--a-酸的质量分数,%;

W0—a-酸的质量分数(以绝干计,%;

G—酒花式样水分含量,%

β-酸的计算;

W=0.667(55.57A355-47.59A325+5.10A275

W—β-酸的质量分数,%;

W0—β-酸的质量分数(以绝干计,%;

G-酒花水分含量,%。

注意:

所有有机试剂均有毒性,操作时应戴口罩。

测定吸光度时,操作应迅速,防止有机溶剂的大量蒸发。

平行试验之差≤0.2%。

3.麦芽质量的理化分析

3.1水分的测定;

3.1.1仪器;

粉碎机、电热干燥箱、分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3.1.2操作;

粉碎前将铁丁、石粒等坚硬杂质检出来。

细粉碎样品后,及时称取3-5克,称准至0.0002g,置于于烘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中,此操作应迅速进行。

将称量瓶置于105-107℃电热干燥箱内,取下盖子,烘3小时后,盖上盖子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

3.1.3计算;

W=(m1-m2/m1-m100%

W—麦芽水分的质量分数,%;

m—称量瓶的质量,g;

m1—烘干前称量瓶加样品的质量,g;

m2—烘干后称量瓶加样品的质量,g;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3.2协定法糖化麦汁制备;

略。

3.3粗细粉浸出物差的测定;

3.3.1操作;

分别测出协定法麦汁粗粉和细分中的浸出物(绝干,%。

3.3.2计算;

粗细粉浸出物差(绝干,%=细分浸出物(绝干,%-粗粉浸出物(绝干,%。

3.4色度的测定;

按EBC色度仪操作测定。

3.5总氮的测定;

3.5.1试剂;

3.5.1.1浓硫酸。

3.5.1.2400g/L氢氧化钠:

溶400g氢氧化钠于不含氨的水中,再稀释至1L,静置,使碳酸钠沉淀,吸取上层澄清溶液储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或储存于带有橡皮塞的瓶内。

此溶液的相对密度应为1.36以上。

3.5.1.3混合催化剂:

二氧化钛:

结晶硫酸铜:

硫酸钾=0.3:

0.3:

10。

3.5.1.420g/L硼酸。

3.5.1.5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称取0.1克溴甲酚绿,溶解于100ml95%酒精溶液中。

另称取0.1克甲基红指示剂溶解于100ml95%酒精溶液中。

两份溶液按10:

4的比例混合。

此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终点为灰色。

3.5.1.6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c(HCI或(1/2H2SO4=0.1mol/L;

吸取1+1盐酸溶液18ml或1+1硫酸溶液6ml,用无二氧化碳水稀释至1000ml。

用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大约消耗23ml左右。

式中c—盐酸或硫酸准溶液的浓度c(HCI或c(1/2H2SO4,mol/L;

称取在140℃干燥箱干燥至恒重(3小时的无水碳酸钠0.1-0.15克,称准至0.0001g,溶于无二氧化碳水的三角瓶中(做三个平行试验,各加入100ml无二氧化碳水溶解,分别加入

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或硫酸溶液滴定至橙红色为止,记录用量,按下式计算:

C=m1000/52.99(V1-V2

式中C盐酸或硫酸溶液的浓度C(HCI或C(1/2H⒉SO⒋,mol/L

3.5.2操作;

;

3.5.2.1消化;

3.5.2.1.1准确称取两份1.500g左右混合均匀的粉碎样品(或经测水分的样品,小心转移到两个完全干燥的凯氏烧瓶中。

3.5.2.1.2每克加约10克粉状混合催化剂与样品混合后,再加入20ml浓硫酸,摇匀。

瓶中置一玻璃漏斗,然后将烧瓶成45°

斜置在加热器上。

3.5.2.1.3文火加热到泡沫停止发生后强热使之沸腾,直至溶液转为透明,再继续强热20-30分钟,最终溶液应呈过量硫酸铜的绿色。

3.5.2.2蒸馏;

3.5.2.2.1消化液冷却后,缓缓加入250ml水混匀,再冷却。

3.5.2.2.2连接烧瓶与蒸馏装置,溜出管的尖端插入一250ml三角瓶中。

瓶中盛有约25ml2%硼酸溶液和0.5ml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溜出管尖端应在液面以下。

3.5.2.2.3在烧瓶中加入2克锌粒,塞紧瓶塞,通过加液漏斗加入70ml40%氢氧化钠溶液,轻轻摇动烧瓶,使内溶物混匀。

加热蒸馏到溜出液体约达180ml时停止蒸馏。

3.5.2.2.4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蒸馏液到绿色消失转为灰色。

3.5.2.2.5同样操作做一不加样品的空白测定。

3.5.3计算;

W=〔0.0140(V2-V1M/W0(1-G〕.100%

W1=6.25W

式中—W无水麦芽中含氮的质量分数,%;

V1空白测定中标准酸的用量,ml;

V2样品测定中标准酸的用量,ml;

M标准酸的摩尔浓度,mol/L;

G样品中水分的质量分数,%;

0.0140每1mmol氮的克数;

6.25麦芽中氮和蛋白质的转换系数;

W0样品质量,g;

W1样品中含蛋白质的质量分数(绝干,%。

3.6可溶性氮的测定:

3.6.1仪器、试剂与总氮的测定。

3.6.2操作;

3.6.2.1样品的消化吸取制备好的协定法麦芽汁25.00ml,小心转移到已干燥的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2-3ml,小心蒸发至近干。

加入混合催化剂约10克,缓缓加入浓硫酸20ml,摇匀。

在通风厨内文火加热至泡沫停止发生后,大火加热使之沸腾,待溶液清亮后,再继续加热20-30分钟取下。

3.6.2.2蒸馏将消化液放置使其自然冷却后,缓缓加入不含氮的水250ml,摇匀,冷却。

向凯氏烧瓶内放入约2克锌粒或几块小瓷片。

连接凯氏烧瓶与蒸馏装置,溜出管的尖端插入盛有25ml2%硼酸溶液和0.5ml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的锥形瓶中,溜出管的尖端应在液面以下。

通过加液漏斗加入70m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于凯氏烧瓶中,轻轻摇匀,使内容物混合均匀,然后加热蒸馏,待溜出液达到180ml时停止蒸馏。

3.6.2.3滴定用0.1mol/L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溜出液,至绿色消失转变为灰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同时操作1,2,3步骤用25.00ml水代替麦芽汁做一不加样品的空白试验。

3.6.3计算麦芽中可溶性氮的计算

W=0.0140(V2-V1Cw1/25d20W2

式中W—麦芽中可溶性氮的质量分数(绝干,%;

W1—麦芽的浸出物的质量分数(绝干,%;

V1—空白试验滴定时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样品试验滴定时消耗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c(HCI或c(1/2H2SO4,mol/L;

W2—同一样品麦芽制备的协定法麦芽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