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80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7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国家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中央企业转型发展和向西部扩张加快,东部产业加快转移,有利于我们争取中央支持和借助省外力量加速发展;

我省基础条件改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内生动力增强,自身财力不断提升,丰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显现,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遵循经济成长规律加速发展。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较多矛盾和问题。

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低、城镇化进程慢、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将非常突出,思想观念陈旧、办事效率低下、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乏力、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体制机制转换滞缓等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我省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和压力。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全国呈现出东部率先发展、中部迅速崛起、西部竞相开发的格局,纵向比我省发展明显加快,横向比多数省区市的发展速度更快,我省与先进地区在很多方面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特别是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我省在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城镇人口比重、缩小城乡差距等指标上存在较大差距。

进入“十二五”以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将在前十年蓄积能量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现实压力和潜在压力,我省如不加速发展,就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丧失机遇,就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继续拉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在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和进入加快发展时期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全面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历史性任务,找准我省在全国和区域发展中的定位,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缩小在“好”的方面存在的差距,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慢”这个主要矛盾,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统筹区域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滞后状况,发展是解决全省所有问题的关键。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真正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贯穿于“十二五”的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各领域,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加速发展,就是要创造条件,奋力拼搏,使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加快转型,就是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向全覆盖、社会化转变,推进社会形态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推动跨越,就是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推动经济总量登上新的重要台阶,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基本要求是:

  ——必须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积极扩大消费、出口需求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保持投资合理较快增长,围绕科学规划实施重大项目,依托重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必须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积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优势互补。

  ——必须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

  ——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人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青山绿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良好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按照行政干预最少、发展环境最优、服务质量最好的目标,在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构建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对内对外开放环境。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要努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加速发展。

全省生产总值确保实现8000亿元,力争翻一番、突破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6%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6:

45:

45.4;

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到25%以上;

力争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45%。

  ——发展基础平台进一步夯实。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相适应的交通基础平台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快速铁路系统,铁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5000公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超过14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

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9亩,农村人口人均基本口粮田达到0.5亩。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7%;

人力资源和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明显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50万人。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耕地保有量439.8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45%;

森林蓄积量3.8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同步;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省常住人口3936万人;

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0岁以上;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20万人以上;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

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39.82万套,2014年前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0万户;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到0.31人;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

公共管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完善。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型发展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五年的艰苦奋斗,使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登上一个新的重要台阶,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赶超进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条件更加充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第二篇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集聚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坚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优势资源转化,延长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基地,着力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增加投资中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基本形成特色工业经济体系,通过工业的主导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互动发展。

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增加1.5倍,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工业累计投资实现1.5万亿元以上;

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等八大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

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第四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加大能源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规模型、效益型、生态型的多元化能源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

  第一节提高煤炭工业总体水平

  推进煤炭产业规模化、节约化和集团化发展,加大煤矿资源的整合和大矿建设力度,调整完善煤炭工业结构和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鼓励省内外有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

“十二五”期间建成1个年产量5000万吨和2个年产量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全省煤炭企业控制在200个以内;

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控制的煤炭资源量占全省占用煤炭资源量的80%以上,产量占全省总产量70%以上。

提高洗精煤产量和煤炭洗选比例,推进清洁用煤、节约用煤和高效用煤。

加快规划矿区内后备资源勘探力度,提高勘查深度。

推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及关联产业。

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设施、装备和技术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第二节巩固壮大电力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优势,坚持扩大省外市场与保证省内用电并重,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

进一步优化电力结构,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发电。

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进一步加快电源项目和配套煤矿建设,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和“上大压小”替代容量电源项目、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电力装机达到4500万千瓦,其中新增外送400万千瓦,达到1400万千瓦,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

  第五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

  依托能源工业,充分发挥资源组合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工业为重点,按照煤电化、煤电铝、煤电磷、煤电冶一体化发展思路,推进煤电联营、电冶联营,大力发展优势原材料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磷化工、铁合金生产基地和南方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第一节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多联产的要求,积极改造提升传统煤化工,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提高醇醚、醋酸、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比重,积极构建结构相对优化、品种比较齐全、产业链较长、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贵州省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和项目,推进煤炭液化工程。

加强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有序开发磷矿资源,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改造提升现有装置及配套能力,推进磷化工产业的精细化、集约化发展,推进黄磷深加工、热法磷酸深加工和湿法磷酸深加工,重点发展高纯黄磷、精细磷制品和精细磷酸盐产品,加快磷矿伴生资源尤其是重稀土矿等贵重资源的开发利用。

大力发展氯碱化工。

积极发展橡胶加工和锰、钡等其他精细化工,打造全国主要的精细碳酸钡生产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基地。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形成年产醇醚300万吨、烯烃60万吨的生产能力;

形成年产磷酸500万吨,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5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

  第二节调整提升有色工业

  以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铝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铝加工,实现铝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型,建设形成贵阳、遵义两大铝电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大型铝工业基地,推动黔东南、六盘水、安顺、铜仁等地发展铝加工。

以增强钛矿资源保障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钛产业扩大产能、调整结构,完善钛材品种,重点向高质量的钛及钛合金产品和钛带领域扩展。

加快和规范黄金工业发展。

支持铜仁、黔东南积极发展钒深加工。

形成年产氧化铝460万吨、电解铝260万吨、铝加工150万吨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做大做强冶金工业

  以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优化升级、合理布局、重组发展为重点,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档次。

改造提升钢铁工业,支持六盘水、贵阳等地调整钢材品种结构,延长产业链,推进钢材深加工。

调整优化提升铁合金产业,积极引导铁合金企业在资源优势区域的集聚发展和结构升级,发挥锰系、硅系铁合金和工业硅生产优势,推广铁合金精炼技术,生产低碳、低磷、低硫、微碳等精炼铁合金产品。

支持铜仁、黔东南等地实施金属锰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发展金属锰深加工。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第四节加快发展新型建材

  依托优势资源,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传统建材的升级换代和延伸加工,支持新型建材扩大生产规模。

加快水泥产业的结构调整,合理布局水泥项目,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推广应用低温余热发电,做强水泥产业。

加快各类利用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冶金渣、尾矿沙等大宗工业废渣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推广运用,年利用各种工业废弃物3000万吨以上。

支持开发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积极发展玻璃深加工产品、天然石材和建筑陶瓷。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建材产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第六章推进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

  充分利用我省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挖掘省内市场和拓展省外市场,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依托重大项目,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重点打造以贵阳为核心区,遵义、安顺、凯里、都匀为配套功能区的黔中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努力使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大的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制造业

  围绕全省能矿产业发展,支持和加强能矿产业与制造业有机衔接,以装备主机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配套为基础,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增强省内成套设备生产和配套能力。

重点建设贵阳、遵义能矿产业装备基地;

支持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等地开发电力、化工及矿山机械装备。

  第二节积极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

  依托省内航空工业基础,加大对民用航空产品和实用性航空产品的研发力度,以通用飞机研制和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装备产业。

依托省内航天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航天高新技术产品为重点的航天装备产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

  积极引进省外汽车生产优强企业,推动省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以贵阳客车、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遵义轻卡、微型面包、特种车等汽车生产基地,毕节载货汽车、农用车生产基地和安顺客车、微型车、特种车生产基地为龙头,以一大批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装备。

  第四节积极发展机电及其他机械装备制造业

  支持贵阳、遵义、黔南、黔东南等地区相关机电企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升级,提升省内机电工业水平,积极发展以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风力发电装备、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信息产品、铁路车辆及备件为重点的装备产业。

支持思南、赤水、贞丰等地依托内河航运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发展以内河船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

  第七章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轻工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以优质烟酒和民族制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构建具有我省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轻工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的带动和对重工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烟草基地、名优白酒基地、中药现代化基地和南方重要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第一节提升壮大烟酒产业

  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推进烟酒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精细制造和市场建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总量。

按照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求,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大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贵烟”品质和壮大品牌,推进烤烟生产相对集中布局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

充分发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名优白酒在白酒总量中的比例,大力发展年份酒,扩大对高端市场的占有率,整合其他优质白酒品牌,全力打造黔北地区、黔中地区、南部地区三个“贵州白酒”品牌基地和仁怀白酒工业园,提升“贵州白酒”品牌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支持发展啤酒、果酒、保健酒及非粮食原料酒。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烟酒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两烟”500亿元,白酒500亿元;

卷烟总规模达到300万箱,“贵烟”产销规模达到80-100万箱,力争达到120万箱,“贵烟”品牌在高档卷烟(一、二类)行业排位进入前十名,烟叶850万担;

白酒产量达到50万千升,茅台酒产能达到4万千升。

  第二节发展壮大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

  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林加工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民族医药、特色食品和旅游商品。

以推进中药现代化为主线,重点发展民族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做强“益佰”、“神奇”、“百灵”、“同济堂”、“信邦”等著名品牌,加快医药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医药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依托“老干妈”等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重点发展辣椒制品、肉制品、马铃薯制品、核桃乳、植物油、调味品和精制茶等特色食品工业,大力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

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发挥竹、木资源优势,加快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纸浆造纸工业。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建设旅游小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银器、蜡染蜡画、刺绣、民族服装服饰、民族乐器等系列产品。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特色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第八章加快培育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立足我省资源优势和技术基础,把握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按照“明确重点、集中突破、开放合作、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第一节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点开发一批比较优势较大的产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建设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贵阳、遵义新材料产业基地。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第二节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技术产业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

提升各类高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

  第九章提高工业发展的集群化水平

  综合考虑各区域资源分布、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类型,加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紧密结合和互动发展,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优势工业集聚发展。

  第一节促进工业集群式布局

  依托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干线,与城镇化空间布局相衔接,充分发挥各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强化区域分工和经济联系,点轴发展与点状发展相结合,形成全省中、西、北、东南各具产业发展重点的工业化战略布局。

黔中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