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881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会出现的课文Word下载.docx

叙述平稳有节奏;

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第5课《合欢树》史铁生

1、史铁生(1951-)北京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文章表现了对自己有了成就而母亲辞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感,表现深沉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缅怀。

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

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母爱、象征我的成长、象征我的命运)

第7课《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

1、欧·

亨利(1862-191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

小说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

他为此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

场景的描写融人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行为之中;

叙述的简练;

欧·

亨利式的结尾: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幽默与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第8课《邂逅霍金》葛剑雄

1、选自《文汇报》。

葛剑雄(1945-)教授,历史学家。

霍金(1942-)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引力学研究。

著有《时间简史》。

作者以在剑桥邂逅霍金的一次经历表达对霍金与病魔抗争,献身科学,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坚毅品格和奉献精神的尊敬以及对剑桥的那份平静、看似冷淡却又隐藏着平等、尊重自由的人文环境的赞美。

叙、议、抒情相结合;

人物描写的多角度、多层次。

第10课《再别康桥》徐志摩

1、选自《徐志摩诗全编》。

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作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融合;

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第11课《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北方》《归来的歌》。

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飞下的农夫、少妇、母亲、垦者等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

回环递升的表现手法;

缘情造境、以境显情的创作手法;

通过意象的捕捉营造含蓄的诗意。

第12课《双桅船》舒婷

1、舒婷(1952-)。

当代诗人。

原名龚佩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

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

语言平实细腻,感情真挚。

第15课:

《蒹葭》

1.《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内容主旨:

《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把暮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交铸在一起,把实情实景与想象幻想结合在一起,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

全诗意境朦胧凄清,感情执著真切,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美感:

绘画美、音乐美、人性美。

第16课《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有《柳河东集》。

通过对橐驼种树情况的记述,映照当时弊政,表达了作者关于“养民”的思想,政令的实施必须适合人民需要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讽喻当时的统治者令烦扰民的弊政。

对比、类比手法的运用(对比有一:

郭橐驼种树的成功与“他植者”种树的失败;

类比有二:

种树—治国;

他植者—长人者:

①“他植者”种树马马虎虎与“长人者”不关心老百姓痛痒;

②“他植者”种树“爱之太殷,忧之太勤”与“长人者”“好烦其令”;

③“他植者”种树“木之性日以离”与“长人者”使人民“病且怠”。

);

简洁而生动,婉约而多讽。

第17课《病梅馆记》龚自珍

1、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

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病梅馆记》正是作者以"

文人画士"

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病态的梅花,以至于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阶级束缚人们思想、扼杀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自由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题发挥,以梅喻人,借物议政;

多用排比。

第19课《促织》蒲松龄

1、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

“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即“记”,“志异”即记叙奇闻轶事。

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

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征促织、捉促织、获促织、毙促织、献促织、议促织)

借古讽今的笔法:

借明朝喻清朝,讽刺揭露贪官虐吏;

人物细腻的心理描写;

跌宕起伏、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第20课《香菱学诗》曹雪芹

1、选自《红楼梦》。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写香菱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全过程,围绕“苦”字描写了香菱苦听作诗的方法、苦读诗、苦心作诗三部分来写。

曹雪芹写香菱学诗,不仅仅是表达“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看法;

更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价,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悲剧色彩便更为强烈了。

人物描写细腻、鲜明;

用侧面描写来烘托。

第二册

第1课《老王》杨绛

1、选自《杨绛散文》。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

剧作家、翻译家、散文家。

作品有散文《干校六记》、小说《洗澡》等。

本文写的是作者与车夫老王交往的故事。

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他的眼睛又不好,生活更是凄凉艰难。

但是他心好,老实厚道,关心人。

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极其淳朴的好人。

表达出作者对一个无依无靠的车夫的怜惜及对下层劳动阶层人的愧怍。

对比;

言简意丰,朴实自然的语言;

选取小事,情节详略得当。

第2课《项链》莫泊桑

1、莫泊桑,法国作家,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

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一生》、《我的叔叔于勒》等。

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

由于虚荣心作祟向一个贵妇人借了一条项链.后来这条项链不慎在舞会上丢失,路瓦栽太太为了赔给朋友一模一样的项链,开始了艰辛的生活,葬送了十年的青春。

最后,当她在还清欠款后,偶遇那位贵妇人时,妇人却告诉她那条项链其实是假的。

小说揭露了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奢侈,对路瓦栽夫人(即玛蒂尔德)追求奢侈享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同时也对她寄予同情之心。

人物描写细腻、深刻;

精巧的艺术构思(主人公由逆境到顺境再到逆境的曲折过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第4课《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1、选自《萧红全集》。

萧红,现代小说家。

著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通过撷取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片断,勾画出了一个充满智慧、幽默、爽朗、平易,同时又无比关爱他人的鲁迅形象。

浅白质朴的语言风格;

行散而神不散,于细微处还原本真。

第5课《小溪巴赫》肖复兴

1、选自《音乐笔记》。

肖复兴,北京人,当代作家。

巴赫,德国作曲家。

巴洛克盛期代表人物,作品主要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

用轻灵、诗化、富于音乐美的文字,引领读者走进了巴赫那恬静、安详、圣洁、恒久的音乐世界,使读者体会到了作者与巴赫音乐的情感交流与心灵感应,以及作者寄予其中的深深地怀念与景仰之情。

将小溪、巴赫、巴赫的音乐三者融合为一体,托物抒情、托物言志;

运用通感的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化做有形的画面。

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1.内容概要:

悼念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既寄托了恩格斯的哀思,更准确地评述了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有力的教育和鼓舞了正在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战士和广大人民群众。

2.艺术手法:

本文是悼词,具有议论性文章思路严谨缜密的特点,评述性语言客观、有分寸感.

第8课《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

选自《鲁迅全集(卷五)南腔北调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辞世时享年55岁。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人称“文思革”.代表作:

小说集《呐喊》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

在柔石等五位作家遇难两周年之际,一吐心中的悲愤,怀念他们与自己的交往,让他们可爱的形象永远活在世人心中,赞扬他们是中国很好的青年,愤怒控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决意从悲哀中振作起来,与黑暗势力继续斗争下去.

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委婉曲折地表情达意:

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矛盾冲突,在“记念”与“忘却”的心理矛盾冲突中悲愤交织;

旁征博引,善于引用古人、古事,或作比喻或影射今人今事和借古讽今。

第10课《哦,香雪》铁凝

选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

铁凝,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主席.著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笨花》,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等。

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幕,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描写了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上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淳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着与坚毅的品质;

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第11课《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选自《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变形记》,孤独三部曲《美国》、《城堡》、《审判》、《饥饿艺术家》等。

通过小职员格力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形象的揭示了现代人这样的生存困境:

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的压力下,渐渐丧失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摸乃至走向冷酷。

现实与虚幻的结合:

借助荒诞的情节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形异化;

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刻画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

他变成了大甲虫。

大甲虫象征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处境,象征了自我的一种怯懦、逃避和封闭。

第14课《阿房宫赋》杜牧

选自《樊川文集》。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与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

使用大量的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传统技巧;

语言特点:

使用若干散句,整散结合;

注意韵脚变化,更加自由奔放。

第15课《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选自《栾城记》。

苏辙,字子由,晚年退居颍川,自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

苏辙被贬筠州期间,借为快哉亭作记,寄情于山水间,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慰藉,表现出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以“快哉”之意行文布局,自然流畅;

写景议论之间,寄寓深刻,令人回味。

第16课《项脊轩志》归有光

选自《震川先生集》。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

题中“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2.艺术特色:

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采用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来表情达意,语言清新、凝练。

第18课《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又题为《孔雀东南飞》。

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控诉;

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反抗精神的赞美;

对珍惜美好婚姻、爱情、生命的愿望。

双线结构:

矛盾冲突一线与爱情纠葛一线,交替发展;

叙事前呼后应,互为映衬;

形象鲜明,描写见性格,对话有个性。

比兴、铺陈等手法的运用,景物渲染。

第19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为“诗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这首诗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明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借告别题材抒情言志;

用梦幻内容写现实之事;

以夸张手法描绘幻想世界;

借灵动诗体表现恣肆奔放的感情。

第三册

第1课《读书示小妹+八生日书》贾平凹

选自《贾平凹散文大系》,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都》、《废都》、《浮躁》,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等。

作者通过给小妹的信,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方法,流露了深深的骨肉之情。

在信中,作者回顾了自己早年读书求学时的艰难,剖析了自己走上社会之后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人生奋斗过程之中最终的价值选择,这就是读书、明理、做人。

捕捉和再现事物精微之处来揭示读书的真谛和人生境界;

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琐事传达出的兄妹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第2课《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

黑塞

选自《黑塞说书》,赫尔曼·

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有《彼得·

卡门青特》、《荒原狼》等。

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教养应该以个性或人格作为前提,为获得教养而学习能使人的精神追求不断地进人新的境界。

这种重复阅读、不断感悟、不断有所发现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

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

对比论证,如:

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第4课《白莽作〈孩儿塔〉序》鲁迅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1,内容概要:

回忆白莽的音容笑貌,客观而热情地评价《孩儿塔》的创作意义,点明《孩儿塔》的价值,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烈士与革命事业的深沉情感。

描写人物手法:

白描、肖像、神态、语言,表现出白莽的年轻、乐观、坚定的革命精神;

排比、比喻句形象地评述《孩儿塔》宣传动员革命的战斗作用和鲜明的思想倾向,语势酣畅;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第5课《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资中筠

选自《学海岸边》。

资中筠(1930-),著名历史学家,国际问题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概述了司马迁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比较系统、通俗、简明扼要地介绍《史记》中各个体裁代表性篇目的内容及故事梗概,并对其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了阅读分析。

选择典型例证《李将军列传》、《项羽本纪》和《孝武本纪》来证明司马迁以克制、含蓄表达深沉情感、强烈爱僧的奇特笔法。

第7课《爱因斯坦与艺术》赵鑫姗

选自《科学·

艺术·

哲学断想》。

作者赵鑫珊(1938-),当代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著有《哲学与当代世界》、《普郎克之魂》、《地球在哭泣》、《黄昏都下潇潇雨》等

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指出艺术与科学的互补性、相通性,从而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

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理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语言风格。

第8课《说数》沈致远

选自《科学是最美丽的—科学艺术与人文思维》,沈致远(1929-),物理学家,同时致力于科学文艺创作。

作者认为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数的意义非同小可,他期盼着数的发展史上有更新的篇章。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体现在四方面:

(1)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

(2)修辞方法:

比喻、对比、拟人;

(3)遣词造句:

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

(4)表达方式:

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

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操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第10课《想北平》老舍

选自《老舍文集》(第14卷),老舍(1899-1966),满族。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作者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

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

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细节描写,从平凡事物人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语言通俗纯净、简洁亲切还有点幽默诙谐。

第11课《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冯友兰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著有《中国哲学史》、《新原道》、《新原人》等。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蔡先生的教育有两大端,一个是春风化雨,一个是兼容并包。

以小见大,巧妙地选取平凡的事例来勾画一位“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大教育家形象,又以精粹的议论恰当地点出了蔡先生的精神境界的内涵;

人物描写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第14课《诸子喻山水》

选自《论语》,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著有《孤愤》、《说难》等。

选自《管子》,管子(公元前770-前476)中国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选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称为“亚圣”。

选自《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腆。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选自《孙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

著有《孙子兵法》。

通过先秦诸子有关山水的十一则议论,展示了古代先哲们对山水的思索和感悟,表达了他们由山水悟出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哲理。

设喻说理的议论方法,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给人以鲜明清晰的认知和生动形象的美感。

第15课《秋水》庄子

选自《庄子·

外篇》,《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中反映道家学派思想的代表著作,由内篇、外篇和杂篇组成。

庄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人,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老庄。

文章通过黄河、北海、天地以及人与万物的对比,旨在宣扬相对主义思想。

启示我们宇宙是无穷的,而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个人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上进,才能突破局限,超越自我。

议论说理形象化;

设想奇特,章法谨严;

气势充沛的语言特色;

比喻、对比、铺陈等手法的运用。

第16课《前赤壁赎》苏拭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本文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

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通过主客问答,表达对于宇宙人生的见解。

景情理紧密结合:

充满诗情画意又寄寓人生哲理;

“以文为赋”:

诗歌的情韵,散文的透辟;

语言可感:

形象优美,精譬恰当。

第17课《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阐述“志’,“力”“物”三者统一的做事条件;

提出“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因事说理:

不重景物描绘,而重阐述哲理,给人以思想启迪;

叙议结合:

叙为议立下根基,议是叙的回应和提升,前呼后应,环环相扣.

第四册

第1课《故都的秋》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沉沦》。

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