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955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检测与监测室室内环境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1.4.4苯

采用吸附法采集样品,以内装100mg活性炭,长150mm,内径3.5-4.0mm,外径6mm的玻璃管进行采(抽)样,控制流量为0.5L/min采气10L。

用检定过的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抽)样系列在采(抽)样前后的流量。

误差须小于5%。

并记录采(抽)样点温度、湿度、气压,同时同步采

集室外空气平行样作为空白样。

1.4.5总挥发有机物

以吸附法进行采(抽)样,所用吸附管为Tenax-TA吸附管,以0.5L/min速度采气10L,并记录采(抽)样点温度、湿度及气压。

1.4.6现场加采不少于10%的密码样作为质控样。

第二章甲醛的测定

2.1应用标准

GB/T 

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

化学污染物》

2.2检测方法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2.3原理

空气中的甲醛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

根据颜色深浅比色定量。

2.4试剂

本法中所用水均为重蒸馏水或去离子交换水:

所用试剂纯度一般为分析纯。

2.4.1吸收液原液:

称量0.10g酚试剂〔C6H4SN(CH3):

NNH2·

HCl,简称MBTH〕,加水溶解,倾与100mL具塞量筒中,加水至刻度。

放冰箱中保存,可稳定三天。

2.4.2吸收液:

量取吸收原液5mL,加95mL水,即为吸收液。

采样时,临用现配。

2.4.31%硫酸铁铵溶液:

称量1.0g硫酸铁铵〔NH4Fe(SO4)2·

12H2O〕用0.1mol/L盐酸溶解,并稀释至100mL。

2.4.4碘溶液〔c(1/2I2)=0.1000mol/L〕:

称量40g碘化钾,溶于25mL水中,加入12.7g碘。

待碘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移入棕色瓶中,暗处贮存。

2.4.51mol/L氢氧化钠溶液:

称量4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2.4.60.5mol/L硫酸溶液:

取28mL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2.4.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可用从试剂商店购买的标准试剂,也可按附录A制备。

2.4.80.5%淀粉溶液:

将0.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100mL沸水,并煮沸2~3min至溶液透明。

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氯化锌保存。

2.4.9甲醛标准贮备溶液:

取2.8mL含量为36%~38%甲醛溶液,放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1mL约相当于1mg甲醛。

其准确浓度用于下述碘量法标定。

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的标定:

精确量取20.00mL待标定的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置于250mL碘量瓶中。

加入20.00mL〔c(1/2I2)=0.1000mol/L〕碘溶液和15mL1mol/L氢氧化钠溶液,放置15min。

加入20mL0.5mol/L硫酸溶液,再放置15min,用[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现淡黄色时,加入1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恰使蓝色褪去为止,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V2),mL。

同时用水做试剂空白滴定,记录空白滴定所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V1),mL。

甲醛溶液的浓度用公式

(1)计算:

甲醛溶液浓度(mg/mL)=(V1-V2)×

c1×

15/20……………

(1)

式中:

V1——试剂空白消耗[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V2——甲醛标准贮备溶液消耗[c(Na2S2O3)=0.1000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c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准确物质的量浓度;

15——甲醛的当量;

20——所取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的体积,mL;

二次平行滴定,误差应小于0.05mL,否则重新标定。

2.4.10甲醛标准溶液:

临用时,将甲醛标准贮备溶液用水稀释成1.00mL含10µ

g甲醛,立即再取此溶液10.00mL,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吸收原液,用水定容至100mL,此液1.00mL含1.00µ

g甲醛,放置30min后,用于配制标准色列管。

此标准溶液可稳定24h。

2.5仪器和设备

2.5.1大型气泡吸收管:

出气口内径为1mm,出气口至管底距离等于或小于5mm。

2.5.2恒流采样器:

流量范围0~1L/min。

流量稳定可调,恒流误差小于2%,采样前和采样后应用皂沫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流量,误差小于5%。

2.5.3具塞比色管:

10mL。

2.5.4分光光度计:

在630nm测定吸光度。

2.6采样

用一个内装5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10L。

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应在24小时内分析。

2.7分析步骤

2.7.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具塞比色管,用甲醛标准溶液按表1制备标准系列。

表1甲醛标准系列

管号

1

2

3

4

5

6

7

8

标准溶液,mL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1.50

2.00

吸收液,mL

5.0

4.9

4.8

4.6

4.4

4.2

4.0

3.5

3.0

甲醛含量,mL

0.1

0.2

0.4

0.6

0.8

1.0

1.5

2.0

各管中,加入0.4mL1%硫酸铁铵溶液,摇匀。

放置15min。

用1㎝比色皿,在波长630nm下,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以甲醛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并计算回归线斜率,以斜率倒数作为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Bg(µ

g/吸光度)。

2.7.2样品测定

采样后,将样品溶液全部转入比色管中,用少量吸收液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5mL。

按绘制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见2.7.1)测定吸光度(A);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5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试剂空白的吸光度(A0)。

2.8结果计算

2.8.1将采样体积按式

(2)换算成标准状态下采样体积。

V0=VtT0P/P0(273+t)…………………………………

(2)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Vt——采样体积,为采样流量与采样时间乘积;

t——采样点的气温,℃;

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101kPa;

2.8.2空气中甲醛浓度按式(3)计算。

c=(A-A0)×

Bg/V0…………………………………(3)

c——空气中甲醛浓度,mg/m3;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g——由2.7.1项得到的计算因子,µ

g/吸光度;

V0——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2.9测量范围、干扰和排除

2.9.1测量范围

用5mL样品溶液,本法测定范围为0.1~1.5µ

g:

采样体积为10L时,可测浓度范围0.01~0.15mg/m3。

2.9.2灵敏度

本法灵敏度为2.8µ

g/吸光度。

2.9.3检出下限

本法检出0.056µ

g甲醛。

2.9.4干扰及排除

20µ

g酚、2µ

g醛以及二氯化氮对本法无干扰。

二氧化硫共存时,使测定结果偏低。

因此对二氧化硫干扰不可忽视,可将气样先通过硫酸锰滤器(见附录B),予以排除。

2.9.5再现性:

当甲醛含量为0.1、0.6、1.5µ

g/5mL时,重复测定的变异系数为5%、5%、3%。

2.9.6回收率:

当甲醛含量0.4~1.0µ

g/5mL时,样品加标准的回收率为93%~101%。

附录A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制备及标定方法

A.1试剂

A.1.1碘酸钾标准溶液[c(1/6KIO3)=0.1000mol/L]:

准确称量3.5667g经105℃烘干2h的碘酸钾(优级纯),溶解于水,移入1L容量瓶中,再用水定溶至1000mL。

A.1.21mol/L盐酸溶液:

量取82mL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A.1.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0.1000mol/L]:

称量25g硫代硫酸钠(Na2S2O3·

H2O),溶于1000mL新煮沸并已放冷的水中,此溶液浓度约为0.1mol/L。

加入0.2g无水碳酸钠,贮存于棕色瓶内,放置一周后,再标定其准确浓度。

A.2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方法

精确量取25.00mL[c(1/6KIO3)=0.1000mol/L]碘酸钾标准溶液,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75mL新煮沸后冷却的水,加3g碘化钾及10mL1mol/L盐酸溶液,摇匀后放入暗处静止3min。

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至淡黄色,加入1mL0.5%淀粉溶液呈兰色。

再继续滴定至兰色刚刚褪去,即为终点,记录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体积(V,mL),其准确浓度用下式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0.1000×

25.00/V平行滴定两次,所用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差不能超过0.05mL,否则应重新做平测定。

附录B硫酸锰滤纸的制备

取10mL浓度为100mg/mL的硫酸锰水溶液,滴加到250cm2玻璃纤维滤纸上,风干后切成碎片,装入1.5×

150mm的U型玻璃管中。

采样时,将此管接在甲醛吸收管之前。

此法制成的硫酸锰滤纸,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效能,受大气湿度影响很大,当相对湿度大于88%,采气速度1L/min,二氧化硫浓度为1mL/m3时,能消除95%以上的二氧化硫,此滤纸可维持50h有效。

当相对湿度为15%~35%时,吸收二氧化硫的效能逐渐降低。

所以相对湿度很低时,应换用新制的硫酸滤纸。

第三章氨的测定

3.1应用标准

3.2检测方法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3.3原理

空气中氨吸收在稀硫酸中,在亚硝基铁氰化钠及次氯酸钠存在下,与水杨酸生成蓝绿色的靛酚蓝染料,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

3.4试剂和材料

本法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无氨蒸馏水〔制备方法见附录A〕。

3.4.1吸收液〔c(H2SO4)=0.005moL/L〕:

量取2.8mL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L。

临用时再稀释10倍。

3.4.2水杨酸溶液(50g/L):

称取10.0g水杨酸〔C6H4(OH)COOH和10.0g柠檬酸钠(Na2C2O7·

2H2O),加水约50mL,再加55mL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用水稀释至200mL,此试剂稍有黄色,室温下可稳定一个月。

3.4.3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10g/L):

称取1.0g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2·

NO·

2H2O〕溶于100mL水中贮于冰箱中可稳定一个月。

3.4.4次氯酸钠溶液〔c(NaClO)=0.05moL/L〕:

取1mL次氯酸钠试剂原液,用碘量法标定其浓度(标定方法见附录B)。

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稀释成0.05moL/L的溶液。

贮于冰箱中可保存两个月。

3.4.5氨标准溶液

3.4.5.1标准贮备液:

称取0.3142g经105℃干燥1h的氯化铵(NH4Cl),用少量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3.4.1)稀释至刻度此液1.00mL含1.00mg氨。

3.4.5.2标准工作液:

临用时,将标准贮备液(3.4.5.1)用吸收液稀释成1.00mL含1.00µ

g氨。

3.5仪器、设备

3.5.1大型气泡吸收管:

有10mL刻度线,出气口内径为1mm,与管底距离应为3~5mm。

3.5.2空气采样器:

流量范围0~2L/min,流量稳定。

使用前后,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统的流量,误差应小于±

5%。

3.5.3具塞比色管:

3.5.4分光光度计:

可测波长为697.5nm狭缝小于20nm。

3.6采样

用一个内装10mL吸收液的大型气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气5L,及时记录采样点的温度及压力。

采样后,样品在室温下保存,于24h内分析。

3.7分析步骤

3.7.1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10mL具塞比色管7支,按表1制备标准系列管。

表1氨标准系列

0.50

3.00

5.00

7.00

10.00

9.50

9.00

氨含量,ug

在各管中加入0.50mL水杨酸(3.4.2),再加入0.10mL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3.4.3)和0.10mL次氯酸钠溶液(3.4.4),混匀,室温下放置1h。

用1㎝比色皿,于波长697.5nm处,以水作参比,测定各管溶液的吸光度。

以氨含量(µ

g)作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校准曲线的斜率、截距及回归方程

(1)。

Y=bx+a…………………

(1)

Y——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X——氨含量,µ

g;

a——回归方程式的截距;

b——回归方程式斜率。

标准曲线斜率b应为0.081+0.003吸光度/µ

以斜率的倒数作为样品测定时的计算因子(Bs)。

3.7.2样品的测定

将样品溶液转入具塞比色管中,用少量的水洗吸收管,合并,使总体积为10mL。

再按制备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3.7.1)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用10mL未采样的吸收液作试剂空白测定。

如果样品溶液吸光度超过标准曲线范围,则可用试剂空白稀释样品显色液后再分析。

计算样品浓度时,要考虑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3.8结果计算

3.8.1将采样体积按式

(2)换处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VtT0P/P0(273+t)……………………………

(2)

式中:

Vt——采样体积,由采样流量乘以采样时间而得,L;

T0——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273K;

P0——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101.3kPa;

P——采样时的大气压力,kPa;

t——采样时的空气温度,℃。

3.8.2空气中氨浓度按式(3)计算:

c(NH3)=(A-A0)×

Bs/V0………………………(3)

c——空气中氨浓度,mg/m3;

A——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A0——空白溶液的吸光度;

Bs——计算因子,ug/吸光度;

V0——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L。

3.9测定范围、精密度的准确度

3.9.1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为10mL样品溶液中含0.5~10ug氨。

按本法规定的条件采样10min,样品可测浓度范围为0.01~2mg/m3。

3.9.2灵敏度

10mL吸收液中含有1μg的氨,吸光度为0.081±

0.003。

3.9.3干扰和排除

对已知的各种干扰物,本法已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排除,常见的Ca2+、Mg2+、Fe3+、Mn2+、Al3+等多种阳离子已被柠檬酸络合;

2μg以上的苯氨有干扰,H2S允许量为30μg。

3.9.4方法的精密度

当样品中氨含量为1.0,5.0,10.0μg/10mL时,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1%、2.9%、1.0%,平均相对偏差为2.5%。

3.9.5方法的准确度

样品溶液加入1.0、3.0、5.0、7.0μg/10mL的氨时,其回收率为95%~109%,平均回收率为100%。

第四章苯的测定

4.1应用标准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附录F

4.2检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4.3原理

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用活性炭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提取出来,再经二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

4.4试剂、仪器与设备

4.4.1苯:

标准溶液。

4.4.2纯氮:

纯度不小于99.99%。

4.4.3注射器:

L和10µ

L。

体积刻度误差应校正。

4.4.4活性炭采样管:

长150㎜,内径3.5~4.0㎜,外径6㎜的玻璃管内装100mg椰子壳活性炭。

4.4.5恒流采样器:

流量范围应包含0.5L/min,并且当流量为0.5L/min时,应能克服5kPa~10kPa的阻力,此时用皂膜流量计校准采样系列在采样前和采样后的流量,相对偏差不应大于±

4.4.6热解吸装置:

热解吸装置主要由加热器、控温器、测温表、及气体流量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调温范围为100~400℃,控温精度±

1℃,热解吸气体为氮气,流量调节范围为50~100mL/min,读数误差±

1mL/min。

所用的热解吸装置的结构应使活性炭管能方便地插入加热器中,并且各部位受热均匀。

4.4.7气相色谱仪:

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4.5采样

在采样地点打开活性炭管,与空气采样器入口垂直连接,以0.5L/min的速度抽取10L。

采样后,将管的两端套上塑料帽,并记录采样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样品放入干燥器中可保存5天。

4.6分析步骤

4.6.1色谱分析条件

4.6.1.1流量调节阀圈数:

氮气:

8.36;

氢气:

4.40;

空气:

6.14;

尾吹:

5.68;

分流:

4.56。

4.6.1.2分析温度:

柱温:

60℃;

进样器:

250℃;

检测器:

250℃。

4.6.2热解吸仪条件

4.6.2.1流量调节阀圈数:

4.20。

4.6.2.2解吸温度:

320℃。

4.6.3绘制标准曲线

抽取苯标准溶液1µ

L~5µ

L注入活性炭吸附管,分别制备苯含量为0.05µ

g、0.1µ

g、0.5µ

g、1.0µ

g、2.0µ

g的标准吸附管,同时用100mL/min的氮气通过吸附管,5min后取下并密封,作为吸附管标准系列样品。

将标准吸附管置于热解析直接进样装置中,经过320℃热解吸后进样测量保留时间及峰面积。

以苯的含量为纵坐标,峰面积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6.4样品分析

将已采样的活性炭管置于热解吸装置上,打开反吹开关,吹5min后关闭,将采样管放入解吸炉内,于320℃下解吸5min后进样,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进行分析。

4.7结果计算

4.7.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VtPT0/P0(273+t)

V0——标准状况下的样品体积,L;

Vt——采样体积,L;

T0——标准状态的绝对温度,273K;

t——采样时采样点的温度,℃;

P0——标准状态的大气压力,101.3kPa;

P——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kPa。

4.7.2样品的含量计算

C=mt/V0—m0/V1

C——标准状况下样品的含量,mg/m3;

mt——样品的质量,g;

m0——空白样品的质量,g;

V1——标准状况下空白样品的体积,L。

第五章TVOC的测定

5.1应用标准

GB50325-201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附录G

5.2检测方法

5.3原理

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用Tenax—TA管采集,然后经热解吸提取出来,再经二甲基聚硅氧烷色谱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5.4试剂、仪器与设备

5.4.1TVOC标准液体:

国家标物中心。

5.4.2纯氮:

99.99%。

5.4.3微量注射器:

5.4.4Tenax—TA吸附管。

5.4.5恒流采样器:

5.4.6热解吸装置:

1℃,热解吸气体为氮气,流量调节范围为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