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04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现场急救处置》 第二章Word格式.docx

(PPT图示)

二.人体标准解剖姿势

人体标准解剖姿势是指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如图2-1所示。

描述任何人体结构时,均应以此姿势为标准,即使被观察的客体、标本或模型是俯卧位、仰卧位、横位或倒置,或只是身体的一个局部,仍应依人体的标准解剖姿势进行描述。

三、人体的轴与面

1.轴

垂直轴:

为上至头侧,下至足侧并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矢状轴:

为从腹侧面至背侧面,同时与垂直轴呈直角交叉的轴,又名腹背轴。

冠状轴:

为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且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2.面

矢状面:

是指按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的纵切面,该切面与地平面垂直。

经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半。

冠状面:

是指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该切面与水平面及矢状面互相垂直。

水平面:

又称横切面,是指与地平面平行,与矢状面和冠状面相互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平面。

四、运动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

成人共有206块骨,如图2-3所示。

(PPT图示及表示)

(一)颅骨

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连结(下颌骨和舌骨除外),如图2-4所示。

颅骨分后上部的脑颅骨和前下部的面颅骨,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分界线。

(二)躯干骨

1.脊柱骨

脊柱骨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它们相连形成脊柱。

从侧面看,脊柱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

2.胸骨和肋骨

胸骨在胸前的正中,从上至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胸骨两侧与肋骨相连,肋骨呈弓形,向后与胸椎相连。

胸骨与12对肋骨和12块胸椎连接起来构成胸廓,胸廓呈圆锥体,除了有保护心肺、支持躯体的作用外,还参与呼吸运动。

当肋骨骨折时,会影响呼吸功能。

(三)四肢骨

1.上肢骨

在胸廓的前上方有锁骨,分别与内侧的胸骨和外侧的肩胛骨相连接。

上臂骨是肱骨,肱骨头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肩关节最为灵活,可以做各种形式的运动。

肱骨中部是肱骨体,桡神经及其伴行的血管从肱骨体后面中部的桡神经沟通过,当肱骨干骨折或在中段上止血带时,容易损伤桡神经,造成“垂腕”现象。

肱骨下端则与桡尺骨形成肘关节。

前臂内侧为尺骨,外侧为桡骨。

在手腕处的外侧可触及下端突出部分,即为桡骨的下端,外伤时常发生骨折。

桡骨、尺骨下方的关节盘和腕骨组成腕关节,下接掌骨和手指骨。

2.下肢骨

全身最长、最粗的骨是大腿的股骨,其上接骨盆。

骨盆由两侧髋骨(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骨、尾骨结合而成。

股骨头嵌入髋臼内形成髋关节。

小腿有两根长骨,内侧为胫骨,外侧为腓骨。

胫骨与股骨下端及髌骨组成膝关节。

腓骨较细,在胫骨的后外方。

胫、腓骨下端与距骨组成踝关节,下接跟骨、跖骨(足掌)和趾骨。

(四)骨骼肌

运动系统的肌均属骨骼肌,它运动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牵动骨骼产生运动。

由于骨骼肌的运动受人的意志控制,故属随意肌。

五、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如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一)呼吸道

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传送气体的通道。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喉在上呼吸道的位置很重要,向上与咽相连,向下与气管相通。

喉口的活瓣叫做会厌,吞咽时,会厌封闭喉口,阻止食团入喉并引导食团入咽。

在急性喉阻塞时,可在喉的前壁,甲状软骨(喉结的下方)和环状软骨之间用粗注射针头刺入喉腔,建立暂时的通气道。

气管向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别进入左肺和右肺。

(二)肺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场所。

六、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如图所示。

(一)消化管

消化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口腔后部与咽相通,咽的下部狭窄,异物容易停留在喉口两侧的隐窝内。

食管在气管后方,穿过膈肌,进入腹腔与胃的入口(贲门)相连。

胃的出口(幽门)后接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者合称为小肠,它们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大肠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并排出食物残渣。

(二)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大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紧贴着膈下,位于右上腹。

胸外按压时位置过低或外力撞击常致肝脏裂伤,引起内出血,刺激腹膜出现腹痛,严重时可引起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七、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如图所示。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有4个腔:

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其血流走向如图所示。

心脏在身体表面的投影可通过4点的连线来大致确定,如图所示。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脏至身体各部的血管。

静脉是引导血液回心的血管,分浅静脉和深静脉。

毛细血管是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

右心房接受从全身循环后流回的含二氧化碳高的静脉血液,左心房接受从两侧肺部(肺静脉)来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液,两房之间有房间隔隔开。

心脏下方的两个室为右心室和左心室。

右心室接受右心房的血液,将血液送到两侧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左心室接受左心房送来的血液,然后将血液泵到全身,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将其隔开。

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一个“单行道”的瓣膜,叫做三尖瓣,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瓣膜叫做二尖瓣,可以防止从心房流向心室的血液返流回到心房。

全身的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如图2-7所示。

心肌细胞有两种:

一种是普通心肌细胞,构成心房壁和心室壁,主要功能是收缩;

另一种是特殊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冲动,控制心的节律性活动,如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细胞构成,主要功能是产生并维持心脏正常的心跳和节律,保证心房、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协调,传导系统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心律失常。

八、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内的脑和脊柱内的脊髓,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所组成,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如图所示。

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学生思考,老师提问回答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16图2-1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18图2-2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19图2-3识图

P20表2-1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20图2-4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22图2-5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23图2-6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24图2-7识图

P25图2-8、2-9识图

P26图2-10识图

学生观看PPT图示或者教材P28图2-11识图

【思考提升】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我国的院前急救模式有哪些?

【教后反思】

共__2___课时

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

1.了解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器材;

2.明确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

1、回顾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教师归纳)

第二节四大生命体征的监测

四大生命体征包括: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一、体温

体温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一)测温器材

1.水银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利用水银遇热膨胀的物理特性进行机体的温度检测,如图所示。

由于水银体温计价格实惠且性能稳定,因此成为我国医院及家庭使用最为广泛的测温器材。

但由于它存在测温时间长、易破碎、有汞中毒危险等不安全因素,欧盟已决定从2005年起以后的4年内,逐渐淘汰其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

水银体温计的缺点决定其不适宜在飞机上使用。

2.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采用热敏电阻原理测量温度,如图所示。

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等优点。

电子体温计将替代水银体温计用于医疗及日常生活中,尤其适宜于飞机上使用。

3.红外线测温仪

红外线测温仪适用于机场、车站、交通要道等大量人员进出场所对发热病人的筛选,如图所示。

(二)测量方法

1.口温测量法

将消毒好的水银体温计水银端或电子体温计的热敏端斜放于舌下,紧闭双唇,5min后取出,口温正常值为36.3~37.2℃。

此法不适用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意识不清的病人。

2.腋温测量法

由于腋窝测温较口腔安全且患者易于接受,故目前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测温方法。

擦干腋下,将水银体温计水银端或电子体温计的热敏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上臂夹紧体温计,测温10min,腋温正常值为36~37℃。

此法不适用于极度消瘦及双侧腋窝烧伤、感染等患者。

3.肛温测量法

使病员屈膝侧卧或仰卧,露出臀部,用石蜡油润滑肛表,将水银体温计水银端或电子体温计的热敏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5min后取出,肛温正常值为36.5~37.7℃。

此方法受患者体位限制且成人不宜,因此多用于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儿的体温测量。

4.红外线测温仪测量法

手握测温仪,使传感器离前额约15cm距离,按住开关键,使激光光束定位于前额正中,约1min即可读取测温仪上显示的测量温度,若超过35.6℃即提示可能有发热。

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应注意:

①嘱被测温者闭眼,勿将镭射光指向眼睛;

②被测处额头无遮挡物,如有头发,应将头发挽起,戴帽者摘帽;

③额头无水迹,如有汗水应及时擦去;

④被测温处应避开有皮肤感染或皮炎的部位等。

二.脉搏

(一)触摸桡动脉法

该方法是最常用的脉搏测定法。

检查者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病人左手腕横纹稍上处的拇指一侧(桡侧),可触到桡动脉的搏动。

在用此法触不到动脉搏动或疑为心脏停搏时,则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等大动脉。

(二)触摸颈动脉法

病人仰头,检查者一手按住前额,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找到气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三)触摸股动脉法

在一侧腹股沟韧带稍下方的内侧可触及股动脉的搏动。

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一致,婴幼儿为130~150次/分,儿童为110~120次/分,成人为60~100次/分。

脉搏增快(脉搏>100次/分):

正常成人见于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酒后等;

疾病见于发热、贫血、心衰、心律失常等。

脉搏减慢(脉搏<60次/分):

常见于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

脉搏消失(不能触到脉搏):

多见于重度休克、重度昏迷、心脏骤停的病人。

三、呼吸

观察呼吸时病人需平卧,此时主要观察病人胸廓和腹部的起伏情况,当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检查者应蹲在病人的身旁,眼睛与病人的胸、腹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观察。

同时用一手指的背侧放在病人的鼻孔处,感知有无气体呼出。

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度。

平静呼吸时,成人为16~20次/分,儿童为30~40次/分,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之比是1∶4。

呼吸增快(呼吸频率≥24次/分):

正常成人常见于情绪激动、运动后;

异常情况常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衰、贫血等。

呼吸减慢(呼吸频率≤12次/分):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镇静剂(如安眠药)使用过量等。

四、血压

(一)台式血压计测量法

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暴露并伸直手臂,手掌心向上。

放平血压计后打开,使病人心脏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放尽袖带内的气体,将袖带缚于上臂中下1/3处,不要过紧或过松。

戴上听诊器,在肘窝内上方摸到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的头端放在该处。

打开血压计上的水银槽开关,手握气囊,关闭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银柱升到160~180mmHg即可,然后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1个微弱声音时,水银柱上的刻度就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水银柱上的刻度为舒张压。

如未听清,将袖带内气体放完,使水银柱降至零位,稍停片刻,再重新测量。

(二)电子血压计测量法

电子血压计测量时病人的体位和袖带的放置与应用方法同上。

用手腕式血压计时,则将袖带套在手腕上即可,接通电源开关,仪器进行自动测量并将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

正常成人收缩压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

新生儿收缩压为50~60mmHg,舒张压为30~40mmHg。

49岁以后,收缩压随年龄增长有所升高。

血压异常:

成人血压≥140/90mmHg,称为高血压,常见于精神紧张、高血压病等;

血压≤90/60mmHg,称为低血压,多见于休克、心脏病、严重脱水、心衰等。

脉压增大:

脉压>40mmHg,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

脉压减小:

脉压<30mmHg,见于主动脉瓣狭窄、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包积液等。

学生思考,老师归纳

学生观看PPT图示

学生观看PPT图

明确测量方法

掌握常识

1、四大生命体征如何检测?

 

常见症状和体征

1.明确常见症状和体征

第二节四大生命体征如何检测?

一、面容与表情

当患病或受伤时,则常出现下列征象。

1.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兴奋不安、口唇疱疹、表情痛苦,见于急性病,如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

2.慢性病容

面色苍白、面容憔悴、目光暗淡,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硬化、恶性肿瘤后期。

3.苦笑病容

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癫痫等。

4.贫血病容

面色苍白、舌唇色淡、少气无力。

见于各种贫血。

5.病危病容

面色苍白或似铅灰色、表情淡漠、目光无神、四肢厥冷,多见于外伤、大出血、休克等。

二、意识状态

1.嗜睡

在安静环境下,经常处于睡眠状态,但受到刺激后可立即醒过来,并能进行正常的对话,刺激一消失又入睡,多见于过度疲劳、脑部疾病。

2.昏睡

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对一般刺激无反应,强刺激下可醒,但马上又睡,醒时答话含糊,答非所问,常见于脑部疾病。

3.浅昏迷

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常见于醉酒、中毒及颅脑疾病。

4.深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对疼痛的刺激等各种反射消失,见于严重的脑部疾病及躯体疾病的垂危期。

三、瞳孔

瞳孔是眼睛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为圆形,直径3~4mm,两侧等大。

1.瞳孔缩小

正常情况下,婴幼儿和老年人及成人在光亮处,瞳孔较小。

病态下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类药物中毒等。

2.瞳孔散大

正常情况下,青少年、精神兴奋或成人在暗处时瞳孔较大。

病态下见于外伤、青光眼、使用阿托品类药物等。

3.瞳孔大小不等

当两眼的瞳孔大小不一致时,常为颅脑内病变引起,如脑外伤、脑肿瘤等。

4.对光反射异常

检查方法为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

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

瞳孔反应迟钝或消失常见于昏迷的病人。

双侧瞳孔散大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

四、体位

1.自主(自动)体位

身体活动自如,不受任何限制,见于健康正常人或轻病、疾病的早期。

2.被动体位

身体处于被动状态,不能自行调整或交换肢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竭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学生思考,老师提问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