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064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复习题修改docxWord下载.docx

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简单的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家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各种心理元素,并了解它们是如何构成人类意识的。

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

威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和卡尔

他们认为意识并不是由基木元素构成的,而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意识流。

研究心理学也不是要研究心理的元素,而是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和作用,突出意识的实用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华生、斯金纳

认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兴观观察和测量的行为,而非意识。

构成行为基础的是个体反应,集多个反应即可知行为的整体。

个体的行为经验不是山遗传决定的,而是完全來自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

格式塔心理学,代农人物:

魏特海墨,考夫卡,苛勒等

主耍观点:

受物理学的场理论的影响,认为人脑中也存在一个心理场,这个场有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将i切事物趋于完形的趋势。

人脑利用场规律把客观的、不完整的爭物组成一些具有完整意义的爭物,即组成完形。

完形并不等于各部分的和,完形大于各部分的和。

完形和部分的关系是先于部分存在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农人物: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徳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

绘原始、处在绘难接近的底层,但它极端有力量。

本我不考虑客观现实环境,只一味地直接追求满足。

自我:

处在本我利超我之间,协调口身和外部壯界的关系,使本我满足。

超我:

高居其上,是社会的行为标准在个人内心的作用。

弗洛伊徳的性欲说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观点:

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

两种;

1•人们不能真正意识到n己的一些行为的真」e原因和动机

2.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着

6、认知心理学

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包括对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等心理过程的研究。

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研究人类如何完成信息的接受、贮存、提取和运用的过程。

发生认识论与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共同构成了当今西方心理学的主流。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

他们反对行为主义和箱神分析论的做法,主张心理学即不是单纯研究人的行为,也不是研究人的病态思维方式,而是研究正當的人的正常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具冇强大的潜能,而心理学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环境,充分挖掘人类的潜能,以实现人的自我实现。

3、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直到人类,心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

蚯蚓,节肢动物:

蜜蜂■•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鸟类)-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

哺乳类:

最高阶段一人猿)-意识阶段

4、试述科学的心理观。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动物演化的研究衣明,动物心理的发展是和动物神经系统的发展相适应的。

2个体发展史说明,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相联系的

3近代医学表明,心理现象与脑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二、心理与客观现实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自然界,人造自然,社会环境)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卞观映彖

3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章认知心理

1.什么是注意?

注意有哪些种类?

各种类有哪些特点?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选择性,集中性分类:

1•无意注意:

没冇预定目的、不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预疋目的、需要付诸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盘后注盘: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诸迂志努力的注意。

2、注意有哪些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1、注意的广度:

也称为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淸楚地观察到対彖的数量

2、注懑的稳定性:

狭义的注懑稳定性是指注懑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的注懑稳定性是指注懑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彖。

4、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彖转移到另一个对彖上。

3、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无意影响:

新异性,强度,对比,活动和变化:

冇意注意:

明确活动目的和任务,努力程度,积极主动地把智力活动与Z实际操作结合起來

4、什么是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玄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5、简述主要的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

在同一感受器<

l<

>

ll]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

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强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彖。

感觉后象:

在刺激停止作川后,感觉卬象仍停留-•段时间的现象。

6、知觉有哪些特征?

如何理解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整体性:

指人在知觉活动过程中,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倾向于把知觉对彖的各个屈性或不同部分知觉为一个统-•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

指人在对刺激物进行知觉加工的过程中,有选择地组织加工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知觉的理解性:

指人在感知事物时,往往会借助于已冇的知识经验对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

知觉的怛常性:

指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属性的觉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7、什么是错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冇固定倾向的不正确、歪曲的知觉。

8、什么是记忆?

它有哪些种类?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按记忆内容分:

形彖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按记忆活动特点分: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9、记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识记一保持一再认或冋忆

10、什么是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冇意识记:

识记目的明确,借助一定识记方法,做出意志努力无意识记:

识记目的不明确,不需借助识记方法,不需意志努力

11、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时间因素:

时间越长,遗忘越多,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识记材料的性质:

冇意义VS无意义

识记材料的数量

识记材料的懣义和作川:

有兴趣VS无兴趣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学习程度:

过度学习

12、什么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

山于先识记的材料会阻碍后來的材料的保持效呆

倒摄抑制:

后识记的材料也会阻碍前面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效果

13、什么是遗忘?

根据遗忘的规律,应该如何组织复习?

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冋忆相结合,及时复习,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观参加复习,活动冇助于记忆

14、什么是想象?

想象有哪些种类?

想象:

在人脑中将已冇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形象性;

创造性)

种类;

无意想彖,冇意想彖:

(再造想象:

根据别人的描述或图样,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彖:

独立地形成新形彖的过程。

15、什么是思维?

思维有哪些种类?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

直观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凭借申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抽象逻辑思维: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

直觉思维:

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迅速地对问题作岀合理的猜测或判断的思维。

分析思维: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岀合理结论的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分

集中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來,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分散思维:

从一个H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16、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情境,认知结构的限制,定势的作用,功能固着,情感与动机状态,个性

第四章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有哪些种类?

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种类:

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进一步分: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机械接受学习,机械发现学习)

2、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

有懣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索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

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屮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条件:

学习材料木身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冇冇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必须冇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类型: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奥苏贝尔川同化来解释有懣义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

知识的保持利遗忘,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和整合协调的原则。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情境屮学习知识的主要形式是冇意义的接受学习。

3、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关于认知结构的观点:

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起來的。

经过组织的结构化只是也更冇利于保持和捉取。

2知识茯得思想: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且耍是学习者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必须选择为他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來呈现新知识。

3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冇许多优点:

①发现法能提离学生的智慧潜能;

②发现法冇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③发现法冇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④发现法冇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第五章人格心理

1、人格有哪些特征?

如何理解这些特征?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的行为倾向性。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人的格个将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

2人格的独特性:

每个人都有不相同的人格特征

3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由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所构成。

衣现为h我的持久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同时人格乂是可塑的,它随着现实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

4人格的社会性:

生物性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而人格的形成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完成的,人格既是社会化的对象,也是社会化的结果。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有七种需耍:

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认知和美)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a、高级需要的发展较迟;

b、高级需要满足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c、高级盂要的满足冇更多的前提条件,不容易被察觉,但是高级需要一旦产生就会产生较强的主观幸福感,对健康的彩响也比较人。

3、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内容:

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强,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貝冇在中等强度动机下,才能产生鼓佳效果。

4、什么是气质?

如何看待一个人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屮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悄。

如何看待: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舉性气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遗传索质相同或和近的人气质类型也比较接近。

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圧的,但乂不是不能变化的。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就动力特征而言无所谓好坏。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但是不同领域的工作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就冇了气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的问题。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什么是性格?

如何对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衣现出來的人格特征。

对性格特征进行分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体现在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和工作的现实态度,是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表现出來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对H身行为的调节、控制水平。

农现在个人行为的自觉性,自我行为的自制性,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來的坚毅性,在闲难情况卜•表现出來的果断性。

性格的情绪特征:

情绪活动的特点,表现为强度特征,稳定性特征,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

性格的理智特征…个人认识活动的特点与风格。

7、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分类

1认识活动的能力,也称智力。

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

注意力;

思维力;

想象力等

2特殊能力:

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8、什么是学习动机?

如何对学习动机进行分析?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学习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学生的年龄,社会生活经验不同,其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主耍有三种:

1•交往动机,又称附属内驱动力,是指为了维护获得长辈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交往动机可増强学生的归属感,不但能够促进学习,还有利于其自尊心的发展。

2.成就动机,乂称提高内驱力,是为了维护个人自尊心和提高个人地位而努力学习的动机。

随着年龄的的增长,这将成为青年学生的主导动机。

3.求知动机,乂称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

它是从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探究行为中发展起來的。

学习动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丿力的增加而发生改变,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属于外部动机,我们应该加强内部动机求知动机的培养。

9、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从出生到年老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一个阶段都冇特定的发展危机以及产生相应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特征。

这种理论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由于人格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所以人生的八个阶段的发展顺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但是由于社会坏境的影响,各个阶段岀现的先后时间也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的发展危机是信任对不信任。

第二阶段的危机是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第三阶段是自主性对退缩愧疚。

第四阶段是勤奋进収对自贬自卑。

第五阶段是人生戢重要的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自我同一性问题。

第六阶段的发展冲突是亲密度对孤独感。

第七阶段是繁殖对停滞。

最后一个阶段是完善感对绝塑感。

10、简述童年期的人格发展。

首先是依恋,依恋是指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找并力求保持与特定任务(主要是母亲)的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依恋关系的形成为以后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奠定了棊础,而且对婴儿最初的h我认识冇重要作用。

婴儿的

依恋行为,通常会引起父母的积极反应。

其次是性别角色获得,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他(她)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念,情绪农现和行为特征的过程。

衣现为①确认自己的性别且知道性别不会改变。

②掌握不同性別角色的行为标准。

再次是社会性发展是指在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依据社会规范来形成口己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的过程。

主要特点:

①儿童的主要交往对象逐渐从成人转向同龄伙伴。

②儿童与同龄人的交往动因逐渐从时空的便利转向共同的兴趣。

3随着年龄的増人,儿童更多地与同性伙伴交往。

11、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

出生前的胎内环境:

一方面指母亲的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烟酒,药物,病毒和放射线等对胎儿的彩响,另一方面是指母亲的情绪活动引起的体内生化环境变化对胎儿的影响。

出生后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力与智力有什么关系?

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耍条件,低智力者难以有创造力,高创造力者•大多有高智力,智力高者未必有高创造力

2、什么是智商?

如何计算离差智商?

智商是受试者经过智力测验所得的衡量智力高低的数值。

(是指个体与同龄组智力平均数Z比称Z为智商。

)离差智商公式:

IQ=100+15(X-M)/SD(X:

受试者成绩M:

同一年龄组人群成绩的均数SD:

同一年龄组人群成绩的标准差)

3、简述智力等级的分布。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3

11.3

1&

1

46.3

14.5

5.6

2.9

智商级别

140以上•极优秀(超常)

120-139・优秀

110-119-中上

90-109-中等

80-89■中下

70・79・边缘水平

55・69■轻度智力低下

40-54.中度智力低下

25-39-$度智力低下

4、简述人的智力发展的差异。

水平差界,类型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性别差异

5、影响青少年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因素:

家庭比较民主,父母对孩子不专制:

家长鼓励、支持孩子的探索精神;

父母信任孩子的能力,提供独立锻炼的机会;

孩子在家里不怕犯错谋,冇安全感;

父母冇独立性和创造性,孩子受父母影响。

学校教育因素:

教师方面:

开放、民主;

教育环境方面:

提供发展创造力的机会

社会文化因素:

平等、开发、民主

第七章心理健康教育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各种心理状态(如一般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状况等)保持止常或良好水平,且口我内部(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体验等)以及自我和环境之间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状态。

2、如何评估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

1、适应能力

2、挫折承受能力

3、自我控制力

4、社会交往能力

5、燦复力

3、试述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是50年代山美国的两位心脏病学者弗里徳曼和罗森曼首先提出的。

他们将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型和B型两种。

A型行为模式者好胜心强,冇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讲求效率,追求完美,明显缺少耐心,雄心勃勃等而B型则心地坦荡,竞争性低,进取心和主动性不强,处事有耐心,知足常乐等

因此A型模式的人们在工作中课适当发挥A型之长处,在工作之外则要向B世靠拢。

认知模式:

是指个体选择环境的信息并经过认知和评价,构成反映现实的信念和信念系统的心理过程。

认知在决定人的行为中貝有巫要作用,行为和情绪反应多半來自于个人对客观怙:

景的评价,而评价乂受到信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认知模式是行为和情绪反应的中介变量。

艾里斯捉HiT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诱发爭件的看法,解释与评价即信念;

C代表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个体对事件所持冇的信念B才是导致其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决定性的直接原因。

第八章情绪与健康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介或满足自C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什么是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指比较平静而持续的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3、什么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是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是关于社会生活的善与恶的情操的反映。

理智感是指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足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申物时所产生的悄感体验。

3、简述情绪管理常用的策略?

情绪疏泄法,口我暗示法,心身放松法,幽默缓解法,情感升华法,森山疗法

第九章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尊重和平等原则:

每个人都有口尊与被人尊重的权利。

团结和互利原则:

包括物质与蒂神两个方面。

真诚和守信原则:

说真话,办实事,言而冇信。

相容和谅解原则:

求同存异,相互容纳,能正常交往与相处。

2、人际沟通主要有哪些类型?

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口语沟通与书血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单向沟

通与双向沟通

3、什么是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Z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Z间的接近以建立感情的过程。

影响:

仪表吸引,邻近性吸引,熟悉吸引,能力吸引,相似互补吸引,个性吸引,敬仰性吸引,爱情

4、简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

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彖及其对后來信息的影响,第一印彖赖以产生的信息是冇限的,第一印彖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

2近因效应:

指最后的印彖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

最后购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阐释的后摄作用。

3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际交往小,人们从对方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幣的印彖,即根据最少量的情况对別人作出全而的结论。

光环效应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推断泛化的结果,在人际交往中,对外表吸引人的同学赋予较多理想的人格特征。

4标签作用:

别人的评价彩响他人的认识

5投射效应:

指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别人的印彖总是假设与H己冇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6社会刻板卬象:

概念:

是社会上对于某-•类事物或人物的-•种比较网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