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124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12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Word文件下载.docx

+1925m+2054m

井下标高

+1872m+1877m

地面相对位置

该地面为荒山。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工作面+1872m以上,回采时对地面成影响小。

井下位置及相邻关系

位于+1872m水平东部采区、东12#层集中运输巷左翼,其上方为1701炮采工作面(待回采),下方无巷道、东边为井田边界线、西边采空区(已封闭)。

走向长度/m

150m

倾斜长度/m

514m

面积/m2

77100m2

附图:

工作面平面位置图

第二节煤层

采煤工作面开采煤层情况见表2。

表2煤层情况表

开采煤层

C12

煤层结构

简单

煤层倾角/(°

~5°

煤层厚度/m

1.1m

煤种

原煤

平均角度(°

平均煤厚/m

硬度系数

1.5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情况描述

C12煤层在该面发育比较稳定,但从工作面两道及切眼揭露的情况来看,煤层在1.1米之间,工作面煤层平均厚1.1米,煤层走向EW、倾向SN、倾角3°

,平均3°

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开采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特征

老顶

灰黑色砂岩

>6m

节理发育、致密,含较多菱铁矿结核和动物化石。

直接顶

砂质页岩

4m

产植物化石、致密性脆,随采随落f=2

伪顶

炭质砂岩

0.2m

胶结性差,松软易冒落

煤层

0.9~1.2m

半亮—半暗,硬度2-3,容重1.4,煤层在0.9~1.2米之间,工作面煤层平均厚1.1米,,煤层走向EN、倾向SN、倾角3°

伪底

泥岩

遇水膨胀

直接底

2~3m

灰褐色泥岩,遇水膨胀产大量根茎化石。

老底

7.3m

深灰色碳染至暗灰色泥岩,中部产植物化石,下部碳染灰色砂质页岩具鲕状菱铁矿。

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

第四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见表4

该面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在两道及切眼的施工过程中,共发现1条正断层,其落差在1.2~2.3米之间,断层破坏了煤层顶板的完整性、连续性,造成顶板破碎,预计将对工作面后期开采有一定影响。

表4断层情况表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回采影响程度

F1

EW

SE

5-7

30

一般

二、褶曲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该工作面范围内基本没有对回采形成影响的褶曲存在。

三、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该工作面范围内没有陷落柱、火成岩等存在。

第五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

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型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简单,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顶板水主要砂岩裂隙水以及11101采空区(含有大量积水,采空区的积水易渗入工作面。

二、其他水源的分析:

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工作面有煤层注水和防尘喷雾水,对开采影响不大。

三、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

3m3/h

最大涌水量:

8m3/h

第六节运输系统

附图运输系统图

第七节通风系统

一、通风系统见表5

表5通风系统

一、

通风系统

通风路线

新鲜风流

新鲜风从地面→主(皮带)井→运输下山-→东12#层集中运输巷→11201运输巷→11021切眼→11201回风巷→12#工作面

污风流

12#工作面→12#回风巷→东12#层专用回风巷→回风下山→-回风平硐→地面

通风设计

11201工作面可采斜长514米,工作面长150m,可采储量11.2566万吨。

该工作面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72m3/t,绝对涌出量为2.1m3/min。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按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斯浓度不超过0.8%计算,该工作面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2.1m3/min,瓦斯不均衡系数取1.3。

Q=111K×

q绝

=111×

1.3×

2.1

=303m3/min

2、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K采=60×

1.8×

1.0=756m3/min

式中:

V---根据工作面进风流温度所适宜的风速1.8m/s

S---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取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平均值7m2

K采---工作面长度系数1。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4×

50=200m3/分

4---每人每分钟所需风量

N---工作面同时作业时的最多人数

工作面所需风量

根据计算结果取最大风量:

1100m3/min。

风速验算

Q小=0.25×

60×

Sc=15×

7=105m3/min

Q大=4×

Sc=240×

7=1680m3/min

Q小<1100m3/min<Q大

经验算,该风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通风设施

1、11201回风巷设置两道风门控制风流。

落山角设置风障或导风板,保证足够风量吹散有害气体。

2、以上密闭及风门的质量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施工。

二、

瓦斯防治

瓦斯监测

矿井安装了一套瓦斯自动监测系统

瓦斯监控路线

回风巷:

瓦斯监测中心→11201回风巷→11202运输巷→11202切眼→11202回风巷

运输巷:

瓦斯监测中心→东12#层集中运输巷→11201运输巷→11201工作面

主要设施

光学瓦斯仪、便携式瓦斯报警仪、断电仪和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电缆

通风安全监控设备的布置

1、通风安全监控设备的选择

采用KJ90NA矿井瓦斯监控系统,KJ90NA-F1型断电仪,运输巷安装一瓦斯探头T4(主机设在11201运输巷皮带头,回风巷设置二个瓦斯探头T1和T2(主机设在11201回风巷门以外,其中T4探头悬挂在11201运输巷距工作面10米处,T1悬挂在距工作面尾上10米以内,巷中T2探头悬挂在11201回风巷距回风出口10-15米处,

2、瓦斯探头位置及动作范围

安设地点

报警点

断电点

复电点

断电范围

11201回风巷距工作面出口10米以内

≥0.9%

<

0.9%

切断工作面及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11201回风

巷距

回风出口10-15

米处

切断风巷及工作面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11201运输巷距切眼10m以内

≥0.5%

0.5%

切断工作面及风巷、运输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

三、

防尘系统

防尘方式

煤层注水

工作面采取煤壁短孔注水,每天中班注水

转载点喷雾

转载点处安装喷雾装置,并有专人管理

防尘系统路线

地面→皮带井→井底联络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11201运输巷→11201工作面

风巷:

地面→轨道井→1877上山→进风斜石门→东12#专用回风巷→11201回风巷

防尘设施

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布置有专门的防尘水管、三通及软管、水幕、隔爆水袋、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

即在运煤系统各转载点和采煤机摇臂滚筒侧及过煤处设置喷雾,工作面每10架支架间安设一道降尘水幕;

风巷出口外10m~15m处,各喷雾及水幕随工作面割煤、移架及设备开启,同步开关,另外工作面上下两巷的2寸供水管上每隔50m设一个2寸阀门,用于两巷洗尘及防火。

四、

防火注浆注水系统

供水系统路线

地面→轨道井→1877上山→进风斜石门→东12#层专用回风巷→11201回风巷

注浆系统路线

井下灌浆站设置移动注浆泵,11201风巷距工作面上隅角100米范围内

消防管路、注浆管路、灭火器、隔离墙

五、瓦斯抽放系统

瓦斯抽放

系统路线

1、本煤层采用移动抽放系统进行抽放,抽放泵站安装在东付巷尾与东大巷尾通道内,本煤层钻孔采用6寸铁管进行抽放。

本煤层抽放管路由:

(1)11201风巷→总回→泵站

(2)11201运输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总回→泵站

2、工作面采用地面大系统进行抽放,抽放管路采用12寸管。

抽放管路、放水器、测流装置、移动抽放泵

六、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自救

1、运输巷:

运输大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11201运输巷用风设施

2、风巷:

轨道巷→12#专用回风巷→11201回风巷用风设施

压风管路、压风自救袋、减压装置、阀门

安装要求说明

1、运输巷及回风巷均必须安装一趟1寸以上管径的压缩空气管路,管路末端距工作面20~40米,管路必须正常供风,风压和风量达到要求,管路要进行吊挂,高度不低于1米,不大于2米。

2、每隔50米设置一组压风自救,每组5~8个,距工作面20~40米处安设20个,每个供风量不少于0.1m3/min,压风自救装置处不得有障碍物。

附图瓦斯监控系统图

说明:

安装位置

T1:

工作面尾部传感器,距尾部出口≤10米处。

T2:

工作面回风传感器,距回风出口10-15米处。

T3:

11201风巷距尾部出口≤5米。

T4:

工作面进风传感器,距工作面≤10米处。

T0:

工作面上隅角便携式传感器。

CO传感器距回风措巷口10-15米处,报警值为0.0024%。

V:

工作面风速传感器,距专用回风巷口10-20米且巷道平直处。

T:

工作面温度传感器,距专用回风巷口10-15米处,报警值为30℃.

T1的断电范围:

工作面及其进、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T2、T3的断电范围:

工作面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T4的断电范围:

工作面进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T0报警时工作面就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加强对工作面瓦斯的监测,在距工作面回风巷出口不大于10m,风巷口10-15m处安装安全监测系统的甲烷传感器。

甲烷传感器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帮不得小于200mm。

瓦斯报警浓度大于等于0.8%,断电浓度大于等于0.8%,复电浓度小于0.8%,断电范围为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的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

传感器每隔7天调校一次。

监测系统由专人进行维护,确保系统的灵敏可靠。

当瓦斯超限或监控系统报警时,要按规定撤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通信系统见下表

表通信、照明系统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路线

矿调度室→皮带井(轨道井)→井底联络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11201运输巷

建新煤矿调度室一套程控电话交换机采用DDK—6S型多媒体数字程控调度机。

电话、通讯电缆。

综采一套KTC2通讯站及语音装置。

2、发生火灾,瓦斯、煤尘事故时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发生火、瓦斯、煤尘灾害时,所有人员戴好自救器就近进入新鲜风流侧迎风撤退:

(1)位于进风侧人员:

11201工作面→11201运输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井底联络巷→运输上山→主平硐→地面

(2)位于回风侧人员:

11201回风巷→东12#层集中运输巷→井底联络巷→运输上山→主平硐→地面

(二)、发生水灾事故时的避灾路线

当工作面出现水灾时,选择最短路线就近撤离到出水点以上安全地点:

11201工作面→11201风巷→东12#层专用回风巷→进风斜石门→+回风石门一→回风上山→回风平硐→地面

(三)、发生冒顶事故时,作业人员应视自己所处的地点分别向事故地点两端撤出冒顶危险区进入安全地点。

由于兴旺矿是属于突出矿井,所以12#综采工作面不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直接认定12#综采工作面为突出危险区。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

12#综采工作面采用顺层钻孔抽放本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

工作面开采前在运输、风巷施工上、下向抽放钻孔预抽煤层瓦斯,并有经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抽放设计(具体参见工作面抽放设计及抽放钻孔实际施工图)。

1、12#综采工作面开采前必须进行瓦斯抽采效果评价,瓦斯抽放效果评价合格后并经矿总工程师签字同意后再实施区域效果检验。

2、实施区域性效果检验

本工作面开采前,必须采取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参数来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只有当取的煤样所测定的煤层瓦斯含量均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8m3/t以下的要求时,效果检验为有效,该条带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2.1取样钻孔的设计:

工作面运输巷长度514米,风巷长度400米,切眼长度150米,工作面平均长度150米,倾斜长度457米。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十五条:

在12#工作面运输巷设计9个区域效果检验孔,风巷设计9个区域效果检验孔,运输巷1#效果检验孔距离切眼50米处,运输巷9个效果检验孔之间的孔间距为50米。

风巷1#效果检验孔距离切眼50米处,风巷9个效果检验孔之间的孔间距为50米,12#综采工作面区域效果检验孔合计18个取样孔。

钻孔参数:

孔深为20-30m,开孔位置距顶板1m左右,垂直于巷帮,钻孔间距为50m,断层边间距作适当调整,钻孔坡度随着煤层的倾角作适当调整,钻孔参数详见设计图。

12#运输巷实测瓦斯含量

钻孔号

开孔位置

含量值(m3/T)

检测时间

1

12#运输巷距切眼50米处

2013.02.10

2

12#运输巷距切眼100米处

2013.02.11

3

12#运输巷距切眼150米处

2013.02.12

4

12#运输巷距切眼200米处

5

12#运输巷距切眼250米处

2013.02.13

6

12#运输巷距切眼300米处

2013.02.14

7

12#运输巷距切眼350米处

8

12#运输巷距切眼400米处

9

12#运输巷距切眼450米处

12#风巷实测瓦斯含量

12#风巷距切眼50米处

2013.02.26

12#风巷距切眼100米处

2013.02.27

12#风巷距切眼150米处

2013.02.28

12#风巷距切眼200米处

12#风巷距切眼250米处

12#风巷距切眼300米处

12#风巷距切眼350米处

12#风巷距切眼400米处

12#风巷距切眼450米处

通过以上18个取样钻孔的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其煤层瓦斯含量值均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8m3/t以下的要求,区域措施有效.

附:

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的步骤:

仪器、仪表:

空盒计、DGC型煤样罐(容积1650ml、筒径65mm)、煤样筛(分大、小两种孔径)、测量管、秒表、手表、卡钳、6寸扳手。

1)、在施工地点,用空盒计测定现场的大气压和温度。

2)、用测量管装满水,使水的刻度在零刻度上,并作好记录。

3)、由综合队用ZY-150型钻机、孔径90mm的钻头,在运输巷、风巷施工钻孔,孔深在20-30m。

4)、当钻孔深度达到预定孔深时,用手表记录当时的时间,用煤样筛接取煤样,大孔径的筛子放在上面,小孔径的筛子在下面重叠在一起,同时启动秒表,开始记录取样时间到取样结束时间,一般在5min之内,取好煤样后,立即装入煤样罐内,时间控制在2min之内,煤样量必须达罐内一半以上,不少于500g,并旋紧煤样罐闸阀,取样结束。

5)、煤样装好后,用皮管把煤样筒与装好水的测量管相连,打开闸阀开始进行井下瓦斯解吸,并记录好起始时间,以后每隔1min读取瓦斯的解吸量并作好记录,一直到读完30min为止,如中途测量管的水用完,则需重新装水,装水后记录第二次、第三次初始刻度,装水时间控制在2-3min,然后继续进行解吸,第一次与第二次、第三次解吸时间共为30min(中途装水时间包括在内)。

6)、当瓦斯解吸30min结束后,立即关闭煤样罐闸阀,并用卡钳旋紧罐盖,留好煤样准备送瓦斯研究所进行煤样的第二次、第三次解吸。

7)、瓦斯研究所根据井下煤样瓦斯解吸30min的解吸量,计算出煤层瓦斯含量Q1值,通过第二次、第三次的瓦斯解吸,计算出煤层瓦斯含量Q2、Q3值,然后把Q1值、Q2值、Q3值、Q残值加起来就是所测的煤层瓦斯含量。

8)、附表:

现场取样解吸记录表

钻孔地点、编号:

钻孔取样位置:

现场大气压:

现场温度:

打钻结束时间(取钻屑不填):

开始取样时间:

取样结束时间:

开始解吸时间:

初始刻度:

第一次第二次

30min解吸记录表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综采工作面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

开采前工作面每隔10~15米布置一个预测孔。

钻孔按照垂直于工作面平行布置,孔深9米,第一个循环:

留有5米预测超前距,允许进尺5米,只有连续进行2此区域预测验证孔无突出危险是,则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本煤层抽放钻孔控制区域本循环允许推进40米。

(为了加强防突效果我矿仍然采取局部防突措施,详见第三章)。

2、预测孔K1临界值取0.7,Smax为6Kg/m布置在夹层以下0.3米的软分层中。

3、断层构造带、煤层厚度变化带、应力集中区K1值取0.5,Smax为6Kg/m。

12#综采工作面在经过区域验证合格后,为增加12#综采工作面采煤期间的安全性,我矿仍然对12#综采工作面按照有突出危险工作面管理,故不再对12#综采工作面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工作面局部防突措施按工作面当月停留位置、工作面月计划推进度及工作面上下抽放孔深度情况按月编制。

每月的防突措施应明确钻孔及效果检验孔施工深度,数量、钻孔布置、间距、方位等参数。

1、工作面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后,由通风科防突检测工采用钻屑指标法对措施效果进行检验,检验孔K1值取0.7,Smax为6Kg/m,断层构造带、煤层厚度变化带、应力集中区K1值取0.5,Smax为6Kg/m。

经检验有效后并确保有5米措施孔超前距方可进行采煤。

(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带确保有6米措施孔超前距)。

2、检验数据由防突检测工现场填写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检测报告单,上井后报总工程师批。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

1、12#综采工作面必须有独立可靠的通风系统,回风系统中确保风流畅通,严禁人为设阻。

回风巷道失修,风速超限时,必须停止作业,回风风门按规定安装风门开关传感器。

2、瓦斯监测中心在运输巷距工作面10米处、风巷尾上10米处和回风出口10—15米处,运输巷监测仪报警断电点为0.5%,尾上、回风的监测仪报警断电点为0.9%,确保瓦斯超限能切断工作面及回风侧所有电源。

并定期派人与瓦斯员校对瓦斯检测仪保证能够准确断电及报警。

3、加强瓦斯通风管理,通风队专职瓦斯员必须加强12#综采工作面瓦斯巡回检查,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及“四人放炮”制度。

瓦斯员必须对上、下隅角、工作面煤壁、回风巷重点检查,移动支架放顶时头、尾落山角要放齐放透,没有放透要立即进行充填,严禁瓦斯积聚、瓦斯超限作业。

4、综合队必须加强对回风巷、运输巷抽放孔的检查,防止出现防水器内积水、抽放管脱落、漏气、软管折死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强抽放负压的管理,确保抽放畅通。

5、工作面运输巷及回风巷各安装两组净化水幕,各距工作面30-50米安装一组,巷中一组。

运输巷运煤系统各转载点必须安装高压喷雾。

风巷、运输巷由综合队指派专人定期洒水、洗尘,并在运输巷、风巷各安装二组隔爆水袋。

每组水袋水量不少于200升/平方米。

6、工作面两道必须安装压风自救。

压风自救系统安置在压风管路上。

运输巷距工作面20米处安装一组(转载机头),巷中每50米安装一组。

其中各转载点有人作业处必须专门设置一组,每组设置5个。

风巷距工作面20-40m设置一组,巷中每50m设置一组,有人作业的地点专门设置一组,每组5个袋子。

每个袋子应有减压装置和带有闸门控制的呼吸嘴,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小0.1m3/min。

以上由机电四队安装后,交施工单位维护管理。

7、加强工作面电气设备管理,电气设备由机电科负责定期指定专人检修、维护和检查。

坚决杜绝电气失爆。

8、工作面按规定必须进行煤层注水,注水孔深不小于4米,注水压力不得低于8Mpa。

当发现水由煤壁或相邻注水孔中流出时,应停止注水。

9、12#综采工作面为机采工作面,割煤速度不宜过快,割煤时应开启割煤机内外喷雾装置。

喷雾装置不出水严禁割煤。

10、遇地质构造或断层需要放炮时,放炮员在运输巷工作面溜子头转弯70米的位置放炮,并按要求在放炮地点配齐压风自救、灭火器、直通电话等安全装备。

放炮时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全部撤至运输巷警戒点外,回风作业人员必须撤至回风风门外,并安排专人设置警戒,安全员监督。

12、炮眼必须用水炮泥、黄泥封孔,做到封严封满。

放炮前班组长、跟班区长必须排专人在运输巷、回风设置警戒,严禁人员进入工作面及回风侧,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侧电源。

13、凡进入12#综采工作面人员必须佩带自救器,所有人员作业过程中自救器应随身携带。

14、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掌握突出预兆,发现预兆班组长或跟班区长应立即组织撤人,并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