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13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物理探索性试验Word下载.docx

电信0904

学号:

指导老师:

鱼老师

 

在学习大学物理探索性实验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错误的以为它和大学物理实验一样,提前写满满的一张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后再写满满一张实验报告、画一些泛泛的图像。

选了这门课程后,我才发现原来物理实验还可以在电脑上做,既轻松又方便。

从第一次的《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后我就明白“探索”的意义。

尤其体现在已知误差的极限范围后再做实验,这样做实验准确率既高,又省去不必要的步骤。

比如要使误差小于1%,求出小球要摆的次数。

这就需要我们去想一个法子,让已知的误差在1%内作为已知条件求出小球摆的最少次数。

这就体现出了“探索”,带动我们的思维去想去做。

选这门课程,真的让我受益颇多。

下面就以《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为例,具体介绍一下这种方法是如何体现“探索”的。

由2h=nλ·

·

@1

两边同时求全微分,得2△h=n△λ+λ△n·

@2

将n=2h/λ·

@3

和λ=2h/n·

@4代入上式微分方程,得△λ/λ=△h/h+△n/n·

@5

由于误差要控制在1%以内,即△λ/λ<

=1%

令△h/h<

=0.005·

@5且△n/n<

=0.005

因实验装置精度控制使得△h=0.00001mm代入@5可得

h>

=(0.00001/1000)/0.005=2*10^(-5)·

@6

将@6和钠光波长λ=633nm=6.33*10^(-7)代入h=nλ/2可得n>

=2h/λ=2*2*10^(-5)/6.33*10^(-7)=63.19≈64(次)

综上可知,如果看到条纹好像从中心一个一个地向外涌出64个以上,满足测得的波长误差控制在1%以内。

下面,开始做《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迈克尔逊干涉仪》

实验目的如下:

1.了解迈克尔干涉仪的结构,掌握调节方法;

了解螺距差。

2.观察非定义域干涉条纹,了解其特点及变化规律。

3.测量氦氖激光的光波波长。

4.测量钠光的波长,波长差及相干长度。

5.增强对条纹可见度及时间相干性的认识。

6.对干涉仪的广泛用途有进一步的了解。

实验原理如下: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图如下所示,G1,G2为材料、厚度相同的平行板,G1为镀银半透半反镜,G2为补偿板。

M1,M2是平面反射镜,M2是固定的,M2’是M2的虚像。

M1安装在精密导轨上,可以沿光路方向移动。

S是点光源(点光源或扩张光源),SP是观察屏及有关装置。

试验中,可以看见经过M1镜反射的三束光光斑,记做1、2、3,经M2反射的两束光光斑,记做4、5,。

调整光路时,要求2与4重合。

移动M1,改变干涉间距,可观察到干涉条纹随之改变。

二平面反射镜之间的距离增大时,中心就“吐出”一个个圆环,距离减少时,中心就“吞进”一个个圆环。

同时,条纹之间的间隔(既条纹的疏密)也发生改变。

实验内容具体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原理,了解干涉仪的结构,及实验要求。

2.调整好干涉仪。

为实验做好准备。

1)打开He-Ne激光器,在光源前面放一个小孔光栏,调节M2上的三个螺钉,使从小孔出射的激光束,经M1,M2反射后,在观察屏上重合。

2)去掉小孔光栏,换上短焦距透镜而使光源成为发散光束,在两光程差不太大时,在毛玻璃屏上即可观察到干涉条纹,轻轻的调节M2后的螺钉,应出现基本在中心的圆纹。

3.测量He-Ne激光的波长。

缓慢移动微动手轮,移动M1,中心每“生出”或者“吞进”n个条纹,记下移动的距离,用公式2h/n求出波长(h为M1移动的距离)。

4.测量钠光波长、波长差及相干长度,观察条纹可见度的变化。

按步骤3基础上(注意先将条纹调到3-4条),放钠光光源,同步骤3,根据条纹的吞吐可求得钠光波长,调节过程中,可发现钠光条纹的清晰度会产生变化。

1)同步骤3,测量钠光的波长。

2)慢慢移动M1,增加(或减少)光程差,条纹的可见度下降,乃至看不清条纹;

继续同方向移动M1,条纹的可见度变好,最后变得很清晰,再移动M1,条纹又会变得不可见。

记下条纹从不可见到次一个不可见M1的位置变化[t2-t1],则光程差L=2[t2-t1].根据对应公式,可求出波长差。

3)将光程差跳到0附近,此时光斑很大,很亮,记下这个位置t1,然后,增大光程差,会看到条纹可见度周期性变化,但越来越不可见,直到条纹消失,记下此刻的位置t2,钠光的相干长度就是[t1-t2].

5.透明薄片折射率的测量。

在在实验步骤3基础上,换用白光光源。

在d=0的附近可看到白色的干涉花纹:

中央是直线黑纹,即中央花纹;

两旁是对称分布的彩色花纹。

D稍大时,显不出条纹,当视场中出现中央花纹后,在M1与G1之间放入折射率为n,厚度为l的透明薄片,则此时光程差要比原来增大2l(n-1),中央花纹既移出视场范围,如果将M1向G1前移动d,使d=l(n-1),则中央花纹重新出现,测出d,则可由d=l(n-1)求出折射率n.

实验操作如下剪图所示:

(1)打开He-Ne激光器,在光源前放一小孔光栏,调节M2上的三个螺钉,使从小孔出射的激光束经M1.M2反射后,得到如下图:

(2)去掉小孔光栏,换上短焦距透镜而使光源成为发散光束,在两光程差不太大时,在毛玻璃屏上可观察到干涉条纹,轻轻调节M2后的螺钉,应出现如下图像:

(3)下面开始测试He-Ne激光的波长:

测试读数由三部分组成,

@1.机体侧面为毫米刻度尺,精度为1mm。

@2.读数窗口的刻度盘读数,读到0.01mm。

@3.微动手轮读数,最小精度是0.0001mm。

初始图像如下,可读得初始数据。

利用上面方法可读得初始数据为31.49362mm。

缓慢转动微动手轮,移动M1,中心“生出”65个条纹后的读数如下图所示:

“生出”65个条纹后的读数为:

31.51412mm.

(4)计算He-Ne激光的波长:

△h=31.51412mm-31.49362mm=2.05*10^(-5)m

λ=2△h/n=2*2.05*10^(-5)/65=6.31*10^(-7)m=631nm.

经验证,△λ/λ=(633-631)/633=3.2*10^(-3)=0.32%<

1%

故满足条件,实际测得的He-Ne激光的波长为631nm,真实值波长值为633nm,误差0.32%,满足误差小于1%的条件。

若改为钠光灯源,用同样的方法,也可实现实验目标。

(5)实验小结:

该实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了物理问题,是先知道结果再实验,一改以前的根据实验结果求误差的方式。

真正的体现“探索”性实验的目的。

(6)思考与讨论:

@1.

@2.如何利用圆形干涉条纹的涌出测定光波的波长?

答:

由2dcosi=kλ知干涉条纹向i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外扩展,将看到条纹像是从中心一个一个向外‘涌出’,反之,d减少时,‘缩进’去。

每‘涌出’一个条纹,光程差减少一个波长,若有△n个条纹,则移动△d=△n*λ/2,即得λ=2△d/△n.

@3.测He-Ne激光波长时,要求N尽可能大,这是为什么?

N很大时,即使数错一两环,也不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4.使参考镜与动镜逐渐接近直至零光程(d=0),试描述条纹疏密变化现象。

条纹越来越稀疏,最后成一片明亮视场。

@5.将动镜由左向右移动,条纹有可能会冒出,也有可能会凐没,试解释为什么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条纹冒出或凐没,取决于二反射镜之间空气隙的厚度变化,而向某方向移动镜面时,空气隙的厚度是增加还是减少,又取决于二反射镜的相对位置,故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7)实验心得:

感谢鱼老师,让我知道另一种实验思维方式,后会有期。

制作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