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1167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七年级课时训练 2Word格式.docx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17•青岛]读“经纬网图”,完成第4题。

图1-20

4.对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全部位于西半球中纬度地区

B.乙全部位于西半球北温带地区

C.丙位于北半球热带地区

D.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2018•临沂]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据此完成第5题。

时间 

9月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台风中

心位置 

(15°

N,143°

E) 

(17°

N,139°

(20°

N,133°

(23°

N,128°

(26°

N,125°

(27°

N,124°

E)

5.根据表2017年9月9日至9月14日“泰利”台风中心位置(台风中心位置的经纬度保留了整数),判断台风“泰利”移动的大致方向是 

A.向西北移动 

B.向东北移动

C.向东南移动 

D.向西南移动

[2018•资阳]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完成6~7题。

图1-21

6.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7.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不能确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2018•潍坊]下面左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

下面右图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完成8~9题。

图1-22

8.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 

D.昼短夜长

9.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右图中公转轨道的 

A.①点附近 

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 

D.④点附近

二、综合题

10.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23

(1)A点的经纬度是    ;

B点的经纬度是    。

(2)C、D两点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点;

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    点。

(3)A点位于B点的    方向。

(4)A、B、C、D四点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点。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读图能力。

东半球的范围为20°

W以东,160°

E以西;

纬度0°

~30°

之间为低纬度;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存在阳光直射现象。

据此判断,甲、乙、丙位于低纬度,且甲、乙无阳光直射现象,再由图所示经度可知,甲位于东半球。

2.B 3.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在经纬网图上判读点的位置、纬度范围和东西半球的能力。

第2题,图中甲位于赤道以北的40°

纬线上,为北纬40°

也可写成40°

N。

第3题,根据中纬度的范围(30°

~60°

)可判断图中四地中只有甲和丁位于中纬度;

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

W和160°

E围成的经线圈)可判断出丁(100°

W)属于西半球。

4.D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图的判读。

第4题,图中甲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乙跨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且位于北温带;

丙位于南半球,兼跨热带和南温带;

丁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5.A [解析]台风“泰利”的移动:

纬度上是从15°

N移动到了27°

N,向北移动;

经度上从143°

E移动到了124°

E,向西运动。

故台风大致是向西北移动的。

6.D 7.A [解析]第6题,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

第7题,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8.B 9.A [解析]第8题,读图可得,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太阳终日不落,是极昼现象,可知该站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该观察站昼渐长,夜渐短。

第9题,6月15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最接近①点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10.

(1)(30°

N,60°

E) (0°

90°

E) 

(2)C D

(3)西北 (4)D

课时训练

(二) 地图

1.[2018•杭州]下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图2-14

A.正南向正北 

B.西南向东北 

C.东南向西北 

D.正北向正南

[2017•郴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外出考察某山地时,准备了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以便确定登山线路。

读图完成2~3题。

图2-15

2.他们想轻松地登上山顶甲,请你为他们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 

A.①线路 

B.②线路 

C.③线路 

D.④线路

3.量得山顶甲到陡崖F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那么它们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A.500米B.3千米

C.20千米 

D.300千米

[2018•聊城]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6题。

图2-16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顶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5.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关于丙、丁两村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丙村交通更为便利 

B.丙村水源更为丰富 

C.丁村位于丙村的西南方向 

D.两村都不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2018•东莞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7~9题。

图2-17

7.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 

B.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C.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D.位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

8.图中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

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9.河流a、b段流向为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

10.[2018•滨州]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滨州某中学利用暑假到鲁中山区开展了次登山旅行活动。

阅读材料和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同学们从王村火车站分组出发,设计了三个活动方案。

方案一:

登大青山,锻炼体能;

方案二:

徒手攀岩,试试胆量;

方案三:

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材料二 旅行地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2-18

(1)方案一中同学们从出发地点到达大青山,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以上。

(2)方案二中能开展徒手攀岩,是因为沿途经    (填地形部位名称)。

(3)方案三中同学们去参观古庙,寻踪文化。

图中古庙位于王村的    方向,若出发地到古庙的图上距离为6.4厘米,它们的实地距离是    千米。

(4)三个方案中,你会建议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路线    (填数字),原因是 。

(5)某队同学在山区迷路,有同学提出沿着溪流走。

这个提议可行吗?

说明理由。

11.[2017•天津改编]读某区域“之”字状公路景观和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19

(1)图中①②两地坡度较陡的是    ,②地的海拔是    米。

(2)图中甲地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3)图中A处箭头表示河流的流向,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流向大体为       。

1.B [解析]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所以汽车的行进方向是从西南向东北。

2.C 3.B [解析]该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第2题,③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第3题,由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则图上3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千米。

4.B 5.A 6.C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4题,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

该地海拔高于500米,起伏较大,坡度较陡,为山地地形;

根据图中数值可以推断,该图的等高距为500米,甲处位于2500米的等高线上,乙地位于2000~2500米之间,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在0~500米之间,小于500米。

第5题,①处为山脊,不会形成河流,所以这条支流不可能存在。

第6题,丁村比丙村地势更开阔平坦,交通更便利;

在河流的交汇处,水源更丰富;

丙、丁两村都位于山麓地带,都可能发生滑坡灾害。

7.D 8.A 9.D [解析]第7题,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①处的主要原因位于河谷,山势陡峻,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不安全。

第8题,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甲,因为该路线基本沿着等高线修建,修路成本低。

第9题,在地图中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判断方向,一是经纬网判断法,二是指向标判断法,三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法,由图中指向标及等高线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出,河流a、b段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10.

(1)550 

(2)陡崖 (3)西南 3.2 

(4)③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5)可行。

理由:

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常有人居住。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可知,大青山山顶海拔介于550~600米之间。

(2)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适合攀岩。

(3)根据指向标定向法判断,古庙位于王村的西南方向。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则6.4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2千米。

(4)三个方案中,③线等高线比较稀疏,表示坡度缓,可以让体力较弱的同学选择。

(5)沿着溪流走出山区的理由可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且沿岸常有人居住等方面分析。

11.

(1)① 900 

(2)山峰 (3)自东北向西南流

[解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地图及山区开发建设的相关知识。

(1)读图可知,①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②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和缓;

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字及等高距可知,②地的海拔是900米。

(2)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其地形部位名称是山峰。

(3)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流向大体为自东北向西南流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