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138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暑假古代史综合练习题Word文档格式.docx

B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6.下表是我国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从中解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①自然经济失去主导地位②经济生活中存在雇佣关系

③土地兼并问题比较严重④工场手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在①定都并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B.五代时期某些政权曾在②处建立都城

C.明朝在③处定都并设置内阁

D.④处是隋唐大运河的最南点,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

8.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

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

①重建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③儒学走向思辨化,进入新阶段 ④士大夫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B.①②④ 

D.②③④

9.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D.①②③④

10.中国在18世纪中叶以前取得成就不包括(  )

A.首屈一指的经济规模 

B.基于实验的科学革命

C.繁华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D.领先世界的技术水平

11.显德二年(955年),世宗修筑开封。

“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绛无穷”(城市规划中)“其标识内,候官中劈画(划分),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麻院,务了(除此之外),任百姓营造。

”对这则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坊市格局徒负虚名 

B.官市发达民营衰微

C.集镇兴盛商业繁荣 

D.大宗贩运私商横行

12.在《清代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图8)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 

B.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 

D.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1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年间票号产生。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传最早经营这项业务的是西玉成颜料庄,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均设有分庄。

起初,在京的山西同乡常把现银交给西玉成北京分庄,再凭北京分庄写的信,到西玉成总号取款。

后来,西玉成总经理雷覆泰发现这种现款兑拨是一个生财之道,便开始专营这一业务,号名改为“日升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票号的职能。

(2分)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4分)

14.浙江乌镇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

材料一乌青镇(乌镇)地处江南水多,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四方宾客噩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舻相望”。

明成化弘治年间,乌镇“宛然府城气象”,镇上汇集了各地韵商人和手工业者,而本镇“男子皆务耕桑,服商贾。

”“里人贾鬻他方,往楚豫间贸易,四时往来不绝”。

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

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

每当新丝上市时,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十分繁忙。

清乾隆朝鸟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

——摘缟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乌镇成为江南大市镇的条件。

(10分)

15.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

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

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

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12分)

16.运河为其流经地区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位于运河北段的通州已经成为北京行政副中心。

材料一明代流经山东境内的运河会通河段疏浚通航,徽商迅速在运河的这一区域开拓市场。

此后,晋商进入该区域。

徽商晋商在运河区域的活动,刺激了当地人的经商热情,他们也结成商帮来往于运河各地。

昔日埋头经史的儒生们也纷纷降尊纡贵,加入到经商行列。

运河经过的区域是传统的农业区。

明代以前,这里民好稼穑,俗尚淳厚。

运河通畅以后,社会风尚习俗为之大变。

万历《藤县志》记载:

当时藤县民众“闾阎服饰,恣所美好,益僭滥”,“男子冠巾丝履,妇女珠翠金宝罗纨,但有财尽能索耳。

此皆五十年前所无也。

”乾隆《临清州志》记载临清风气是“士女嬉游,故户列珠玑,家称歌舞,饮食燕乐,极耳目之欢,”“仆亦绮罗,婢皆翡翠,陈歌设舞,不必缙绅。

”时人叹息说“风俗自淳而趋于薄也,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

——摘编自李泉《中国运河文化及其特点》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运河通航给当地社会带来的变化。

你如何看待时人对这一变化的评价?

(10)

17.2015年底以来,“供给侧”和“需求侧”成为高层讲坛高频词两个词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而“侧供给”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2)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但民营工商业发展受到了阻碍,请从“需求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8.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

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

A.有效的管理制度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承继了西周疆土 

D.首创了郡县制度

19.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0.传统书院是中国文华传承至今的一把钥匙,某校组织了“走进传统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组同学来到岳麓书院,看到书院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们感到很好奇:

岳麓书院历史上活跃过哪些名人?

因而搜集整理了如下材料:

976年,岳麓书院建立。

张栻主教期间,提出了“传道济民”的教育宗旨和“学贵力行”的主张。

1167年,朱熹和张栻进行学术辩论,听者众多,以致“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朱张二人相互影响,彼此的学术观点都有所变化。

明中叶以后,王阳明及其弟子纷纷来书院讲学,有的人也兼收朱学。

王夫之在书院读书期间创办了“行社”。

近代许多著名人物,如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陈天华、蔡锷等均曾求学于此。

(2)围绕一个角度,以材料中两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为例,概述岳麓书院的历史作用。

(8分)

21.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2019宿迁中学调研一)赵翼《陔馀丛考》载:

“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

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

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

”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2019宿迁中学调研一)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2019宿迁中学调研一)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

“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

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

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

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

(2019徐州一中阶段检测一)学者徐增阳在《流动与农民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说:

“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中央集权意识D.民族传统美德

(2019徐州一中阶段检测一)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关于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表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机构完善皇权顶峰

(2019南京市学情调研)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

“……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

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

”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19金陵中学期中)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候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019无锡市期中调研)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

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参考人员日趋多元B.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D.防弊措施流予形式

(2019无锡市期中调研)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

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

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

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是皇帝的顾问与决策机构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

(2019无锡市期中调研)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

这些周礼的制定主要是为了

A.周王室安全B.宗族分封秩序C.王位世袭制D.嫡子继承权力

(2019苏州期初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

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

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

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

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

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19苏州期初调研)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

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2019海门市一调)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候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

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019省四星高中一调)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材料中的“它”指的选官制度是

A.禅让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9省四星高中一调)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可信度相对较高的资料是

A.《史记》记载B.秦简记载C.研究论文D.民间传说

(2019省四星高中一调)《礼记・大传》载:

“是故人道隶亲也,亲亲故尊租,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土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据此可知,与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18.8南京四校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

(2018苏州期末调研)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

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

”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A.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B.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2018无锡期末)某同学在上大学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

(2018无锡期末)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加考试。

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

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加科考

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

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2019泰州中学期中)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

A.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

C.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

(2019泰州中学期中)宋以后,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

在湖南洞庭湖区还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B.宋代农村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2019徐州一中阶段检测一)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中写道:

“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

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

”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B.河南冶铁业发达C.政府重视手工业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019如东中学学情检测一)史识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的科学结论和认识。

下列属于“史识”的是

A.“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B.“明代织工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表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苏州织造”是“江南三织造”之一,主要任务是为皇家提供织绣产品

D.“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高峰,远到达红海地区”

(2019南京市学情调研)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

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

这反映出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2019海安中学11月检测)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

“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

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2019海安中学11月检测)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

“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2019海安中学11月检测)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

“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

”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C.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