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653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试题生物Word版含解斩Word格式.docx

故选B。

2.在生物体内,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都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胰蛋白酶的合成及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淀粉酶和盐酸通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催化淀粉水解

【答案】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催化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详解】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

而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麦芽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D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从而将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在正在合成的子链上;

DNA连接酶也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从而将两个DNA片段连接到一起,B正确;

C、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首先要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然后还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

D、淀粉酶是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来催化淀粉水解;

而盐酸不是催化剂,不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D错误。

故选D。

3.拟南芥液泡膜上存在

反向转运载体蛋白,它可利用液泡内外

的电化学梯度(电位和浓度差)将

转出液泡,同时将

由细胞质基质转入液泡。

部分物质跨液泡膜转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能力

B.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C.

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

D.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

由图可知,H+进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故跨膜方式为主动运输,则液泡内的细胞液中H+浓度大于细胞质基质,说明H+运出液泡是顺浓度梯度,因此方式是协助扩散;

液泡膜上的Na+/H+反向转运蛋白能将H+转运出液泡的同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到液泡内,说明Na+进入液泡的直接驱动力是液泡膜两侧的H+电化学梯度,因此该过程Na+的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详解】A、Na+在液泡中的积累能使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细胞吸水,进而提高拟南芥的耐盐碱能力,A正确;

B、由分析可知,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B正确;

C、Cl−借助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C正确;

D、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液泡,D错误。

4.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内含有磷脂酶、蛋白酶、核酸酶等多种酶。

溶酶体内的pH约为5,细胞质基质pH约为7.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失活的蛋白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入溶酶体

B.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的化学成分相似

C.溶酶体酶在pH为5左右时,活性较高

D.经溶酶体酶消化后的产物并非全部排出细胞

【答案】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膜上有许多糖,防止本身的膜被水解;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详解】A、失活的蛋白质空间结构已经改变,但还是大分子,通过胞吞方式进入溶酶体,不需要借助载体蛋白,A错误;

B、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的化学成分相似,主要含有脂质和蛋白质,B正确;

C、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该pH下溶酶体内的酶活性较高,C正确;

D、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被细胞重新利用或者排除细胞外,D正确。

故选A。

5.某植物花的色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B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其对应的等位基因a和b编码无功能蛋白),如下图所示。

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一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

黄色=9:

7

B.子一代的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和aaBb

C.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

白色:

4:

3

D.子一代红色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占比为1/3

【答案】C

由图可知,白色物质无A基因,即基因组成为aa_,黄色物质为A_bb,红色物质为A_B_,又色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A和B基因编码的酶催化合成,则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花授粉产生子一代,子代红色(A_B_):

黄色(A_bb):

白色(aa_)=9:

3:

4。

【详解】AC、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

3,A错误;

C正确;

B、子一代的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B错误;

D、子一代红色个体(A_B_)中能稳定遗传的基因型(AABB)占比为1/9,D错误。

故选C。

6.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

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

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

小鼠基因组中有1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

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

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

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

DNA分子中碱基的增添、替换、缺失,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发生突变后,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不变。

【详解】A、基团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故多种多样的嗅觉基因的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A正确;

B、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当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发生突变,它编码的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不一定发生改变,故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嗅觉受体蛋白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出现差异,C正确;

D、虽然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但长期的自然选择会定向的选择具有敏锐嗅觉的个体,使得嗅觉敏锐的小鼠逐渐增多,最终使小鼠敏锐嗅觉逐渐形成,D正确。

7.甲同学从某哺乳动物的胃液中分离到了一种酶。

为探讨该酶的最适p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方案

pH范围

温度

酶活性测定

最适pH

A

1~6

25℃

每间隔一个pH梯度进行酶活性测定

以pH对酶活性作图,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pH为最适pH

B

1~14

C

37℃

D

A.AB.BC.CD.D

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在最适pH之前,随pH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增强;

超过最适pH,随pH的增加酶活性逐渐减弱。

【详解】哺乳动物的胃中存在胃酸,pH都是成酸性,故选取的pH范围应该是1~6。

哺乳动物的体温一般为40℃上下和人类的体温差不多,作为本实验无关变量中的温度应选择较适宜的温度37℃,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8.线虫的

基因编码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导致线虫觅食行为由“独立觅食”变为“聚集觅食”。

觅食行为的改变,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受限,能量消耗减少,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利。

针对以上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基因发生的上述突变属于碱基替换

B.食物匮乏时,

基因频率会提高

C.新基因的产生为线虫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D.这两种觅食行为

存在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

1、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特征有:

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2、一般而言,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会导致插入或缺失位点以后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影响较大,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只改变一个氨基酸或不改变(密码子有简并性)。

【详解】A、该基因突变后(突变基因NPR-1),其编码的蛋白质第215位氨基酸残基由缬氨酸变为苯丙氨酸,NPR-1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正确;

B、基因NPR-1使线虫觅食行为是“独立觅食”,在食物匮乏时,使线虫活动范围大,能量消耗多,不有利于交配,对线虫生存有害,NPR-1基因频率会下降,B错误;

C、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正确;

D、两种觅食行为,有利于线虫在不同的食物环境中觅食,有利于线虫适应环境,D正确。

【点睛】

9.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B.植物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C.动物和植物的体细胞实现全能性的难易程度具有较大差异

D.参与氧化反应的酶活性越高,有氧呼吸越旺盛,细胞衰老越快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也能进行自我复制,但在遗传上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与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蚕豆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A错误;

B、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核基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质基因不遵循,B正确;

C、植物的体细胞同动物细胞相比,分化程度较低些,全能性更易实现,C正确;

D、参与氧化反应的酶活性越高,有氧呼吸越旺盛,线粒体越容易衰老,细胞衰老的也就越快,D正确。

10.某实验小组从甲兔的皮肤细胞提取细胞核,注入乙兔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植入丙兔的子宫,最终丙兔顺利产下丁兔。

A.丁兔的性状与甲兔相同B.该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C.丁兔的遗传物质与丙兔无关D.与丁兔的DNA指纹相似度最高的是甲兔

克隆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把甲兔的细胞核注入乙兔的去核卵母细胞中,进行培养,发育成胚胎,植入到丙兔的子宫,生出丁兔,这项技术是克隆技术。

【详解】A、丁兔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甲兔,丁兔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来源于乙兔,因此丁兔的性状与甲兔不完全相同,A错误;

B、丁兔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乙兔去核的卵母细胞直接发育成的,属于无性繁殖,B正确;

C、丙兔只提供了丁兔胚胎发育的场所,丁兔的遗传物质与丙兔无关,C正确;

D、丁兔的DNA主要来自于甲兔的细胞核,因此与丁兔的DNA指纹相似度最高的是甲兔,D正确。

11.某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小鼠放在不同的密封、恒温的钟罩内,实验处理方案如下表,小鼠最先死亡的一组是()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

小鼠+绿色植物

光照

小鼠

黑暗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和小鼠放在光下,小鼠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

【详解】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即使密封的钟罩内氧气消耗完全,小鼠的有氧呼吸也可以继续进行;

小鼠不管是在光照条件下还是在黑暗条件下,都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密封钟罩中相同的氧气;

小鼠和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均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密封钟罩中相同的氧气,该组的氧气最先被消耗完,即小鼠最先死亡,C正确,ABD错误。

1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步骤至关重要。

下列关于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需过滤除菌后才能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

B.超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消毒,镊子、剪刀可灼烧灭菌

C.植物材料用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到培养基中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详解】A、对不耐高温的植物激素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除菌,再添加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中,A正确;

B、接种室和超净工作台等表面消毒,可用紫外线进行消毒,镊子、剪刀等金属器具可灼烧灭菌,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用70%的酒精和氯化汞(或次氯酸钠)进行消毒,外植体取出后,在无菌水中漂洗了消毒液后才能接种到培养基中,C错误;

D、玻璃培养皿常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D正确。

13.水稻杂交制种中,由于母本茎秆最上部的伸长节间不够长,稻穗不能全部从叶鞘中抽出,包在叶鞘中的稻穗不能接受父本的花粉,因此不能结实,从而影响制种产量。

技术人员通过适时喷施调节物质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列物质中常用的是()

A.赤霉素B.乙烯利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

不同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

合成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生理功能: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赤霉素: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促进细胞的伸长;

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3)细胞分裂素: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幼嫩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诱导芽的分化;

防止植物衰老;

(4)脱落酸:

根冠、萎焉的叶片等。

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

促进植物进入休眠;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

(5)乙烯: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产生。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器官的脱落;

促进多开雌花。

【详解】A、赤霉素可以促进节间细胞的伸长,进而促使稻穗从叶鞘中抽出,能够接受父本的花粉,达到结实和提高制种产量,A正确;

B、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果实成熟,不能促进节间细胞的伸长,B错误;

C、脱落酸促进植物休眠以及抑制种子萌发等,不能促进节间细胞的伸长,C错误;

D、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节间细胞的伸长,D错误。

14.黄豆种子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的豆芽呈浅黄色,再移至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生长的豆芽呈绿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豆芽进行了光合作用,变成绿色B.黑暗中黄色物质合成较多,掩盖了绿色

C.光照引起温度升高,导致豆芽变成绿色D.光照诱导了叶绿体的形成,导致豆芽变成绿色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和液泡中。

叶绿体中的色素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液泡的色素与植物花、果实的颜色有关。

【详解】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条件。

黄豆种子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的豆芽呈浅黄色,再移至光照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生长的豆芽呈绿色的原因:

在光照条件下,能诱导前质体发育成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从而使豆芽变绿。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15.“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

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体内。

“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

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

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

D.淋巴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分泌到血浆、组织液等场所,故康复期患者体内含有相应的抗体,这样就可以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处理后对重症患者进行治疗。

【详解】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中含有能与病原体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二者结合后往往能形成细胞团或者沉淀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达到治疗的目的,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16.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起始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生产者植物是第一个营养级,以生产者为食的初级消费者动物是第二个营养级,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是第三个营养级。

【详解】A、浮游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的生物,故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该食物网中一共有5条食物链:

浮游藻类→裸鲤→鸬鹚;

浮游藻类→裸鲤→绿头鸭;

浮游藻类→裸鲤→大天鹅;

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

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B正确;

C、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

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水生昆虫位于的这两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C错误;

D、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浮游动物数量上升会导致水生昆虫数量上升,这样水生昆虫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加强,再因浮游藻类的不足使得浮游动物的数量下降,由于食物减少水生昆虫的数量下降,这种维持稳定状态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17.生态位是指某种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

在非洲草原上有斑马、野牛、牛羚和瞪羚等食草动物,它们迁徒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并为下一个到来的物种留有食料。

关于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现象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上述现象导致种间竞争减弱

C.上述食草动物间存在着生态位分化D.若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不会产生影响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关系。

【详解】A、题干的描述中体现出了各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这样就使得各物种间的竞争减弱,B正确;

C、不同种类的动物取食草被的部位不同,说明在食物上存在一定的分化;

迁徒时按一定次序陆续穿过草原,说明在栖息空间上存在分化,C正确;

D、生物和生物之间是在相互影响中进化和发展的,故去除斑马种群,对其他种群会产生影响,如捕食斑马的生物,D错误。

18.人体的各种细胞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下列关于卵原细胞与肝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原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肝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B.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整合到肝细胞的DNA上,因此肝炎可遗传

C.卵原细胞与肝细胞含有

DNA和RNA分子相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卵原细胞与肝细胞的基因组相同,基因的表达具有差异

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卵原细胞不只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A错误;

B、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DNA可以整合到肝细胞的DNA上,但发生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改变一般不能遗传,B错误;

CD、由于不同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完全相同,来源于同一受精卵的卵原细胞与肝细胞含有的DNA分子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即基因的表达具有差异,C错误;

D正确。

19.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多种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①垂体、甲状腺、胸腺、乳腺、肾上腺等器官属于内分泌系统。

②激素种类多,量极少,通过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机制维持机体的稳态。

③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④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合成与血糖含量相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弥散到体液中,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详解】①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分别能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胸腺激素、肾上腺素,故都属于内分泌腺,乳腺分泌的乳汁直接排到体外,故乳腺属于外分泌腺,①错误;

②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激素通过分级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