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700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7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即墨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扎实做好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水、气、生态、危险废物和土壤污染,以及过去没有引起重视或新出现的特殊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十二五”环境形势分析

1、“十二五”环境保护形势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环保主题,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应对资源能源消耗、解决我市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

“十二五”期间,随着即墨市经济总量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

从2006年到2009年连续四年的发展来看,全市的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十二五”期间,就污染因子来说,仍然是水、气、生态、危险废物和土壤污染为主,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与经济综合决策等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区域污染物新增压力较大,区域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1)污染减排任务加重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减排潜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将逐渐减少,污染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

废水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治理任务相当艰巨;

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呈增长态势。

污染物介质将从大气和水为主向大气、水、土壤三种污染介质共存转变。

到2015年,预计全市废水排放量比2010年进一步增加,要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面临着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即墨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整个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尤其是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使得农村环境污染的趋势进一步加剧;

同时,随着农村地区的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超标排放将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乡镇企业污染、村庄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

农村地区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畜禽养殖等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将逐步显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养殖业污水、粪便、作物秸杆以及残留农膜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加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环境监管任务繁重

“十二五”期间,环境监管任务更加繁重,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短时期内难以改变,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投入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需要不断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应对污染由城市快速向农村转移的趋势。

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环境污染调查取证、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反应等手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在稳定环保队伍的同时,提高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装备水平,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以满足环境保护事业的需要,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即墨市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扩内需、惠民生的重要领域;

在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将环境保护从城市拓展到广大农村,不断地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投入力度,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也对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市仍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不断提高我市环境的承载能力,才能解决对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的突出环境问题。

当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能源结构不够合理;

机动车排气、大气扬尘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流域治理压力较大,生态承载能力不足;

农村综合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总体来看,我市的“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仍然比较艰巨、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2、“十二五”着力解决的环境问题

“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质量有一定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环保工作任务仍很繁重。

受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和减排项目的影响,导致“十一五”减排任务个别指标(COD)未能在2009年完成。

根据当前我市的环境保护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应该重点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等任务展开。

(1)水污染防治

全市水质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区域内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我市个别河流水质超标现象仍然存在。

水污染防治问题仍然是“十二五”的重中之重。

坚持让河流修养生息的理念,重点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解决水质超标的问题,按流域单元治理的要求提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明确各河流控制断面的水质控制指标。

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作为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把喝上放心水等老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作为水污染防治的最终目标,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水环境保护。

(2)大气污染防治

全市大气污染呈现出混合型和叠加型的特点,主要是煤烟、扬尘和汽车尾气等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十二五”期间重点改善人口稠密地区的空气环境质量,把全市人民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将解决颗粒物超标问题作为“十二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并对氮氧化物、烟尘等指标实行严格控制。

(3)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

“十二五”期间,农村面源污染、农村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在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十二五”工作重点应将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逐渐向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转移,着力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和农村环保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建设,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土壤污染防治、畜禽污染防治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4)防范环境风险

“十二五”期间,应着力防范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把防范重大污染事故、提高应急能力作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重要出发点之一,保障环境安全。

把常态污染之外的风险防范作为环境污染防治的新要求。

重视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控制,监督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措施,对重点风险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发展战略,以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即墨市的环境安全,初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规划编制以“3+2”五条主线构成框架,“3”是指三条主线——“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

“2”是能力建设主线和队伍建设主线,使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继续位居全省县级市的前列,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即墨。

(二)总体目标

继续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削减5%,新增氮氧化物、氨氮排放的总量控制指标,完成国家、省和青岛市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任务;

城市空气保持良好水平,优良天数稳定达到330天以上;

主要河流水质得到全面改善,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近岸海域保持优良水质,区域环境水环境质量整体水质恢复良好水平。

“十二五”环保规划将在继续完善、优化总量控制的同时,强化环境质量约束性要求,以矛盾集中的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实施全防全控的新型污染防控体系,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导向,以规划任务落实为基础,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分类指导和分区控制,以基础工程、保障工程、人才工程作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三)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的制定从环境要素、污染防治、生态建设以及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设置,实行约束性指标和非约束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并尽可能增加约束性指标的项数,以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10年水平上削减12%;

(2)全市氨氮排放总量在2010年水平上削减12%;

(3)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2010年水平上削减18%;

(4)全市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水平上削减18%。

(5)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

(6)农村地区空气质量较2010年持续改善;

(7)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80%,市区无劣Ⅴ类水体;

(8)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0%;

(9)10t/h以上燃煤锅炉全部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率90%;

(10)即墨市燃煤火电厂全部实施烟气脱硝技术改造;

(1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3%;

(12)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达标率达到95%;

(13)城市中水回用率不低于21%;

(1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

(15)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0%;

(1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95%;

(17)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

(18)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

(19)城市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0)农村和乡镇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30%,无害化处置率达到20%;

(2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率100%,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

(22)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12%,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7%;

(23)秸秆综合利用率95%。

(2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

(25)通过生态城市创建验收;

(26)重点污染源(省控及以上)自动在线监控率100%;

(四)指导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1)坚持源头预防,在研究制定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战略和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产生;

(2)坚持过程预防,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要素,使环境保护工作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好地融为一体;

(3)坚持环境优先,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安全和持续改善为前提,不断健全高效的环境管理体系、完善环保工作的机制,提高我市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效率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十一五”期间尚未解决的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2、点面兼顾,重点突破

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全面性的工作,必须进行宏观统筹、总体设计,全面考虑、点面结合,有缓有急、重点突破,必须抓住当前的主要污染问题,以重点流域的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对重点行业、企业加大监管治理的力度,力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新的亮点。

3、统筹发展,突出民生

坚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统筹开展污染防治与规划生态保护,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共同发展,兼顾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和即墨市的环境发展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配置我市的公共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把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放心水等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十二五”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环境安全保障有力等三大着力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和社会最根本、最迫切的环境问题,维护我市人民群众健康和环境权益。

4、狠抓落实,全力推进

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关键就是要抓好“落实”。

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强化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在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前提下,力求产耗比达到最优。

鼓励全市人民、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担负起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通过公开环境保护信息、实行舆论监督,建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战线。

(五)“十二五”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

(6)《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

(7)《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8)《青岛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9)《青岛市环保局关于印发青岛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采用的标准主要: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及规范

《青岛区、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指南》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

《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地域范围为即墨市辖区内所有区域;

规划主体期限为2011-2015年,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建立在2010年相关数据预测的基础上。

(六)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

即墨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评估

即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情景预测

分要素环境质量调查

分要素规划目标完成情况

分要素规划任务实施情况

规划实施经验及问题总结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社会发展趋势预测

能源资源消耗预测

环境问题分析与诊断

环境问题分析

环境压力与趋势分析

规划指标体系与目标确定

规划重点任务和项目设置

水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

固废污染防治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机动车污染防治

环境安全和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

规划实施综合保障

目标责任体系

法规、标准体系

经济政策体系

科技支撑体系

环保监管体系

环保文化体系

规划实施

三、重点任务

(一)水污染防治

1、规划目标

加强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海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各类水域功能区符合水质目标的要求;

加强各类污染源的控制,实现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合理使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确保支撑即墨市经济的可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

以水环境保护为约束,促进即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水环境质量为区位品牌,引导区域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

2、水污染防治现状与评价

我市城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达到标准。

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2006年以来均为100%;

乡镇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良好。

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在重点单位安装COD在线监控系统,提高污染源自动监控水平;

继续加大对新、扩、改、迁建项目环境管理力度,建设项目环保审批率100%。

(1)工业污染源排放情况

2009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123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

工业COD年排放量为912吨,工业氨氮排放量为27.2吨,各项污染指标与“十五”期间相比明显降低。

2010年,我市北部、西部和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即将投入运行,工业COD排放量将进一步降低。

(2)生活污染源排放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城镇生活污水COD产生系数按照每人每天75克核算,氨氮排放系数按照每人每天7克计算,污水排放系数按照每人每天145千克计算。

2009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50万吨,生活污水处理量为1418万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97.8%。

城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为1334.13吨,氨氮排放量为44.89吨。

截止2009年底,我市COD减排任务完成率为96.94%。

截止2009年底,COD尚未实现减排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近几年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导致废水排放总量与“十五”期间相比增幅较大;

另一方面,我市城区人口逐年增加、污染排放系数调整,导致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增加。

(3)河流水质状况

“十一五”期间对墨水河实施重点治理,流域内水环境质量的到明显改善,墨水河水质逐步好转,烟霞桥、黄家西流、张家西城、窑头闸、石桥断面水质各项指标的年均值全部按功能区达标。

烟霞桥监测断面水质较好,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

黄家西流断面水质较好,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标准。

张家西城断面水质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五类标准。

窑头闸断面水质各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均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标准。

石桥断面COD、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均有超标现象。

(4)污水处理厂水质状况

即墨市现有污水处理厂一个,目前处理能力为12万吨/日,三期工程已经进水调试,属二级污水处理厂;

即墨市污水处理厂水质处理效果较好,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的去除率达80%以上,其出口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全部达标。

(5)饮用水源水质状况

2009年度我市共对4座水库进行了监测,其中石棚水库和王圈水库为即墨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宋化泉水库作为城区后备水源,目前主要用于灌溉。

石棚水库、王圈水库、宋化泉水库及挪城水库水质较稳定,各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较稳定,各监测项目均达标,达标率为100%。

3、重点任务

(1)继续实施墨水河综合治理工程,修复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对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的监督管理,确保我市居民饮用水安全;

(3)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的力度,确保企业的废水达标排放;

(4)加大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确保“十二五”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划指标要求;

(5)投资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6)具体的水污染物控制指标在总量控制分规划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4、保障措施

我市流域内个别监测断面,仍然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其中墨水河流域水环境治理仍然是我市“十二五”期间流域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在“十二五”时期,要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污染源排放、加快现有污染水域和地下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应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工作目标,必须采取有力地保障措施。

(1)积极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升级改造管网铺设的步伐、开展点源截污及雨污分流等工作,提高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率;

(2)整治城市内河水环境,实施城市内河的生态修复工程;

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工程建设;

(3)提高对区域内河流水质监控和预测预报的能力。

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控,及时掌握区域单元污染源排放情况;

加快对主要河流环境容量研究,掌握了解主要河流环境特性,充分利用环境容量;

(4)继续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

(5)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区域结构性污染的比重,限批“两高一资”项目;

(6)加强对重点行业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提高市域内重点企业的污染控制水平;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审计,推行ISO14000环境认证,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

(7)积极推动镇污水集中处理,保证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规划要求;

(8)对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等重点河流水源保护区进行重点调研,进行饮用水源地划界立标、设置道路交通警示牌二期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力度,有效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工作的开展,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二)大气污染防治

未来人口的增长及经济发展规模所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增长,必将带来工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及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

预计我市到2015年,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较2010年有明显好转,空气环境中SO2、NOx和PM10年日均值分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近期目标:

2015年,全市空气中SO2的排放总量控制在7372吨/年,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405吨/年。

长期目标:

2020年,全市空气中SO2、氮氧化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从根本上改善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

2、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评价

“十一五”期间,我市采取积极措施,并制定了二氧化硫污染减排方案,2009年,即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761吨,与“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二氧化硫减排目标(7770吨)相比,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的111.54%。

即墨市2009年拥有二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项目有:

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

降尘与硫氧化物设三个测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