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38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书作文之美术类书籍读书笔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

养良好的品德、意志;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

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5)在研究

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

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

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

面。

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

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

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

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

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

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艺术教育

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

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

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

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美术教育途径

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

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篇二: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很幸运这个学期选修了美术欣赏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

为了更

好地了解美术,我阅读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通过学习与阅读,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与

心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

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远古美术的产生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的结合,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工具都

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是来源于劳动的。

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便进入了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商代最为鼎盛,青铜器的用途

大致是:

乐器、武器、煮饮工具还有是礼器。

礼器是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因为它象征着皇

权,所以当时有成语“一言九鼎”等。

最著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其重875公斤,也是我

国历史上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属帛画最为著名,当时的绘画主要是引魂升天,作品有《人物龙凤图》、《人

物御龙图》。

秦朝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

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

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就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

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

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

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

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出不同的贡献,

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

多样性。

在平列式构图中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人的情思及精神状态,其画法与画理均体

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

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烈女传》《史女箴图》。

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也出现了吴道子、曹不

兴、西域的慰迟已僧等画家。

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格的出现。

在仕女画的画家有张萱周肪,其历史画家有阎立本。

五代十国周文矩,顾宏中等。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形式是诗书画印,诗情并茂。

中国美术史发

展中,国画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

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

画面的客观立体感。

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

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摹是主要手段。

《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

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

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

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运墨而五色具”、“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

重、淡、清;

或指浓、淡、干、湿、黑;

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

上的丰富变化。

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

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关于标准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真的美。

“六

法者何?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

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原是魏、晋词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

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

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

笔者”,“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

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

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

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

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

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

—作词;

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

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

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

“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

篇三: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陆亦青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

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

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

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

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

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

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

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

第一种是天

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

巴洛克风格占上风;

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

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

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

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

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

它具有鲜明的时

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

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

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

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

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

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

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

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

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电动势

带有关。

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

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

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

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

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

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

大地丰富和扩大了。

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

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

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

卡拉瓦乔主义艺术、

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

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

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世纪

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陆亦青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

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

在近

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

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

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

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

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

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

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

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

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

在这样的社

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

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

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

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

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

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

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

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

法上有所突破;

(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

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

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

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

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通过

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

在20世纪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

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拓展视野

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

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陆亦青

一、达;

芬奇(意大利画家)

1、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

2、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3、他曾说过:

“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

4、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也称明暗渐近法),即在形象上由

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

《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很奇怪,达;

芬奇画中的女人长得都很相似。

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1、毕加索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

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吸取艺

术营养。

2、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困潦倒的友

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

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

3、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

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

这便是他的“粉红色时期”。

4、尔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

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为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

维尼翁少女》。

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

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

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

5、32岁以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

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

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6、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

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7、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能像毕加索一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

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

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

【篇二: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笔记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

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

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

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

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

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

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

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

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

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

“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

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

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

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

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读书笔记

(二)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

嘉伯。

林德曼(美国)著。

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

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

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

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

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

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

”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

“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

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

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

”“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

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

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

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

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

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

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

欣赏些什么?

评判是否有标准?

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

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

“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

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

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

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

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