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257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1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0章 膝关节骨关节炎Word文档格式.docx

骨关节炎在风湿病学中是一个主要疾病。

在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人类寿命延长的今天,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阶段,研究骨关节炎尤为重要。

但它的研究难度很大,这是由于骨关节炎的慢性、缓进性、退行性等特点决定的;

同时也由于临床研究的时间长,前瞻性强和追随观察难等种种原因,使骨关节病研究的进展较慢。

尽管如此,骨关节炎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

现在,膝外科都倾向于把膝关节分为三部分,即髌股间、股胫内侧、股胫外侧关节。

其中,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最为多见,其次为股胫内侧关节骨关节炎,再次为股胫外侧关节骨关节炎。

股胫内侧关节骨关节炎为何远远高于股胫外侧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呢?

这是股胫内侧关节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股胫内侧关节面相互凸凹相应,股骨内髁凸向下,胫骨内髁呈凹陷状,较之外髁的平面关节关系更易于受压;

内侧半月板纤维结构也比外侧半月板相对薄弱,较外侧半月板易于磨损;

还有胫骨内髁平台骨质相对疏松,膝内侧股胫关节骨关节炎比股胫外侧关节骨关节炎要多得多,故膝内侧疼痛则比较多见。

全膝关节骨关节炎时,虽然可累及膝关节三个部分,但由于上述原因也可能以膝关节内侧症状最为明显,这也就不奇怪了。

第1节相关解剖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复杂关节,由股骨髁、胫骨髁和髌骨构成。

其周围被有关节囊、韧带、滑液囊、肌腱、肌等结构,外包筋膜和皮肤。

通过膝关节,下肢有两条轴线:

前面正中线为髂前上棘、髌骨中点、踝关节中点或第一趾蹼连一直线;

侧面为身体重心垂线应通过股骨大粗隆、膝关节转动轴、足纵弓之中、后段交界处两线的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

下肢线列出现异常即有畸形存在。

【膝关节的骨结构】

1、膝关节的股骨关节面股骨远端向两侧及后方膨大,分别形成半球形的股骨内、外髁。

两髁末端的侧向及前后向均为弧形关节面。

两髁的关节面在前方结合,形成一个矢状位的浅凹,即膝关节的髌内关节面,伸膝时容纳髌骨。

股骨外侧髁的髌关节面较大,且比内侧髁高约5mm,以便容纳较大的髌骨外侧部,并防止髌骨向外脱位。

内外两髁中间以髁间窝相连。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股骨外髁内面的后部,后交叉韧带则附着于股骨内髁外面的前部。

髁间窝与腘平面之间有一条髁间线,有腘斜韧带与关节囊附着。

股骨两髁的侧面高出部分为股骨内外上髁,其后面的粗糙部分为胫、腓侧副韧带附着处。

内上髁上方三角形突起为收肌结节。

其后上的三角形小面为腓肠肌内侧头的附着部。

外上髁较小,其下有深沟,为腘肌腱沟,腘肌腱由此通过,其后上方有腓肠肌外侧头附着。

在外上髁部,腘肌腱位于前下,腓侧副韧带位于其间,并越过腘肌腱,腓肠肌外侧头则位于后上方。

2、膝关节的胫骨关节面胫骨近端宽厚,为胫骨髁,上面称胫骨平台。

平台向两侧膨大形成胫骨内、外侧髁,与股骨髁相对应。

股、胫骨关节面并不完全对称,其间有半月板相隔。

胫骨近端主要为松质骨,内侧髁的骨小梁尤少而稀松;

加之内侧平台较凹陷,内侧半月板耐磨损性差,故老年人易成膝内翻。

由两个髁间结节构成胫骨髁间隆起,亦称内外髁间嵴,呈圆椎状,其高常有变异。

一个在前外侧,另一个在后内侧,它们不是交叉韧带的附着点。

它们的作用是限制膝关节的侧向移动,还可使股骨在胫骨上旋转时升高,造成韧带紧张,从而限制膝关节过度旋转。

髁间隆起的前后为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附着区。

【膝关节的肌结构】

膝关节(图4-184)前部主要为股四头肌腱、髌韧带及两侧的髌内、外侧支持带。

膝关节内侧部主要为胫侧副韧带,其后内侧为缝匠肌和股薄肌。

膝关节外侧部主要为腓侧副韧带,其后外侧为股二头肌。

膝关节后面即腘窝。

腘窝呈菱形,其后壁(顶)为腘筋膜;

前壁(底)为股骨腘面、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和腘肌等;

上内侧壁为半膜肌和半腱肌;

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

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

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及不恒定的跖肌。

腘窝内由浅入深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其周围的大量脂肪组织和淋巴结等。

沿腘窝上外缘有腓总神经通过。

膝关节囊薄而松弛,但却很坚韧。

其纤维层,上起股骨髁关节面周缘及髁间窝后缘,下止胫骨髁关节面远侧3~6mm处。

滑膜层宽阔,衬于膝关节囊纤维层内面。

部分滑膜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滑膜襞(翼状皱襞),充填于相邻关节面之间,起着防止摩擦、剌激及吸收热量、缓冲震荡等作用;

部分滑膜向关节腔外突出形成滑膜囊(如髌上囊、髌下囊及腘肌囊等),其中以髌上囊最大。

4-18-01膝关节韧带表

名称

起点止点

作用

髌韧带

髌内侧支持带

髌外侧支持带

胫侧副韧带

腓侧副韧带

腘斜韧带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半月板股骨前韧带

半月板股骨后韧带

腘弓韧带

膝横韧带

冠状韧带

髌骨下缘胫骨粗隆

股内侧肌腱胫骨上端内侧面

股外侧肌腱胫骨上端外侧面

股骨下端内上髁胫骨内侧髁

股骨外上髁腓骨头外侧面及下方

胫骨内侧髁后部股骨外上髁

胫骨髁间隆起前部股骨外侧髁内侧面上部

胫骨髁间隆起后部股骨内侧髁外侧面

外侧半月板的后部股骨内侧髁(经后交叉韧带前方)

外侧半月板后缘股骨内侧髁(经后交叉韧带后方)

腓骨头的后面前部与腓肠肌外侧头愈合后部止

于胫骨髁间后窝

连接两侧半月板的前端(55.5%)

连接半月板周缘与胫骨髁边缘

防止膝关节过屈

防止髌向侧脱位

同上

限制膝关节外展和外旋

限制膝关节内收和旋转

加强关节囊后壁防止膝关节过伸

限制胫骨前移

限制胫骨后移

减少股骨外侧髁对外侧半月板的挤压

增强关节囊后外侧壁

对半月板前端起连接和稳定作用

对两侧半月板起连结固定作用

【膝关节半月板】

膝关节半月板(图4-18-04~05)是纤维软骨盘,有内侧和外侧两块。

两侧半月板分别覆盖于胫骨髁上端的两个关节面上。

半月板的外侧缘较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向中心逐渐变薄而游

离。

内侧半月板呈“C”字形,前角薄而窄,后角宽阔而稍厚,其外侧缘与胫侧副韧带后方紧密相连,故胫侧副韧带损伤常合并内侧半月板撕裂。

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前、后角相距较近,其外侧缘的股骨髁稍下方有一腘肌腱沟,腘肌腱从沟中通过,故腘肌腱将半月板与关节囊、腓侧副韧带隔开,从而使半月板有较大的活动度。

半月板的主要功能是加深胫骨髁的关节面,使膝关节更加稳定,同时又有一定的活动性,有利于膝关节的运动,且有负重和缓冲震荡的作用。

【膝关节的韧带结构】

膝关节囊内、外均有多个韧带加强,详见表4-31-32膝关节韧带表。

膝交叉韧带(图4-18-04~06)为膝关节稳定结构和旋转运动轴,它限制胫骨在股骨上的前、后活动,并协助胫骨在股骨上的内、外旋转。

当膝关节内旋时可使交叉韧带弯曲;

而外旋时则交叉韧带变直。

前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附着点的照片)

前交叉韧带(ACL)被从后方凹入的滑膜所包被,前方和两侧有滑膜覆盖,后部中央处纤维囊外没有滑膜覆盖,因此,前交叉韧带属

滑膜外纤维膜内结构,位于双层滑膜皱襞4-18-02膝周韧带作用表

应力膝关节起限制作用的韧带(依作用主次排列)

位置

外翻伸直胫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关节囊韧带

屈曲胫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内翻伸直前交叉韧带腓侧副带后交叉韧带

屈曲腓侧副韧带

过伸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前移前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

后移后交叉韧带

外旋伸直前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

屈曲胫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腓侧副韧带内侧关节囊韧带

内旋伸直前交叉韧带腓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

屈曲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腓侧副韧带

之内。

1.解剖特点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前内侧部,即髁间棘前方稍偏内侧部,由此斜向后上方,抵止于股骨外髁髁间窝内侧面的后上部;

其胫骨端的附着点呈前宽后窄的卵圆形,较为粗大,附着面积约为30mm2,股骨端止点呈扇形相对细小,附着面积约为20mm2。

前交叉韧带长37~41(平均39)mm,宽10~12(平均11)mm,韧带中段较两端稍细,在其近胫骨止点10mm处开始韧带逐渐增宽,因此,胫骨的附着面较宽大。

前交义韧带可分为三束:

①前内束:

屈膝时紧张,伸膝时相对松弛。

②后外束:

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

③中间束:

屈伸过程中始终保持张力。

前交叉韧带与胫骨平台保持一定的角度,屈膝90°

时其夹角为30°

,伸膝时为40~45°

前交叉韧带为无血管组织,营养由关节滑液供应,如有损伤则不易完整修复。

前交叉韧带为胫神经支配。

2、功能解剖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稳定结构,其基本作用是防止胫骨前移。

但并非起单纯缰绳似的作用,对阻止胫骨内旋也有特殊作用。

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共同作用,保持胫股关节的正常运动。

因此,也是具有特殊功能解剖的动力稳定结构。

前交叉韧带纤维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内外侧半月板前角之间又有膝横韧带相连,外侧半月板后角又发出半月板股骨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相结合抵止于股骨内髁,形成一“8”字形的“绳”状结构,以制导膝关节旋转运动。

如果膝关节韧带的限制与制导作用因某种因素受到破坏而没有及时得到修复或修复不当,长期慢性牵拉将继发膝关节肌肉韧带松弛,在某种运动状态下即可出现膝关节不稳。

3、生物力学特性目前研究表明,在不同外力与不同屈曲角度下,前交叉韧带的不同分束应力变化是不同的。

屈曲运动中,当屈曲15°

时前交叉韧带应力最大;

在屈曲90°

时应力最小。

正常情况下,以股四头肌收缩为主,屈曲度较小的情况下,前交叉韧带受力最大;

以腘绳肌收缩为主,屈曲度较大的情况下,前交叉韧带所受应力则很小。

在步态循环中,其早期阶段(脚离地过程)前交叉韧带所受剪力较大,而应力最大;

而后期阶段(脚着地过程)由于肌肉收缩、地面反作用以及胫骨-股骨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时前交叉韧带受力最小。

4、主要功能①屈膝时防止胫骨前移。

②阻止膝关节过伸。

③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膝关节旋转。

④不同屈膝角度时继发控制膝关节内外翻。

⑤参与膝关节最后伸膝时的锁扣动作,具有稳定作用,即膝关节在伸直动作的最后20°

过程中,胫骨外旋、前交叉韧带变直、放松时,出现所谓“过短现象”)。

1.解剖特点后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腔后室,起自胫骨髁间后窝后部关节面下约10mm处,掩盖胫骨平台后缘斜向前内上方抵止于股骨内髁髁间内侧面前上部,呈圆弧形附着。

后交叉韧带平均长38mm,宽13mm,其强度是前交叉韧带的两倍,是膝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的主要稳定者,并起旋转轴的作用。

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与后内两束。

前外束位于胫骨附着部的外侧、股骨附着部的前方,该束较为粗大;

后内束位于胫骨附着部的内侧、股骨附着部的后方,比前外束细小。

后交叉韧带与内侧半月板无联系,但与外侧半月板后角有韧带(半月板股骨韧带)相连。

膝关节从伸直到屈曲位过程中,后交叉韧带沿纵轴发生时针样旋转,前外束从前移向后上方,韧带趋于垂直状态。

2、后交叉韧带的作用

①限制胫骨后移。

尤其是在屈膝位时这一作甩更为重要。

后交义韧带断裂不单纯引起胫骨后向不稳,还可出现后侧方旋转不稳。

②限制膝关节过伸,辅助前交叉韧带起作用。

③限制小腿内旋。

后交叉韧带在小腿内旋时紧张,使胫股关节面密切接触,同时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相当于膝关节旋转运动的轴而起作用。

④限制膝关节的内收与外展,协同前交叉韧带与内、外侧副韧带共同起作用。

当膝关节屈曲时,胫骨上端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可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受外力作用过伸损伤时,亦可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

若后关节囊同时损伤,出血可经关节囊裂损处进入小腿后间隔引起肿胀。

但是,在实验中的发现与解剖学一般推理并不完全一致,而动物试验与活体又有很大差别。

一般认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伸直、半屈曲或完全屈曲时均呈紧张状态。

但仔细分析,膝完全伸直时,仅前部纤维紧张;

开始屈曲时,胫骨内旋前部纤维松弛,而中部纤维紧张;

完全屈曲时,后外侧纤维变得紧张。

还有人试验发现,膝关节完全伸直、屈曲5°

及20°

时前叉韧带紧张;

在屈曲40°

和50°

时最为松弛。

但当屈曲70~90°

时又变为紧张。

在所有屈曲位置下,胫骨内旋、胫骨外旋和外展时均使前交叉韧带紧张,即使屈曲40°

也是如此。

所有这些试验可以判定一个问题:

膝关节屈曲状态下,前交叉韧带是处于紧张状态,而当前交叉韧带损伤、瘢痕挛缩时,则会引起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膝关节的腱围结构】

膝关节为承重关节,承负重荷,运动量大,肌和肌腱布满四周,因而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滑液囊、脂肪垫布于膝关节各处,同时还有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及髌下软骨垫。

1、滑液囊在髌前部有(参考第2篇膝关节部分插图):

⑴髌上囊位于髌底上方与股四头肌腱深面,并与关节腔广阔相通,可视为膝关节滑膜腔的一部分。

髌上囊高出髌底70~80mm,存在于股四头肌腱与股骨之间。

囊前壁紧密贴附于腱的中央部,两侧藉少量脂肪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相贴;

后方藉脂肪垫覆盖于股骨前面;

囊的上缘和两侧接受少许来自股四头肌的肌,称膝关节肌(亦称滑膜张肌),可向上牵引髌上囊。

⑵髌前皮下囊(包括髌前筋膜下囊、髌前腱下囊)相当于肘部膺嘴皮下囊。

位于髌骨前方的深层皮下组织内,在髌骨下半和髌韧带上半与皮肤之间。

有时可高过髌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前方。

髌前皮下囊有时位置深在,位于阔筋膜深面与股四头肌腱之间,故称髌前筋膜下囊;

有时位于股四头肌腱覆盖髌骨上的部分与髌骨骨膜之间,称髌前腱下囊。

⑶髌下皮下囊在胫骨粗隆下半与皮肤之间,跪位时与地面接触者即为胫骨粗隆、髌韧带及髌尖等部位。

此时,髌下皮下囊可减少摩擦。

⑷髌下深囊位于髌韧带深面与胫骨之间,是恒定的大囊,不与关节腔相通。

在膝外侧部的滑液囊有:

⑸股二头肌腱下囊在股二头肌腱附着点与腓侧副韧带之间,是恒定的滑液囊。

⑹腓肠肌外侧头腱下囊在腓肠肌外侧头起始处的腱下,出现率为1/6,有时与膝关节腔相通。

⑺腘肌腱下滑液囊常为膝关节下滑膜的延伸,此囊介于腘肌起始部、外侧半月板、胫骨外侧髁与胫腓关节之间,恰靠半月板边缘。

此囊可使膝关节在半月板上下与关节腔相通。

腘肌腱藉伸展的滑液囊与外侧半月板、胫骨上端及胫腓关节相隔。

有时,此囊与胫腓关节相通。

还有腓侧副韧带与腘肌腱之间的滑液囊。

在膝关节内侧的滑液囊有:

⑻鹅足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腱、半腱肌腱与胫侧副韧带之间,由于此三条肌腱藉致密的纤维膜相连,形似鹅足,故名。

此囊,大而恒定。

⑼半膜肌囊位于半膜肌腱附着点、胫骨内侧髁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有时与关节腔相通,或与腓肠肌内侧头腱下囊相通。

⑽腓肠肌内侧头腱下囊位于腓肠肌内侧头深面与覆盖股骨内侧髁的关节囊之间,与关节腔的内侧髁部相通,并与半膜肌囊相通。

⑾胫侧副韧带深面与关节囊、内侧半月板及胫骨之间有时存在多个滑液囊。

⑿腓肠肌内侧头浅面与关节囊之间、半膜肌腱与胫侧副韧带之间有时亦存在多个滑液囊。

在膝关节后侧的滑液囊有:

⒀腘窝囊此囊为腓肠肌与半膜肌间的滑膜憩室者占70%,一般发生于腘窝后内侧,与腓肠肌、半膜肌的腱性部密切相关。

开口的位置相当于腓肠肌、半膜肌滑液囊与关节囊的交通口,紧贴腓肠肌内侧头之下。

这些滑液囊的存在,分泌大量滑液。

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和透明质酸。

蛋白来自血浆,而透明质酸则由滑膜细胞生成。

滑液除有滑润作用外,还有营养软骨的作用,在关节的活动中,可对肌腱运动起缓冲作用,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同时可扩大滑液分泌量并增大散热的面积。

这众多的滑液囊同时也常是膝关节病变的主要发生部位;

因为涉及部位众多,病变就变得很复杂,所以也比较难于治疗。

这也是膝关节疾病在治疗上不易取得疗效的原因。

2、脂肪垫在膝关节周围尚有多个脂肪垫。

髌下脂肪垫请参阅第二篇髌下脂肪垫损伤章节。

髌上囊前、后脂肪垫在髌上囊壁的前方和后方的全长位置上都有较厚的脂肪组织层,称髌上前脂肪垫和髌上后脂肪垫。

它在股四头肌的运动中具有良好的滑动作用。

腘部脂肪垫在腘窝中有较大量的脂肪组织,包绕着肌腱,血管等组织,它们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3、髌下软骨垫位于髌腱止点下方有一特殊的软骨垫结构,止于髌骨下极。

其作用是在膝屈曲时,防止髌腱止点折曲受伤,有如电线接头处的橡胶保护部分一样,有防止电线被拉断或折断的作用,即有缓冲作用。

【髌骨结构和功能】

髌骨的结构(图4-197-198)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包围在股四头肌中,呈扁平三角形。

上缘宽阔肥厚称髌底,有股四头肌腱附着;

内外两缘较薄,有股四头肌腱和髌内、外支持带附着;

侧缘向下移行为髌尖,有髌韧带附着。

髌前面被股四头肌腱膜所覆盖;

后面光滑,有软骨面。

关节面藉一纵嵴分为内小、外大两部分;

内外两部又各分为上、中、下三个小关节面;

在内侧部三个关节面的更内侧还有一纵行小关节面,总共为七个关节面。

髌骨的生理功能

1、保护膝关节,特别是保护股骨下端关节面及股骨髁。

2、股四头肌腱自髌骨向下展开成为髌韧带,附着于胫骨粗隆,故髌骨能传递股四头肌的力。

髌骨能使髌韧带远离下肢纵轴线,增加了股四头肌的力距,从而增强了股四头肌的力量。

3、髌骨有“车链”作用,增加膝的旋转度。

4、保护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过度内收、外展及屈曲活动。

膝关节屈曲时,两侧的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及膝两侧肌均处于松弛状态。

膝关节在运动时,髌骨与股骨的关节面相互挤压与摩擦,关节面的持重点随身体重心的改变而移动,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也随膝关节屈曲角度的不同而改变;

髌骨的各关节面与股骨髁的各部相接触,可减少摩擦,对运动有利。

髌骨的存在可保护膝关节,特别是保护股骨髌面免受损伤。

5、髌骨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时的稳定性,防止膝关节的异常内收、外展及前、后活动,防止膝内翻和膝外翻。

当半蹲位时,膝屈曲,小腿常外展外旋,侧副韧带松弛,此时膝的稳定主要靠股四头肌和髌骨维持。

屈膝时,胫骨粗隆稍外移,髌韧带向外倾斜,与股四头肌作用力方向构成角度,其合力迫使髌骨外移并压迫髌骨于股骨髌面上,从而保持膝的稳定。

当下蹲时主要支配肌是股四头肌,而不是腘绳肌,因为顺地心引力运动时,股四头肌收缩以抵抗重力,从而维持关节的稳定,同时腓肠肌亦收缩。

而当由蹲位起立时,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则一起收缩。

6、髌骨——伸膝装置组成的一部分,在伸膝中起杠杆作用,可使髌韧带远离轴线增加股四头肌的力距,减少伸膝时的用力;

同时可改变股四头肌作用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股四头肌的效应。

尤其是在伸膝150~180°

时作用更为明显。

总之,膝关节的关节面上附以软骨,使关节比较平滑,并有少量滑液,有减少摩擦和缓冲的作用。

关节囊包裹在关节外周,外层为纤维层,比较坚强;

内层为滑膜层,紧贴在纤维层内面。

滑膜能分泌滑液起滑润作用。

关节盘为位于关节面间的纤维软骨组织,使关节面的吻合性更好。

韧带做为骨间连接,有增强关节稳定性的作用。

肌腱是使肌紧密附着于骨骼上的纤维带,肌收缩使关节活动,从而完成人体各种动作。

滑液囊位于关节附近肌腱与骨连接的交汇处或肌腱与肌腱的交叉处,有减少摩擦、利于关节活动的作用。

【关节软骨】

(参阅图2-010-011)

关节软骨可分为滑动带、过渡带、放射带、钙化软骨带和软骨下骨板等层次。

滑动带位于最表层,厚约200µ

m,主要含有胶原纤维,与关节面呈平行方向排列,部分呈直角互相交叉;

软骨细胞也呈长条状,与关节面呈平行排列。

过渡带位于滑动带下,软骨细胞散在于富含胶原与蛋白聚糖的基质中;

胶原走向由平行渐变为斜行。

放射带占软骨下半部的1/3,上面是过渡带;

下面是潮标和钙化软骨,软骨细胞垂直排列呈放射状。

钙化软骨带上有潮标、下与软骨下骨板相连。

潮标是一条呈波浪状的碱性线,有连接非钙化区和胶原纤维与软骨下骨板的作用;

钙化带的软骨细胞大小不等,且表现为变性和坏死。

钙化软骨带下是软骨下骨板,由致密的皮质骨与发育良好的哈氏系统构成,内含许多小而互相连接的骨小梁。

目前研究证明,成年人的软骨也是处在不断更新的代谢过程中,软骨不断钙化为新骨,而新的软骨又不断形成,两者一直处于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60岁以前,进入钙化区的血管数目和软骨内骨化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但60岁以后又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这种变化提示,老年人由于神经、肌退化,关节稳定性降低而导致重建需要增加。

关节软骨的营养主要来自关节囊的血管。

关节囊的滑膜层有着活跃的滑液分泌与吸收功能。

滑液内含有葡萄糖、盐类及低分子蛋白和透明质酸。

这些物资是通过弥散机制进入关节腔的。

关节的活动是发挥弥散机制——泵的作用的关键,它能使关节液中的营养进入软骨;

又能使软骨的代谢产物受运动挤压而排除到滑液中。

因此,任何影响血运、微循环及关节运动的因素,最终都将妨碍关节软骨的营养代谢。

关节软骨就是这样来实现新陈代谢的。

损伤的软骨也存在修复过程。

软骨的修复依损伤程度(深度)的不同而不同。

软骨表层损伤,有细胞反应性增殖,可大致接近正常;

中层损伤,即柱状及钙化层损伤,其软骨裂口缺损不能修复;

损伤至软骨下骨板者,为新生肉芽组织,可化生为关节软骨;

损伤达髓腔时,如无摩擦剌激,则新生肉芽不会化生成软骨。

因此,关节软骨缺损深达骨髓时,应早期活动,否则不可能长出新的透明(或纤维)软骨关节面。

在关节镜中也应用微骨折的方法来修复软骨,即将损伤软骨部位的软骨下骨板钻透,使骨髓腔开放,待骨髓中的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充填缺损部位,再在关节面的机械摩擦下,细胞分化成为软骨细胞,分泌基质,成为软骨。

虽尚有争论,但这种办法被临床证明是一种比较简单易行、效果较好的方法。

软骨的修复表现为瘢痕的形成与软骨肥厚。

新生的幼稚软骨细胞一般不足以修复软骨裂伤形成的缺损,缺损部位由软骨表层的纤维母细胞填补,此为不完全修复的表现。

在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修复往往慢于破坏。

但关节炎晚期、关节内骨折或软骨下骨板刮除或钻孔后,关节软骨可被来自松质骨或骨膜血管翳的纤维软骨所代替。

要提起注意的是:

被动运动可促进关节软骨的纤维软骨性愈合。

纤维软骨中的细胞为类软骨细胞和类纤维母细胞,细胞数量多,所含胶原和蛋白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