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296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XLS 页数:4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SM信道号频点对应表表格文件下载.xls

a:

15:

{i:

0;s:

22644:

"网络优化人员技能提升第一次理论评估考试@#@2008年第二阶段网络优化人员技能提升@#@第一次理论评估考试@#@一、填空题(共60个空,每空0.5分,共30分)@#@1.多址技术就是要使众多的客户公用公共信道所采用的一种技术,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

@#@@#@2.广播信道包括BCCH、SCH、FCCH,公共控制信道包括AGCH、RACH、PCH,专用控制信道包括SDCCH、SACCH、FACCH。

@#@@#@3.BSIC可以从SCH信道上解码得出;@#@系统消息是在BCCH信道上广播。

@#@@#@4.空闲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驻留小区的BCCH信道的接收电平,通话状态下手机显示的是服务小区TCH信道的接收电平。

@#@@#@5.SACCH信道用于传送移动台的测量报告和BSC对MS的功率调节及TA值调节信令信号。

@#@@#@6.在网络优化过程中,一般可以通过路测数据、网管数据、10086用户投诉收集关于网络性能的数据。

@#@@#@7.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频率较高的信号比频率较低的信号容易穿透建筑物,而频率较低的信号比频率较高的信号具有较强的绕射能力。

@#@@#@8.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称为半功率(角)瓣宽。

@#@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我们调整天线的俯仰角是控制天线垂直方向主瓣的覆盖远近,调整天线的方向角是控制天线水平方向主瓣的覆盖范围。

@#@@#@9.在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三种衰落:

@#@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落、快衰落(瑞利衰落)和慢衰落,其中快衰落(瑞利衰落〕是由于多径传播所引起的电波损耗。

@#@@#@10.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I>@#@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

@#@@#@11.手机空闲状态下,需要做的工作:

@#@位置更新、小区选择、小区重选。

@#@@#@12.对于GSM系统,手机在通话状态中每480ms向网络提供一次测量报告,其中包含了4个TCH复帧。

@#@@#@13.从路测中分析发现,即使相邻小区信号电平远远大于手机通话中正在占用的小区,但就是不会产生切换,最可能的三个原因是(同层网络):

@#@邻区拥塞,邻区切换门限过高,硬件故障。

@#@@#@14.BSIC由NCC和BCC两部分组成。

@#@如果BSIC为33(十进制),则NCC为4,BCC为1。

@#@@#@15.请写出下列单位的转换公式:

@#@@#@W(瓦)转换成dBm=10*lg(w)+30@#@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33dBm,相当于2W(瓦)@#@16.移动台收发信号要求有3个时隙的间隔,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一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应是550米。

@#@@#@17.RLT的名称是_下行链路射频丢失计时器,当RLT值减为0时,表明发生射频掉话。

@#@@#@18.GSM按跳频方式分为射频跳频和基带跳频。

@#@@#@19.当同BCCH,同BSIC的小区过近,路测中一般会导致:

@#@接入失败高,切换成功率低。

@#@@#@20.在GSM系统中,MS与BTS之间的接口叫Um接口,Um接口上链路层采用的协议是:

@#@LAPDm,Abis接口上链路层采用的协议是:

@#@LAPD。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1.位置更新有三种,分别是周期性位置更新,正常的位置更新和IMSIDETACH(IMSI去附着)。

@#@(×@#@)@#@2.手机在发起一次主叫时,依此占用的信道是:

@#@RACH,SDCCH,AGCH,TCH。

@#@(×@#@)@#@3.相同寻呼间复帧数参数设置越大,可以延长MS的电池平均使用时间,但寻呼消息在无线信道上的平均时延加大,系统的平均服务性能降低。

@#@(√)@#@4.多个TDMA帧构成复帧,其结构有26复帧和51复帧两种。

@#@51复帧结构含51个TDMA帧,用于业务信道及其随路控制信道。

@#@(×@#@)@#@5.位置区的划分不能过大或过小。

@#@如果位置区覆盖范围过小,则移动台发生位置更新的过程将增多,从而增加了系统中的信令流量;@#@反之,位置区覆盖范围过大,则会导致PCH信道负荷过重,同时增加Abis接口上的信令流量。

@#@(√)@#@6.天线垂直面波束宽度一定时,增益越高,水平面波束宽度越小。

@#@(√)@#@7.LAC区可以由多个BSC组成,一个BSC也可以有多个LAC,一个LAC区一定属于同一个MSC。

@#@(√)@#@8.一个寻呼块(四个连续CCCH时隙)可以承载2个IMSI寻呼或者4个TMSI寻呼。

@#@(√)@#@9.一个小区SDCCH的定义数一定是8的倍数。

@#@(×@#@)@#@10.驻波比(VSWR)一定是大于等于1的数值。

@#@(√)@#@11.发生小区重选现象原因很多,当小区BCCH频点受到干扰时会造成小区重选现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除修改为干扰小的频点外,修改小区相同寻呼复帧数对减少瞬间干扰造成的小区重选有作用。

@#@(√)@#@12.当某地区经常出现信令流量过载现象,可建议将该地区中属于不同LAC的相邻小区的小区重选迟滞参数适当增大。

@#@(√)@#@13.DT时接通率指标不好,应检查LA的划分。

@#@(√)@#@14.TMSI是由HLR分配的临时号码,它在某一MSC区域内与IMSI唯一对应,TMSI的32位比特不能全为一。

@#@(×@#@)@#@15.对于GPRS/EDGE网络,进行PING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网络的数据传输时延指标。

@#@(√)@#@16.在大中小城市中,覆盖街道的小区,为了防止延街道覆盖太远,一般天线不延街道方向辐射,而且转一定方向角,通过周围建筑物的反射来达到覆盖街道的目的。

@#@(√)@#@17.当移动台空闲时通过SDCCH来传送测量报告,而当移动台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SACCH来传送。

@#@(×@#@)@#@18.站址规划时要将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高话务区,同时还要将天线的主瓣方向指向同频小区,以加强该地区的信号强度。

@#@(×@#@)@#@19.在大中小城市中,覆盖街道的小区,为了防止延街道覆盖太远,一般天线不延街道方向辐射,而且转一定方向角,通过周围建筑物的反射来达到覆盖街道的目的。

@#@(√)@#@20.对小区进行SDCCH扩容能够增加空中接口的寻呼容量。

@#@(×@#@)@#@三、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0.5分,共15分)@#@1.BTS与BSC之间的接口是(B)@#@A、Um B、Abis@#@C、A接口 D、B接口@#@2.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取决于(C)@#@A、上行信号覆盖范围B、下行信号覆盖范围@#@C、上行和下行两者覆盖范围小的D、上行和下行两者覆盖范围大的@#@3.请将话音信号在无线接口路径的处理过程按顺序排列:

@#@(C)@#@A、语音→话音编码→交织→信道编码→调制@#@B、语音→信道编码→交织→话音编码→调制@#@C、语音→话音编码→信道编码→交织→调制@#@D、语音→信道编码→话音编码→交织→调制@#@4.与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设置相关的参数是(A)。

@#@@#@A、T3212B、T3101C、T3107D、T3109@#@5.在“HandoverCommand”消息中,目标小区是通过目标小区的(D)标识的。

@#@@#@A、LAC+CIB、CIC、BCCHD、BCCH+BSIC@#@6.(C)是用以逻辑信道转换时的信令交互,常见于在TCH上的偷帧。

@#@@#@A、SDCCHB、FCCHC、FACCHD、AGCH@#@7.当移动台接入网络时,它首先占用的逻辑信道是(C)@#@A.AGCHB.PCHC.RACHD.BCCH@#@8.MS在IDLE模式下一般对哪个信道守侯监听?

@#@( B)@#@A.AGCHB.BCCHC.SACCHD.FACCH@#@9.如果IMMEDIATEASSIGNMENT失败,是什么问题?

@#@(A)@#@A、未接通B、掉话C、切换失败D、GPRS附着失败@#@10.在GSM系统中,下列哪种情况MS不需要位置更新?

@#@(D)@#@A、MS从一个MSC区到另外一个MSC区B、MS第一次开机@#@C、MS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D、MS在同一位置区的不同小区移动@#@11.允许接入信道(AccessGrantChannel,AGCH)的传播方式:

@#@(D)@#@A、上行和下行信道,占用BCCH载频TS0时隙B、上行和下行信道,占用TCH载频TS0时隙@#@C、上行方向,占用BCCH载频TS0时隙D、下行方向,占用BCCH载频TS0时隙@#@12.以下位置更新的作用描述是错误的有。

@#@(B)@#@A、位置更新可以让MSC知道MS所在的LAC区 @#@B、位置更新可以让MSC知道MS所在的CI区@#@C、位置更新分为LAC区位置更新,开机位置更新,周期性位置更新 @#@D、缩短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可以提高提高寻呼成功率@#@13.周期位置更新的主要作用是:

@#@(D)@#@A.防止对已正常关机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B.定期更新移动用户的业务功能@#@C.防止移动台与网络失步@#@D.防止对已超出信号覆盖范围或非正常掉电的移动台进行不必要的寻呼@#@14.当路测中,看到哪条系统消息就认为手机进入了专用模式。

@#@(D)@#@A、系统消息1B、系统消息2@#@C、系统消息3D、系统消息5@#@15.1个SACCH复帧的时长为(A)@#@A、480msB、120msC、1秒D、960ms@#@16.寻呼组参数MFR的设置范围从2-9,如果提高MFR的设置,可以产生的作用:

@#@(B)@#@A、寻呼容量增加,接续时间更短,手机更耗电B、寻呼容量增加,接续时间变长,手机更省电@#@C、寻呼容量减少,接续时间更短,手机更省电D、寻呼容量减少,接续时间变长,手机更耗电@#@17.以下关于测量报告的描述,哪个是错的?

@#@(B)@#@A、它包含了当前小区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以及最多六个最好的邻近小区的信号强度。

@#@@#@B、当移动台空闲时通过SDCCH来传送测量报告,而当移动台处于通话状态时通过SACCH来传送。

@#@@#@C、BTS收到测量报告后,会将上行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加进测量报告,并传送给BSC处理。

@#@@#@D、测量报告大约每480ms传送一次。

@#@@#@18.关于路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路测终端天线的位置对路测结果影响不大。

@#@B、路测前要进行路测仪器的检查。

@#@@#@C、车速对路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D、路测路线的选择对路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19.在一般网络,路测中大部分切换应该属于(C)切换原因。

@#@@#@A、质量切换 @#@ @#@B、电平切换 @#@ @#@C、功率预算切换 @#@ @#@@#@D、干扰切换E.距离切换F.话务切换@#@20.在通话过程中,当MS发生越区切换时,(B)@#@A、切换后立即发生位置更新B、通话结束后才进行位置更新@#@C、MSC/VLR先进行更新,通话结束后MS才更新SIM中的位置区信息D、不必进行位置更新@#@21.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哪种现象?

@#@(C)@#@A、单通B、时间扩散C.多径衰落D、互调干扰@#@22.当驻波比较高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有(C)@#@A、天线的辐射功率降低B、可能是馈线接头进水@#@C、可能是载频发射功率过大D、下行信号质量会变差@#@23.双工器的作用是:

@#@(A)@#@A、使同一条天线可以传送收发两路信号B、用于TX的功分@#@C、可用于合成多路接收信号D、A和B@#@24.1×@#@3与4×@#@3的频率复用方式相比,以下哪一种说法正确(B)@#@A、频率的利用率较高,同频复用距离增加,网络干扰增加,话音质量变差@#@B、频率的利用率较高,同频复用距离减小,网络干扰增加,话音质量变差@#@C、频率的利用率较低,同频复用距离增加,网络干扰较小,话音质量变好@#@D、频率的利用率较低,同频复用距离减小,网络干扰较小,话音质量变好@#@25.同LAC下的两个BSC,BSC1有30个基站,BSC2有15个基站,那么下列正确的是(B)@#@A、BSC1的寻呼数是BSC2寻呼数的两倍。

@#@@#@B、BSC1的寻呼数等于BSC2的寻呼数。

@#@@#@C、LAC的寻呼数应当等于两个BSC寻呼数之积。

@#@@#@D、LAC的寻呼数应当等于两个BSC的寻呼数之和@#@26.关于直放站描述错误的有(C)@#@A、在改频后宽带直放站不需要更改设置B、在改频后选频直放站需要更改设置@#@C、直放站的处理时延不会造成TA的增加D、需要准确控制直放站的收发隔离度,防止引起自激问题@#@27.EDGE的"@#@高速数据吞吐率"@#@主要得益于采用了(A)调制技术。

@#@@#@A、8PSK(8相键控)B、16PSK(16相键控)@#@C、32PSK(32相键控)D、64PSK(32相键控)@#@28.在启动上行无线链路检测后,每次一个SACCH帧能被正确解码,则BTS的计数器S加(B)@#@A、1B、2C、3D、4@#@29.以下(C)为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

@#@@#@A、IMSIB、MSISDNC、TMSID、MSRN@#@30.在密集城区基站间距较小的情况下,以下关于天线选择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B)@#@A.极化方式选择:

@#@由于市区基站站址选择困难,天线安装空间受限,建议选用双极化天线;@#@@#@B、天线增益的选择:

@#@为了加强覆盖,尽量提高信号强度,需要选用18dBi以上的高增益天线;@#@@#@C、方向图的选择:

@#@在市区主要考虑提高频率复用度,因此一般选用定向天线;@#@@#@D、半功率波束宽度的选择: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来抑制干扰,市区天线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选60~65°@#@。

@#@@#@四、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有关TA描述正确的是哪些?

@#@(BCD)@#@A、TA由手机测量并上报给BSC@#@B、TA每个SACCH周期更新一次@#@C、手机和基站的距离最大约35Km,可以通过BSS的功能扩展该距离@#@D、一个TA单位约为550米@#@2.以下哪些措施是GSM系统用来提高频谱效率的(A、B、D)@#@A.跳频B.DTXC.信道编码D.功率控制@#@3.下面关于直放站的说法,正确的是(A,B,D,E)@#@A.按传输方式来分,直放站种类主要有:

@#@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

@#@@#@B.根据放大信号的频带宽度,无线直放站可以分为:

@#@宽带选择直放站(宽带直放站)、信道选择型直放站(窄带直放站或同频转发直放站)。

@#@@#@C.无论光纤直放站还是无线直放站,应用时都要注意直放站服务区域的半径加上直放站至基站的距离可以超过TA值。

@#@@#@D.宽带直放站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满足基站跳频的要求,但是它对整个频段内的信号都进行放大,因此比较容易给其它小区带来干扰。

@#@@#@E.直放站是同频放大,对信号的处理有一个时间,从而造成一定的时延。

@#@采用直放站进行级连时必须考虑直放站处理时延所带来的影响。

@#@@#@4.以下对位置区规划描述正确的有(CD)@#@A、位置区边界应放在话务密度高的区域;@#@@#@B、位置区容量规划与话务量无关,而与寻呼占话务量比例相关;@#@@#@C、划分位置区时,应考虑使位置更新次数较少;@#@@#@D、位置区的划分需考虑地理环境。

@#@@#@5.下面描述正确的是(CD)@#@A、小区话务量越高,无线阻塞率也越大@#@B、小区无线信道利用率越高,掉话率也越大@#@C、小区的无线信道利用率与无线话务量成正比关系@#@D、小区可吸收的无线话务量与用户行为有关系@#@6.下列采用8PSK调制的是(CDE)。

@#@@#@A、MSC1B、MSC3C、MCS5D、MCS7E、MCS9@#@7.以下关于寻呼(Paging)的说明,哪些是正确的?

@#@(BC)@#@A、对MS的寻呼是由BSC发起的。

@#@@#@B、系统是通过IMSI或TMSI对MS进行寻呼的。

@#@@#@C、系统在MS所在的位置区域范围内对该用户进行寻呼。

@#@@#@D、寻呼是由SDCCH信道下发的。

@#@@#@8.下列哪些信道是只有下行方向的(B,C,E,F)@#@A.RACHB.AGCHC.BCCHD.FACCHE.FCCHF.PCHG.SDCCH@#@9.位置更新locationupdating在哪些情况下一定会发生:

@#@ @#@(ACD)@#@A.当打开手机时。

@#@ @#@ @#@@#@B.当从BSC下一个小区进入到另一个BSC时。

@#@ @#@ @#@@#@C.当从一个小区进入到另一个不同LAC的小区时。

@#@@#@D.当T3212时间周期满了的时间。

@#@@#@10.以下关于DTX的描述,(ACD)是正确的?

@#@@#@A.采用DTX,既可以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又可以减少无线网络的干扰@#@B.DTX指有话音信号时发送话音,没有话音信号时发送空闲脉冲。

@#@@#@C.BCCH载波不能采用DTX。

@#@@#@D.上下行链路都可以采用DTX。

@#@@#@11.关于天线下倾和降功率对覆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哪几项?

@#@(ABC)@#@A.两者都能有效缩小覆盖范围,但原理不一样@#@B.天线下倾能缩小边缘覆盖范围,对有效覆盖范围的信号强度没有负面影响@#@C.降功率对边缘覆盖和有效覆盖同时降低了信号强度,所以不常采用@#@D.两者都能有效降低干扰,效果一样@#@12.增加天线倾角的目的是(ABD)@#@A.减小同频干扰B.减小覆盖范围。

@#@@#@C.提高天线的增益D.增强所在小区近距离的信号@#@13.出现单通的可能原因有(ABCD)@#@A.A口有鸳鸯线B.传输电路有故障@#@C.双方电路CIC配置错位D.基站载频有故障@#@14.当路测中出现未接通,关于原因描述正确的有(ABCDEF)@#@A.有可能主叫TCH拥塞B.有可能被叫在做位置更新@#@C.有可能主叫SDCCH信道上掉话D.有可能被叫没有寻呼到@#@E.有可能有线测电路拥塞F.有可能被叫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摘机@#@15.当两个站的LAC分界线正好在马路的中间时,以下几种方法哪些可以使分界线不在马路中间。

@#@(ABC)@#@A.降低其中一个站的功率B.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调接入电平D.调整切换参数@#@16.关于TCH拥塞描述是正确的有。

@#@(ABC)@#@A.TCH拥塞时肯定没有收到AssignmentCommand@#@B.含切换的拥塞一般比不含切换的拥塞高@#@C.切换拥塞一般用户不会感觉到@#@D.切换拥塞时空中接口会收到handovercommand后,就会收到handoverfailure消息@#@17.发送至BSS的测量报告中,MS发送(ABC)@#@A.下行信号强度B.下行信号质量@#@C.相邻小区的BCCH载波信号强度D.上行信号强度@#@E.上行信号质量@#@18.如果遇到两个小区间短时间内频繁切换,可能的原因有(ABC)@#@A.一个小区的载频质量差,导致质量切换后,有发生功率预算切换切回@#@B.两个小区切换门限设置过低@#@C.小区发生话务负荷切换后,有因为功率预算切换切回@#@D.切换的目标小区拥塞@#@19.在市中心区基站较多的情况下,频率规划紧密复用,如果一个基站的两个扇区天线接反,可能会导致以下哪些现象?

@#@(ABCD)@#@A.切换成功率较低B.通话质量较差@#@C.掉话较多D.出现拥塞@#@20.路测中如果发现切换失败,以下描述是错误的有(AC)@#@A.可以从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中直接找到切换分配的目标小区号@#@B.可以从切换命令(HandoverCommand)中直接找到切换分配的TCH频点或跳频参数@#@C.如果邻小区拥塞,会导致路测中出现切换失败@#@D.切换失败的可能是目标小区有干扰或硬件故障@#@E.一般BSC内切换比MSC间切换成功率要高一些@#@五、简答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在一个LAC区内,所有小区采用uncombined(BCCH/SDCCH)信道配置,并且AG设为2。

@#@如果采用TMSI寻呼用户,每个BLOCK最大可以发送4个寻呼消息,采用IMSI寻呼,每个BLOCK最大可以发送2个寻呼消息,平均为3个寻呼消息/BLOCK,对于每个用户,需要用2个寻呼消息。

@#@请计算一个小时之内最大可以寻呼多少个用户?

@#@(提示:

@#@GSMTDMA的一个复帧传输时间为235ms)@#@参考答案:

@#@@#@

(1)在一个复帧内,UNCOMBINED方式共有9个BLOCK作为CCCH信道,因为AG=2,所以PCH为7个BLCOK;@#@(0.5分)@#@

(2)7个BLOCK可以发送的消息数为7×@#@3=21个;@#@(0.5分)@#@(3)因为每个复帧的时长为235MS,所以1个小时内系统可以发送的消息数量为3600×@#@21×@#@1000÷@#@235=321702个;@#@(1分)@#@(4)由于每个用户需要2个消息进行寻呼,所以系统在一个小时内可以寻呼的用户数量为321702÷@#@2=160851个(1分)@#@2.请补全下图中空缺的移动主叫的Um口信令过程,并标明每个信令流程的逻辑信道。

@#@(错1个信令扣0.5分,错1个逻辑信道扣0.5分)(红颜色的部分为要填的内容)@#@参考答案:

@#@@#@UL:

@#@ChannelRequest(RACH)@#@DL:

@#@ImmedicateAssignment(AGCH)@#@UL:

@#@CMserviceRequest(SDCCH)@#@DL:

@#@CMserviceAccept(SDCCH)@#@DL:

@#@AuthenticationRequest(SDCCH)@#@UL:

@#@AuthenticationRespond(SDCCH)@#@DL:

@#@CipheringModeCmd(SDCCH)@#@UL:

@#@CipheringModeComplete(SDCCH)@#@DL:

@#@TMSIRealloc";i:

1;s:

8479:

"HS-IVS让监控系统更智慧@#@@#@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项小勇158675338710574--87918770@#@银行自助服务区@#@智能监控方案@#@随着自助银行和ATM使用量不断上升,针对自助银行和ATM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使银行及各有关机构不可避免地面对以自助银行和ATM为目标的犯罪,银行卡风险防范日益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同时,针对自助设施的三类中的前两类出治安案件银行基本可以免责。

@#@但自助银行服务区是银行机构的一部分,银行有义务为客户提供安全的环境,所以在自助银行服务区发生治安事件,银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视频监控数量以指数增长时,在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使用视频智能分析设备,能合理优化系统,提升安防能力,有效调度监控人员,能够切实减轻银行承担的治安压力。

@#@@#@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NINGBOHAVISIONINTELLIGENCESYSTEMCO.,LTD@#@ATM人脸智能分析器@#@海视ATM人脸智能分析器集成了国际领先的行为识别和人脸自动抓拍算法,可以实时分析ATM监控视频,自动识别跟踪及抓拍记录高质量的人员面部图像,同时对针对ATM机的恶意行为(如非法粘贴、安装假读卡器或假键盘、破坏键盘罩、堵塞插卡口等)进行检测报警。

@#@@#@ATM人脸智能分析器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合理优化系统,提升安防能力,有效遏制针对ATM机的犯罪行为。

@#@@#@q功能特点:

@#@@#@l不明物检测@#@实时监控ATM面板视频,自动分析画面中是否出现恶意粘贴小广告,安装假读卡器/键盘,破坏键盘罩、堵塞插卡口等异常事件。

@#@@#@l人脸自动抓拍@#@自动识别跟踪并抓拍监控场景中的人脸,进行特征码提取。

@#@支持非正面人脸。

@#@@#@l人脸标记输出@#@根据人脸跟踪结果,在回显视频中标记出各个人脸位置。

@#@@#@l摄像头异常检测@#@检测监控摄像头是否出现信号丢失、遮挡等影响监控效果的异常事件。

@#@@#@l联动报警功能@#@通过串口、通用输入输出接口,与ATM机身及外部报警设备联动。

@#@@#@l较低的报警误报率@#@结合银行ATM业务的特性,采用良好的行为逻辑判断,有效解决智能报警时可能产生的误报,错报现象。

@#@@#@l便捷的维护@#@可以通过远程配置程序对设备内的软件进行自动升级。

@#@@#@可以通过网络远程配置智能分析器参数。

@#@@#@可以通过按键或串口将设备回复成出厂设置。

@#@@#@q产品规格:

@#@@#@规格项@#@HS-IVS1002A@#@HS-IVS1003A@#@系统功能参数@#@同时监控ATM路数@#@2@#@3@#@工作模式@#@联网工作@#@人脸识别抓拍@#@支持@#@不明物检测@#@支持@#@摄像头异常报警@#@遮挡检测@#@联动功能@#@支持@#@最小人脸尺寸@#@20×@#@20px@#@最大人脸尺寸@#@288×@#@288px@#@人脸抓拍帧率@#@5-25fps@#@不明物检测帧率@#@12fps@#@摄像头异常检测帧率@#@1-10fps@#@硬件接口@#@主处理器@#@TITMS320DM6446@#@内存@#@DDR2SDRAM256M@#@Flash@#@NORFLASH16M@#@外部存储接口@#@SD卡,最大支持4G@#@视频@#@2路输入,1路输出@#@3路输入,1路输出@#@网络接口@#@10/100M以太网口1个@#@串行接口@#@1个RS232,1个RS485接口@#@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4组输入、2组输出@#@视@#@频@#@格@#@式@#@视频制式@#@PAL(输入/输出)@#@图像格式@#@YUV4:

@#@2:

@#@2@#@图像处理分辨率@#@CIF352×@#@288@#@采集帧率@#@25fps@#@物@#@理@#@参@#@数@#@工作电压@#@DC12V@#@工作温度@#@0-55℃@#@工作湿度@#@15%-90%@#@设备尺寸@#@162mm×@#@137mm×@#@30mm@#@ @#@自助银行行为智能分析器@#@自助银行行为智能分析器是海视开发的一款专门用于自助银行的嵌入式智能化视频分析处理设备,可实时监控自助银行厅中人员危险行为(如一米线多人、人员激烈冲突),特别适用于夜间监控。

@#@用户可根据需求自定义报警类型和报警级别,报警信息将通过网络传送给监控中心,并可联动自助银行内其他设备。

@#@自助银行行为智能分析器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无缝集成,有效提高自助银行的安防能力。

@#@@#@q功能特点:

@#@@#@l一米线多人@#@自动检测监控视频中ATM取款区域内出现的一米取款线内多人,尾随他人偷窥密码行为,并实时报警。

@#@@#@l人员激烈冲突@#@当监控区域内,有两人以上的人员激烈冲突时,设备及时提醒报警。

@#@@#@l摄像头异常检测@#@检测监控摄像头是否出现信号丢失、遮挡、亮度过高、模糊等严重影响监控效果的异常事件,并实时报警。

@#@@#@l联动报警功能@#@通过串口、通用输入输出接口,与ATM机身及外部报警设备联动。

@#@@#@l较低的报警误报率@#@结合银行ATM业务的特性,采用良好的行为逻辑判断,有效解决智能报警时可能产生的误报,错报现象。

@#@@#@l便捷的维护@#@可以通过远程配置程序对设备内的软件进行自动升级。

@#@@#@可以通过网络远程配置智能分析器参数。

@#@@#@可以通过按键或串口将设备回复成出厂设置。

@#@@#@q产品参数:

@#@@#@规格项@#@HS-IVS1001S@#@硬件接口@#@主处理器@#@TITMS320DM6446@#@内存 @#@DDR2SDRAM256M@#@Flash @#@NORFLASH16M@#@本地存储接口 @#@SD卡,最大支持8G@#@视频 @#@2路输入,1路输出@#@网络接口@#@10/100M以太网口1个@#@串行接口@#@1个RS232,1个RS485接口@#@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4组输入、2组输出@#@视频参数@#@视频制式@#@PAL(输入/输出)@#@图像格式@#@YUV4:

@#@2:

@#@2@#@图像处理分辨率 @#@CIF352×@#@288@#@采集帧率 @#@25fps@#@功能参数@#@报警类型@#@一米线多人报警,人员激烈冲突报警@#@摄像头异常报警@#@信号丢失、遮挡、亮度过高、模糊等检测@#@联动功能@#@支持@#@处理帧率@#@10fps@#@物理参数@#@工作电压@#@DC12V@#@工作温度@#@0-55℃@#@工作湿度@#@15%-90%@#@设备尺寸@#@162mm×@#@137mm×@#@30mm@#@倒地@#@@#@遗留物@#@设备部署:

@#@@#@IVS1001智能设备管理及报警系统@#@IVS1001是一个小型的监控平台软件,可以管理200个以下的智能分析器设备,其设置部分集成了IV1001系列智能分析产品的配置功能,同时也能够管理局域网内的DVR,其客户端程序也是其管理程序,可以监看和回放管理的视频通道。

@#@通过DVR的视频通道,绑定智能分析器,可对该路视频进行分析,识别,报警。

@#@@#@同时,识别的结果也可以通过用户购买的IVS1001增值服务,比对监控目标人脸库,比中结果也将被IVS1001-IV的客户端程序展现出来。

@#@@#@另外,IVS1001也提供IV1000系列产品的SDK,以供其他集成商使用。

@#@@#@视频监控及管理界面@#@ @#@智能报警处理界面@#@ @#@人脸比对服务管理界面@#@@#@特色与优势:

@#@@#@先进的人脸抓拍比对技术、智能行为识别与控制技术,有效判断针对ATM的四大类八大异常行为报警,防患于未然。

@#@@#@技术先进功能强大:

@#@报警及时,误报率低,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保人员快速响应,及时处理报警。

@#@@#@性能优异响应灵活:

@#@报警及时,误报率低,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保人员快速响应,及时处理报警。

@#@@#@兼容开放部署方便:

@#@独立前端设备,先进的分布式部署模式,部署灵活,充分兼容各银行现有ATM系统,集成方便,经济实用。

@#@@#@数据充实扩展性强:

@#@充实的监控报警数据管理功能,有效利用和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为银行非安全领域应用提供了可能。

@#@@#@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电话:

@#@057487918770@#@";i:

2;s:

18302: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系统建设需求(一包)@#@一、系统建设目标@#@根据《桐城市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实施细则》和相关业务流程,遵循国家相关规范与技术标准,在桐城市房地产信息系统平台的框架下,结合商品房合同登记备案与预售资金日常业务工作所需及工作流程建设各个模块、功能及数据接口。

@#@@#@系统整体架构体现网络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处理、安全风险集中监控的思路,要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融入用户一般性的操作习惯,为各种不同职责人员提供不同的界面,提供常用、易用的操作风格,并且要与我市现有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二、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系统采用楼盘表作为数据组织和业务管理的基本模式,运用条形码和二维码技术,并通过与房地产测绘系统和房屋登记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将商品房合同登记备案与预售资金监管融为一体,实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预销售许可、合同登记备案、预售商品房资金存入、退款、使用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的全过程监管,并支持财务管理、各类统计分析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和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在线交互。

@#@主要实现的以下功能:

@#@@#@1、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基本信息管理。

@#@主要要实现企业新设立、企业投资主体变更、分立、合并、注销、资质申请、资质变更等情况管理;@#@实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管理人员、专业销售人员等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实现企业各类上报信息、申请信息的网上申报和办理;@#@实现房地产企业诚信情况的管理;@#@实现灵活的企业情况查询和统计。

@#@@#@2、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备案管理。

@#@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用地基本情况、建设主要内容、配套公建建设内容、开发经营进展情况、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情况、项目有关政府审批情况及其他情况的网上的填报和审批。

@#@@#@3、实现对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楼盘预售许可网上申请、审批流程的管理,实现对预售许可信息的变更、注销网上申报及审批。

@#@@#@4、实现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网上签约、备案,合同信息变更、撤销网上申请。

@#@@#@5、实现与测绘系统中测绘成果数据交互,建立可视化楼盘表,系统具有楼盘表的建立和自动维护更新功能。

@#@楼盘表建立灵活、快捷,同时对于复杂的楼盘应提供同层或上下层的分割、合并等特殊处理功能,使得楼盘表与现状能保持一致。

@#@系统能从楼盘表中直接调出房屋属性信息,并与房屋登记系统中各类房屋业务数据资源共享、互交互换、实时更新,实现楼盘表的实时动态管理。

@#@能通过图表的形式并以不同的颜色直观地显示房屋状态,可使商品房的在建、可售、已售、备案、登记、限制等状况一目了然。

@#@系统能根据合同签订、备案、解除合同等不同的业务办理情况自动更新楼盘表的房屋状态,如合同撤销后房屋也会自动从“已备案”转到“可售”状态并在网上公示。

@#@@#@6、开发企业根据预售许可申报楼盘数据网上申请建立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打印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

@#@根据房屋登记系统交换的房屋初始登记数据,提交注销预售资金监管申请。

@#@@#@7、系统根据桐城市电子地图建立楼盘分布图,在图上可以直接选择项目、楼盘查看开发商信息、项目楼盘基本信息、楼盘表信息、商品房信息及销售备案情况等。

@#@系统提供电子楼盘分布图的编辑、维护、管理功能,及时更新。

@#@@#@8、采用新版《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分为预售和现售两种类型,根据房屋登记系统中房屋初始登记数据实现商品房从预售自动转现售,实现商品房买卖合同在线签订、备案、打印,实现合同信息变更和注销网上申报。

@#@@#@9、根据商品房合同信息打印商品房预售款缴款通知书,购房人凭交款通知单到银行申请付款;@#@银行通过本系统,进行验证缴款的信息,输入缴款金额,提交数据,系统能自动根据银行端确认的缴款数额与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金额进行比对,决定是否对此份合同登记备案。

@#@@#@10、预售资金监管分为重点监管资金和一般监管资金,系统能根据楼盘表测绘面积数据、工程单位综合造价确定重点监管资金额度,并能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自动对重点监管资金使用额度进行销售锁定,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网上申请使用重点监管资金和一般监管资金不同的流程管理。

@#@@#@11、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监管银行对监管资金进行自动对账处理功能,能灵活实现各种对账表格打印和导出表格功能。

@#@@#@12、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发布楼盘宣介资料,与网民实现在线互动。

@#@@#@13、系统要实现对所有申报材料网上提交电子影像资料,根据权限可以查阅并打印。

@#@@#@14、系统为监管账户开户银行提供接口服务,需与银行进行业务对接,能在系统内反映购房人使用各种方式进行缴款的细节,包含(POS机缴纳、银行转款等方式),实现双方账务同步及相关查询等。

@#@@#@15、系统要建立房地产主管部门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信息通道,能到发文件通知与收文。

@#@@#@16、系统要集成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等级申报与审批的管理。

@#@@#@17、系统应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报表和统计条件要能灵活维护,能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各类统计报表并能打印输出。

@#@@#@三、主要业务流程设计要求@#@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房地产市场基础数据标准》和《房地产登记技术规程》要求设计业务流程和建库,采用B/S架构、oracle大型数据库,以楼盘表为基础,融合商品房合同登记备案与预售资金监管为一体,数据相互自动校验,运用工作流平台实现业务在各部门流转。

@#@@#@3@#@开发企业入网认证@#@信息办审核@#@企业信息公示@#@领取密钥进网操作@#@项目入网认证@#@项目信息公示@#@销售楼盘入网@#@信息办建网上楼盘@#@发网上楼盘情况表@#@预售许可申报@#@行政许可科审批@#@发放预售许可证@#@信息办开放网上楼盘@#@开发企业网上售房@#@录入合同信息打印监管资金缴款通知@#@提交合同备案@#@打印合同双方签字@#@监管银行申报@#@监管账户开户申请@#@市场监管科审核@#@发开户通知书@#@签定系统使用协议@#@监管银行进网操作@#@开监管专户,打印并签订监管三方协议@#@购房人缴款@#@监管银行确认@#@监管银行解除监管@#@资金拨款申请@#@监管银行转账@#@监管解除申请@#@拨款通知书@#@确认初始登记状态@#@市场监管科审核@#@解除监管通知书@#@监管部门三级审批@#@发布楼盘宣传信息@#@企业年检网上申报@#@入网信息变更申请@#@合同信息变更申请@#@备案合同注销申请@#@备案合同统计报表@#@开发企业与网民信息交互、相关办理表格下载、主管部门文件通知查阅@#@4@#@1、销售楼盘入网流程@#@楼盘入网是生成房屋楼盘表的数据基础,开发企业按测绘报告填报楼盘入网材料后,信息办根据测绘报告书上的丘幢号或者测绘编号直接从测绘系统调取楼盘房屋数据,建立网上电子楼盘表。

@#@(此要与测绘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楼盘入网流程图@#@2、合同备案流程@#@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涉及到预售和现售,预售到现售的转换是根据产权系统中该幢楼盘房屋初始登记状态而变化,(根据楼幢丘幢号要查询产权系统登记数据,如该幢房屋初始登记已终实,则转为现售状态)。

@#@@#@为减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人员录入合同的工作量,引入合同模板,增加买受人信息身份证读卡填写,同时为预售资金监管,在录入合同信息时,要详细录入合同价款及付款方式,打印缴款单和合同草稿。

@#@开发企业在提交合同备案时,系统要根据合同约定付款方式,自动校验房款是否已按合同约定存入监管账户内。

@#@(此要与产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同时在合同备案时要进行资金入账校难。

@#@)@#@合同备案流程图@#@3、信息变更或合同注销流程@#@4、预售资金监管@#@

(1)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在系统中提出监管账户设立申请,并能上传纸质材料扫描件,同时能打印《桐城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申请表》。

@#@监管部门受到纸质材料后,能在系统中进行查阅电子扫描件材料,审核通过后,能打印出《桐城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户通知》。

@#@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开户通知到商业银行开设预售资金监管账户,监管银行能在系统中根据开户通知书,为楼盘设立监管账户,并能在线打印《桐城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书》。

@#@@#@开发企业申请@#@开始@#@监管科审批@#@打印开户通知@#@同意?

@#@@#@银行设立账户@#@打印监管协议@#@否@#@

(2)重点监管资金确定与额度核减@#@系统能让监管部门灵活调整建设工程单位综合造价,重点监管资金额度系统自动根据监管账户内楼盘房屋建筑面积乘以填写的建设工程单位综合造价加上20%不可预见费用计算。

@#@房地产开发企业拨款申请时,系统能自动根据重点监管资金额度进行校验,给出提示信息。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根据工程形象进度,在系统申请重点监管资金额度减少,监管部门根据工程形象进度核减资金监管额度。

@#@@#@开发企业申请@#@开始@#@经办人员核查@#@工程形象进度@#@监管部门审批@#@同意?

@#@@#@核减重点监管额@#@同意?

@#@@#@否@#@否@#@(3)预售资金的使用@#@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预售资金时,在系统中提交申请,并上传材料扫描影像资料。

@#@对于预售资金使用监管部门实行三级审核,同在审核时系统根据重点监管资金的额度进行自动验校,并对审核人员给出申请使用的资金是否超出重点监管资金的额度提示信息,但系统不做强制限制。

@#@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打印拨款通知书,开发企业凭通知书去监管银行拨款,监管银行在系统中录入拨款信息。

@#@如监管部门不同意拨款,系统能打印不予拨款通知书。

@#@@#@开发企业申请@#@开始@#@监管科受理、初审(二级)@#@局领导审批@#@同意?

@#@@#@打印支付凭证@#@同意?

@#@@#@银行支付@#@否@#@否@#@(4)撤销预售资金监管@#@监管账户内的楼盘办理了房屋初始登记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从系统中申请撤销监管账户,监管部门根据申请进行审批,系统凭监管账户内楼盘的丘幢号自动与产权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根据产权系统中该幢房屋初始登记是否办理并达到终审环节给予信息提示,但不做强制限制。

@#@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打印取消监管通知书,开发企业凭通知书去监管银行撤销账户监管。

@#@@#@开发企业申请@#@开始@#@监管科受理、审核@#@局领导审批@#@同意?

@#@@#@银行撤销监管@#@同意?

@#@@#@否@#@否@#@(5)监管资金的退款、不明入账处理和对账@#@对于备案合同撤销及工作人员操作失误涉及到退款,系统要做到根据业务类型网上申请、审批、退款。

@#@@#@银行在次月5号前将上月的各托管资金账户的收入、支出、余额在系统中填报或通过设定的格式规范批量导入,以实现对账要求@#@四、系统基础功能模块要求@#@根据业务需要,系统应设开发企业端、监管银行端、主管部门管理端。

@#@系统灵活设置人员权限,根据权限出现工作菜单。

@#@系统的实现以原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流程为原型,充分考虑原有业务规定和业务流程。

@#@@#@1、开发企业端@#@主要实现企业基本信息管理、项目管理、楼盘管理、合同管理、监管资金管理、统计报表管理、信息发布管理、文件下载等功能,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业务在线申请、并对照申请上传电子影像材料。

@#@@#@企业基本信息管理包含对企业信息编辑、变更申请、年检申报、人员管理。

@#@企业基本信息采集企业名称、企业类型、注册地址、法人代表姓名、法人代表身份证号、法人代表联系电话、营业执照注册号、成立日期、资质证书编号、注册资本、资质等级、资质发证日期、资金质有效期至、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人员信息不但采集姓名、身份证号码,同时能实现对人员各开发企业的调职和离职干预。

@#@@#@2、监管银行端@#@主要包含监管银行基本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监管账户设立、监管资金存入、监管资金拨付、监管账户撤销、监管账户统计及对账。

@#@@#@3、主管部门管理端@#@主要针对开发企业端和监管银行端功能设立管理功能,包括对开发企业基本信息管理、项目管理、楼盘管理、合同管理、监管资金管理、监管银行的入网认证,在线接受各申请、审批,灵活实现各种报表管理。

@#@@#@五、系统与其它业务系统数据共享要求@#@对于网上合同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项目、楼盘、合同、备案等信息,系统能直接进入到房产各业务管理系统中加以利用,无须再重新录入。

@#@并且根据房产各业务管理系统中房屋的不同业务办理情况,系统应能自动更新网上合同备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楼盘表的房屋状态。

@#@@#@通过外网和内网数据的互联互动,实现数据的“自动维护、实时更新”。

@#@在建立楼盘表时,系统可以直接利用房产测绘管理系统生成的预测或实测成果,不用再一一录入,通过与房产各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也可以进入到房产各业务管理系统中再利用。

@#@@#@1、与产权登记系统交互:

@#@实现在建工程抵押业务、预查封业务协同,产权登记可自动获取商品房买卖合同数据(产权人、按揭信息等);@#@同时备案系统能根据产权系统数据,楼盘表上能自动显示房屋权属状态,并对相关业务进行自动锁定。

@#@@#@2、与维修资金系统交互:

@#@获取商品房买卖合同金额作为维修资金系统缴交标准。

@#@@#@3、与抵押权网上申报系统交互:

@#@登记商品房买卖合同按揭信息,同时限制该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操作。

@#@@#@4、与房产信息网交互:

@#@在信息网站上公示开发企业、销售项目情况,提供合同查询功能,销售楼盘表情况公示。

@#@@#@六、老商品房合同备案系统数据迁移与整理要求@#@原合同备案系统中的房源数据不符合建立楼盘表的标准,需要对已存在的房源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完善数据结构,与测绘成果库中楼盘数据保持一致,在保证数据不丢失前提下,平滑地导入到新系统中。

@#@同时对于迁移至新系统中的老数据能根据原合同编号等相关信息查询时自动调取老合同信息。

@#@@#@七、系统主要技术要求@#@1、性能要求@#@1)业务系统并发性能要求:

@#@支持在线人数不低于500人;@#@支持每日访问量不低于10000次;@#@支持常用页面并发数不低于30次/秒。

@#@@#@2)平均响应时间:

@#@普通业务操作3秒以内,复杂业务操作10秒以内。

@#@@#@3)系统应对大量图片、文档处理建立合适的处理策略,包括断点续传、文档缓存等机制。

@#@@#@4)文件上传时间:

@#@一般文件上传处理时间应不超过20秒;@#@大文件上传应不超过5分钟。

@#@@#@5)数据库应支持不低于500个并发用户访问,数据库备份处理时间应不超过30分钟。

@#@@#@2、系统安全性要求:

@#@@#@1)系统要采用双因子身份证认证(USBKey+系统账户密码),有效的安全保密机制,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访问或非法侵入;@#@在信息访问和交换中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性,按访问级别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

@#@@#@2)系统中要求有严格的权限机制,对数据库操作的所有功能都是相互隔离,基于权限的基础上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建立内部、外部数据操作的权限管理模块,提供保障数据库安全性的相关方案。

@#@@#@3、数据库及运行环境要求:

@#@@#@1)数据库为ORACLE数据库(9i以上版本)。

@#@@#@2)服务器操作系统环境为WindowsServer2012R2企业版。

@#@@#@3)存储数据形成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综合房产信息数据库,并且数据层响应逻辑层的请求,执行DML操作,访问数据库中数据,并将结果返回给逻辑层。

@#@@#@4、系统技术要求@#@1)系统架构要求:

@#@系统架构采用B/S三层架构,实现分散操作,集中管理。

@#@@#@2)界面要求:

@#@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可带有相关提示;@#@内部代码需要有较强的可读性,需有相关的解释性文字或文档;@#@错误处理代码完善;@#@程序结构优化。

@#@@#@3)灵活性要求:

@#@提供灵活的插件系统和模块化平台。

@#@@#@4)信息输入要求:

@#@对于输入信息量大的操作或使用频繁的操作,尽量提供能只用键盘即可的完成所有的操作的功能,以加快操作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并支持身份证读卡器读取的数据。

@#@@#@5)扩展性要求:

@#@采用中间逻辑层,使新需求可以方便扩展。

@#@@#@14@#@";i:

3;s:

21615:

"@#@云模块化机房方案@#@目录@#@目录@#@1概述 1@#@1.1产品定位 1@#@1.2产品特点 2@#@2应用场景样例及配置 4@#@2.1典型应用场景 4@#@2.2典型配置 4@#@3系统架构 6@#@3.1结构系统 6@#@3.2供配电系统 11@#@3.2.1配电柜 11@#@3.2.2UPS2000 13@#@3.2.3PDU2000 15@#@3.3温控系统 15@#@3.4机房管理系统 17@#@3.4.1服务器 18@#@3.4.2采集器 19@#@3.4.3NVR网络硬盘录像机(可选) 20@#@3.4.4传感器 22@#@3.5照明系统 26@#@3.5.1照明控制箱(可选) 26@#@3.5.2通道照明灯 27@#@3.5.3机柜照明灯(可选) 28@#@3.6防雷接地系统 29@#@3.6.1防雷方案 29@#@3.6.2接地方案 30@#@3.7消防系统(与现有消防系统对接) 31@#@3.8综合布线 32@#@A缩略语 34@#@ii@#@1概述@#@1概述@#@1.1产品定位@#@微模块数据中心介于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和小型模块化数据中心之间,既可作为独立机房承担网络业务,也可作为大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一个局域机房,承担部分或局部业务。

@#@@#@微模块数据中心的网络位置如图1-2所示。

@#@@#@图1-1微模块数据中心在网络中的位置@#@1.2产品特点@#@微模块数据中心采用All-In-Room一体化集成方案,主要具备一体化集成、安全可靠、低噪音、节省机房占地面积和节约能源、安装省时、省力、省心、架构兼容、快速灵活部署、多种电源制式和完善的监控等特点,是新一代集成中型模块化数据中心产品。

@#@@#@一体化集成@#@l一体化集成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温控系统、机房管理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高集成设计,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l一体化配电柜,集成ATS配电、UPS配电、空调配电和IT设备配电。

@#@@#@l为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和综合布线柜设置不同的供电电流,支撑混合密度组网。

@#@@#@在380V和208V电源制式下超过3个电池柜或者480V电源制式和380V配置120kVA以上UPS时,建议电池架独立部署。

@#@@#@安全可靠@#@l支持通道级门禁(可选)、机柜级门禁(可选),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提高机房安全性。

@#@@#@l集成消防系统(可选),提高机房安全性。

@#@@#@l具备应急通风功能,如空调出现故障,机房温度过高时,自动打开天窗。

@#@@#@l长备电时间。

@#@@#@lTierII或TierIII配置,可扩展到TierIV。

@#@@#@lUPS均配置手动维修旁路,正常工作时手动维修旁路开关处于锁定状态,避免由于误操作引起电气事故。

@#@@#@l模块化UPS,能可靠的实现N+1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l强电和弱电,光纤和网线均分开走线,减少电磁干扰。

@#@@#@节省机房占地面积和节约能源@#@l无需专业机房,办公大楼房间改造即可。

@#@@#@l可直接安装在楼宇水泥地面上,减少外配套工程。

@#@@#@l支持单排300mm密封通道场景,节省机房占地面积。

@#@@#@l支持通道级照明、机柜级照明,节省电力能源。

@#@@#@l供货周期短,快速安装,有效降低成本。

@#@@#@安装省时、省力、省心@#@l无需架空地板,去工程化设计。

@#@@#@l标准化,减少安装的时间和工作量。

@#@@#@架构兼容@#@l风冷、水冷架构兼容,客户选择灵活。

@#@@#@l支持T1、T3环境。

@#@@#@l模块化配电,支持柔性升级。

@#@@#@lTierII、TierIII等级灵活可选。

@#@@#@快速灵活部署@#@l集成化设计支持主设备随办公点搬迁。

@#@@#@l根据房间尺寸和单柜功耗,单排或双排可选,通道密封或不密封可选,灵活部署,满足扩容要求。

@#@@#@l适配企业web和内部业务,IT机柜内灵活安装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

@#@@#@多种电源制式@#@支持多种电源制式,可满足亚非欧拉地区的使用需求。

@#@@#@完善的监控@#@l可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对机房内各功能模块的不间断监控。

@#@@#@l监控系统支持web访问,轻松实现远程管理各功能模块。

@#@@#@3@#@2应用场景样例及配置@#@2应用场景样例及配置@#@关于本章@#@2.1典型应用场景@#@2.2典型配置@#@2.1典型应用场景@#@微模块数据中心主要应用于园区云主机,大型企业分支机构,中小企业,办公网,教育、医疗、金融分支机构的数据机房,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型桌面云数据机房和高性能计算数据机房。

@#@@#@2.2典型配置@#@微模块数据中心M020-4D-4场景样例如图2-1所示,具体配置如图2-2所示。

@#@@#@图2-1M020-4D-4场景图@#@图2-2M020-4D-4配置图(冷热通道均可密封,具体看场景设计方案)@#@M020-4D-4场景关键技术指标如表2-1所示。

@#@@#@表2-1关键技术指标@#@项目@#@规格描述@#@模块尺寸(高×@#@宽×@#@深)@#@2350mm×@#@3000mm×@#@3600mm(翻转天窗打开后高度为2565mm)@#@机柜个数@#@10个@#@电源制式@#@AC380V/400V/415V3Ph50Hz/60Hz@#@IT功率总功耗@#@20kVA@#@单柜功率@#@4kW@#@适用环境@#@T1@#@可靠性等级@#@TierII@#@海拔高度@#@0m~1000m(超过1000m需降额使用)@#@安装方式@#@可以无需架空地板@#@文档版本1.0(2013-08-26)@#@华为专有和保密信息版权所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5@#@3系统架构@#@3系统架构@#@关于本章@#@3.1结构系统@#@3.2供配电系统@#@3.3温控系统@#@3.4机房管理系统@#@3.5照明系统@#@3.6防雷接地系统@#@3.7消防系统@#@3.8综合布线@#@3.1结构系统@#@微模块数据中心的结构系统由服务器机柜、综合布线柜、密封通道组件、底座与过道组件和走线梯(可选)组成,具体组成如图3-1所示。

@#@@#@图3-1双排密封通道组成图@#@中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机柜、综合布线柜采用2米高标准机柜,每柜标配2条配电排(RackPwerDstributionUnit,以下简称为PDU2000)。

@#@@#@机柜规格:

@#@高×@#@宽×@#@深=2000mm×@#@600mm×@#@1200mm。

@#@@#@端门@#@密闭通道的端门分为推拉门和双开门两种方案,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选配。

@#@@#@推拉门采用推拉结构,以机柜为载体,安装上下轨道,保证密闭通道系统的自身独立性。

@#@门板由1.5mm冷轧钢板折弯而成,中间安装钢化玻璃,保证通道内区域的可视性。

@#@@#@推拉门尺寸:

@#@高×@#@宽×@#@深=2050mm×@#@1600mm×@#@42mm。

@#@@#@推拉门外观如图3-2所示。

@#@@#@图3-2推拉门@#@双开门采用外开方式,开门角度110°@#@,设有门禁系统(可选),包含门禁控制器、读卡器、出门按钮、玻破开关,门板中间镶嵌钢化玻璃,钢化玻璃透透光率90%,保证通道的可视性。

@#@双开门外观如图3-3所示。

@#@@#@双开门尺寸:

@#@高×@#@宽×@#@深=2300mm×@#@1380mm×@#@80mm。

@#@@#@图3-3双开门@#@天窗@#@天窗由控制天窗、旋转天窗、平顶天窗组成,以单个机柜为扩展模块单元。

@#@@#@天窗外观如图3-4所示。

@#@@#@图3-4天窗@#@1控制天窗@#@2旋转天窗@#@3平顶天窗@#@天窗尺寸如表3-1所示。

@#@@#@表3-1天窗尺寸@#@天窗分类@#@尺寸(高×@#@宽×@#@深)@#@300mm平顶天窗@#@20mm×@#@299mm×@#@1330mm@#@600mm控制天窗@#@22mm×@#@599mm×@#@1330mm@#@600mm翻转天窗@#@60mm×@#@599mm×@#@1330mm@#@600mm平顶天窗@#@20mm×@#@599mm×@#@1330mm@#@800mm控制天窗@#@22mm×@#@799mm×@#@1330mm@#@800mm平顶天窗@#@20mm×@#@799mm×@#@1330mm@#@3.2供配电系统@#@微模块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由配电柜(ATS、UPS配电、空调配电、IT配电),UPS,蓄电池及其配套件组成。

@#@@#@3.2.1配电柜@#@根据电压及IT负载,配电柜分为一体化配电柜或UPS输入输出配电柜加精密配电柜。

@#@@#@配电柜特点@#@l采用统一架构,质量可靠、功能齐全、外观统一。

@#@@#@lATS、IT配电、空调配电、UPS配电集成在一个配电柜内。

@#@@#@lATS前端有输入开关可选。

@#@@#@125A一体化配电柜@#@当电源制式为380V/400V/415V,并采用机架式20kVAUPS时,带机架式UPS一体化配电柜集成ATS、UPS、UPS配电、空调配电、IT配电等。

@#@UPS配置可采用1+1并机运行。

@#@@#@采用机架式20kVAUPS时配电柜配置如表3-2所示。

@#@@#@表3-2采用20kVAUPS时配电柜配置@#@电源输入路数@#@输入容量@#@UPS输入输出空开@#@UPS旁路空开@#@空调配电空开@#@IT配电空开@#@UPS并机@#@2@#@125A@#@2*63A/3P+2*63A/4P@#@63A/4P@#@4*63A/3P+4*10A/3P@#@24*40A/1P@#@1+1@#@带机架式UPS一体化配电柜外观如图3-5所示。

@#@@#@图3-6带机架式UPS一体化配电柜@#@1指示灯@#@2ATS@#@3空调输出空开@#@4UPS输入/输出空开@#@5机架式UPS×@#@2@#@6IT输出空开@#@带机架式UPS一体化配电柜参数如表3-3所示。

@#@@#@表3-3带机架式UPS一体化配电柜参数表@#@参数名称@#@参数值@#@净尺寸(高×@#@宽×@#@深)@#@2000mm×@#@600mm×@#@1200mm@#@IP等级@#@IP20@#@维护方式@#@前操作后维护@#@出线方式@#@上进上出@#@电源制式@#@380V/400V/415V、50Hz/60Hz@#@输入路数@#@A、B两路输入@#@ATS最大容量@#@125A@#@输入最大容量@#@-@#@UPS配置@#@20kVA(1+1并机)@#@空调输出路数@#@4*63A/3P+4*10A/3P@#@IT输出路数@#@24*40A/1P@#@防雷@#@配置C级防雷器@#@3.2.2UPS2000@#@UPS2000系列工作在380V/400V/415V电源制式下,具有多重保护、高可靠性、智能简单,柔性扩容、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等特点。

@#@@#@UPS2000系列外观图如图3-6所示。

@#@@#@图3-7UPS2000系列@#@规格参数如表3-4所示。

@#@@#@表3-4UPS2000系列规格参数@#@参数类型@#@参数名称@#@指标@#@输入参数@#@整流器类型@#@IGBT整流@#@额定输入电压@#@380VAC,三相四线@#@输入电压范围@#@176V~280VAC(相电压)@#@输入频率范围@#@40Hz~70Hz@#@输入功率因数@#@满载>0.99@#@输出参数@#@额定功率@#@20kVA/18kW@#@额定电压@#@三相380V/400V/415V,单相208V/220V/230V/240V@#@电压稳定度@#@1%@#@频率稳定度@#@0.25%@#@负载最大峰值因数@#@3:

@#@1(满足IEC62040-3)@#@过载能力@#@105%~125%5min@#@125%~150%1min@#@大于150%100ms@#@外形尺寸@#@高×@#@宽×@#@深@#@85mm×@#@430mm×@#@550mm/660mm@#@系统参数@#@变换类型@#@双变换在线式@#@安装方式@#@机架式@#@整机效率@#@Upto94.5%(10kVAUpto93.5%)@#@防雷@#@IEC/EN62040-2@#@IEC/EN61000-4-5@#@YD/T944-2007@#@YD/T1095-2008@#@浪涌保护@#@满足IEC/EN61000-4-5@#@环境参数@#@接口类型@#@电总/干接点/WEB/Modbus/SNMP@#@运行温度@#@0℃~40℃@#@相对湿度@#@5%RH~95%RH,无凝露@#@最大海拔高度@#@<2000m(超过2000m参照GB/T3859.2降额使用)@#@3.2.3PDU2000@#@微模块数据中心的PDU2000可以根据单柜功率进行配置。

@#@@#@PDU2000外观如图3-7所示。

@#@@#@图3-8PDU2000外观@#@PDU2000参数说明如表3-5所示。

@#@@#@表3-5PDU2000参数表@#@PDU2000类型@#@参数名称@#@参数值@#@备注@#@PDU2000@#@输入电压范围@#@200VAC~240VAC@#@-@#@最大输入电流@#@32A/1P;@#@16A/3P;@#@32A/3P@#@输出配电规格@#@20*C13+4*C19(32A/1P)@#@24*C13+6*C19(16A/3P)@#@12*C13+9*C19(32A/3P)@#@3.3温控系统@#@微模块数据中心使用的行式空调为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

@#@@#@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工作在380V3ph50Hz/60Hz,480V3ph60Hz电源制式下,满足T1,T3工况。

@#@@#@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外观如图3-8所示。

@#@@#@图3-9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技术参数如表3-6所示。

@#@@#@表3-6NetCol5000-A行级温控产品参数@#@参数名称@#@参数值@#@制冷量(kW)@#@标称值@#@25@#@显冷量@#@25@#@室内机尺寸@#@高×@#@宽×@#@深(mm)@#@2000×@#@600×@#@1100(不带围框)/1200(带围框)@#@室内机重量@#@净重/毛重(kg)@#@≤350/400@#@室外机尺寸@#@高×@#@宽×@#@深(mm)@#@1160×@#@1094×@#@1350@#@室外机重量@#@净重/毛重(kg)@#@≤300/400@#@过滤网@#@等级@#@G4(EN779)@#@电加热(可选)@#@功率(kW)@#@6@#@加湿器(可选)@#@加湿量(kg/h)@#@2@#@电源@#@电源规格@#@380V3Ph50Hz/60Hz@#@480V3ph60Hz@#@运行电压范围@#@380V±@#@10%;@#@480V±@#@10%@#@运行频率范围(HZ)@#@50±@#@2Hz;@#@60Hz±@#@2Hz@#@满负荷电流(A)@#@≤98@#@制冷剂@#@R410A@#@防护等级@#@室内机IP20,室外机IP54@#@使用温度范围(℃)@#@室内机:

@#@18~40@#@室外机:

@#@-20~55@#@存储温度(℃)@#@-40~70@#@相对湿度要求(RH)@#@5%~95%@#@海拔高度(m)@#@0~1000@#@3.4机房管理系统@#@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机房管理采用NetEco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对于微模块数据中心的标配场景,使用标准版NetEco系统进行管理。

@#@@#@NetEco管理系统由管理软件和若干部件组成,共同实现数据中心各环节、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与管理。

@#@通过柔性拓展的物理架构和模块化设计的思路,NetEco既能对单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也能对多个分地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NetEco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3-9所示。

@#@@#@图3-10NetEco管理系统架构图@#@NetEco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根据实际需求可提供全面的管理功能。

@#@主要可以监控以下范围的设备:

@#@@#@l动力设备:

@#@精密空调、不间断电源(UPS)、配电柜、自动切换开关(ATS)等。

@#@@#@l环境设备:

@#@感烟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天窗控制器等。

@#@@#@l视频设备:

@#@摄像机、网络视频录像机(NVR)。

@#@@#@l标准的网管接口:

@#@NetEco可以向第三方网管系统提供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形式的接口,以满足与第三方系统的信息交互。

@#@系统提供多协议扩展机制,满足不同设备的接入。

@#@@#@NetEco提供全面的机房基础设施管理功能,包括系统管理、资源管理、视图管理、容量管理(可选)管理、性能管理、视频管理、能耗管理(可选)、工单管理(可选)、报表等功能。

@#@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购买对应的License,通过购买的License实现功能部署。

@#@@#@3.4.2服务器@#@RH2288机架服务器(简称RH2288)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满足客户中长期需求的大容量、高性能服务器,作为NetEco管理系统的监控主机,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服务器为标准2U盒子,支持标准机架式安装,外观如图3-10所示。

@#@具体参数如表3-7所示。

@#@@#@图3-11服务器外观@#@主要有如下特性:

@#@@#@lRH2288服务器具有强大的计算、存储和拓展能力。

@#@@#@l与增值部件捆绑配置形式灵活,功能多样化。

@#@@#@表3-7服务器规格参数@#@项目@#@描述@#@整机@#@高×@#@宽×@#@深:

@#@87.5mm×@#@447mm×@#@740mm;@#@@#@适用于19英寸宽、1000mm及以上深度标准机柜安装@#@主板@#@CPU@#@1/2个@#@CPU型号@#@Intel®@#@Xeon®@#@E5-2600(Romely-EP)系列4C/6C/8C处理器,最大支持135W处理器,最高主频支持3.3GHz,单颗CPUL3缓存最高支持20MB@#@内存@#@24个DIMMs插槽,支持DDR3的RDIMM/LRDIMM内存,最大支持768GB@#@硬盘@#@支持8*2.5寸6Gbps的SAS/SATA/SSD的热插拔硬盘,或者12*3.5寸6Gbps的SAS/SATA和2*2.5寸内置6Gbps的SAS/SATA/SSD热插拔硬盘@#@扩展@#@支持6个PCIe3.0卡的扩展槽位:

@#@1个PCIe3.0X16,4个PCIe3.0X8,1个RAID专用插槽@#@I/O@#@4个板载GE接口(RJ-45),支持PXE和TOE@#@4路USB2.0接口(2个前面板出,2个后面板出)@#@1个10/100M管理网口(RJ-45),1个DB9串口,1个DB15VGA接口@#@3.4.3采集器@#@采集器ECC500定位于数据中心管理系统架构中的数据采集层,用于收拢整机部件监控接口,提供统一的对上接口,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上报。

@#@@#@采集器为标准1U高盒子,可安装在综合布线柜内。

@#@采集器外观如图3-11所示,技术参数如表3-8所示。

@#@@#@图3-12采集器外观@#@表3-8采集器技术参数@#@项目@#@参数@#@外形尺寸@#@高×@#@宽×@#@深@#@43.6mm×@#@442mm×@#@220mm@#@净重@#@2.15kg(背板、盒体)@#@输入特性@#@输入额定电压@#@220VAC@#@输入电压范围@#@100VAC~240VAC@#@频率(交流)@#@50/60Hz@#@输入额定电流(交流)@#@0.3A@#@环境@#@工作温度@#@-20℃~+65℃@#@储存温度@#@-40℃~+70℃@#@相对湿度@#@5%RH~85%RH@#@海拔高度@#@0m~3000m@#@3.4.4NVR网络硬盘录像机(可选)@#@NVR主要用于视频系统的接入,录像存储和管理;@#@@#@外观如图3-12所示;@#@技术参数如表3-9所示。

@#@@#@图3-13NVR外观@#@主要特性@#@l可接驳网络摄像机、快球和视频服务器@#@l可接驳第三方网络摄机@#@l可接驳支持ONVIF、PSIA标准的网络摄像机@#@l支持200万像素高清网络视频的预览、存储与回放@#@l支持预览图像与回放图像的电子放大@#@l支持按事件查询、回放备份录像文件@#@l支持最大16路同步回放@#@l支持录像文件倒放功能@#@l支持硬盘热插拔@#@l支持阵列一键配置,支持陈列手动重建和热备盘自动重建@#@l支持阵列级别迁移与虚拟磁盘扩容@#@表3-9NVR网络摄像机参数@#@规格参数@#@NVR6008/16/32@#@视频@#@网络视频输入@#@8路D1/4路720p/2路1080p网络视频/视音频@#@16路D1/8路720p/4路1080p网络视频/视音频@#@32路D1/16路720p/8路1080p网络视频/视音频@#@视频解码帧率@#@PAL:

@#@1~25fps;@#@NTSC:

@#@1~30fps@#@CVBS输出@#@1路,BNC接口(电平:

@#@1.0Vp-p,阻抗:

@#@75Ω)分辨率:

@#@PAL制式704x576;@#@NTSC制式704x480@#@HDMI输出@#@1路,分辨率:

@#@1024x768/60Hz,1280x720/60Hz,1280x1024/60Hz,1600×@#@1200/60Hz,1920x1080p/50Hz,1920x1080p/60Hz@#@VGA输出@#@1路,分辨率:

@#@1024x768/60Hz,1280x720/60Hz,1280x1024/60Hz,1600×@#@1200/60Hz,1920x1080p/60Hz@#@硬盘驱动器@#@类型@#@8个SATA接口@#@最大容@#@每个接口支持容量小于4TB的硬盘作为录像盘量@#@录像&@#@回放@#@录像分辨率@#@1080p/UXGA/720p/VGA/4CIF/@#@应用@#@语言环境@#@中文/英文@#@并发访问视频路数@#@64个(出口带宽小于40Mb)@#@网络接口@#@1个,RJ45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口@#@报警输入@#@16路@#@报警输出@#@4路@#@其他@#@电源@#@AC220V,47Hz~63Hz@#@工作温度@#@-10℃~+55℃@#@功耗@#@≤35W(不含硬盘)@#@≤40W(不含硬盘)@#@≤45W(不含硬盘)@#@工作湿度@#@10%RH~90%RH@#@机箱@#@19英寸2U机箱@#@尺寸(mm)@#@445×@#@470×@#@90@#@重量@#@≤8kg(不含硬盘)@#@毛重@#@≤10kg@#@3.4.5传感器@#@网络高清半球摄像机(可选)@#@摄像机的技术参数如表3-10所示。

@#@@#@表3-10网络型高清半球摄像机参数@#@型号@#@参数@#@IPC2701-P@#@摄像机@#@图像传感器@#@1/2.7inch200万像素逐行扫描CMOS@#@功耗@#@平均功耗≤5W@#@最大图象尺寸@#@720P@#@帧率@#@最大30帧@#@最低照度@#@彩色:

@#@0.5Lux(30IRE,F1.2,AGCON30dB);@#@黑白:

@#@0.02Lux(30IRE,F1.2,AGCON30dB);@#@@#@日夜模式@#@滤光片彩转黑@#@信噪比@#@>@#@42dB@#@视角范围@#@96º@#@~35º@#@(16:

@#@9)@#@79.3º@#@~27.2º@#@(4:

@#@3)@#@镜头@#@镜头焦距@#@3.3mm~12mm@#@视频码率@#@1Mbps~8Mbps@#@音频输入@#@1路音频输入@#@音频输出@#@1路音频输出@#@调整角度@#@水平:

@#@0°@#@~360°@#@,垂直:

@#@0°@#@~75°@#@,旋转0°@#@~360°@#@@#@外部接口@#@通讯接口@#@1个RJ45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口,1个RS-485接口@#@报警接口@#@1路报警输入;@#@1路报警输出@#@视频输出@#@BNC@#@运行环境@#@电源@#@DC12V±@#@10%/PoE@#@工作温度@#@-10℃~+60℃@#@工作湿度@#@湿度小于90%(无凝结)@#@功耗@#@≤5W(IRlEDOFF),≤7W(IRLEDON)@#@物理特性@#@重量@#@1.5kg@#@物理尺寸(mm)@#@半球直径144.3mm,高度120mm@#@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主要安装在数据中心密闭通道内部,可用来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控系统,以监控密闭通道内部的温湿度数据。

@#@@#@温湿度传感器技术参数如表3-11所示。

@#@@#@表3-11温湿度传感器技术参数@#@项目@#@参数@#@温度测量范围@#@-20℃~+80℃@#@测量精度@#@±@#@0.5℃(25℃时)@#@±@#@1℃(-20℃~80℃时)@#@天窗控制器@#@天窗控制器是模块化数据中心密闭通道翻转天窗的控制部件,通过传感信号控制天窗的翻转。

@#@@#@天窗控制器技术参数如表3-12所示。

@#@@#@表3-12天窗控制器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参数@#@产品尺寸(高×@#@宽×@#@深)@#@44mm×@#@442mm×@#@300mm@#@额定电压@#@220V,50/60Hz@#@额定电流@#@2A@#@控制天窗数@#@≤22个@#@安装方式@#@1U标准机架式安装@#@工作环境@#@温度:

@#@-10℃~+50℃@#@湿度:

@#@5%RH~95%RH@#@重量@#@4.76kg(含包装箱和配件)@#@感烟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用于探测当前密闭通道的烟雾。

@#@@#@感烟";i:

4;s:

3500:

"淮阴工学院课程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装--------------------------订----------------------线-----------------------------@#@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名称:

@#@DSP技术及应用@#@学分:

@#@3.5@#@试卷编号(B)@#@课程编号:

@#@1311810@#@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间:

@#@100@#@分钟@#@拟卷人(签字):

@#@@#@拟卷日期:

@#@10.6.5@#@审核人(签字):

@#@@#@得分统计表: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OVLY=,则片内RAM只安排到数据存储空间。

@#@@#@2.C54xDSP具有两个位累加器。

@#@累加器A的位是保护位。

@#@@#@3.ST1的CPL=表示选用堆栈指针(SP)的直接寻址方式。

@#@@#@4.ST1的C16=表示ALU工作在双精度算术运算方式。

@#@@#@5.软件中断都是由、和产生。

@#@@#@6.所有TMS320C54X芯片内部都包含存储器和存储器。

@#@@#@得分@#@二、指令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WRITASMEM@#@2、MVKDSAMPLE,*AR5@#@3、ADD*AR3+,14,A@#@4、LDMMMR,A@#@5、DSTB,*AR1-@#@得分@#@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C54X的宏命令及其功能。

@#@@#@2.简述链接器命令文件中的MEMORY命令和SECTIONS命令@#@3.简述TMS320C54x芯片的中断系统。

@#@@#@4.简述位码倒寻址的主要用途及实现方法。

@#@@#@5.简述C54X的流水线6个独立阶段,并描述各个阶段功能。

@#@@#@@#@得分@#@四、程序题(共35分)@#@1.编写求解加、减法的程序,计算z=x+y-w。

@#@(共5分)@#@@#@2.编写一段程序,将PM中的10个数据首先传送到DM中(地址以0016H开始),再将该数据传送到地址以0058H开始的DM中。

@#@(共10分)@#@。

@#@@#@3.阅读下列汇编源程序,在每条语句后写出注释,并叙述程序的功能(共20分)。

@#@@#@..title "@#@F1.asm"@#@@#@ .mmregs @#@ .def CodeEntry@#@ .bss y,1 @#@xn .usect "@#@xn"@#@,80 ;@#@xn@#@h .usect "@#@h"@#@,80 ;@#@h@#@PA0 .set 0000H @#@PA1 .set 0001H @#@ .data@#@table:

@#@ .word -7,-18,-24,-22,-9,11,33,48 @#@ .word 46,20,-24,-73,-104,-97,-43,49@#@ .word 146,204,187,81,-91,-268,-371,-337@#@ .word -144,162,476,661,603,261,-297,-894@#@ .word -1283,-1222,-562,697,2373,4142,5618,6456@#@ .word 6456,5618,4142,2373,697,-562,-1222,-1283@#@ .word -894,-297,261,603,661,476,162,-144@#@ .word -337,-371,-268,-91,81,187,204,146@#@ .word 49,-43,-97,-104,-73,-24,20,46@#@ .word 48,33,11,-9,-22,-24,-18,-7@#@CodeEntry:

@#@ SSBX FRCT @#@ STM #h,AR1 @#@ RPT #79@#@ MVPD #table,*AR1+@#@ STM #xn,AR1@#@ RPT #79@#@ ST #0,*AR1+@#@ STM #xn+79,AR3 @#@ STM #h+79,AR4 @#@ STM #80,BK @#@ STM #-1,AR0 @#@LD #xn,DP @#@ PORTR PA1,@xn @#@ NOP@#@ NOP@#@ LD #y,DP @#@FIR:

@#@ RPTZ A,#79 @#@ MAC *AR3+0%,*AR4+0%,A;@#@@#@ STH A,@y @#@ PORTW @y,PA0 @#@ NOP@#@ NOP@#@ BD FIR @#@ PORTR PA1,*AR3+0% @#@ .end @#@第2页共2页@#@";i:

5;s:

11088:

"1分类方法一:

@#@A、B、C、D、E级@#@1.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1.2界面显示参数@#@表1.1@#@固定误差@#@需要输入@#@比例误差系数@#@需要输入@#@平均距离@#@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1.3划分标准@#@B、C、D和E级的精度应不低于表1的要求:

@#@@#@表1.2@#@级别@#@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相对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mm/a)@#@垂直分量/@#@(mm/a)@#@B@#@5@#@10@#@50@#@C@#@10@#@20@#@20@#@D@#@20@#@40@#@5@#@E@#@20@#@40@#@3@#@布设原则:

@#@@#@表1.3@#@级别@#@B@#@C@#@D@#@E@#@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条@#@6@#@5@#@8@#@10@#@各级GPS网点位应均匀分布,相邻点间距离最大不宜超过网平均间距的2倍。

@#@@#@接收机的选用:

@#@@#@表1.4@#@级别@#@B@#@C@#@D、E@#@单频/双频@#@双频/全波长@#@双频/全波长@#@双频/单频@#@观测量至少有@#@L1、L2载波相位@#@L1、L2载波相位@#@L1载波相位@#@同步观测机数@#@≥4@#@≥3@#@≥2@#@观测:

@#@@#@表1.5@#@级别@#@级别@#@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度@#@10@#@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6@#@≥4@#@≥4@#@观测时段数@#@≥3@#@≥2@#@≥1.6@#@≥1.6@#@时段长度@#@≥23h@#@≥4h@#@≥60min@#@≥40min@#@采样间隔@#@30@#@10-30@#@5-15@#@5-15@#@注1:

@#@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该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扣除期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

@#@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纪律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

@#@观测时段≥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的60%@#@注4:

@#@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数据处理@#@

(1)外业数据检核@#@1)B级GPS网基线外业预处理和C、D、E级GPS网基线处理,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ds应满足公式1.1的规定:

@#@@#@ds≦22σ(1.1)@#@σ---为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2)B、C、D、E级GPS网基线测量中误差σ采用外业测量时使用的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计算时变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B、C、D、E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不宜超过以下规定:

@#@@#@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

@#@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符合公式1.2@#@wx≦35σ@#@wy≦35σ@#@wz≦35σ(1.2)@#@式中:

@#@@#@σ----基线测量中误差,单位为毫米,计算按12.2.5规定执行。

@#@@#@对于四站以上同步观测时段,在处理完个边观测值后,应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

@#@@#@4)B、C、D、E级GPS网外业基线的处理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和路线坐标闭合差WS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满足公式(1.3)的规定。

@#@@#@wx≦3nσ@#@wy≦3nσ@#@wz≦3nσ@#@ws≦3nσ(1.3)@#@WS=wx2+wy2+wz2 n为闭合环数。

@#@@#@

(2)基线向量解算基本要求(略参考规范12.3.3节)@#@2分类方法二:

@#@城市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城市或工程GPS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2.1参考规范@#@《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1997》@#@2.2界面显示参数@#@表2.1@#@固定误差@#@需要输入@#@比例误差系数@#@需要输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平均距离@#@同步环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同步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2.3划分标准@#@1)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公式2.1计算@#@σ=a2+(bd)2(2.1)@#@式中σ----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系数(1X10-6);@#@@#@d-----相邻点间的距离(km)。

@#@@#@2)各等级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2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2.2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距离(km)@#@a(mm)@#@b(1*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二等@#@9@#@≤10@#@≤2@#@1/120000@#@三等@#@5@#@≤10@#@≤5@#@1/80000@#@四等@#@2@#@≤10@#@≤10@#@1/45000@#@一级@#@1@#@≤10@#@≤10@#@1/20000@#@二级@#@<1@#@≤15@#@≤20@#@1/10000@#@注:

@#@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20mm。

@#@@#@3)布网原则@#@接收机选择,观测基本技术要求(略),参考规范六七章。

@#@@#@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的规定@#@等级@#@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闭合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6@#@≤8@#@≤10@#@≤10@#@≤10@#@4)同一时段观测值基线处理中,二、三等数据采用率都不宜低于80%。

@#@@#@5)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2.3的规定。

@#@@#@@#@表2.3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X10-6)@#@等级@#@限差类型@#@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2.0@#@3.0@#@6.0@#@9.0@#@9.0@#@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3.0@#@5.0@#@10.0@#@15.0@#@15.0@#@6)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

@#@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7)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2nσ@#@wy≦2nσ@#@wz≦2nσ@#@w≦2nσ(2.2)@#@式中w---环闭合差,w=wx2+wy2+wz2@#@n------独立环中的边数@#@8)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ds≦22σ(2.3)@#@9)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V△X≦3σ@#@V△y≦3σ@#@V△z≦3σ(2.4)@#@10)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下式要求:

@#@@#@dV△X≦2σ@#@dV△y≦2σ@#@dV△z≦2σ(2.5)@#@当超限时,可认为作为约束的已知坐标、距离,已知方位与GPS网不兼容,应采用软件提供的或人为的方法剔除某些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符合上式要求。

@#@@#@3分类方法三:

@#@公路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公路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3.1参考规范@#@《公路勘测规范》2007@#@3.2界面显示参数@#@表3.1@#@固定误差@#@需要输入@#@比例误差系数@#@需要输入@#@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平均距离@#@3.3划分标准@#@1)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3.2@#@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等@#@1/100000@#@一级@#@1/20000@#@三等@#@1/70000@#@二级@#@1/10000@#@四等@#@1/35000@#@表3.3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参照值@#@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二等@#@3.0@#@一级@#@0.5@#@三等@#@2.0@#@二级@#@0.3@#@四等@#@1.0@#@表3.4GP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测量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二等@#@≤5@#@≤1@#@三等@#@≤5@#@≤2@#@四等@#@≤5@#@≤3@#@一级@#@≤10@#@≤3@#@二级@#@≤10@#@≤5@#@2)观测技术要求@#@表3.5@#@测量等级@#@项目@#@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卫星高度角(°@#@)@#@≥15@#@≥15@#@≥15@#@≥15@#@≥15@#@时间长度@#@静态(min)@#@≥240@#@≥90@#@≥60@#@≥45@#@≥40@#@快速静态(min)@#@——@#@≥30@#@≥20@#@≥15@#@≥10@#@平均重复设站数(次/每点)@#@≥4@#@≥2@#@≥1.6@#@≥1.4@#@≥1.2@#@同时观测有效卫星个数(个)@#@≥4@#@≥4@#@≥4@#@≥4@#@≥4@#@数据采样率(s)@#@≤30@#@≤30@#@≤30@#@≤30@#@≤30@#@GDOP@#@≤6@#@≤6@#@≤6@#@≤6@#@≤6@#@3)计算要求@#@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宜大于10%。

@#@@#@2)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应满足式@#@ds≦22σ(3.1)@#@式中:

@#@ds----重复基线测量的差值;@#@@#@σ---标准差。

@#@@#@3)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式3.2的规定。

@#@@#@wx≦n5σ@#@wy≦n5σ@#@wz≦n5σ@#@w≦2n5σ(3.2)@#@式中:

@#@n----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σ---标准差@#@4)各级GPS网异步环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符合公式3.3的规定。

@#@@#@VX≦4n3σ@#@Vy≦4n3σ@#@Vz≦4n3σ@#@v≦2nσ(3.3)@#@式中:

@#@n----环或附和路线的边数σ---标准差@#@5)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式3.4的规定@#@V△X≦3σ@#@V△y≦3σ@#@V△z≦3σ(3.4)@#@式中:

@#@σ---标准差(mm)。

@#@@#@6)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改正数与经过粗差剔除后的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3.5满足的规定@#@dV△X≦4/3σ@#@dV△y≦4/3σ@#@dV△z≦4/3σ(3.5)@#@式中:

@#@σ---标准差(mm)。

@#@@#@";i:

6;s:

22901:

"物联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Internetof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smartearth智慧地球"@#@概念,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希望物联网能帮助提升欧洲的竞争力,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09年9月,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日本是较早提出物联网的国家之一。

@#@2004年日本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国家信息化战略——u-Japan战略,即泛在网战略。

@#@2009年日本又颁布了新的i-Japan战略,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

@#@@#@2009年10月,韩国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

@#@@#@3.国内物联网发展状况@#@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中已部署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

@#@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其后温总理多次在发表的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开发。

@#@工信部也明确表示物联网已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我国的物联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成都、福建、浙江、深圳等多个省、市先后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或行动方案,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4.湖北省物联网发展状况@#@湖北省科教资源丰富,在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如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智能信息处理、微芯片设计、信息安全、遥感遥测、通信、微纳加工、光机电一体化等,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创新型企业和人才队伍。

@#@在物联网基础研究方面,省内有关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已在立体数据采集、微机电系统芯片传感技术、信息处理、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理论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光电实验室(筹)、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卫星定位与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性能网络重点实验室、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可为湖北省的物联网发展提供从传感技术、识别技术、通信和网络、基础软件到安全保障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在以无线传感、光纤传感为代表的物联网传感领域,有理工光科、四方光电、华工高理、东方微磁、兴勤电子等典型代表。

@#@@#@在二维条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知及应用领域,有矽感科技、华工图像、精伦电子、武汉安通、武汉天罡、709所等企业,已经开展了医药物流、智能交通和身份证管理等应用示范。

@#@@#@在智能卡领域,武汉天喻可以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在物联网制造装备方面,华威科开发了业界领先的柔性化、模块化、系列化的RFID标签制造装备,泰通卫星开发并规模生产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超高频立体标签。

@#@@#@在空间信息领域,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全国第一个“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集聚了中地数码、立得空间、武大吉奥、卓越科技、光庭导航、武汉依迅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

@#@@#@省内物联网企业已经在智能变电站、城市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视频监控、制造业流程信息化、环境监测和管理、物流车辆监控调度、食品药品可追溯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

@#@@#@2014年2月,湖北省发布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7),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2017年超过1000亿元。

@#@该计划明确,我省物联网产业将全力突破智能传感器及芯片技术等四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物联网器件及终端制造业、物联网软件开发和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物联网运营服务业等三大重点产业,未来将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平安家居、个人健康等多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

@#@@#@5.国内物联网发展预测@#@物联网受到各国政府及IBM等跨国大公司的重视,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力,可以预见到,物联网必将成为新兴生产力的代表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两年都处于高速发展状况,一批细分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千亿。

@#@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

@#@2012年已经超过了3600亿以上,年增速接近40%。

@#@保守估计,未来3至5年物联网中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的增速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速。

@#@《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

@#@@#@数据来源:

@#@世经未来@#@图12011-2015年云计算和物联网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单位:

@#@亿元)@#@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

@#@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和对人才的需求状况@#@1.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其产业链@#@物联网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2]:

@#@@#@图2物联网系统架构@#@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

@#@物联网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到业务应用,主要涉及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包括了RFID芯片设计、二维码码制、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备、读写器天线、智能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数据的传输承载网络服务、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技术。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覆盖到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环境、娱乐、公共事业、安全等各个领域,在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资料来源:

@#@世经未来@#@图3物联网应用频谱图@#@“十二五”期间,我国物联网重点投资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其中“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的总投资预计达2万亿元,居十大领域之首,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智能电网领域将形成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2.物联网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计算技术、软件技术、纳米技术、嵌入式智能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可以分为三类:

@#@感知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定位、地理识别系统、多媒体信息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外部世界信息的感知和识别;@#@网络技术通过广泛的互联功能,实现感知信息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进行传送,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网关技术等;@#@应用技术通过应用中间件提供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及共享和互通的功能,包括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服务体系架构、软件和算法技术等。

@#@RFID技术集成了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传感网技术及其发展体现在传感器、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和应用四个层面。

@#@M2M技术包括数据网络技术,比如蜂窝移动通信、以太网、有线电视网、电力线等有线通信技术;@#@另外还有基于具体业务的传感、网关、软件应用等技术。

@#@@#@目前物联网的主要就业方向为:

@#@面向国内外IT企业,政府及事业单位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和数据库系统维护、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设备维护、运营服务,从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自动识别等相关产品的系统集成,智能识别、检测及过程控制等物联网领域技术人员或者面向物联网应用单位,从事物联网智能项目、物联网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实施管理和评价、信息处理等技术性管理工作的工程人员。

@#@@#@3.物联网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物联网能从基础层面提高经济效益,已经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技术动力,但物联网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物联网的大规模产业化,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根据各地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江苏、浙江、广东、北京、成都等地都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并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其中江苏力拟2015年超4,000亿元,其中无锡要达1000亿元。

@#@浙江要在2015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

@#@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设备制造业产值超1000亿元;@#@物联网信息服务业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0家。

@#@产业的大力发展造成对物联网人才的大量需求。

@#@以无锡为例,无锡到2015年总投资40亿元,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集聚各类传感网企业500家,实现产值500亿,需要引进和培养高级物联网人才5000名,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

@#@仅仅无锡就需要5000名高级物联网人才,全国未来三年物联网人才缺口约1000万左右。

@#@@#@三、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虽然我国早在1999年就开始了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我国从事物联网产业的人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物联网知识培训。

@#@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大型企业是物联网研究的重要力量。

@#@@#@从2010年起,众多的高校也纷纷申请设置物联网相关专业。

@#@截至2013年12月共有229所本科高校(含35所独立学院)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湖北省开办此专业的院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武汉东湖学院共八所院校和另外四所独立学院。

@#@教育部刚刚公布的2013年新增备案专业名单显示,湖北省有武汉轻工大学、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三峡大学、荆楚理工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8所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汉口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等5所独立学院获批开设该专业。

@#@目前国内其他省市和湖北省内高校积极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正好说明了该专业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专业。

@#@目前国内高校每年提供的物联网专业技术为15000人左右,这远远低于企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物联网目前是、将来也一定是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急需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加大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

@#@@#@四、我校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条件@#@物联网产业是科技部、教育部、湖北省未来10年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

@#@为了能够培养大量合格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我校积极做好了相关师资队伍的储备工作,近两年来,我校申请物联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4项。

@#@教师队伍中能够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教授有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总人数比例为64%(详细情况见物联网工程专业申报书),以上师资队伍完全能满足教学条件,实验室建设已经初步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同时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工作。

@#@虽然2013年我省高校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校较多,这正好说明国家未来需要大量培养物联网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也要抢抓机遇,在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方面占领制高点。

@#@@#@鉴于以上情况,恳请学校领导同意我们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二〇一四年四月八日@#@附件:

@#@@#@2013年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序号 院校名称@#@1 北京工业大学@#@2 北京科技大学@#@3 北京邮电大学@#@4 北京物资学院@#@5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6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7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8 天津大学@#@9 天津科技大学@#@10 天津理工大学@#@11 天津农学院@#@12 天津师范大学@#@13 河北工业大学@#@14 天津城建大学@#@15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16 河北工程大学@#@17 河北科技大学@#@18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19 河北农业大学@#@20 邢台学院@#@21 唐山学院@#@22 河北传媒学院@#@23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24 中北大学@#@25 太原理工大学@#@26 太原师范学院@#@27 内蒙古工业大学@#@28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29 东北大学@#@30 沈阳化工大学@#@31 大连海事大学@#@32 渤海大学@#@33 大连大学@#@34 沈阳工程学院@#@35 大连民族学院@#@36 大连科技学院@#@37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38 吉林大学@#@39 吉林农业大学@#@40 长春大学@#@41 长春光华学院@#@42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43 长春建筑学院@#@44 黑龙江大学@#@45 哈尔滨工业大学@#@46 哈尔滨理工大学@#@47 哈尔滨工程大学@#@48 黑龙江科技大学@#@49 东北石油大学@#@50 东北农业大学@#@51 哈尔滨师范大学@#@52 齐齐哈尔大学@#@53 哈尔滨商业大学@#@54 黑龙江工程学院@#@55 哈尔滨石油学院@#@56 哈尔滨华德学院@#@57 黑河学院@#@58 上海电机学院@#@59 苏州大学@#@6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61 江苏科技大学@#@62 南京邮电大学@#@63 河海大学@#@64 江南大学@#@6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66 盐城工学院@#@67 徐州医学院@#@68 淮阴师范学院@#@69 常熟理工学院@#@70 金陵科技学院@#@71 淮阴工学院@#@72 常州工学院@#@73 江苏理工学院@#@74 无锡太湖学院@#@75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7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77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78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79 湖州师范学院@#@80 浙江万里学院@#@81 安徽大学@#@82 安徽工业大学@#@83 安徽理工大学@#@84 安徽工程大学@#@85 安徽师范大学@#@86 阜阳师范学院@#@87 安庆师范学院@#@88 滁州学院@#@89 铜陵学院@#@90 合肥师范学院@#@91 华侨大学@#@92 福州大学@#@93 福建工程学院@#@94 三明学院@#@95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9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97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98 南昌大学@#@99 华东交通大学@#@100 东华理工大学@#@101 南昌航空大学@#@102 江西农业大学@#@103 江西师范大学@#@104 江西财经大学@#@105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106 九江学院@#@107 南昌理工学院@#@108 南昌工学院@#@109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110 山东科技大学@#@111 青岛科技大学@#@112 山东建筑大学@#@113 齐鲁工业大学@#@114 山东农业大学@#@115 山东师范大学@#@116 曲阜师范大学@#@117 青岛大学@#@118 烟台大学@#@119 山东交通学院@#@120 山东英才学院@#@121 青岛工学院@#@122 河南理工大学@#@123 郑州轻工业学院@#@124 河南科技大学@#@125 河南科技学院@#@126 河南师范大学@#@127 安阳师范学院@#@128 许昌学院@#@129 洛阳师范学院@#@13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31 平顶山学院@#@132 安阳工学院@#@133 南阳理工学院@#@134 黄河科技学院@#@135 郑州科技学院@#@136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137 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138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139 武汉大学@#@140 华中科技大学@#@141 湖北工业大学@#@142 华中师范大学@#@143 湖北师范学院@#@144 湖北文理学院@#@145 湖北科技学院@#@146 武汉东湖学院@#@147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148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149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150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151 湖南大学@#@152 中南大学@#@153 湖南科技大学@#@154 衡阳师范学院@#@155 邵阳学院@#@156 湖南工学院@#@157 湖南工业大学@#@158 暨南大学@#@159 广东海洋大学@#@160 韶关学院@#@161 肇庆学院@#@162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163 深圳大学@#@164 广东白云学院@#@165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166 广东工业大学@#@167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168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169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70 广东科技学院@#@17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72 桂林理工大学@#@173 广西民族大学@#@174 百色学院@#@175 梧州学院@#@176 贺州学院@#@177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17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179 海南大学@#@180 重庆大学@#@181 重庆交通大学@#@182 重庆三峡学院@#@183 长江师范学院@#@184 重庆科技学院@#@185 重庆理工大学@#@186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187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188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18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190 四川大学@#@191 西南交通大学@#@192 西南石油大学@#@193 成都理工大学@#@194 西南科技大学@#@19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96 四川理工学院@#@197 西华大学@#@198 四川农业大学@#@199 四川文理学院@#@200 成都东软学院@#@20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3 遵义师范学院@#@204 贵州民族学院@#@205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6 昆明理工大学@#@207 云南财经大学@#@208 昆明学院@#@209 西北大学@#@210 西安交通大学@#@211 西北工业大学@#@212 西安理工大学@#@2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4 西安工业大学@#@215 西安科技大学@#@216 陕西科技大学@#@217 长安大学@#@218 宝鸡文理学院@#@219 榆林学院@#@220 西安邮电大学@#@221 西京学院@#@222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23 兰州交通大学@#@224 西北师范大学@#@225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226 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227 青海师范大学@#@228 宁夏理工学院@#@229 新疆农业大学@#@";i:

7;s:

7934:

"基于SLAM的停车场定位导航算法实现的肖家彪开题报告@#@题目:

@#@基于SLAM的停车场定位导航算法实现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指导教师:

@#@刘艳霞学院:

@#@自动化学号:

@#@2011100334330班级:

@#@电气3班姓名:

@#@肖家彪@#@一、课题任务与目的@#@任务:

@#@基于SLAM的停车场定位导航算法实现。

@#@@#@目的:

@#@研究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SLAM算法,根据最近邻法进行数据关联,融合激光测距仪等外部传感器的感知信息,修改内部惯性传感器的积累误差,克服SLAM过程中由于单一传感器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1国内外研究背景@#@从工业革命后世界上出现第一辆汽车以来到现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汽车的数量一直显直线快速,并且汽车在不断的向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

@#@如今社会,智能汽车己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方向,很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将智能汽车视为重点研究对象。

@#@我国在智能汽车这方面的研究取得很不错的成果,我校研究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曾获得了全国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竞赛第三名。

@#@@#@智能汽车应用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智能汽车是一个对环境感知、辅助驾驶等其他功能融合在一起的汽车,是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的综合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汽车快速的发展,以后必将迎来更多无人驾驶智能汽车走进我们的生活。

@#@所以停车场[1]将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停车场的导航定位。

@#@@#@目前有很多种导航定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主要有: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利用地球磁场导航以及汽车的惯性导航[2]。

@#@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的应用最为广泛,并且也相对准确。

@#@@#@GPS导航是现在在定位中比较准确可靠的导航,但它并不是完美的,GPS导航同时也存在很多因素影响导航。

@#@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会受到高楼大厦或者大树的影响,使链接卫星的通信线路被阻挡,从而GPS全球定位系统会失去准确性。

@#@同理,地@#@下停车场的导航定位也不能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并且现在的停车场也基本设在地下。

@#@在真正战争时候GPS导航系统是不能够使用的,因为在战争中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不可能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

@#@正因为这样,我国一直在研究开发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我国军事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北斗导航和GPS导航一样都会受到敌方的反卫星导弹威胁。

@#@该问题是以后停车场所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基于其他定位和定向传感器融合的导航定位算法势在必行。

@#@@#@2SLAM导航算法@#@同步构图定位(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SLAM)算法的雏形是由Smith、Self和Cheesema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最先用于陆上机器人的导航。

@#@该算法主要是在运载体运动时预测自身位置,并依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即对位置保持不变的“特征”或称“路标”的测量,通过滤波估计来修正运载体和特征的位置估计,在实现对运载体导航的同时,构造用这些特征表不同的精确的环境地图。

@#@目前,算法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室内环境,而是进一步延伸到了室外、水下和航空环境[3]。

@#@@#@3水下SLAM导航算法描述@#@与日常生活中用江河、湖泊、街道、房屋等标志性建筑表示地图的方法,类似水下航行器具有通过自身携带的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中明显的静止物体的能力,诸如珊瑚礁、水下建筑、失事船等,则可将这些显而易见的物体提取为二维点特征,用这些二维点特征在全局坐标系下的位置作为“路标”,由此构成一幅可描述当前水下环境的“特征地图”[4]。

@#@@#@4系统执行过程@#@算法的执行是一个递推的过程,@#@可以分为阶段预测时间更新阶段和@#@修正测量更新阶段,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

(1)状态方程的建立@#@水下航行器首先通过自身携带@#@的推位传感器如测速、测向仪器等,@#@测量航行器在相邻时刻的状态变化@#@量,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预测自身@#@位置。

@#@@#@

(2)建立观测模型@#@在预测自身状态的同时,航行器利用外部传感器如水下照相机、侧扫声纳、前视声纳、合成孔径声纳等感知周围环境是否存在特征,得到一些量测值。

@#@这些量测可能产生于系统状态变量中已有的特征(即以前观测过的特征),也可能来源于新的特征(即尚未观测过的特征),还可能是虚警(因测量传感器存在误差导致)。

@#@产生来源不同,对量测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只有那些已有特征的量测可用于滤波更新过程新特征的量测需要转换后加人到状态向量中,成为地图中新的成员,具体见节而虚警则直接从量测集中剔除,不予考虑。

@#@因此,需要将量测量与已有特征进行匹配,考察量测的来源,以确定该量测的用途,这过程就被称为数据关联过程数据关联完成后,利用与已有特征关联上的观测量通过扩展卜尔曼滤波来对状态进行更新,可实现对航行器和特征位置的同时修正。

@#@@#@(3)新特征的加入@#@在航行器运动过程中,它不断探索新的环境并发现新的特征,因此在完成对已有特征的更新后,需要对其状态变量进行扩维处理,将新特征加人到状态中去,建立航行器状态及地图已有特征与新特征间的关系,以构造精确、收敛的地图[5]。

@#@@#@参考资料:

@#@@#@[1]孟海军.智能停车场解决方案设计及实现[D].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2013。

@#@@#@[2]邓应伟.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D].湖南:

@#@湖南大学,2006。

@#@@#@[3]韩锐.未知环境下基于SLAM的移动机器人导航算法研究[D].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2006。

@#@@#@[4]王文晶.EKF-SLAM算法在水下航行器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5]孙杨.远程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地磁图匹配算法研究[D].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2006。

@#@@#@三、初步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1初步设计方法:

@#@@#@了解卡尔曼滤波的SLAM算法,根据最近邻法进行数据关联,融合激光测距仪等外部传感器的感知信息,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调试,减小内部惯性传感器的积累误@#@差,克服SLAM过程中由于单一传感器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2实施方案:

@#@@#@

(1)熟悉并熟练的使用MATLAB高级编程软件。

@#@@#@

(2)熟悉并了解卡尔曼滤波的SLAM算法。

@#@@#@(3)利用MATLAB编辑好的程序进行调试修改,将惯性传感器的积累误差减到最@#@小。

@#@@#@(4)通过不断的调试修改,能够实现预定好的效果。

@#@@#@四、预期结果@#@1、修正内部惯性传感器的积累误差。

@#@@#@2、克服SLAM过程中由于单一传感器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

@#@@#@五、进度计划@#@第1-5周:

@#@通过学习资料了解所需要涉及的各种跟课题有关问题。

@#@@#@第6-7周:

@#@通过学习资料进一步学习MATLAB高级编程软件,能够熟练地编程调试。

@#@@#@第8-10周:

@#@编程调试及改进程序代码。

@#@@#@第11-12周:

@#@期中检查,向老师汇报成果。

@#@@#@第13-14周:

@#@不断的调试修改程序代码,完善进度。

@#@@#@第15周:

@#@进行最后的完善以及测试,修改测试中遇到的bug,提交论文初稿。

@#@第16周:

@#@毕业论文定稿,准备答辩。

@#@@#@";i:

8;s:

27199:

"@#@苏高字[2008]54号@#@关于下发《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部门职责说明书(试行版)》的通知@#@各单位:

@#@@#@根据集团机构改革计划,集团组织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为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现制定并印发《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部门职责说明书(试行版)》,制度试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和意见,可以书面方式及时反馈集团人力资源部,希周知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

@#@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部门职责说明书@#@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主题词:

@#@下发部门职责通知@#@江苏高力集团办公室二○○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印@#@共印:

@#@14份@#@江苏高力集团有限公司部门职责说明书@#@集团共设置七部一室:

@#@总裁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督察审计部、项目管理部、成本管理部、信息管理部、行政部。

@#@为使公司高效运作,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划分,现对集团各部门职责(营销和商业管理部门职责另发)定义如下:

@#@@#@总裁办公室@#@基本@#@情况@#@部门名称@#@总裁办公室@#@作用目的@#@促进全面推进集团经济目标管理、体制改革及制度管理,加强集团各部门间的工作协调,确保集团经营管理的高效、有序;@#@主导集团的效率、体制改革,引导集团机构运作。

@#@@#@部门主要职责@#@1经济目标管理@#@1.1组织编制集团年度经营计划,拟订各项经济指标并报批;@#@@#@1.2组织集团各单位、各部门经营、管理《年度目标责任书》的起草与报审、下达工作;@#@@#@1.3建立集团经济目标管理规范及定期上报制度;@#@@#@1.4负责董事会直管干部的日常管理及考核;@#@@#@1.5根据集团战略或经营计划调整,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经济指标进行修订、调整和报批;@#@@#@1.6拟订年度《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分析报告》并报批;@#@@#@1.7负责各单位、各部门经济、管理指标的核查、监督与考核。

@#@@#@2战略规划@#@2.1负责集团年度及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起草和报审;@#@@#@2.2负责集团行业发展资料的收集、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制订,于年初完成《年度发展计划》。

@#@@#@3制度流程建设@#@3.1负责集团基本管理制度建设的制订、审核工作,以及对各项基本管理制度的归口解释;@#@@#@3.2负责集团级规范性文件、制度、流程的编审、审核;@#@@#@3.3负责组织集团对各单位、各部门管理评审及评审方案的制定(每年一次);@#@@#@3.4负责组织集团各单位、各部门制度内审的组织(每半年一次)。

@#@@#@4目标计划管理@#@4.1组织集团各单位、各部门《年(月)度工作计划》及《专项工作计划》的拟订,总体审核协调,进行跟踪管理,并汇总上报;@#@@#@4.2负责重大项目、跨区域、跨部门项目的计划编制、工作协调及会议召集;@#@@#@4.3负责重大项目的计划督察、管理,定期汇报;@#@@#@4.4负责集团各部门日常工作的协调,负责集团跨部门、跨区域会议的组织、召集;@#@@#@4.5负责重要会议要求落实情况的督察、汇报;@#@@#@4.6负责根据要求,收集计划信息,形成分析报告上报。

@#@@#@5对外关系、公共宣传管理@#@5.1负责集团年度公关、宣传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及管理;@#@@#@5.2负责企业形象宣传策划及整体定位;@#@@#@5.3负责集团对外公关,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处理;@#@@#@5.4负责集团对外媒体宣传、发言;@#@@#@5.5负责集团对外关系维护,协会管理及协会外联管理;@#@@#@5.6负责集团及各单位各类荣誉的申报审核与组织实施管理。

@#@@#@6法务管理@#@6.1负责参与集团经济活动、重要合同、重要文件、制度的法律规范审核;@#@@#@6.2负责集团经营管理法律风险的评估及汇报(每半年评估一次);@#@@#@6.3负责上报集团的各类合同的审核和风险评估以及管理工作;@#@@#@6.4负责集团经济纠纷、员工纠纷等法律纠纷的协调、评估及处理;@#@@#@6.5负责参与法律诉讼,集团法律文书、法律文件的起草、拟订及报审;@#@@#@6.6负责法律、法规信息的收集、更新,并定期通报各单位、各部门;@#@@#@6.7负责集团内部法务建设,普及全员的基础法律知识;@#@@#@6.8负责与律师事务所的工作衔接;@#@@#@7会议管理、档案管理和文秘管理@#@7.1负责集团会议管理制度的起草、修订及报审;@#@@#@7.2负责集团文件、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的建立与修订;@#@@#@7.3负责集团、各区域公司印鉴管理制度、流程的制定;@#@@#@7.4负责集团及机关各部门的印鉴管理,集团各单位大额及长期合同的用印,以及对各单位的印鉴管理检查与指导;@#@@#@7.5负责集团各类档案的管理以及对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与指导@#@7.6负责集团资质、证件的申报、年审和对各单位资质办理的归口管理;@#@@#@7.7负责集团级会议记录及纪要的整理、下发;@#@@#@7.8负责集团所有文件的会签、报审管理及印发工作;@#@@#@7.9负责集团所有文件的编号、格式复核、行文、发文,负责收文登记、批阅、呈报及批复后传送、催办、承办的结果反馈;@#@@#@7.10配合设计和审定公司名片、信纸、信笺、传真、标识等企业VI设计。

@#@@#@8董事会日常事务管理@#@8.1负责集团董事会日常性事务管理及董事长事务的处理;@#@@#@8.2负责董事会会务安排及召集;@#@@#@8.3负责集团及董事会各类文件、材料的草拟与报审。

@#@@#@9危机管理@#@9.1负责集团危机管理,组织潜在危机的识别、预防和控制,建立集团应急预案;@#@@#@9.2根据潜在危机识别评估结果、危机预防控制方案,以及危机响应预案,综合考虑提出集团的危机管理培训需求,包括应进行的危机响应预案演练。

@#@@#@10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部门主要制度@#@集团公文管理制度@#@集团会议管理制度@#@集团档案收集管理制度@#@集团档案移交管理制度@#@集团档案借阅管理制度@#@集团经营、管理目标管理制度@#@集团管理评审制度@#@集团计划管理制度@#@集团宣传管理制度@#@集团资质、荣誉申报管理制度@#@集团合同管理制度@#@集团合同审批管理制度@#@集团合同风险评估制度@#@集团危机管理制度@#@集团法务管理制度@#@集团保密管理制度@#@集团印鉴管理制度@#@集团董事会直管干部管理制度@#@集团工作联系单管理制度@#@集团董事会物品管理制度@#@集团领导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集团领导出差安排管理制度@#@集团工作汇报与协调管理制度@#@集团董事会进出管理制度@#@财务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财务部@#@作用目的@#@1履行资金预算管理、成本费用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税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等职责,保证集团及下属各分、子公司财务工作高效有序运行,准确及时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向相关管理层提供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2并有效地运用各项财务资源、减少成本,保障公司的现金流、实现公司的稳健运营。

@#@@#@部门主要职责@#@1资金管理@#@1.1负责编制集团项目投资计划;@#@@#@1.2负责依据集团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经营发展计划,编制集团年度资金平衡计划及年度融资计划,并组织实施;@#@@#@1.3负责编制、审核、下达月度资金预算,监管预算的执行;@#@@#@1.4合理统筹安排运用资金,确保集团资金链的平衡运转;@#@@#@1.5严格监督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执行,确保资金安全;@#@@#@1.6负责现金、银行存款日常收付工作,做好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库存保管工作,负责现金、银行存款的记帐、结算、对帐管理工作;@#@@#@1.7负责资金回笼、资金支出日常管理和有关台帐登记管理工作;@#@@#@1.8负责集团及各单位对外投融资的归口管理。

@#@@#@2财务预算管理@#@2.1负责组织和指导各专业市场编制年度预算,监管收入指标、费用指标执行情况;@#@@#@2.2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项目公司编制非工程目标成本指标,监管非工程目标成本执行情况;@#@@#@2.3负责组织和指导集团公司编制部门费用定额预算,监管费用定额预算执行;@#@@#@2.4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组织审核修正专业市场预算、项目公司非工程目标成本指标;@#@@#@2.5定期组织编制年度及项目财务决算。

@#@@#@3税务管理@#@3.1负责建立与集团经营管理相适应的税务框架,构建高效的税务决策和组织执行体系。

@#@@#@3.2负责开展全集团税务规划,编制集团及各公司年度(项目)税务规划方案,并负责落实税务规划。

@#@@#@3.3负责审批各公司日常纳税,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3.4负责开展集团内部税务培训和税务咨询。

@#@@#@4会计核算管理@#@4.1负责制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并组织实施;@#@@#@4.2组织集团的会计核算,负责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地报告财务成果。

@#@@#@4.3负责集团各类费用的审核、报销及核算工作。

@#@@#@4.4负责集团员工工资发放工作。

@#@@#@4.5负责审核各公司财务报表,组织财务分析。

@#@@#@5资产管理@#@5.1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并负责实施;@#@@#@5.2负责监督资产的购置、使用、报废等工作;@#@@#@5.3负责建立实物资产台账、编号、卡片,确保资产账卡物一致;@#@@#@5.4会同行政部参与资产清查,保护集团资产。

@#@@#@6征缴管理@#@6.1负责编制与集团经营管理相适应的收入征缴制度;@#@@#@6.2负责审核各专业市场租金优惠政策、项目销售优惠政策;@#@@#@6.3负责各专业市场收入指标完成情况的管理;@#@@#@6.4负责各项目公司销售指标完成情况的管理;@#@@#@6.5负责监督各公司销售政策的执行是否符合集团规定;@#@@#@6.6负责制定专业市场租金标准;@#@@#@6.7负责制定项目销售收入标准;@#@@#@6.8负责监督各类应收款的清理。

@#@@#@7财务信息化管理@#@7.1负责集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并负责落实;@#@@#@7.2负责财务软件的运用及维护,实现软件平稳运转;@#@@#@7.3负责对集团及各公司财务软件数据的实时监控,确定数据的安全与完整。

@#@@#@8其他@#@8.1及时了解学习财务、会计、税收、证券等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8.2保持与银行、财政、税收、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的良好沟通,灵活运用各种政策。

@#@@#@8.3根据年度管理目标责任状,编制并落实各项工作计划;@#@@#@9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部门主要制度@#@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政策与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财务报表管理制度@#@管理报表制度@#@集团投资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备用金及个人借款管理制度@#@招待费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资产编码规则及目录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制度@#@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征缴收入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人力资源部@#@作用目的@#@1履行人力配置、招聘甄选、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培训开发、干部管理等职能,为集团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保障;@#@@#@2通过激励提升员工的绩效而最终达成提高公司绩效的目标。

@#@@#@部门主要职责@#@1集团人力资源规划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1.1根据集团经营计划,拟订并组织落实年度人力资源计划;@#@@#@1.2建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包括招聘和录用、薪资福利、绩效管理、培训发展、纪律规范、考勤假期、劳动关系、人员异动等,并依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1.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运行的效率;@#@@#@1.4负责对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和协调;@#@@#@1.5检查落实集团对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要求。

@#@@#@2干部管理@#@2.1负责建立公司干部的选择、培养、考核体系;@#@@#@2.2组织干部年度述职和考评;@#@@#@2.3建立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体系;@#@@#@2.4建立干部能力和业绩跟踪记录。

@#@@#@3人事配置@#@3.1督导实施公司年度人力资源计划,为集团各部门及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3.2根据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组织确立公司的职位体系,督导职位管理;@#@@#@3.3督导员工晋升(降级)和职位轮换管理,保证人才合理流动。

@#@@#@4招聘甄选@#@4.1完善招聘和录用管理流程;@#@@#@4.2拟定年度/季度/月度招聘计划,及时招聘符合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负责建立内部及外部人才库;@#@@#@4.3建立岗位试题库,提高招聘效率;@#@@#@4.4建立和维护平面、网络、人才市场、猎头等各类招聘渠道,对集团及各分、子公司招聘媒体资料的规范及标准进行审核,包括招聘简章、招聘格式内容及对外宣传口径;@#@@#@4.5负责招聘面试的计划、组织、通告及协调安排,并负责建立招聘数据库;@#@@#@4.6负责收集面试评估表并汇总;@#@@#@4.7负责组织员工面试甄选、录用审批、录用通知、体检、试用、转正考核等;@#@@#@4.8负责集团年度招聘费用预算编制。

@#@@#@5薪资福利管理@#@5.1进行职位评估,建立职级系统;@#@@#@5.2负责建立薪酬体系、拟定保险福利计划,经批准后贯彻执行;@#@@#@5.3实施市场年度薪资调查,根据行业薪酬变化,及时提出调整建议,制定调薪计划;@#@@#@5.4负责集团年度人工成本、薪酬福利的预算编制及控制;@#@@#@5.5负责月度工资发动表、发放表、个调税计算;@#@@#@5.6负责员工社会保险申报、缴纳、退保、调整;@#@@#@5.7组织制定、改进公司薪酬、激励方案,并按规定的程序上报审批;@#@@#@5.8督导实施薪酬管理、完善管理流程组织制定、改进并督导实施员工福利、健康和保险方案;@#@@#@5.9对总经理人才基金的支出进行跟踪管理。

@#@@#@6绩效管理@#@6.1组织建立集团绩效管理体系,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组织绩效考核、完善绩效管理流程;@#@@#@6.2促进目标、计划管理体系建立;@#@@#@6.3组织年度或季度考核工作,促使公司目标达成和员工绩效能力提升;@#@@#@6.4组织绩效面谈和反馈;@#@@#@6.5负责集团绩效考核表单的编制;@#@@#@6.6负责绩效考核数据的汇总、分析及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6.7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会同部门考虑改善计划或人员调整计划。

@#@@#@7培训和发展@#@7.1根据集团战略和业务发展要求,建立集团培训开发体系、制订培训开发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以保证培训开发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双向成长;@#@@#@7.2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预算,并组织培训工作的开展;@#@@#@7.3负责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开发工作,适应将来组织的需求;@#@@#@7.4根据集团年度经营计划,与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及时沟通,拟订年度培训计划方案,经批准后分解执行;@#@@#@7.5与培训机构、培训讲师保持良好的沟通,逐步建立公司的培训资源,包括课程体系及讲师体系;@#@@#@7.6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收集、整理培训资料,建立员工培训档案,跟踪员工发展,使培训成果转化;@#@@#@7.7负责培训协议的签署及记录。

@#@@#@8人事管理事务工作@#@8.1组织集团劳动用工年检工作;@#@@#@8.2负责员工人事档案管理;@#@@#@8.3负责员工信息管理;@#@@#@8.4负责集体户口管理;@#@@#@8.5负责员工劳动合同、聘用上岗协议、保密协议等签署和管理;@#@@#@8.6负责员工纪律、假期、考勤、行为规范管理;@#@@#@8.7组织劳动争议处理;@#@@#@8.8会同行政部组织各类员工文体活动。

@#@@#@9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部门主要制度@#@定岗定编文件@#@部门职责说明书、职位说明书@#@考勤和假期管理制度@#@招聘和录用管理制度@#@劳动关系管理制度@#@离职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劳动纪律管理制度@#@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督察审计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督察审计部@#@作用目的@#@全面负责集团总部及下属各分、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工作,促进财会管理的规范及管理制度的执行,同时促进干部勤政、廉政建设。

@#@@#@部门主要职责@#@1审计管理:

@#@@#@1.1负责集团各类审计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修订及更新;@#@@#@1.2负责根据集团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各项经营审计工作、任职审计、离任审计工作;@#@@#@1.3负责编制年度审计目标和审计报告;@#@@#@1.4负责根据集团要求,定期开展营销审计、资金管理审计、销售审计等各项专项审计工作;@#@@#@1.5负责建立项目公司的审计管理规范;@#@@#@1.6负责监督、检查集团制度的落实情况,编制制度审计报告;@#@@#@1.7接受各单位的审计咨询;@#@@#@1.8跟踪审计建议的执行,实施后续审计工作;@#@@#@2督察管理:

@#@@#@2.1负责集团督察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修订及更新;@#@@#@2.2负责集团廉政、勤政制度的建设,负责廉政、勤政工作的日常管理与督查;@#@@#@2.3负责集团兼职督察员队伍建设与督察信息的收集;@#@@#@2.4参与集团重大工程、设备、材料、广告、营销的招投标与询价、比价等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全过程督查;@#@@#@2.5配合开展集团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2.6组织开展廉政、勤政制度教育和学习;@#@@#@2.7负责对重大经济案件和重要违纪行为进行督察;@#@@#@2.8负责集团违规违纪举报案件的调查与处理;@#@@#@2.9协助集团其他职能部门做好集团重大工作部署的执行检查;@#@@#@2.10负责《督察简报》的编辑、印发管理;@#@@#@3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部门主要制度@#@财务审计管理制度@#@督察工作条例@#@工程管理人员廉洁自律管理规定@#@员工不作为管理规定@#@项目管理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项目管理部@#@作用目的@#@1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配合公司营销的目标与策略,适时通过设计与各种技术措施,优化改进、提升产品品质;@#@@#@2作为公司负责项目开发运作的综合业务管理部门,对所有项目开发业务进行全过程的组织、监督、控制和协调;@#@@#@3组织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开发、设计和工程管理,支持实现项目销售收入。

@#@@#@部门主要职责@#@1项目开发管理@#@1.1负责集团项目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修订与更新;@#@@#@1.2参与集团各开发项目的前期调研、立项和论证工作;@#@@#@1.3负责组织对项目开发商务计划书的审核与协调工作;@#@@#@1.4负责对项目总体开发计划的审核与协调、监管。

@#@@#@2项目设计管理@#@2.1负责组织制定集团内部的设计标准;@#@@#@2.2负责组织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的评审和确认;@#@@#@2.3负责指导各项目公司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参加施工图设计评审;@#@@#@2.4负责指导各项目公司的材料选型工作;@#@@#@2.5负责组织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2.6负责组织规划与方案设计单位的选择工作;@#@@#@2.7参与项目公司施工图设计单位的选择工作。

@#@@#@3项目计划管理@#@3.1参与各项目拟订年度开发进度计划(包括各项目设计出图计划、工程总进度计划、材料设备采购供给计划等)。

@#@@#@3.2根据项目实际的分期开发情况,参与各项目分期开发进度计划的检查;@#@@#@3.3负责审查《各项目工程主要节点完成计划表》;@#@@#@3.4负责建立项目相关(进度、质量等)台帐,并及时更新,汇报。

@#@@#@4项目质量管理@#@4.1负责项目总部质量监管计划的审核;@#@@#@4.2负责监督开发项目的质量管理,组织各工程项目质量的检查。

@#@@#@5合同管理@#@5.1负责组织完成工程合同标准化工作;@#@@#@5.2负责集团各类工程合同工期、质量、技术条款的审核和检查;@#@@#@5.3负责对工程签证和设计变更的检查。

@#@@#@6技术管理@#@6.1负责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管理;@#@@#@6.2负责对项目总包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6.3负责各类工程类档案的检查;@#@@#@6.4针对项目开发进度、质量、成本、生产安全状况及各项目部采取的管理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编制季度、月度经营分析报告。

@#@@#@7竣工验收管理@#@7.1参与各项目主体工程的竣工验收。

@#@@#@8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部门主要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房地产业务管理制度@#@成本管理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成本管理部@#@作用目的@#@为开发项目的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对各项目的目标成本编制、预决算、合同管理、招投标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指导和监督,实现成本控制有效。

@#@@#@1目标成本管理@#@1.1负责在项目可研阶段,编织项目成本预算目标及成本控制要点,编织项目投资估算,形成项目目标成本可研报告;@#@@#@1.2负责在商业计划书阶段组织项目公司完成计划目标成本的分类编制,根据可研目标成本,形成计划目标成本;@#@@#@1.3负责指导项目公司根据目标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预算及方案;@#@@#@1.4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阶段,负责指导完成目标控制成本的编制;@#@@#@1.5项目开工前(施工图或扩初阶段),负责指导完成预目标成本的编制。

@#@@#@2成本动态管理@#@2.1负责审核重要的项目开发相关工程成本支出(在授权范围以内);@#@@#@2.2负责对项目成本进行分类管理,建立项目成本管理台帐;@#@@#@2.3负责项目成本变化的统计及分析,调整成本项目,及时发现、纠正异常成本情况;@#@@#@2.4负责工程项目不同阶段成本控制方案的落实跟踪,并于每项目完成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阶段成本分析报告;@#@@#@2.5负责参与项目公司要重的成本变更及业务活动;@#@@#@2.6负责督察项目公司成本管理台帐的准确性,督察项目公司签证台帐及预警台帐的管理;@#@@#@2.7每季度督察各项目公司的动态成本报表,并形成季度动态成本分析报告;@#@@#@2.8负责超预算的成本支出审核;@#@@#@2.9负责成本核算人员工作量的记录及编审;@#@@#@2.10会同财务部编制《集团成本差异分析表》(每季度完成)。

@#@@#@3项目结算管理@#@3.1负责监督项目公司的工程结算,按《工程结算控制指引》督察项目公司工程总结算;@#@@#@3.2根据授权,审核项目公司的结算报告;@#@@#@3.3编制项目结算计划;@#@@#@3.4审计项目结算报告;@#@@#@3.5定期审核项目工程变更,统计变更总量及成本变动;@#@@#@3.6定期汇总各项目公司《单体工程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表》、《室外工程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表》、《工程造价统计分析表》和《工程量清单》。

@#@@#@4项目经营目标评价@#@4.1负责组织跟踪各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根据月报、季报的反映情况和业务需要对各项目成本目标进行阶段评价,形成书面报告;@#@@#@4.2负责组织、汇总各项目公司根据《项目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约定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逐项核对目标完成要求并形成具体书面《项目经营目标评估报告》、《工程结算审核报告》。

@#@@#@5招投标管理和实施@#@5.1负责集团招投标管理规定及实施流程的编制、修订与完善;@#@@#@5.2负责监督各项目公司建立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5.3负责对项目公司授权范围内的招投标及议标管理进行监督,核查;@#@@#@5.4负责对集团招投标根据流程进行招标、议标,负责100万元以上工程、材料设备的标底编制及确定,负责投标结果的汇总评估形成评标报告;@#@@#@5.5负责汇总、编制集团招标、采购计划,形成项目总招标(采购)计划;@#@@#@5.6建立集中管理制度,设立集中采购科目,降低成本,保障采购质量;@#@@#@5.7参于供应商评估体系和供应商的定级评估工作;@#@@#@5.8负责工程清单、招标文件的审核,出具清单审查报告;@#@@#@5.9负责建立相关材料含量指标的搜集、统计及测算,为确定限额设计指标提供技术支持,参加设计合同执行的经济性评价。

@#@@#@6负责工程类合同、工程签证管理。

@#@@#@7完成公司制度规定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部门主要制度@#@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工程签证管理制度@#@项目工程甲控材、甲限材管理制度@#@工程结算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房地产业务管理制度:

@#@@#@工程预算编制指引@#@工程结算控制指引@#@现场签证控制指引@#@设计变更控制指引@#@工项目工程款、材料款、质保金支付管理制度@#@信息管理部@#@基本@#@情况@#@部门名称@#@信息管理部@#@作用目的@#@1搭建集团良好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提供高效、安全的信息环境;@#@@#@2充分利用企业杂志宣传企业文化和理念,提升企业品牌。

@#@@#@部门主要职责@#@1内刊编辑管理@#@1.1负责集团《高力人》杂志的内容勘定、约稿、组稿及编审;@#@@#@1.2负责《高力人》杂志的组编及印发工作。

@#@@#@2集团信息化管理@#@2.1负责集团";i:

9;s:

2440:

"@#@我觉得有必要把ISO7637里面的关于电源线传导干扰的内容给仔细的解释一下,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要使用防浪涌的器件,同时也根据这个标准去核算我们选择的TVS或者MOV的能量计算,这个课题我想明天能够把它整理完,事实上我觉得工程师应该计算于先,而不是抱着试试的角度看问题,因为你不一定能够得到问题的边界,虽然计算出来的边界和实际还是有些差距。

@#@@#@测试脉冲1:

@#@是模拟电源与感性负载断开连接时所产生的瞬态现,它适用于各种模块在车辆上使用时,与感性负载保持直接并联的情况。

@#@@#@实际波形:

@#@@#@试验脉冲2a和2b@#@脉冲2a模拟由于线束电感的原因,与模块并联的装置内电流突然中断引起的瞬态现象。

@#@@#@脉冲2b模拟直流电机充当发电机,点火开关断开时的瞬态现象。

@#@@#@试验脉冲3a和3b:

@#@试验脉冲模拟由开关过程引起的瞬态现象。

@#@这些瞬态现象的特性受线束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影响。

@#@@#@试验脉冲4:

@#@模拟内燃机的起动电机电路通电时产生的电源电压的降低,不包括起动时的尖峰电压。

@#@@#@当内燃机起动机通电时引起电源电压降低,产生脉冲4.@#@试验脉冲5a和5b:

@#@@#@模拟抛负载瞬态现象,在断开电池(亏电状态)的同时,交流发电机正在产生充电电流,而发电机电路上仍有其它负载时产生的瞬态,未断开时发电机的线圈内的的电流较大,断开时候突然电流变小,产生反动势;@#@@#@抛负载的幅度取决于断开电池连接时,发电机的转速和发电机的励磁场强的大小。

@#@抛负载脉冲宽度主要取决于励磁电路的时间常数和脉冲幅度。

@#@大多数新型交流发电机内部,抛负载幅度由于增加限幅二极管而受到抑制(箝位)。

@#@@#@抛负载可能产生的原因是:

@#@因电缆腐蚀、接触不良或发动机正在运转时,断开与电池的连接。

@#@@#@同时传导干扰也要考虑:

@#@@#@汽车电子基本电气负荷@#@供电电压中断@#@电压骤降复位性能@#@模块启动特性:

@#@检验DUT在启动时和启动后的特性。

@#@@#@题外话:

@#@汽车大灯开启时产生的EMC问题这个帖子的问题,我是怀疑按照以下的路径耦合了,个人看法,待证实。

@#@@#@";i:

10;s:

22877:

"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简介@#@  AIS成立于1994年,是当前信息系统领域最顶级的全球纯学术专业的组织,现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会员4000多名。

@#@AIS统一地以MIS学科世界代理人身份在国际学术界出现,大大提高了MIS学科在世界学术界的声誉及影响力。

@#@AIS也开始较为独立地研究创立MIS学科核心标准课程。

@#@在与其它MIS学科有关的学术团体,如ACM、AITP和IFIP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三四年的踏实工作,于1997年推出了由MIS学科自身学术团体为主创立的MIS标准核心课程方案,为世界各主要大学的MIS专业所采纳使用。

@#@@#@AIS系统@#@一、概念@#@  AIS系统是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的简称,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备共同组成,是一种新型的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

@#@@#@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由舰船飞机之敌我识别器发展而成,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之动静态资讯,得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对船舶安全有很大帮助。

@#@目前AIS已发展成通用自动识别系统(UAIS)。

@#@@#@二、功能@#@  AIS的正确使用有助于加强海上生命安全、提高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AIS的功能有:

@#@@#@  1、识别船只;@#@@#@  2、协助追踪目标;@#@@#@  3、简化信息交流;@#@@#@  4、提供其它辅助信息以避免碰撞发生。

@#@@#@  AIS能加强了船舶间避免碰撞的措施,增强了ARPA雷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报告的功能,在电子海图上显示所有船舶可视化的航向、航线、船名等信息,改进了海事通信的功能,提供了一种与通过AIS识别的船舶进行语音和文本通信的方法,增强了船舶的全局意识,使航海界进入了数字时代。

@#@@#@三、起因@#@  通过岸基雷达搜集目标信号的船舶港口交通管理系统被称为VTS,通过船基雷达搜集目标信号并显示自标的航向、航速以及能模拟避碰的雷达被称为ARPA避碰雷达。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VTS、ARPA雷达长足发展的黄金时期,几乎全球的所有的港口都安装了VTS,全部的远航船舶都安装了ARPA雷达。

@#@从1978年到1999年的21年间,我国就建造了20个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VTS站(不包括台湾)。

@#@VTS、ARPA雷达比以前的同类产品的性能的确提高了一大步,一时被人们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  VTS中心的显示屏上可以看到通过岸基雷达接受到船舶的回波(目标),工作人员需要通过VHF直接询问、VHF通话加VHF测向、VHF短消息等手段来获得该船的船名并对该目标进行标识。

@#@经标识过目标其标识会始终跟随船舶(目标)航行,直到船舶(目标)驶离VTS区域。

@#@为获得船名并在显示屏上确认其位置,VHF与船舶通话是相当平凡的。

@#@进人VTS中心机房,”正横某某灯浮的船舶船名是什么?

@#@””请报船名。

@#@””请行驶到报告线后再报船名。

@#@”等VHF通信叫喊声叫个不停,叫喊声已经成了VTS中心的一大特色,通过VHF确认船名和位置的工作花费了VTS中心中心人员的相当大的精力,对VTS的功能是一个削弱。

@#@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航海通信导航仪器的要求提高,VTS和ARPA雷达无法直接标识目标的问题就突出了。

@#@@#@四、问题@#@  在VTS和ARPA雷达上直接标识目标(AIS)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高精度的定位手段、船舶全球唯一的编码MMSI码、自控时分多址联接(SOTDMA)的技术、电子海图等。

@#@这些技术难题已全部解决。

@#@高精度的定位手段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民用GPS)的定位已经可以保证优于10m的精度(实测可达3m精度)。

@#@符合了AIS的定位要求。

@#@@#@  船舶全球的唯一编码MMSI码又叫船舶识别号。

@#@每一艘船舶从开始建造到船舶使用结束解体,给予一个全球唯一的MMSI码。

@#@IMO于1987年就通过推广应用MMSI码的决议。

@#@@#@  SOTDMA(自控时分多址联接)技术是通过数据打包链接的技术。

@#@AIS技术标准规定:

@#@每分钟划分为4500个时间段。

@#@每个时间段可发布一条不长于256比特的讯息,长于256比特的讯息需增加时间段。

@#@每条船舶会通过询问(自动)选择一个与他船不发生冲突的时间段和对应的时间段来发布本船的讯息。

@#@在统一的VHF的频道上,AIS范围内任何船舶都能自行互不干扰地发送报告和接受全部船舶(岸站)的报告,这就是SOTDMA的技术核心。

@#@AIS系统(在同一区域)能同时容纳200—300艘船舶,当系统超载的情况下,只有距离很远的目标才会被放弃,以保证作为AIS船对船运行主要对象的近距离目标的优先权。

@#@在实际操作中,系统的容量是不受限制的,可同时为很多船只提供服务。

@#@在实施SOTDMA中,需要2个AIS专用的VHF频道,已有有关组织向国际电联申请并获得批准。

@#@@#@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是现代航海的一项新技术,它在保障航行安全和提高航行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ECDIS不仅只是在计算机上显示电子海图,而是为驾驶员集成了各种相关航行信息的实时航行监控与显示系统。

@#@ECDIS能自动地实时计算本船与陆地、海图上的物标、目的地或潜在的危险物的相对位置,可以说将航海安全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五、报告@#@  5.1、报告种类@#@  报告种类很多,主要有:

@#@船位报告、基地台报告、信道管理等十三种,报告的长度比特数(两进制的数字)从168比特到1192比特不等。

@#@船位报告中包含:

@#@信息识别码(6比特);@#@用户识别码(30比特,MMSI码);@#@航行状态(2比特,0=在航行中;@#@1=锚泊;@#@2=未受指令;@#@3=灵活性受限制);@#@经度(28比特,1/10000度,±@#@180度,东为+,西为-,最小单位≈0.1852米);@#@纬度(27比特,l/10000度,±@#@90,北为+,南为-)等字段。

@#@总共用168比特表示。

@#@@#@  5.2、船舶报报告频率@#@  船位报告的频率为:

@#@@#@  船型:

@#@报告频率@#@  锚泊船:

@#@3分钟/次@#@  0-14节航速的航船:

@#@12秒/次@#@  航速为0-14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

@#@4秒/次@#@  14-23节航速的航船:

@#@6秒/次@#@  航速为14-23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

@#@2秒/次@#@  超过23节航速的航船:

@#@3秒/次@#@  航速超过23节并且在改变航向的航船:

@#@2秒/次@#@  船舶静态信息及与航程有关的信息,每6分钟更新一次或按要求(自动反应,无须用户操作)更新。

@#@@#@六、DSC@#@  先于AIS系统的是数字选呼性呼叫(DSC),其基本方法是在VHF70频道上以DSC方式自动发出询问信息,接收到询问的船只以同样的频道将本船的基本信息发送回询问方。

@#@DSC询问采用广播的方式,通过信息中的地址码判断询问的对象,被询问的船才会回应,其余船只不响应。

@#@该系统已经利用了数字式自动传输技术,并将船舶的位置信息与电子海图结合起来,对船位等已能显示。

@#@@#@  尽管DSC系统与原先的产品相比,优点非常突出,但是IMO还是认为过早地定标对科技发展不利,DSC技术仍有发展的可能。

@#@1996年9月,在IMONAV42次会议上,各成员国在DSC和AIS系统的选择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考虑到未来的通信,决定采用更加先进的AIS系统。

@#@@#@七、要求@#@  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安装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具体要求所有300总吨及以上的国际航行船舶,和500总吨及以上的非国际航行船舶,以及所有客船,应按如下要求配备一台自动识别系统(AIS):

@#@@#@  在2002年7月1日之前建造的国际航行船舶:

@#@客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液货船不迟于2003年7月1日以后的第一个船检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50,0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不迟于2004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10,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5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3,0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10,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6年7月1日;@#@除客船和液货船外的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3,000总吨的船舶,不迟于2007年7月1日。

@#@@#@八、影响@#@  自从VTS中船舶识别问题被重视和AIS的观点被提出,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识别和AIS的讨论、研究、论证、极限测试、定标、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研究从未间断过。

@#@每年都要召开多次AIS方面的会议并做出相应的决定。

@#@国际海事组织安全委员还成立了专门的AIS小组,统一协调AIS工作和进程。

@#@@#@  AIS方面的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讨论、研究、论证、极限测试、定标、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的各成员国合作参与,有的测试、定标等工作的部分费用由国际海事组织支付的,没有我国参与这方面工作的报道。

@#@查阅有关的会议文件,我国曾派员参加了有关会议,但很少有参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讨论和发表论文。

@#@我国对AIS方面的研究是处在相当贫乏的位置。

@#@@#@  8.1、AIS、VDR、ECDIS的关系@#@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ECDIS是各自独立的系统,但又是紧密联系的。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获得的数据需要在电子海图和信息系统上显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能互相引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其标准需要一致,所以国际海事组织把ECDIS、AIS、VDR放在一起研究、计论和定标。

@#@AIS、VDR两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互补功能。

@#@AIS的船舶能实时获取周边安装使用AIS船舶的船名、呼号、船长、货物种类等船舶静态数据,和航向、航速、位置、相对距离等船舶航行动态数据;@#@VDR能在事故后保存记录数据并恢复和再现这些数据,对事件的还原准确程度和对事故原因分析提供原始数据的程度是传统的方法无法比拟的。

@#@@#@  8.2、AIS实施以后对船舶避碰的影响@#@  AIS系统在没有岸站的情况下同样会自成系统,显示周边船舶的航行动态。

@#@开阔水域的船舶相对比较少,由于AIS系统有把最近的一艘船舶作为主要对象船,并将其主要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的功能。

@#@很自然,AIS系统会把对方船的主要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显示目的是便于船舶之间的避让和相互沟通。

@#@就是万一避让不当,造成两船发生碰撞事故时,由于对方船的数据自动保存在AIS系统中,现场就可抓紧时间确认碰撞事实和了解损失情况等,不必象以前那样先要询问对方船名,船公司名称等基本数据。

@#@在了解事故情况和调查阶段,由于AIS系统会把对方船的航行数据自动保存的功能,双方的动态一清二楚,事故的责任自然很容易判别。

@#@就是有一方有意篡改也是徒劳的。

@#@@#@  8.3、AIS实施以后对VTS、ARPA的影响@#@  AIS实施以后对VTS、ARPA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对VTS来说,可扩大VTS的工作范围,可提高VTS精度,船舶的识别从无到完善,可提高VTS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VTS工作人员使用VHF通信叫喊声不断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VHF通信叫喊声再也不是VTS中心的特色了。

@#@AIS实施以后VTS为航海保障会起到更好和应有的作用。

@#@对ARPA来说,AIS实施以后在识别目标和协助船舶避让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对减少碰撞事故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  AIS也不是万能的,对一些没有安装AIS的小型船舶,AIS无法发现。

@#@关于“AIS无法发现小型船舶”一事,可在AIS实行一段时间后,通过推广小型船舶安装价格便宜简易AIS设备来解决。

@#@@#@  8.4、AIS实施以后对航标的影响@#@  航槽的开挖是一项大投入的工程。

@#@航槽的设计,一般是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开挖的越乍越经济。

@#@为了让船舶看清航槽的位置,航槽两侧需要设置航标。

@#@由于航标设在流动的水中,受水流的影响漂移半径在10—30米左右。

@#@为了达到同样的安全系数,航槽只好相应加宽。

@#@在AIS系统情况下就不同了,电子航标的位置是不受水流的影响而移动的,在同样的安全系数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对航槽开挖宽度的要求。

@#@从而降低航槽建设成本。

@#@@#@  灯浮是容易漂移的航标,一但漂移,容易造成船舶的搁浅。

@#@在AIS系统下可完全改变这一状况。

@#@由于AIS状态下的电子航标是不会移位的,因灯浮漂移而造成船舶搁浅的因素也就不成立,部分搁浅事故也就可以避免。

@#@如果在AIS系统情况下仍需要现行的实物航标的话,只要在现行灯标体上安置一台AIS设备就能解决。

@#@当灯标发生移位时,移位了的灯标上的AIS设备就能把移动了的位置报告出来并报警,对航行安全是非常有好处的。

@#@@#@  目前沉船标的设置需要审批,周期比较长,沉船标显示的讯息如左侧标,独立碍航标等内容也比较少。

@#@在AIS系统情况下,每一艘船舶都可以使用短消息等手段发布沉船消息,在船舶沉没到沉船标抛设期间,船管理部门可以设电子沉船标,电子沉船标不仅可以包含一个具体坐标位置,不仅包含如左侧标、独立碍航标等简单信息,还可以包含一个具体的警告区域(面积)并备注有相关信息和危急等级的综合信息。

@#@当因潮流等因素沉船移位需要移动沉船标时,现行的沉船标移位需要人力物力,而在AIS系统情况下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完成对沉船标移位。

@#@@#@  8.5、AIS实施以后对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影响@#@  现行的部分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的内容,如超大型船舶的长距离拖带、沉船等将会被全新的AIS系统的船舶告知方法所取代。

@#@目前超大型船舶的长距离拖带,除了航行许可的审批外,还须要对超大型船舶长距离拖带的特殊性和何时出发,何时到达(经过)某地等可能需要他船进行协助避让的事项发布航行警告,以便接收到该航行警告的船舶可估计相遇时间从而主动协助避让。

@#@AIS实施以后,超大型船舶的长距离拖带的航行警告将被AIS标识有超大型船舶特殊信号的显示界面所取代,根据需要,这种超大型船舶特殊信号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可被设置为报警,提醒操纵者重视,其效果要远比现行发布航行警告要好许多。

@#@象大风警报,抢险救助等方面的航行警告,肯定会于现行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其结果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便于用户。

@#@@#@九、应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受外界自然因素干扰少,它在船舶导航、避碰、船舶通信、船岸通信、海上搜救、海事调查等方面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航行于开阔水域的船舶不用VHF无线电话的通话便可自动获得来往船舶的各类信息;@#@航行于限制水域的船舶不仅可自动获得其他船舶的信息,而且通过VTS的广播获得各类航行信息和港口信息。

@#@这样可在最大程度上人为防止船舶碰撞和各类海难事故的发生,为航运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现代国际航运为了降低营运成本,正朝船舶大型化、高速化和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还可以改变航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应用方面BLM-Shipping已经把船队管理、船舶定位与追踪和航次管理集成到一个平台上,把航运企业推向电子商务时代,大大提高航运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AIS告警指示信号@#@  AIS(AlarmIndicationSignal)告警指示信号,常见于电信设备上的红色指示信号。

@#@@#@  在计算机网络仿真里面也用到这种特殊模式的信号。

@#@在TDM比特流里,他的出现表示上游AC出现中断。

@#@在E1,T1和E3,他是一定长度的全1序列,这是一个不可知结构。

@#@在T3他是以帧的形式出现,只能被可知结构的NSP处理@#@AIS应用与发展@#@  AIS在VTS中的应用@#@  1)增强船舶的识别能力。

@#@对本船船位、本船航向、本船对地航速等数据,雷达获得的是历史航迹的平均值,AIS获得的是瞬时数据,因此,AIS精度高于雷达精度。

@#@雷达只能获得船舶的动态信息,当两船交叉会遇或船舶密度较大的区域经常出现标号交换或跟踪丢失现象;@#@而AIS传输的信息不仅包括船舶的动态信息,而且还有静态信息,数据丢失现象几乎不存在。

@#@@#@  2)提高动态跟踪能力,扩大跟踪范围。

@#@AIS数据能被其他的AIS台站、转发台接收,在VHF无线通信频率的最大接收范围内接收船舶的信息,跟踪精度高。

@#@GPS/DGPS提供的船位数据精度小于5m,使跟踪分辨率、精度大幅度提高,跟踪矢量稳定时间短。

@#@雷达数据处理延时约20个天线扫描周期时,大约1.5min,而采用AIS信息跟踪,可直接获取目标的动态数据予以标识,无稳定时间,跟踪可靠性高。

@#@传送数据不受气象、海况影响,用国际专用频道、SOTMA技术信息交换,可显著提高跟踪的可靠性。

@#@@#@  3)融合并补充VTS功能。

@#@船用导航设备雷达/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automaticradarplottingaid)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不能识别他船与操船意图,尤其在狭水道、航道弯曲处、岛屿的后面、船舶密度大的水域以及遭遇恶劣气象、海况环境时,自动跟踪功能存在误跟踪、丢失目标情况,甚至不能探测到目标,而且随着观测距离增加,对目标的测量精度与分辨率均会下降。

@#@由于AIS采用VHF波段作无线通信链路,其抗海浪和雨雪干扰的能力优于普通雷达,捕获和跟踪目标的能力更为有效,AIS的通信链路能保持良好连接,可以弥补雷达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无能为力的缺陷。

@#@雷达电波只能直线传播,当船舶被其他船舶或高大物体遮掩时,就形成了雷达的盲区,AIS也可以弥补雷达这方面的缺陷。

@#@@#@  4)基于AIS的VTS性价比优良。

@#@由于AIS具有良好的遥控性能,一个控制站台可以遥控多个基站,通过少量控制站和大量的基站就可以覆盖广泛的区域,而AIS基站的投资相对于雷达站成本低得多。

@#@在交通密度低的港口,装备AIS的船舶可在没有岸台情况下自身形成“无人VTS”;@#@在繁忙的港口,AIS将减少VTS操作员的工作量并使他们在交通管理、信息服务和其他任务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  AIS应用于水文气象信息的实时发布@#@  将水文气象信息的格式预先在国际航标协会IALA(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marineaidstonavigationligthouseauthouities)进行登记,就能实现国际性应用。

@#@水文气象信息一般包括风速的平均值、风向、水位、水温、气温、不同浓度的流速与流向、潮汐信息等。

@#@@#@  基于AIS的船位报告应用@#@  AIS使船位报告更加准确、快捷,广播式AIS可自动、连续发送船舶航行信息或按查询要求插入船舶和航次信息,经无线到有线通信网,送入报告站,再转送入计算中心,计算中心按系统需求将所有船舶按规定时间、周期及所需的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结合拥有的船舶静态数据、电子海图及气象数据等,按用户要求进行分析、处理,为搜救部门提供船舶信息及搜救决策服务信息,为各船公司提供转发服务。

@#@船舶AIS与电子地图显示技术集成为“BLM-Shipping系统”,接收船舶AIS数据,提供直观的船舶定位,实时动态查询及历史轨迹追踪服务,因此在海事管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船舶交通管理具有监督能力,对运输船队有调度、营运的管理能力,对船舶进出港口具有领航能力,对船舶遇险有搜救能力,对船舶海上航行有航行警告和气象信息的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  基于AIS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应用@#@  AIS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由自动化航标设备及AIS应答器2部分构成,与现行的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

@#@无需申请遥测遥控频道而直接使用AIS国际专门频道CH87B、CH88B传输数据;@#@可以省却专用的通信网络建设,只需配置航标设备和AIS应答器;@#@AIS的开放系统互联工作模式使其能够方便地接入Internet,使航标主管部门通过互联网来监测、管理航标设施;@#@航标信息同样可以实现类似于“船-船”工作模式的应用;@#@AIS还可作为虚拟航标应用。

@#@虚拟航标既可以是某一个具体航标设施的虚拟化,也可以是一个虚拟的航标系统。

@#@AIS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具有设备少、投入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功能强大、方便易行等优点。

@#@@#@  随着AIS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AIS在海事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将不断地得到拓展,AIS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促进了海事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AIS与其他信息技术的结合积极地推动了“数字海事”的建设。

@#@@#@8@#@";i:

11;s:

11797:

"@#@地线对EMC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电路中的地线或接地电路都是不带电的,实际上,这种认为是错误的。

@#@在一般的直流电路或低频电路中,当不考虑电磁感应时,可以认为电路中的地线或接地电路是不带电的,但在存在电磁感应的电路中,就不要轻易认为电路中的地线或接地电路是不带电的。

@#@@#@举个简单例子吧,谁会相信,几十万伏的高压输电线的正中心是不带电的。

@#@但事实上,由于电场的相互作用,导体中的电荷分布主要都是集中在导体的外表面,而导体的中心电荷几乎为0,所以带电导体的中心是不带电的。

@#@这个原理可以用验电器在一个带电空心金属球的中心进行测试作证明,在一个带电空心金属球的中心电场强度的确为零,从而也可证明带电导体中心的电场强度为零,即不带电。

@#@@#@在具有电磁感应的电路中,无论电路是否闭合回路,或者是开路,在与电场方向一致的导体中都会产生位移电流,无论是导体或者是绝缘体在电场中都会产生极化带电;@#@当电场的方向不断改变时,电流的方向也会跟随电场的方向改变而改变,电流将一会儿向前跑,一会儿向后跑。

@#@导体被极化带电的过程,可参考图12中的天线被极化的过程。

@#@另外,磁感应也会使导体或电路产生感应电动势,使导体或电路带电。

@#@@#@一个被充满电的电容器,它的两个电极就是带电体,一端带正电,另一端带负电,而真正不带电的地方是在电容器的中间;@#@同理,一个被感应的变压器次级线圈,它的两个输出端口也会带电,而真正不带电的地方只有在变压器线圈的中间抽头处。

@#@严格来说,只有电位为零的物体,我们才能称它不带电;@#@或者说,只要电位不为零的物体我们都应该称它为带电体。

@#@但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中接触到很多的具体电路就只能用等效电路来表示了,所以,有时把问题太复杂化了也不好,但过于简单有时也会把实质性的问题给掩盖住了。

@#@@#@一只小鸟,如果它站在电视发射天线的中间,它一般是不会产生触电危险的,但如果它站在电视发射天线的某一端,它可能会立刻被电死。

@#@这说明发射天线的中间是不带电的,而发射天线的两端都是带电的。

@#@但为什么小鸟站在几十万伏的高压线上,它没有被触电,而站在只有几十伏电压的发射天线的某一端上却会被电死呢?

@#@这就是电磁感应的性质,微波炉就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

@#@@#@小鸟站在高压线上没被电死的原因,是因为小鸟的电容很小,虽然几十万伏的高压对它来回充放电,电流很小(i=C●dv/dt);@#@而小鸟站在发射天线的某一端,因为发射天线电压信号的频率很高,电容来回充放电的电流很大,因此,小鸟很容易会被电死。

@#@@#@由此可知,如果把多个不是真正零电位的电路或带电体互相连接在一起,接点处将会出现电流。

@#@比如,三相变压器的中线一般都接地,当三相电源负载不平衡的时候,接地处就会产生电流;@#@又如,把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一端接地,接地端也会产生电流,而电流的大小与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电容有关,与工作频率也有关,与输出电压也有关。

@#@@#@在进行电路设计的时候,对地线的连接和处理一定要特别慎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的地线干扰。

@#@这里再次指出,一般电路中的地,不是大地,其电位并不等于零,它只不过是一根公共连接线,当它没有与大地连接时,我们更不应该把它看成地线。

@#@理想的地线应该是,电位处处为零,即:

@#@在理想的地线中是没有电流流动的,如果导体中有电流流动,我们就不能把它当成地线。

@#@@#@下面我们以图18为例来分析地线对EMC产生的影响。

@#@图18中Q1表示开关电源,T1为开关变压器,D1为整流二极管,C1、C2、C3为滤波电容器,A1为功率放大器,S1为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R1为功率放大器输出负载,G1、G2、G3、G4、G5、G6、G7、G8为各个器件的地;@#@Ui表示整流输出电压,Uo表示经过滤波后的输出电压。

@#@@#@我们先来看G1,G1是开关电源变压器次级的地,这个G1地的电位不是0,变压器次级真正的0电位是在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中心抽头处,如果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两个端子不接成回路,它相当于一个振子天线;@#@如果把G1与大地相接,哪怕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不与其它电路连接,G1也会产生地电流,并且变压器次级线圈热端的电位会升高一倍,其工作原理与广播电台的中波发射天线的工作原理很类似。

@#@@#@变压器输出电压经二极管D1整流后为脉动直流,脉动直流含有非常丰富的高频谐波,不能直接向功率放大器供电,必须要经过储能滤波,使脉动直流变成一种纹波很小的直流后,再给功率放大器供电。

@#@@#@图18中C1是储能滤波电容,它的功能是把开关电源输出的脉冲功率进行存储,然后再给负载提供稳定的功率和电压输出。

@#@电容C1充电的时候相当于功率存储,放电的时候,相当于功率输出。

@#@由于C1的充放电电流特别大,如果电路处理不当,充放电回路产生的电磁干扰将非常严重。

@#@根据(12)、(13)、(14)、(15)、(16)式可知: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的变化律成正比,与磁通的变化率成正比,与产生感应磁通回路的面积成正比,与互感的大小成正比;@#@而充电回路电流的大小,与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的变化率成正比,与充电电容器的大小成正比。

@#@@#@即:

@#@@#@e=L●di/dt(12)@#@e=dΦ/dt(13)@#@e=SdB/dt(14)@#@i=C●dv/dt(15)@#@e=M●di/dt(16)@#@图19是开关电源整流输出电压以及电源滤波电容的纹波电压和纹波电流波形。

@#@图19中红线表示电容器充电时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蓝线表示电容器放电时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

@#@其中Ui表示整流输出电压,Uo表示经过滤波后的输出电压,uc表示滤波电容的纹波电压,ic表示滤波电容的纹波电流。

@#@@#@由图19可以看出,电源滤波回路同时存在两种非常严重的电磁辐射,一个由变压器输出电压方波产生的高频电场辐射,另一个是由电源滤波回路电容器充放电电流产生的高频磁场辐射,统称电磁辐射。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比较简便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电磁辐射的面积,或减少电压和电流的上升率,减少电压上升率会增加电源开关管的损耗;@#@减少电流上升率可以在电容充放电回路中串联一个小电感,但串联电感又会产生新的磁辐射,并且增加成本。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有效辐射面积,整流二极管D1、电源滤波电容C1必须紧靠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次级,电源滤波电容C1的地G2更应该就近与变压器次级的地G1连接,并且在PCB板上还要做到一点接地,即:

@#@在这两个接地点之间不要插入其它的接地点。

@#@变压器输出电压经过C1电容滤波后,脉动电压的成分以及高次谐波部分都将会大大减少,此时,G1或G2与大地连接,流入大地的谐波电流也将会大大减小。

@#@@#@我们再看其它的地,G7是功率放大器A1输出的地,同时G7还是功率放大器A1电源的负极。

@#@我们可以把功率放大器A1看成是一个软开关,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级一般都是由两个推拉管组成,两个放大管受输入信号的控制来回导通,不断地向负载R1提供功率输出,并且不停地向电源索取能量——电流。

@#@流过功率放大器A1或负载R1的电流是脉动电流,因此,功率放大器的电源输入回路以及功率输出回路也会向外产生很强的电磁辐射,为了减少电磁辐射,要尽量减少电源输入回路以及功率输出回路的面积。

@#@@#@对于功率放大器A1的供电回路来说,减少电磁辐射面积最好的方法,是把电源直接接到功率放大器电源输入脚的两端。

@#@一个充满了电的电容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电源,因此,C2、C3都可以看成是给功率放大器供电的电源,所以,C2、C3应该尽量靠近功率放大器供电的输入端,并与电源输入的两端紧密相连。

@#@C3是高频电容,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输出较大的电流,即高频响应好,并且体积比C2小,它靠近功率放大器的电源输入端更为便利,对减少电磁辐射很有利。

@#@因此,G4应该优先与G7连接,其次是储能电容C2的地G3,最好G7、G4、G3三个地能够接在一个点上,即在它们之间不要插入其它接地点,最后G7再与G8相连。

@#@C2是一个大容量储能电容,但它瞬间不能提供出大电流,因此,需要并联一个高频电容C3。

@#@@#@G5是信号源的地,G6是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地,理所当然它们两个地应该连接在一起。

@#@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的回路很容易被其它电流回路产生电磁感应干扰,因此,输入信号回路的面积也要尽量地小,输入信号的输入地线与信号输入线要尽量要靠近,并且要平行一起走,使电磁感应在每根信号线上产生的干扰信号,对放大器来说,均为共模信号,这样可以互相抵消。

@#@如果G5和G6不是一点接地,G5和G6之间产生的电位差将会成为放大器输入信号的一部分,即:

@#@干扰信号通过地线会串扰到输入信号之中,将会被破坏放大器的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使放大器出现自激。

@#@@#@图20是经过接地优化以后的原理图,经过接地优化以后,原来图19中的8个接地点现在减少5个,变成了3个,然后,这3个接地点之间不管用导线怎么样互相连通,在连接的导线(地线)中都不会出现大的脉动电流或者互相产生信号干扰,如果把其中任何一个接地点与大地连接,也不会产生大的脉动电流。

@#@因此,经过接地优化以后,不但可以降低设备中各部分电路之间通过地线产生的各种信号互相干扰,同时`也可以降低本设备对其它设备产生的干扰。

@#@@#@结束语@#@最后指出,抑制电磁辐射干扰的最有效方法是对电磁场进行屏蔽,用导体把两个带电体之间的电力线截断,或用高导磁率的磁性材料把产生干扰磁场的物体进行屏蔽。

@#@但用于电场屏蔽的导体需要良好接地才能有效,如果屏蔽电场的导体不能良好接地,屏蔽电场的导体不但起不到屏蔽作用,反而对电场辐射干扰起到接力赛的效果,因为电场也会通过感应使屏蔽导体带电。

@#@另外,用导体对磁感应干扰进行屏蔽,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为,磁力线穿过导体的时候,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即:

@#@涡流。

@#@涡流又会产生磁场,这个新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正好与干扰磁场的方向相反,两者正好可以互相抵消。

@#@@#@目前,对电磁兼容EMC电路设计,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像设计一个放大器那样,可以通过计算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精确到百分之几以内。

@#@对电磁兼容EMC进行设计的主要方法还是靠经验或借助别人的经验,需要不断实践才会不断提高。

@#@@#@";i:

12;s:

5688:

"@#@实验报告@#@(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名称@#@微机系统串行口的测试@#@实验时间@#@2016@#@年@#@11@#@月@#@17@#@日@#@指导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指导教师@#@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系)@#@通信工程@#@专业@#@信息工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机系统串行口的测试@#@指导教师@#@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2@#@实验时间@#@2016/11/17@#@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学习串行接口8250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和中断程序的设计,运用微机系统串行通信知识,进行微机系统串行口的测试。

@#@@#@预习相关知识点,给出设计方案和程序框图,提前编制源程序。

@#@要求字符发送采用查询方式,字符的接收采用中断方式。

@#@@#@二、实验环境@#@PC,Windows系统,TPC-486EM_32位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系统@#@三、实验原理及内容@#@【实验3】编写程序对微机系统的串行口进行自发自收内环测试,从键盘键入发送数据,屏幕显示接收数据。

@#@@#@.586@#@DATA SEGMENT USE16@#@ MESG DB ‘14110214CYB’@#@ COUNT EQU$-MESG@#@DATA ENDS@#@CODE SEGMENT USE16 @#@ ASSUME CS:

@#@CODE,DS:

@#@DATA@#@BEG:

@#@ MOV AX,DATA@#@ MOV DS,AX @#@ CALL I8250@#@ MOV BX,OFFSET MESG@#@ MOV CX,COUNT@#@SCANS:

@#@ MOV DX,3FDH@#@ IN AL,DX@#@ TEST AL,20H@#@ JZ SCANS@#@ MOV DX,3F8H@#@ MOV AL,[BX]@#@ OUT DX,AL@#@SCANR:

@#@ MOV DX,3FDH@#@ IN AL,DX@#@ TEST AL,21H@#@ JZ SCANR@#@ MOV DL,AL@#@ MOV AH,2@#@ INT 21H@#@ MOV DL,ODH@#@ INT 21H@#@ INC BX@#@ LOOP SCANS@#@ MOV AH,4CH@#@ INT 21H@#@ I8250 PROC@#@ MOV DX,3FBH@#@ MOV AL,80H@#@ OUT DX,AL MOV DX,3F9H@#@ MOV AL,0@#@ OUT DX,AL@#@ MOV DX,3F8H@#@ MOV AL,60H@#@ OUT DX,AL@#@ MOV DX,AL@#@ MOV DX,3FCH@#@ MOV AL,10H@#@ OUT DX,AL@#@ RET@#@I8250 ENDP@#@CODE ENDS@#@ END BEG@#@@#@四、实验小结(包括问题和解决方法、心得体会、意见与建议等)@#@通过这次,我学会了串行接口8250的工作原理及编程和中断程序的设计,再利用微机系统串行通信知识成功进行了微机系统串行口的测试。

@#@书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使我体会更加深刻。

@#@@#@@#@@#@@#@@#@@#@@#@@#@@#@@#@五、指导教师评分@#@成绩@#@批阅人@#@日期@#@2016.12@#@-5-@#@";i:

13;s:

12731:

"安防监控技术初级问答@#@安防监控, @#@摄像机, @#@感光度, @#@制造商@#@问:

@#@什么是最低照度?

@#@什么是感光度?

@#@0.0001Lux代表什么?

@#@@#@  答:

@#@最低照度是测量摄像机感光度的一种方法,换句话说,摄像机能在多黑的条件下看到可用的影像。

@#@但是因为没有管理的国际标准,因此每个大型CCD制造商都有自己测量CCD感光度的方法。

@#@然而一个标注为(1Lux,F10)的摄像机能和标注为(0.01Lux,F10)的摄像机完全一样!

@#@ @#@@#@  问:

@#@F2.0、f3.4毫米代表什么意思?

@#@我如何通过这些数字来选择镜头?

@#@@#@  答:

@#@F表示镜头的孔径,F停止2:

@#@1和f3.4毫米表示镜头的焦距是3.4毫米。

@#@@#@镜头F2.0和f3.4~4采用非常经济的形式,应此价格较低,广泛应用于单板摄像机,F2.0的镜头的孔径能收集人眼一半的光线,f3.4毫米的镜头在1/4英寸CCD上有60度的视角,在1/3英寸CCD上有90度视角,非常接近于人眼的视角。

@#@人眼的两只眼睛能包含更大的视角,就像是上帝巧妙的设计,从人到人一般有150到180的角度,但是请记住,F停止和f焦距只是一个镜头的基本参数,并不代表质量。

@#@一个具有同样F停止和焦距的优质镜头能比具有同样参数的劣质镜头贵100倍,请参阅下一个问答详细了解。

@#@@#@  问:

@#@漏光排斥比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  答:

@#@漏光是由CCD传感器设计的缺陷造成的,每个摄像机有一个CCD传感器,由于CCD传感器的缺陷,进入CCD传感器的强光将会穿透抵抗层产生过度的影像,这些不需要的影像称做拖光,CCD摄像机抵抗强光的能力称为漏光排斥比。

@#@@#@  问:

@#@什么事CMOS摄像机?

@#@和CCD摄像机有何不同?

@#@@#@  答:

@#@CMOS传感器是一种通常比CCD传感器低10倍感光度的传感器。

@#@@#@因为人眼能看到1Lux照度(满月的夜晚)以下的目标,CCD传感器通常能看到比人眼略好在0.1~3Lux,是CMOS传感器感光度的3到10倍。

@#@@#@  问:

@#@什么是峰值感应模式?

@#@@#@  答:

@#@峰值感应模式是用通过影像亮点代替整个影像的平均值来决定曝光指数,使用规则系统的用户能应对最苛刻的要求,如在黑夜抓取一个白点的影像,而且还要看到这个小亮白点的细节和色彩。

@#@@#@这对于在夜晚使用摄像机抓取车牌号码同时还要看到交通灯的颜色非常有用。

@#@@#@  问:

@#@什么是星光摄像机?

@#@@#@  答:

@#@星光CCD摄影机,光子在CCD传感器上比普通CCD摄像机最大曝光时间(1/60或1/50秒)长2到128倍(1~2秒)的聚集。

@#@因此,摄像机产生可用影像的最低照度就降低了2到128倍。

@#@使用带有帧累积技术的星光摄像机,用户可以在星光照度情况(0.0035Lux)下看到彩色影像,而在多云的星光照度情况(0.0002Lux)下看到黑白影像,城市中散布的背景光(比如光污染)足够产生良好的彩色曝光。

@#@@#@  问:

@#@什么是超高感度摄像机?

@#@它的优点和缺陷在哪里?

@#@@#@  答:

@#@"@#@EX-View"@#@是索尼公司研发用来提高其CCD感光度的一个感光度提高技术,一是两个可见光的因素,二是四倍近红外波的波长。

@#@@#@  EX-View是索尼专有技术,每个CCD基础光电二极管的P/N接口特殊组装来获得更好的光子到电子的转换效率。

@#@另外,每个光电二极管(描绘影像上的一个像素)有一个覆盖在上面的微型镜头能够较好的记录和聚焦光线到有效的半导体接口。

@#@它的结果对比于索尼提供的CCD可视范围提高了可见光的2倍和近红外光(800~900纳米)的4倍感光度。

@#@EX-View的Lux效率比优质的"@#@SuperHAD"@#@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场高出了2倍。

@#@@#@  EX-View技术的缺陷在于,因为CCD芯片制造过程的难度本质和芯片灵敏的本质,索尼公司只有有限的传感器部分供货。

@#@@#@  按照索尼的讲法,相比于SuperHAD传感器,EX-View芯片的光电二极管还有一些潜在的不完美的地方。

@#@这些很少的有缺陷的CCD元素可能会有故障,因此会导致"@#@死亡像素"@#@,会在影像留下一些无法去除的得白点或黑点。

@#@CCD芯片已知不管是在储存或使用中死点都会不断增长。

@#@@#@举个例子,一个从索尼工厂出来的EX-ViewCCD只有3个死点,但是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增加到5个,到了摄像机厂商的仓库时可能增长到7个并会继续增长,比如,当安装在CCD摄像机上时增长到12个。

@#@到摄像机到达用户时数量可能增长到15到30个。

@#@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有缺陷的光电二极管都稳定下来。

@#@索尼认为死点数量增长的原因是由于宇宙射线破坏了一些CCD矩阵的缺陷接口。

@#@@#@由于制造过程的感光本质,EX-ViewCCD芯片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可以使用的单位也是有限的产量。

@#@制造过程的高成本组合使得EX-ViewCCD芯片更适合应用于特殊领域(如科研、工业),这里使用高亮感光度的芯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普通的监控摄像机应用上使用却是不划算的。

@#@@#@  问:

@#@什么是超高解析CCD摄像机?

@#@@#@  答:

@#@目前市场上的索尼CCD摄像机几乎都使用了超高解析技术。

@#@超高解析能比传统旧型号的CCD提高2倍的感光度和6dB的漏光排斥比。

@#@@#@  松下认为他们的最新37个系列和索尼超高解析一样的好,而39个系列和索尼EX-View在可见光范围有同样的效果。

@#@@#@  索尼Ex-viewCCD相比于超高解析在近红外光区域(800~900纳米)有4倍的感光度,然而这个优点只有需要在夜视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这个优点几乎没有用处,因为红外线会导致色彩失真,由于红外线聚焦较深的物理特性导致影像模糊,特别在使用某些镜头的时候会导致全息影像。

@#@@#@  问:

@#@什么是超宽动态?

@#@@#@  答:

@#@超宽动态是在非常强烈的对比下让摄像机看到影像的特色。

@#@@#@宽动态摄像机比传统只具有3:

@#@1动态范围的摄像机超出了几十倍。

@#@自然光线排列成从120,000Lux到星光夜里的0.00035Lux。

@#@当摄像机从室内看窗户外面,室内照度为100Lux,而外面风景的照度可能是10,000Lux,对比就是10,000/100=100:

@#@1。

@#@这个对比人眼能很容易地看到,因为人眼能处理1000:

@#@1的对比度,然而传统的闭路监控摄像机处理它会有很大的问题,传统摄像机只有3:

@#@1的对比性能,它只能选择使用1/60秒的电子快门来取得室内目标的正确曝光,但是室外的影像会被清除掉(全白);@#@或者换种方法摄像机选择1/6000秒取得室外影像完美的曝光,但是室内的影像会被清除(全黑)。

@#@这是一个自从摄像机被发明以来就一直长期存在的缺陷。

@#@@#@  问:

@#@什么是星光模式?

@#@@#@  答:

@#@星光模式能让CCD摄像机在非常弱的光线情况下,比如0.0002Lux照度等级,看到清晰的彩色影像。

@#@@#@  所有的CCD摄像机都是设计工作在1/50,1/60~1/2000秒的快门速度,因此最低照度等级或者称为感光度在使用F1.2和5600k条件下限制在3到6Lux。

@#@星光模式CCD摄像机专有数字讯号处理器能使得CCD的快门速度低到1~10秒,因为长时间快门打开的物理原理,CCD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光子,因此比传统摄像机提高100到600倍的感光度。

@#@@#@  问:

@#@什么是背光补偿?

@#@@#@  答:

@#@背光补偿能提供在非常强的背景光线前面目标的理想的曝光,无论主要的目标移到中间、上下左右或者荧幕的任一位置。

@#@@#@  一个不具有超强动态特色的普通摄像机只有如1/60秒的快门速度和F2.0的光圈的选择,然而一个主要目标后面的非常亮的背景或一个点光源是不可避免的,摄像机将取得所有近来光线的平均值并决定曝光的等级,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因为当快门速度增加的时候,光圈会被关闭导致主要目标变得太黑而不被看见。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一种称为背光补偿的方法通过加权的区域理论被广泛使用在多数摄像机上。

@#@影像首先被分割成7块或6个区域(两个区域是重复的),每个区域都可以独立加权计算曝光等级,例如中间部分就可以加到其余区块的9倍,因此一个在画面中间位置的目标可以被看得非常清晰,因为曝光主要是参照中间区域的光线等级进行计算。

@#@然而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如果主要目标从中闲移动到画面的上下左右位置,目标会变得非常黑,因为现在它不被区别开来已经不被加权。

@#@@#@  问:

@#@什么是无色滚动?

@#@@#@  答:

@#@数字讯号处理器视频摄像机使用在荧光灯下时,只能产生严重色滚动的影像。

@#@影像会从白色转变成蓝色、粉红色再回到白色,如此循环。

@#@这是因为交流电源运行在50/60赫兹所引起的问题。

@#@白热灯泡能提供稳定的光线,而日光灯的光线由于交流电的强度和色彩以8.3ms的速度在变换而波动。

@#@传统摄像机计算出白平衡需要100~150ms(0.1~0.15),比交流电慢了8.5ms,因此永远不能赶上。

@#@对当前影像通过8次循环周期才能清楚地产生色滚动。

@#@@#@  问:

@#@什么是垂直同步、彩色视频复合信号同步、外同步、直流线锁定和完全同步?

@#@@#@  答:

@#@这是摄像机之间不同的同步方法。

@#@全体锁定是两部用于精密的应用如广播摄影棚摄像机之间完全同步最好的方法。

@#@它将同步:

@#@水平,垂直,偶数/奇数区域,色彩触发频率和阶段。

@#@垂直同步是最简单的方法来同步两部摄像机,通过垂直驱动频率来保证视频能够采用老式的切换期或者四分割机器,在同一个监视器上显示几个影像源。

@#@垂直驱动信号通常由重复频率20/16.7毫秒(50/60赫兹)和脉冲1~3毫秒宽度的脉冲组成。

@#@彩色视频复合信号代表视频和彩色触发信号,意味着摄像机能和外部的复合彩色视频信号同步。

@#@然而尽管称作彩色视频复合信号同步,实际上只进行水平同步和垂直同步,而没有色彩触发同步。

@#@@#@  外同步非常类似于彩色视频复合信号同步。

@#@一个摄像机能够同步于另一个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一个外同步摄像机能使用输入的彩色视频复合信号,提取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来做同步。

@#@直流线锁定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利用直流50/60赫兹电源线电流来同步摄像机。

@#@因为直流24伏电源广泛使用于多数建筑物防火警报系统,由于非常容易获得。

@#@由于老型号的切换器和分割系统没有数字记忆功能,要保持稳定的影像,摄像机之间的同步非常必要,直流线锁定就是摄像机同步于交流50/60赫兹,彩色信道之间时间的关联和水平/垂直信号没有约束会导致糟糕的色彩转换(色彩阶段设计),因此所有使用交流线锁定的用户不可避免地失去很好的色彩转换。

@#@幸运的是,现在的分割器和16通道复合处理器以及硬盘录象机都有内部记忆体来克服这个问题,不再需要同步信号,因此交流线锁定可能若干年后会被淘汰掉。

@#@@#@  问:

@#@CCD摄像机最小能到什么程度?

@#@是11.5X50毫米或者22X23毫米的极限吗?

@#@@#@  答:

@#@CCD摄像机尺寸主要依赖于4个主要的部件,CCD传感器的尺寸,数字讯号处理器,CDS和垂直驱动。

@#@因为这些芯片必须由不同的半导体技术制造,所以不可能合并到一个单IC中,CCD传感器作为主要的部分,已经大幅缩小了,从2/3英寸到1/2英寸到1/3英寸到1/4英寸和1/6英寸及1/7英寸,然而CCD尺寸越小感光性能就越差,因此1/6英寸CCD就已经比1/4英寸差了很多,因此1/4英寸CCD多年来一直是主流。

@#@一个1/4英寸CCD具有10X10毫米的尺寸成为主要部件,数字讯号处理器如果采用15X15毫米QFPGA封装将大于CCD,进一步加大摄像机单板的尺寸。

@#@当今多数公司只能缩减CCD摄像机板机尺寸到38X38毫米@#@";i:

14;s:

2609:

"GSM900频段GSM900扩展频段CH信道号RX上行频点(MHz)TX下行频点(MHz)CHRXTXCHRXTXCHRX11890.2935.24343898.6943.68585907952975975880.222890.4935.44444898.8943.88686907.2952.2976976880.433890.6935.645458999448787907.4952.4977977880.644890.8935.84646899.2944.28888907.6952.6978978880.8558919364747899.4944.48989907.8952.897997988166891.2936.24848899.6944.69090908953980980881.277891.4936.44949899.8944.89191908.2953.2981981881.488891.6936.650509009459292908.4953.4982982881.699891.8936.85151900.2945.29393908.6953.6983983881.810108929375252900.4945.49494908.8953.89849848821111892.2937.25353900.6945.69595909954985985882.21212892.4937.45454900.8945.89696909.2954.2986986882.41313892.6937.655559019469797909.4954.4987987882.61414892.8937.85656901.2946.29898909.6954.6988988882.815158939385757901.4946.49999909.8954.89899898831616893.2938.25858901.6946.6100100910955990990883.21717893.4938.45959901.8946.8101101910.2955.2991991883.41818893.6938.66060902947102102910.4955.4992992883.61919893.8938.86161902.2947.2103103910.6955.6993993883.820208949396262902.4947.4104104910.8955.89949948842121894.2939.26363902.6947.6105105911956995995884.22222894.4939.46464902.8947.8106106911.2956.2996996884.42323894.6939.66565903948107107911.4956.4997997884.62424894.8939.86666903.2948.2108108911.6956.6998998884.825258959406767903.4948.4109109911.8956.89999998852626895.2940.26868903.6948.611011091295710001000885.22727895.4940.46969903.8948.8111111912.2957.210011001885.42828895.6940.67070904949112112912.4957.410021002885.62929895.8940.87171904.2949.2113113912.6957.610031003885.830308969417272904.4949.4114114912.8957.8100410048863131896.2941.27373904.6949.611511591395810051005886.23232896.4941.47474904.8949.8116116913.2958.210061006886.43333896.6941.67575905950117117913.4958.410071007886.63434896.8941.87676905.2950.2118118913.6958.610081008886.835358979427777905.4950.4119119913.8958.8100910098873636897.2942.27878905.6950.612012091495910101010887.23737897.4942.47979905.8950.8121121914.2959.210111011887.43838897.6942.68080906951122122914.4959.410121012887.63939897.8942.88181906.2951.2123123914.6959.610131013887.840408989438282906.4951.4124124914.8959.8101410148884141898.2943.28383906.6951.610151015888.24242898.4943.48484906.8951.810161016888.410171017888.610181018888.81019101988910201020889.210211021889.410221022889.610231023889.800890TX925.2925.4925.6925.8926926.2926.4926.6926.8927927.2927.4927.6927.8928928.2928.4928.6928.8929929.2929.4929.6929.8930930.2930.4930.6930.8931931.2931.4931.6931.8932GSM900扩展频段932.2932.4932.6932.8933933.2933.4933.6933.8934934.2934.4934.6934.89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